劳动法工伤的时间规定2015新年
Ⅰ 新劳动法关于工伤假期规定
你可以找就诊医院开具有关治疗和休息的建议,拿到公司人事部,如果公司不遵守,可以去劳动局投诉。
一、工伤假期的定义
工伤假期就是指员工发生工伤,需要停工进行治疗并保留薪资的期限。
二、工伤假的核定
1、工伤员工的伤害程度、伤害的部位;
2、就诊医院出具的有关治疗和休息以及门诊治疗时间的建议;
3、实际住院治疗的时间;
4、工伤职工所在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的性质;
5、工伤员工所在部门主管的意见;
6、工伤职工本人的意见;
7、对工伤员工的治疗和工作有影响的其他因素。
8、工伤假期的期限不少于住院的期限,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少于医生建议休息的期限。
9、员工发生工伤申请工伤假期时,应当以所在事业体医院(其中球场员工为主题医院)核定的假期为准。
10、医院应该根据工伤职工是否需要住院分别核定其工伤假期。如果不需要住院的,由医院予以核定;如果需要住院的,其工伤假期包括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休息和治疗期间。其中出院后的休息和治疗期间由医院根据就诊医院的建议和员工伤害程度以及伤害部位并结合其工作内容等因素合理确定。
11、员工对医院核定的工伤假期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重新核定。伤势严重的以及治疗期间较长的,员工不服从医院核定的工伤假期的,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核定工伤假期。
12、员工在核定的工伤假期内其薪资继续发放,核定的工伤假期结束后,员工应当及时回公司上班,如因伤势影响其从事原工作的,可由所在部门主管合理安排其他工作,但其原薪资不变,上班期间如仍需要门诊治疗的,医院和所在部门应当予以适当照顾,保证其在上班期间不影响治疗。
13、工伤员工超过核定的工伤假期不回公司上班的,应当申请事假,不申请事假者,以旷工论处。申请事假期间,其工资不再发放。
14、员工发生工伤,其本人或者所在部门应当在3天内填写《员工意外事故报告书》,注明属于工伤,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会签各部门和公司主管,公司认为属于工伤即可按照上述规定享受一定的工伤假期和其他工伤待遇。
(1)劳动法工伤的时间规定2015新年扩展阅读:
面对着工伤,劳动者要做好这些事才能顺利的得到赔偿:
工伤认定程序具有非常严格的法定程序,需要遵守法定的期限、条件、申请人、认定机构等,做好下面三件事,才能有效地申请工伤认定。
1、首先是要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发生工伤后,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注意其中的时效限制。
2、当然,除了去当地有关部门申报,还可以通过电话申报或者上网申报。受到工伤的朋友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电话12333申报,也可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申报。
3、紧接着就是,社会保险部门做出工伤认定,确定所受的伤是不是工伤。
社会保险部门根据第一步一般应当做出工伤认定,但是很多工伤保险部门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做出工伤认定的,就需要农民工起诉,由法院做出是否是工伤的认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起的工伤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可以根据查明的事实直接作出工伤认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工伤保险条例》有明确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者吸毒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三件事就是,病情稳定之后,需要做工伤鉴定。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受伤职工病情稳定后,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劳动能力、停工留薪期、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
以上伤残待遇并不是每个工伤职工都全部享有,即使应当享有也不能一概而论。工伤等级一共分为十级,十级最轻,一级最重,当然赔偿数额根据等级不同,赔偿数额也不同。
参考资料:
网络-工伤假
Ⅱ 劳动法如何规定工伤
劳动法工伤规定:一般这些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意外伤害的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Ⅲ 劳动法规定工伤认定上下班的时间范围是怎样的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时间范围是“合理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 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劳动法工伤的时间规定2015新年扩展阅读:
不能认定为工商的特殊情况: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Ⅳ 中国劳动法对工伤怎么规定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
工伤赔偿标准,又称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依法应当享受的赔偿项目和标准。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那么,劳动法规定的工伤认定标准有哪些呢?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这里的“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如果单位在合法的前提下对其职工的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单位确定的时间就是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因工作受伤可认定为工伤,及“工伤”是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伤害。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即遭受事故伤害时,只要认定与工作有关联性即应认定是工伤;比如地震、厂区失火、车间房屋倒塌以及单位其他设施不安全导致的伤害。
(四)患职业病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这里的"因工外出",是指职工不在本单位的工作范围内,由于工作需要被领导指派到本单位以外的工作.这里的"外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到本单位以外,但是还在本地范围内;二是指不仅离开了本单位,并且到外地去了."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是指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伤害,包括事故伤害、暴力伤害和其他形式的伤害。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职工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单位的设施和设备不完善、劳动条件或劳动环境不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职工伤害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例如,由于单位锅炉房的开水管安装不牢固,导致职工在打开水的过程中被开水烫伤,职工的这种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Ⅳ 劳动法规定工伤认定上下班的时间范围是怎样的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时间范围是“合理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最高人回民法院关于答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 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5)劳动法工伤的时间规定2015新年扩展阅读:
不能认定为工商的特殊情况: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Ⅵ 工伤休假时间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6)劳动法工伤的时间规定2015新年扩展阅读:
1、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一般来说,应该是按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发放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
3、但在实际中,很多单位是按照底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发放,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工伤职工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至于病假工资,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九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Ⅶ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工伤的解释为:执行日常工作及企业行政方面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从事紧急情况下虽未经企业行政指定但与企业有利的工作,以及从事发明或技术改进工作而负伤者,均为工伤。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