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法公约的管辖
Ⅰ 15劳动保障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 )的形式出现的。
a. 工会立法
b. 政府立法
c. 工厂立法
d. 议会立法
3.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上半叶
d. 19世纪下半叶
4.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
a. 《国际劳工宪章》
b. 《国际劳工标准》
c. 《国际劳工条约》
d. 《国际劳工章程》
5.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
a. 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b.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
c.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劳雇关系的劳动
d.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
6. 从( )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
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a. 工人运动
b. 职业
c. 资本的组织形式
d. 集体谈判
7.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
a.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c. 我国境内设立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
d. 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
8.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
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中独立出来的。
a. 民法
b. 经济法
c. 行政法
d. 社会保障法
9. 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 )。
a. 民法
b. 经济法
c. 行政法
d. 社会保障法
10. ( )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
a. 职业安全权
b. 休息权
c. 劳动就业权
d. 报酬权
(提问者:应届毕业生网友,提问时间:2009年05月13日)
--------------------------------------------------------------------------------
答: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 英国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2.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 工厂立法 )的形式出现的。 3.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d. 19世纪下半叶 )。 4.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国际劳工标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d.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 )。 6. 从( a. 工人运动 )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 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7.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 8.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 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a. 民法 )中独立出来的。 9. 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d. 社会保障法 )。 10. ( c. 劳动就业权)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为( )
A、一产→二产→三产
B、二产→三产→一产
C、三产→一产→二产
D、三产→二产→一产
Ⅱ 关于在境外的中国企业上班的中国人的劳动争议适用我国的法律吗
1,如果工作企业属于在中国境内注册企业,我国法律有管辖权。
2,如果工作企业内属于中国企业投资,但注册在境容外的,由注册地国法院管辖。
3,相关规定:
(1)《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劳动法》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Ⅲ 国际劳动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又称国际劳动标准,一般是指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它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这里的"劳工标准"是指有关劳工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则,它包括了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安全保护等)、劳动福利(休息,医疗保健,教育,生活待遇等)及其他公民权利(如结社,****,****,言论等自由)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Ⅳ 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1、国际劳动立法:由若干国家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为各国劳动立法提供标准的规范的总和。
2、国际劳动立法的特点:
(1)国际劳工公约以保护雇员为主要目的,兼顾了国家和雇主的利益与可能,但其总的指导思想史保护各国劳动者;
(2)国际劳工公约内容非常广泛,覆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3)国际劳工公约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措施的灵活性,便于各国根据国情参考实施;
(4)国际劳工公约对公约批准国发生效力,对会员国劳动立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5)某些国际劳工公约偏离了会员国的政治结构、政治体制的特点;
(6)国际劳工公约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3、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基本人权、就业、社会政策、劳动行政、劳动关系、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特殊群体就业以及各类劳动安全技术卫生标准等广泛领域,形成了全面而系统的国际劳动法律体系。
4、国际劳工公约的分类:(1)基本人权;(2)就业与失业;(3)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4)工资;(5)劳动安全卫生标准;(6)女工保护;(7)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8)社会保障;(9)劳动关系;(10)劳动行政与检查;(11)其他.
