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上监管的含义

行政法上监管的含义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43:28

Ⅰ 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政监督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行政监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则:行政监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监督主体从事行政监督的必要条件。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三个方面。

(二)经常性原则:行政监督作为一种经常性活动,存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贯穿于决策、协调、执行等各个环节。经常性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在处理公务中的不当行为、违法现象,并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增加社会成本。

(三)平等性原则:依法监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行政监督的基础。不论是领导机关还是被领导机关,不论是专门监督机构还是一般机构,不论是领导者还是一般公民,在进行监督的权利和接受监督的义务上完全平等,不存在不受监督的特权或享有特权的监督。

(四)广泛性原则:主要指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的广泛性。行政监督的性质决定了全体公民对政府的公务活动均有实施监督的权利,这种广泛性还表现在行政监督要对一切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行政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

(五)有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实施后的结果如何。有效的行政监督就要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做到违法违纪必究,执法必严。

拓展资料: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特征

(1 )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2 )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 )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

(4 )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

行政监督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行政检查。另一种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容的监督检查,指的是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由于第一种行政监督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即可涵盖,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监督主要是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其监督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行政监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规范是极少的。 另外,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由:

(1 )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

(2 )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源、环境保护、审计等行政监督。

(3 )以其实施的时期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4 )以其主体的任务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监督与依授权的行政监督。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实践,最常见的行政监督方法有:检查、审查、调查、检验、勘验、鉴定等。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它可以及时反馈法律、法规实行的社会效果,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除提供实践依据。

(2 )可以预防和纠正向对方的违法行为。

(3 )它是保证执行法律、法规,实现行政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Ⅱ 行政监督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行政监督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回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答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对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依法产生的,包括以下含义:第一, 它是国家有权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依法形成的关系;第 二,它是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第三,它是一种被行政法调整后具有行政法上的权 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第四,其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Ⅲ 行政监督是

法律分析:1.行政督察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督察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行政纪律的情况。这是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行政督察的有效性,对行政机关的督察活动必须做到规范性和时效性。规范性是指行政督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纪律;任何机关和个人,特别是上级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不得超越、偏离以上行政督察的合法性依据。时效性是指行政督察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行政督察通常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以及专项督察。

2.行政纠错

行政监督一方面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是通过监督发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时对其进行纠错改正。行政纠错是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违犯有关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纪律的情况下,特定行政监督部门所进行的行政活动。行政纠错的突出特点就是,行政纠错只是在发现问题之后的一种补救行为。也就是说,行政纠错不能防患于未然,是一种被动的行政监督。

3.行政防护

监督都具有防护性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监督,其防护功能不同。行政防护作为行政监督的一种功能,既可以防止某种行政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的发生,又可以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有关行政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的再次或重复发生。行政监督的防护功能并不是以某种专门行政手段实现的,而是运用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纪律来约束、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通过制止和处分违犯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纪律的行为来实现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Ⅳ 在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监督概念与行政法中的行政监督概念正好相反,该怎么理解

行政监督来包含两个方面源的意义,一是行使职能,进行行政执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外部监督;二是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行政管理,即内部监督。两个方面齐备的只有行政机关,而企业和社会团体只有内部的行政监督职能。

《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都是从自己的研究点去分析概念,所以就出现对概念解释的差异。

Ⅳ 行政监督定义是什么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政监督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行政监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则:行政监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监督主体从事行政监督的必要条件。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程序、行政监督活动符合法定方式三个方面。

(二)经常性原则:行政监督作为一种经常性活动,存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贯穿于决策、协调、执行等各个环节。经常性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在处理公务中的不当行为、违法现象,并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增加社会成本。

(5)行政法上监管的含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监察法的最后一条写道: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同时废止。为什么要用监察法取代原先的行政监察法,大致有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除监察盲区,实现监察全覆盖。原先的行政监察法将监察对象确定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范围过窄,给监察工作带来盲区。

因此,新的监察法在第十五条规定,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共包含6类人员,实现了由监督“狭义政府”公职人员到监督“广义政府”公职人员的转变,使监督不再有空白地带。

第二,确立监察机关独立性。按照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这就使得在实践中,监察机关的干部人事、财物经费都由地方政府控制,监察机关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独立性,影响了监察权威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监督

