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清华行政法教授

清华行政法教授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49:42

法学硕士

清华在文科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建议你考北大,武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名师荟萃学科齐全

学院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经过百年风雨历程,北大法学院已经建设成为我国一流的法学院。北大法学院名师荟萃,现有在职教授36名,副教授32名,讲师15名。其中不乏蜚声中外的法学家。老一辈学者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行政法)、香港、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主要起草人肖蔚云教授(宪法)以及著名法理学家沈宗灵教授、著名民法学家芮沐教授等。北大法学院学科齐全,教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法学院现有的学科中,法理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和宪法行政法学是全国重点学科,其中宪法行政法学是全国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法学院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07个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科教育是北大法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一般原理,重点掌握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能够进行对外法律交流的法律专门人才。北大法学院本科只设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该专业根据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主要培养律师法官、检察官、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法律工作人员、涉外法律工作人员,并为培养高层次法律研究人员提供后备力量。

课程设置:北大法学院分设4个学科群,这4个学科群是:(1)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行政法学等。在该学科群,有法学理论和宪法行政法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是北大法学院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群。(2)民商经济法学,包括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在该学科群,有经济法学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民商经济法是与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密切相关的部门法学,北大法学院的民商经济法学具有自身优势,尤其北大法学院在北大首设经济法本科专业,表明在这一领域的教研处于领先地位。(3)刑事法学,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司法鉴定、犯罪学等学科。北大法学院的刑事法学科秉承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思想,在刑法哲学与比较刑法学等领域具有学科特色。(4)国际法学,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学科。

就业方向:北大法学院本科毕业生素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国深造或者在国内上研究生,其他同学大多被各级国家机关、司法部门、国内外著名律师事务所、著名企业录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

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拥有博士学位点、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最多,目前已跻身于世界著名法学院行列。

法学院设有10个院属研究所(研究中心);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性学术期刊《法学家》杂志;两个教学实践基地——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和地石律师事务所;三个教学辅助机构——法学院图书馆、中国法制信息港和国内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物证技术实验室。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主干课】

法理学、中国宪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物证技术学等。

【专业选修课】诊所式法律教育、律师学、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民法案例分析、刑事案例分析、行政法案例分析、经济法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案例分析、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等近50门。

就业方向:该院近年来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另一部分进入司法机关和政府行政机关担任法官、检察官、警官和政府公务员,还有一部分获得律师资格,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清华大学法学院: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学院简介:清华大学法学院现有教师40名,其中教授20名(含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13名。法学院现已取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和刑法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含20个研究方向)和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院还与香港大学合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招收法学第二学位生。法学院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日本早稻大学、名城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名古屋大学、香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师生前去讲学、学习。

课程设置:清华大学法学院设置“法学”一个本科专业,自2001年开始,经学校批准,全面推行学分制,除学校所规定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选修课程之外,还设有法学绪论、宪法学、民法总论、商法总论、刑法总论、国际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必修课。学院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并且按照课程的性质分成不同的课组,其中包括法理学课组、宪法与行政法学课组、法史课组、民法学课组、商法学课组、经济法学课组、刑法学课组、环境资源法课组、诉讼与仲裁法课组、国际法学课组。实践课课组以及文献阅读课组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法学院的毕业生适于在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保险业、公司企业、律师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任职。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培养双学位人才

学院简介:中国政法大学在国际上享有“中国法学最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声誉,50年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民商法专业、经济法专业、诉讼法专业、比较法专业等都出自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

课程设置:法学专业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该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5%左右。为充分利用法学及各个学科的资源,培养综合性人才,学校设立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准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双专业及双学位培养模式和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所有学生在入学两年后有机会选择学习第二专业,从而在5年内实行双专业、双学位的教育。双学位+硕士连读培养模式目前仅在德语专业推行,实行5年双学位和两年硕士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前5年学习德语专业和法学专业课程,获得文学士和法学士两个本科学位后,直接进入该校中德法学院成为中德比较法学研究生,经过两年学习(其中1年时间在德国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治理国家的栋梁人才、有国际竞争力的司法实务人才和法学方面的领军人才。

就业方向: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各界输送高素质的各类政法人才10万多名。全国高层次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中的三分之一以及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司法工作者中的十分之一均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近三年来有61%学生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在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28%和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依托交叉综合优势

学院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法学院目前是该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拥有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三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培养目标:法学专业立足于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的法学学科特点,结合财经政法类大学的实际,依托学校经济、管理、人文综合发展的优势,促进法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三大优势学科的互相融通,把学生培养成以法学专业为核心,跨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三个学科的应用型、融通性人才。

课程设置:法学专业设有法律、经济法、国际法、司法考试四个特色方向。学生入学后,经过二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可以结合个人的专业兴趣、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法律方向】

犯罪学、犯罪侦查学、刑事审判实务、司法文书、仲裁法、律师与公证、立法学、国家赔偿法、比较宪法、法律社会学、外国法制史、政治学等。

【经济法方向】

合同法、物权法、企业法、银行法、房地产法、竞争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税法、证券法、环境与资源法、民商法实务研究等。