Ⅳ 其他国家有没有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当然有了,在发达国家,法制更健全,监察保障更到位。
劳动监察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大生产和工人运动要求政府为改善劳动者安全、健康和福利,对企业的用工行为进行干预。从那时起至现在,劳动监察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
关注劳动法的贯彻实施是国际劳工组织工作的一个焦点。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通过的第5号建议书(关于健康服务的劳动监察)是第一个专门有关劳动监察的文件。之后,在1923年的第20号建议书——“劳动监察建议书”产生,为25年后的公约奠定了基础。1947年,产生了第81号公约《劳动监察公约》,该公约是国际劳动标准中关于劳动监察问题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件。补充该公约的还有两个建议书,一是第81号建议书,是对81号公约的补充,对劳动监察的职责,对雇主与雇员在劳动卫生和安全上的合作,劳动争议情况和劳动监察的年度报告等作出了建议性规定。二是第82号建议书,是关于矿业和运输业的劳动监察问题。在1969年又通过了《(农业)劳动监察公约》和相应的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对劳动监察的范围,劳动监察的内容、劳动监察的职能,劳动监察员的条件、权利义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
世界各国也都在劳工部设立了专门的劳动监察机构,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日本政府为保障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律的执行设立了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的劳动行政机关。这些机关主要负责调整劳动关系和监督检查劳动法的执行情况。日本设立了上下垂直领导的各级劳动监察机构,最高的劳动行政机关是劳动省,它负责审查由劳动标准法和其他劳动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执行情况。劳动省内部设立5个比较大的局,主要有:劳动政策局、劳动标准局、妇女少年局、雇用保险局和职业训练局。各都、道、府、县等地区均设有劳动标准局。各都、道、府、县辖区内都设立劳动标准监察署。主管劳动工作的大臣,如认为有必要时,还有权决定设立地方劳动局。由它管辖几个都、道、府、县的劳动标准局。各级劳动监察机关都受劳动大臣直接管辖,并设有劳动标准监察官和官员。各级劳动监察机关主要负责审查工作地点和设备的安全情况;检查工作记录和文件;向雇主和劳动者询问和了解劳动法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劳动法的犯罪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等。日本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立,是根据劳动立法的要求而设立的配套机关。如对劳动标准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由省劳动标准局、地方劳动标准局和劳动标准监察署负责的;对职业安定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由省职业安定局和地方职业安定主务课及其所属的公共职业安定所负责。
俄罗斯也专门设立有对劳动法和劳动保护规则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有专门授权的,其活动独立于企业、机关团体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上级机关的国家机关;有工会及根据有关条例在其内部设立的技术和劳动权益监督机关。地方议会、国家权力执行和管理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劳动法执行情况实施部门内监督。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及其下属检察官对俄罗斯境内统一、正确地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最高监察。俄罗斯联邦国家工业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及其地方机关(及工会的技术监察机关)负责对工业领域和某些工程项目中遵守安全生产和施工规则的情况实施国家监督。
新加坡根据工厂法的规定,劳工部长可任命一位主任检查员和他认为需要的此类其他检查员和官员。每个检查员的任命通知应在政府公报上予以公布,并规定了专职检查员的13项职权。而且每个检查员应持有一份他的任命证书,在检查工厂或者有关场所时,如果必要,应向该厂的占有人、工头或其他负责人员出示上述证书。新加坡又规定了现场检查及检查人员的权限、文件检查、安全检查等检查内容,相应规定了被检查人员的义务。
1971年美国劳工部为了加强国家监察工作,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它是贯彻实施安全卫生法,并进行监察工作的核心组织。该局的宗旨是:1、促使雇主和雇员减少工作场所的危害以及充实或改进现行的安全卫生计划;2、为获得更好的安全卫生效果,确立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既独立又相关的义务和权利;3、为了对工伤和职业病进行监督,建立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及档案制度;制定了强制性安全卫生标准,并有效地予以执行;督促各州努力建立并执行其各自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计划。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审查及重新制定标准和实施方案。在其工作的各个阶段,从标准的制定一直到标准的实施,保证雇主和雇员充分享受其权利。
现代世界各国在劳动立法中非常重视劳动监督监察,不仅有专门的规定,而且也扩大了监督的范围,从早期的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童工和女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监督,逐步扩大到劳动合同、工资、休息休假等方方面面,加强了劳动监察的力度,趋向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
Ⅵ 国际劳动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国际劳动公约
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
劳动行政管理公约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
就业政策公约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
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
对男女工人同等价值的工作付予同等报酬公约
第80号公约
确定准许使用儿童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
各种矿场井下劳动使用妇女公约
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
航运的重大包裹标明重量公约
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
海员遣返公约
海员协议条款公约
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
在海上工作的儿童及未成年人的强制体格检查公约
确定准许使用末成年人为扒炭工或司炉工的最低年龄公约
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
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
确定准许儿童在海上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
Ⅶ 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形式)
广义:
⑴ 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和建议书
⑵版 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权者协定
⑶ 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
狭义:一般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也合称国际劳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