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等满30天
1. 提了离职必须满30天才能走吗
提出离职必须满30天才能走吗?在劳动法律的规定里,对于试用期离职的员工,需提前三天向公司提出申请;转正后的员工则需提前30天,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定呢?这就是从用人单位的需要来考虑的。
每一个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必然承担着一部分的职责,掌握着一部分工作的信息。
工作时间越长,掌握的信息必然越多,如果员工提出离职立刻就可以直接走人,很可能就会对公司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因为他没有进行工作交接,其他人不知道他手上有哪些工作,也不知道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
这就要求,离职员工必须留下较为充足的交接期,方便企业安排新人给他对接工作,顺利地把工作全部交接过去。
但是这个时间不可能无期限地拖延下去,这样又会对离职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最终的决定就是,试用期提前3天,正式员工提前30天。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很明白了,如果属于正式员工,但手上并没有多少关键性的工作,走了也不影响公司正常的业务开展、工作开展。
那么即便员工当天提出离职,第二天就批准他离开公司,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没有工作需要交接,与其延长30天,不如让他立刻走,这样不耽误员工找新的工作,也避免公司多花一个月的钱。
当员工提出了离职之后,内心就不会再想着为公司多么的着想,自然也就产生不了效益。早点走,反而对公司有利。
那么,如果是一个员工有一些工作在做,又想要尽快地离开公司,最好的办法就是,
在自己打算提离职之前,先将自己手头的工作整理好,提出离职之后,立刻就可以进行工作交接,不至于再来花时间整理手头的资料。
这种做法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双方不耽误,双方也能顺利地进行交接。
2. 工作超过30天未签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第几条
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第十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在原单位呆30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但是,如果您的离职不会给用工单位造成损失的话,与单位协商好,做好交接工作,提前离职也是可以的。如果因为您提前离职,单位不支付您应得的工资可以去劳动仲裁告他们。
4. 劳动法有规定超过三十天以上的事假单位可以扣掉一个月的工资吗
劳动法并没有规定超过三十天以上的事假单位可以扣掉一个月的工资。
劳动法没有规定限制事假的期限,通常事假规定是由用人单位自行制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要求,并经批准、公示后可以实施。
根据各地出台的《工资支付条例》中的规定,劳动者请事假,未提供事实劳动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工资。也就是说请事假没有上班的时间,用人单位是没有义务支付任何工资的。另外,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可以查看一下单位有无相关的工资支付制度。
(4)劳动法等满30天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5. 提了离职必须满30天才能走吗为什么呢
提了离职不是必须满30天才能走,只要工作交接妥当,工资结算得当,公司允许,可以提前走。因为劳动法里面没有强制规定一定要满30天才能走,只是规定需要提前30天向公司提出申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工作交接,减少因为一个人离职给公司带来利益损害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的离职时间不可能无限期的拖延,这会对离职员工造成影响,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如果你是正式员工,提前30天提出申请就好了, 30天也是你的最终期限。如果你是试用期员工,三天前提出就好了。
6. 提了离职必须满30天才能走吗原因是什么呢
并非如此,只要企业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把手上的项目完成对接,拿到工资,那么也是可以提前走的。首先,我们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如果想要辞职,那么就必须提前30个工作日申请,因为只有给企业充分的时间,企业才能找到相关的人员来代替我们,在我们正式提交辞职的后,我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依然是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上,态度上,依然要重视,千万不能马虎,其次,我们也需要清除,国内的法律,特别是劳动法里面,并没有强制规定员工在辞职以后,一定要满30天才能走,归根结底是看个人跟企业。
7. 劳动法规定交了离职申请后,须几天可以走了
交了离职申请后的30天可离职,《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司。但若公司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则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可随时进行离职。公司未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不让离职以及公司未及时交社保的可申请劳务仲裁或是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7)劳动法等满30天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8. 员工离职未提前30天劳动法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
员工离职未提前30天劳动法规定是员工只要提前30申请离职了,那到期就可直接离职,这是避免出现公司不批等行为。员工提出离职,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给员办理离职,不一定非得等到30天的。如果公司因为找不到能交接员工工作的人,最长也只能留员工30天。员工离职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原公司的行为。员工离职是员工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在离职各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9. 辞职后必须要工作30天吗劳动合同签订后没有给员工符合劳动法么
并不是所有的辞职,都必须等30天,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即可,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
劳动合同应该给劳动者一份,否则该用人单位违法。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
二、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或不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三、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