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
㈠ 行政法的概念是什么什么事行政法只要重点,不要太长,谢谢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内人、行政法容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㈡ 行政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行政法可划分为哪些类别
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
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①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
②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
基本原则:
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3.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4.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6.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行政处罚实施的条件是:一切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
(2)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扩展阅读:
行政立法的体制: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2)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3)国务院直属机构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4)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5) 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
㈢ 什么是行政法什么是行政法学二者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关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
1、分类不同
行政法是法律规范。
行政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
2、涵义不同
行政立法的涵义: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其所针对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行政立法是委托立法或叫准立法。
从行使职能的机关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是形式意义上的行政。从国家职能的性质着眼,说明行政的含义的,则是实质意义上的行政。
(3)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扩展阅读:
权限
(1)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a) 为领导和管理各项行政工作制定和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b) 尚未立法的事项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c)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批准。
(2)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3)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权:
依据地方组织法和相关法律,深圳、汕头、珠海和厦门有地方规章的制定权。
(4) 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制定行政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和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
㈣ 行政法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行政法学的经典之作,先后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回作者先后执教于牛津答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讲过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英国的政府体制,特别详细地讲述了行政系统与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英国法治的基本原则,英国不成文宪法对行政控制的基本原则,英国行政法的演变与发展,英国行政裁判制度及其运作方法,英国对行政系统实行的司法审查制度及其运作方法,英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基本原则。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在法学著作中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㈤ 什么是行政法体系
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议法百、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1、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而不是别的社会关系。
4、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度。
行政法有什么特点
(一)内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内容非常丰富现代行政权的极度膨胀使行政管理活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公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管理。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必定要反映这一现实,并对其进行全方位调整,这就决定了行政法内容的广泛性。
2.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以宪法、法律的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因其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抽象性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方式变动频繁,而以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行政法规范,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过于具体,必须及时对规范内容进行调整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交织,并决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由于行政权力的特殊性,出于民主、公正、效率等的考虑,必须对行政权力行使的步骤、顺序、方式、时限等予以规定。因此,有关行政权的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通常相互交织,集实体与程序于一身。
(二)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典行政法不同于民法和刑法,没有一部集基本规范于一体的统一法典,行政法赖以存在的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种法律文件中,这与其内容广泛且易变有着很大关系。
2.行政法在局部领域内形成了统一的法典如我国已经制定的行政处罚法,正在制定之中的行政程序法、行政许可法、行政执行法等。
㈥ 行政法要怎么复习呀
复习《行政法学》之要领
1、通读教材,把握脉络
考生拿到教材后,应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除了比较仔细地阅读绪言,了解教材的指导思想,结构体系,主要内容以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外,其余部分也应循序渐进地认真地从整体上通读教材。读完一遍教材后,你就会发现全书可分为绪言和总论两大部分,绪言主要阐明了行政法学的一般理论,包括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学习行政法学的意义和方法等。总论又分十二章,第一至第三章主要阐明了行政法的一般理论,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作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第四至第五章讲行政组织法,包括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公务员法三部分。第六至第十章讲行政行为法,包括行政行为的一般原理和程序,具体讲了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大部分,还讲了这些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问题。第十一章讲的是行政监督法,主要讲了行政法制监督。最后第十二章讲的是行政诉讼。这些是复习《行政法学》的目录,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详细以教材目录为准。
通读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把握教材脉络,另一方面还是为了熟悉教材内容,勾划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使考生能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通读教材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解,并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性。每看完一章节,可看看目录,看能否联起教材内容,切忌断章取义。因为作为一门学科的内容,前后是相互联贯,自成一体,只有系统全面地通读一遍教材,才能使学习了的内容脉络清晰,心中有谱。而且通读教材时,还忌走马观花,只看要点,而忽视对要点的解释。因为每一要点后面的解释都是帮助考生对要点的理解,有利于考生牢记要点,即使考试时忘记了要点,考生也可以根据对问题的正确理解以及前后连贯的内容自己概括并提炼出要点来。可以避免死记硬背要点造成相似问题的混淆以及克服一旦考试情绪紧张,容易忘记要点的负面作用。
2、抓住重点、浓缩教材
