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一个月未签合同双倍工资何时算起劳动法

一个月未签合同双倍工资何时算起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2-04-27 16:42:02

A. 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不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为:以劳动者本月的工资的二倍支付给劳动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B. 未签劳动合同赔偿双倍工资怎么算的

未签劳动合同赔偿的双倍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那天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没有和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从需要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天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双倍工资是指劳动者每月实发的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工资部分应该扣除。具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来计算。

C. 不签劳动合同 支付双倍工资 包括已经支付的工资吗

这个是不包括的。
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双倍工资。若未支付,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
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它具有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是针对企业未按照法定要求在法定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惩罚性措施。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最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又分为两种情形: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点为双方劳动关系终止之日的次日,即入职一年以内满一个月,今天离职,明天起算,到明年今天,为仲裁有效期。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间长于一年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点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满一年的次日。如2015年8月1日入职到2016年7月31日满一年,从8月1日起算,到17年7月31日为仲裁时效期。
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须在上述法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主张,否则会因超过仲裁时效期间,而得不到仲裁庭与法院的支持。

D. 未签劳动合同给付双倍工资是劳动法第几条

根据来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自十四条、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可以得知,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在劳动关系建立满一月后第二日起至满一年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超过一年则视为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无需再支付双倍工资。即用人单位最多应当支付不超过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之后满一年之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在劳动关系建立一个月之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前一日此期间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支付双倍工资。此时,支付双倍工资不受十一个月的时间限制,只要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均可提出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E.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是按实际发放工资算,还是按照应发工资算

1、《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这们二倍工资,一般参照员工的应发工资,再支付一次的。如果你的工资是3000元,就会按3000元再进行支付的。

F. 没签劳动合同赔偿双倍工资是怎么算的

没签劳动合同赔偿双倍工资是指劳动者每月实发的工资的双倍,已发放的工资部分应该扣除,具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来计算。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受法律保护,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不满一年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并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对方实际在用人单位工作了,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可以收集存在劳动关在系的证据,到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会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还是受到劳动法保护的,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到法院起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职工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机构有权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G.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是以实际干活天数算的,还是以未签订劳动合同月数算的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资补偿,应该以入职一个月后计算,不足一个月以半个月计算,最高不超过十二个月

H. 一个月未签合同双倍工资何时算起 劳动法

从入职第二个月起计算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用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已是非法用工,劳动者可以辞职,并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有争议,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不收费),同时递交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依法维权。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I. 没签合同双倍工资怎么算

没签合同双倍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1、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因此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双倍工资,若未支付,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
2、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
3、未签劳动合同依然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保费的义务。
企业就应履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义务,若不履行,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合同曾有契约与合同之分。契约是双方当事人基于相互对立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买卖契约。合同是双方或者三方以上当事人基于方向并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合伙合同。我国现行法律不再作这样的区分,把二者统称为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J. 临时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需要,临时工用工满一个月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二倍工资,相关法律没有正式工、临时工之分,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就要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年没签视为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劳动者可以申请双倍工资的支付赔偿。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没过仲裁时效可以申请双倍工资的支付赔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第四辑 发布:2025-02-09 11:44:22 浏览:844
谢丹律师 发布:2025-02-09 11:38:26 浏览:994
清华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发布:2025-02-09 11:18:52 浏览:303
上海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发布:2025-02-09 11:07:05 浏览:126
中南政法法学院 发布:2025-02-09 10:42:14 浏览: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点 发布:2025-02-09 10:40:16 浏览: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死了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969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
刑事诉讼法再审抗诉 发布:2025-02-09 08:58:44 浏览:371
财经法规习题集 发布:2025-02-09 08:53:13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