Ⅵ 行政监督有什么意义

行政监督的意义
行政监督在行政过程中发挥着行政督察、行政纠错和行政防护等功能,对行政权力的正常行使、规范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
1.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
行政监督是惩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保持正常行政秩序和良性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整个政府机器正常运作、政令畅通和行政人员的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行政机关在法定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职责,对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工作规范、行政纪律等,必须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针对行政人员的贪污受贿、索贿、行贿、渎职等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这些法律和规章,政府行政行为就难以实现政令畅通、遵纪守法,行政活动就会产生混乱,整个政府机器和国家就会出现运转失常甚至瘫痪的现象。
2.保护国家整体利益
行政监督是保护国家整体利益和实现国家行政目标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政权为了有效地实现其政治统治,必须尽力维护该政权的整体利益,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监督制度和监督形式,确保国家整体利益不受损害。行政机关是国家利益的直接代表和维护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政府的各项行政法令和行政目标都难以顺利贯彻实施。
3.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行政监督本质上讲不是为了防范行政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而是为了保证行政工作的高效率和整个行政过程的有效性。缺乏行政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私欲会不断膨胀,直接损害行政效率及其工作的有效性。行政监督可以利用行政法律、法规、纪律和相关制度来保证行政行为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对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的科学管理。

Ⅶ 我国行政监督中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分别指什么谢谢!

1、一般监督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实施的各种监督。其特点在于不另设行政监督的机构和人员,而是依靠行政管理机构本身的层级约束关系和日常工作的指令关系。

一般监督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方面。

2、专门监督

专门监督是专门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纪律,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专门监督与一般监督的区别是:

从内容上看,专门监督侧重于违法乱纪的检查,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或业务检查。

从对象上看,专门监督主要是对违法乱纪人员进行调查处理,而不是像一般监督那样主要对行政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行政监察是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惩戒,具有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属行政监督的一种。

(7)行政法上监管的含义扩展阅读:

1、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2、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

4、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

行政监督有两种用法:

一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行政检查。

另一种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容的监督检查,指的是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由于第一种行政监督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即可涵盖,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监督主要是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其监督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行政监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规范是极少的。

Ⅷ 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有哪些国家工作人员是不是对象

行政监督有两种用法:一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行政检查。另一种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内容的监督检查,指的是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由于第一种行政监督本质上属于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即可涵盖,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监督主要是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其监督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行政监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规范是极少的。

Ⅸ 谁审批谁监管

法律分析:从字面涵义理解,“谁审批、谁监管”是指依法享有审批许可权的行政主体,对其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Ⅹ 行政审判监督是什么意思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范围是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行政诉讼活动实施全面监督。对行政诉讼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权力。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对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范围未作任何限制,这体现了行政诉讼法与我国宪法的一致性。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表现在审判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民法院在诉讼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中的行为,都有损害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违背法律规定的可能性。例如,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而不予受理;应进行证据保全而不采取保全措施,致使诉讼无法继续下去;应当参加诉讼的第三人没有参加诉讼;应该不准许撤诉而裁定准许撤诉;在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况下作出判决、裁定等等。凡此种种,都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结果。这表明,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并不只表现在审判的最终结果上,而是贯穿在行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因此,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也必须是针对行政审判的全过程进行。
2、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还可以针对审判人员是否违反法纪和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在对行政诉讼的全过程实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审判过程中有枉法行为,一方面对由此产生的错误裁判提出抗诉;另一方面,当这种枉法行为已构成犯罪时,检察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另行办理。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中的犯罪行为进行查处,从形式上看,虽超出行政法律监督的范围,而实质上,这又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行使的必然结果。
3、对于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人民检察院应主动介入案件审理,参加到诉讼中,加强法律监督。英国行政法对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英国,一般的公众要想阻止公共机构的越权行为,可以请求利用检察总长的名义向法院申请阻止令,检察总长代表国王,有权阻止一切违法行为。这时,诉讼在形式上以检察总长为原告,同时指出告发人的姓名。这个诉讼,名义上由检察总长提起,实际上全由告发人负责进行。当然,检察总长有权决定是否同意提起这种诉讼。此外,检察总长为了公共利益起见,可以主动向法院申请阻止令。

热点内容
哺乳一小时劳动法 发布:2025-02-09 00:20:12 浏览:793
河南一诺司法 发布:2025-02-09 00:18:29 浏览: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地址 发布:2025-02-08 23:51:49 浏览:696
网络安全立法过程 发布:2025-02-08 23:40:38 浏览:552
诈骗罪立法目的 发布:2025-02-08 23:39:25 浏览:820
司法三效果 发布:2025-02-08 23:33:26 浏览:534
刑事诉讼法的公民代理 发布:2025-02-08 23:28:23 浏览:731
与道德有关的诗 发布:2025-02-08 23:08:55 浏览:973
广州天河法院招聘 发布:2025-02-08 23:03:48 浏览:675
东方市的律师 发布:2025-02-08 22:54:46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