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超生劳动法保护

超生劳动法保护

发布时间: 2022-04-29 09:56:52

劳动法可以为超生女职工得到保护吗

超生三胎劳动法依旧能保护。不管是劳动法还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内别规定中,并没有说超容生不能享受产假,只要是生育,就可以依法享受。所以,超生的情况与计划生育一样是有产假的,单位不给超生女员工产假的行为是违法的。也就是说,超生和受不受法律保护没有关系。
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八条

若依法缴纳社保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若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则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产假工资。

民法典超生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女性处于哺乳期的,在法律上是不可以依法辞退该员工的,在女性哺乳期予以辞退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需要向该员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其中第(四)项列明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❸ 劳动法有规定超生不能享受产假吗

劳动法没有这样的规定。
产假是可以享受的,但一般情况下,违法生育子女的当事人虽可享受产假,但产假期间的工资其所有的费用(分娩孩子)的费用都得自己掏腰包。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❹ 超生 产假期间的 工资

超生的可以依法享受产假的,但是不能获得产假待遇的。
《女职工劳动保回护特别规定》(中华人民答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❺ 女子生三胎被公司开除索赔,仲裁被驳回,劳动法里有超生没产假条例

劳动法里面没有关于超生不享受产假的说法,此次女子的事件比较特殊。

女子的索赔要求之所以被仲裁驳回是因为女子的个人做法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劳动法和个人两个层面的问题,情况比较特殊。

1、单纯按照劳动法来说明,那么单位开除女子的行为是违法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的。

此次事件发生后,网友们看法大致分为了两种。第一种同情女子,认为单位这样做太不人性化;而另一种就是支持单位,认为单位没有错,如果每个职员都像女子这样,那么单位还要不要正常发展。从这样的结局来看,很显然的说明女子和单位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并不是太好,法院是最后的辩论场所,而如果自身职场思维高一些的话,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到这一步的,沟通技巧很重要。

结束语:女子不满意这样的结果,已经转向法院诉讼赔偿问题了,后续的情况还需要等待法院的进一步审理。

❻ 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用人单位能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女职工的生育保护,我国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 《劳动法》规定了其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待遇与解雇保护政策。但是,对女职工的生育保护待遇的全部适用,应当有一个前提;即该女职工的生育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生育以结婚为前提;二是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胎,除非符合当地生育二胎的条件。违反这两个原则的,则应当属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依据 《女职工保护规定》第15条: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不少人甚至有些律师都据此认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不享受任何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 事实上,从《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不难看出, 法律对三期女职工的解雇保护是不具体区分系何种原因导致的怀孕,是否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所不问,因此,只要有怀孕和生育的事实,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此为由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未婚先孕和未婚生育是两个概念,女职工只要在孩子出生之前办理了结婚登记并取得了准生证等相关法律手续,就不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应享有全部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

❼ 用人单位能否以女职工超生而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超生或计划外生育,本身这一行为是不能构成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的。《劳动合同法》第42条也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第40、41条规定的解除是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性裁员,并不适用于39条规定的过失性辞退。但纵观39条的规定,也只能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当然,这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在劳动合同中或规章制度中将计划外生育列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且规章制度的制订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②、必须对计划外生育的事实予以确认,对于二次怀孕疑似超生者,可以责令其出示街道、办事处的《生育服务证》,以证明其不属于超生。如果在合理期限内不能提供,则可以确认为计划外怀孕。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15条也明确规定:“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对于超生者的三期待遇,各地地方性法规均作出了规定。以《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40条为例:“……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产假期间停止其工资福利待遇……”。其它地方政府的法规基本内容相似。

❽ “超生即开除”合法吗

“超生即开除”是不合法的。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分别向广东、云南、江西、海南、福建5个地方人大发函,建议修改“超生即开除”的规定。

人口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因而,修改“超生即开除”,让这个旧规定退出历史舞台,是根据新形势调整的一大进步。

劳动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不能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而受到限制。换言之,对违规超生者解除劳动合同,与新时代国家计生政策转型的取向并不相符。我们期待着,地方都能尽快修改“超生即开除”的规定,让这个司法实践中相对混乱的问题早日得以解决。

❾ 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的,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对于女职工的生育保护,我国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 《劳动法》规定了其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待遇与解雇保护政策。但是,对女职工的生育保护待遇的全部适用,应当有一个前提;即该女职工的生育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生育以结婚为前提;二是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胎,除非符合当地生育二胎的条件。违反这两个原则的,则应当属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依据 《女职工保护规定》第15条:“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不少人甚至有些律师都据此认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不享受任何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 事实上,从《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不难看出,法律对三期女职工的解雇保护是不具体区分系何种原因导致的怀孕,是否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所不问,因此,只要有怀孕和生育的事实,用人单位就不能以此为由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未婚先孕和未婚生育是两个概念,女职工只要在孩子出生之前办理了结婚登记并取得了准生证等相关法律手续,就不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应享有全部相关的劳动保护待遇。

热点内容
香港外籍法官制度 发布:2025-02-09 06:12:50 浏览:447
优质司法服务 发布:2025-02-09 05:10:53 浏览:558
太湖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9 05:06:59 浏览:748
征税立法是否要回归人大 发布:2025-02-09 05:05:29 浏览:261
教师职业道德是 发布:2025-02-09 04:57:20 浏览:635
不符合建设行政法规的有 发布:2025-02-09 04:43:29 浏览:742
西城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2-09 04:33:17 浏览:54
婚姻法关于家暴 发布:2025-02-09 04:07:44 浏览:221
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发布:2025-02-09 03:55:38 浏览:625
婚姻法第11条规定 发布:2025-02-09 03:22:06 浏览: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