要真正掌握教材内容,光第一遍的泛读还不行,还应对教材进行复读,复读就是精读、深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深入浅出,浓缩教材。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从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并非死记硬背,要抓住决窍,掌握概念的中心词,并旁推侧引。比如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应这样理解记忆:作为某一行为是一定社会主体实施的,就行政行为来说,肯定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而行政法所讲的行政行为是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并且具有行政法意义的行为,而非行政主体从事的与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无关的民事行为,行政主体实施的与法律意义无关的事实行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为。因此,这个概念的中心词就是:“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法律意义”。另外还要根据这个概念夯推侧引,注意一对或几个相通概念的比较,找出其异同点。比如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等等,这些概念是同类概念,这几个概念往往只是某个中心词的差异。通过这样比较,不易混淆同类概念,更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行政法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组:行政与行政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执法、司法等行为;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行政仲裁和行政裁决;行政监督与行政检查;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法制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责任与行政赔偿等。这些概念必须牢固掌握,仔细领会。
其次,要抓住各章重点,领会各章精髓。每章都有各自的核心问题,考生在全面复习时要善于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前后延伸展开。尤其是在精读教材后,要能合上书本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联想回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较好的方法是平时看书时自己能尽量地多找出每一章节可能拟出的论述题和简答题,同时还要注意有时一个论述题又可以分解为几个简答题,要注意题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如教材第六至八章主要是围绕行政行为展开的,其中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执法行为中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合同等行为;行政立法行为中的行政调解、行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行为。行政立法行为又是围绕抽象行政行为展开的,涉及到行政立法体制、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行政立法的技术和效力等。
3、勤奋练习,功夫在书外
考生要在无硝烟的考场上做到临阵不乱、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还要多做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辅导资料上的同步练习,一类是考生自己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自己根据往年考试中的题型及自己的需要自编的练习,还有一类就是模拟试题和往年的考题。这三类练习,一般是先做前两类,同步练习一般盖着了每章的知识点,考试八九不离十;自编练习往往是考生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容易疏忽忘记的知识点,虽有个体差异但针对考生自己有帮助。通过这两类练习,可总结出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牢记心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直至练习到最后能熟练地做模拟试题和往年的考试题。
另外,考生在做练习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题型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案例题很多是针对法律条文出题的。“功夫在书外”就是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还应注意我国行政立法的发展动态,熟悉那些没有附在教 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公务员暂行条例入《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应熟悉一些相关的行政管理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土地管理法》、《海关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等。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不仅对考生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使考生答题时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㈦ 有哪些好的行政法著作可以看
1.王名扬三部曲:
《英国行政法》政法大学出版社《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美国行政权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哈特穆特.毛雷尔(德),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
3.盐野宏(日):《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翁岳生:《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㈧ 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原则,也不同于行政法的局部原则,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性
行政法的制定与实施虽然要遵循许多的原理与准则,但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却只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则或准则,不能是为一切统治工具或管理工具都共同遵循的一般政治原则或一般社会原则。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特殊性
这就是说,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行政法这一独立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不是适用于一切统治工具或管理工具的原则,也不是适用于一切法律规范或一切法律部门的原则。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
在行政法部门内部,行政法也要遵循许多不同层次的原则,有些原则只适用于调整某一行政领域的部分行政法律规范,有些原则则适用于调整所有行政领域的一切行政法律规范。
【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1、依职权和须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标准是行政机关是否以当事人的申请作为开始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前者不需要申请直接依职权采取具体行政行为,后者则需要经过当事人的申请行政机关才能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2、羁束的和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具体行政行为受法律羁束的程度,行政机关采取时基本没有选择余地的,是羁束的具体行政行为;立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方法、手段等方面给予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裁量余地的,是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
3、授益的和负担的具体行政行为。划分的标准是具体行政行为与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关系。为当事人授予权利,利益或者免除负担义务的,是授益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当事人设定义务或者剥夺其权益的是负担的具体行政行为。
4、要式和与不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发愤标准式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需要具备法定的形式。需要具备书面文字等其他特定意义符号为生效必要条件的是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需要具备书面文字或者其他特定意义符号就可以生效的,是不要式的具体行政行为。
㈨ 行政法是什么
所谓行政法
,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
(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
(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㈩ 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
(1)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2)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
(3)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1)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
一般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范围广,覆盖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为所有行政主体所必须遵守。
(2)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学上,人们通常在行政法总论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论中研究部门行政法。
(10)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扩展阅读: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