【国际法方向】

世界贸易组织法、海商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关系史、外国民商法、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税法、中国区际冲突法等。

【司法考试】

主要是为深入探讨法学专业教育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司法考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司法考试的应试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就业方向:各级法院、检察院、国家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党团组织、军队政治法制工作部门;海关、审计、监察、工商管理、财政、税务、交通稽查、金融、保险、内外贸易、新闻出版等行政执法部门及对外经贸公司、海运企业、三资企业等企业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公证及政法院校和法学研究、咨询、服务机构等。

复旦大学法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院简介:复旦大学法学院初创于1929年,1994年重建(含法律学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人口学研究所),2000年11月重组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现有法理学、法律史、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7个专业硕士点,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备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JM)授予权。学院先后设立了比较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法中心、法治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日本与东亚国家法律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法学教学研究体系。

培养目标:拥有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和信息资料中心,为本专业学生的法律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各种支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各部门法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

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法理学、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物权法、金融法、海商法、公司法、劳动法、税法、仲裁法、信托法、银行法、证券法、担保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经济合同证据法、法律诊所等。

就业方向:学院的法学本科毕业生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在律师事务所、司法机关、政府部门、商业银行、跨国公司从事法律工作。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学院简介: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力量最雄厚、科研教学成果最丰硕的学院级单位。名师荟萃、群体性人才辈出,是法学院各专业学科的特色。目前一支知识、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梯队已经形成。

课程设置:法学院教师担任全校的法学前沿、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公证与律师制度学等20多门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课程学位课教学工作。经过各专业学科的长期努力,院属刑法、诉讼法,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均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院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网络教学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局面。

武汉大学法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院简介:学院下设法律系、国际法系和社会学系,现有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设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等专业方向。学院现设4个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港澳台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刑事法比较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比较宪法研究中心),还设有中外文藏书近20万册的法学图书馆(含联合国文献资料中心)、国家法学类核心期刊《法学评论》编辑部、成人教育部、律师进修学院、珞珈律师事务所以及武汉大学文科重点实验室——刑侦实验室。现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理论、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社会学、民俗学),5个博士点(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1个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含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学、民商法学、环境法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际法与比较法),2个国家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境保护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2个省级重点学科(刑法学、民商法学)。

课程设置:包括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环境法。

就业方向:主要是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律师事务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应届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25%,2004年就业率为92%。(

㈡ 徐继敏的个人简介

徐继敏, 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法学博士,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政府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行政法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证据学、行政体制改革。
兼任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立法评审委员、成都仲裁委员会委员、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兼任四川省律师协会行政法与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法律顾问
曾任海南省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助教,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法学部副主任、主任。曾任四川省武胜县司法局副局长、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996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行政处罚法实施环境研究”,2006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研究”。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直管县’改革法治保障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重点及一般课题多项。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在《中国法学》、《四川大学学报》、《现代法学》、《清华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逾6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行政处罚法的理论与实践》、《行政证据通论》、《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研究》、《行政程序证据规则与案例》、《行政证据学基本问题研究》等个人学术专著。主编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学》等分别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参与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起草,2004年主持为重庆市人民政府起草《重庆市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和《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广泛参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立法论证及重大案件讨论。为各类厅级培训班和处级培训班、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厅、四川德阳市人民政府等讲授“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办事”、“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热点与难点问题”、“依法行政新理念”、“行政程序证据规则与调查取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治政府建设与执法风险防范”、“检察监督”等法治讲座逾200场次。

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齐晔教授厉害吗

不歧视,主要看考试成绩说话,还要看面试成绩;当然,如果两者差不多的情况,可能名校的会占点优势。

下面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情况,及其研究领域,特供你参考: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学位 研究领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创新
楚树龙 教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 国际战略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及安全战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国有改革与民营化,宏观经济政策,体制改革
邓国胜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公共组织问责,绩效与能力建设,非营利组织管理
韩廷春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金融生态,计量经济学
胡鞍钢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博士 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
刘庆龙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关系,电子政务,社区管理
孟庆国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管理与创新,电子政务,能力与绩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运作,危机管理,比较政治
齐 晔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华大学硕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苏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与管理
王丰 教授 密西根大学博士 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 NGO,公民社会与治理,CDM与环境治理
王庆新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东亚国际关系与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强 教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 公共经济学、治理、领导力
巫永平 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 与市场,产业政策,地方与经济发展
薛 澜 教授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危机管理
杨燕绥 教授 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 组织与治理,社会保障,薪酬理论
殷存毅 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区域发展与政策
于 安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行政法(社会行政法,行政应急法)
于永达 教授 吉林大学硕士 国际经济理论与公共事务,集聚优势,领导学
俞 樵 教授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 金融体制 ,公共金融,社会发展
陈玲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研究
过勇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廉政建设、公共治理、行政体制改革
贾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民社会与治理,战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东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产业链与区域发展,博弈论
李应博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两岸经济关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国家创新系统,研发全球化
刘求实 副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 非组织管理,事业单位改革
刘志林 副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城市规划与管理,住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红 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士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王亚华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水政策与管理,中国国情研究
熊义志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领导力,国情研究,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
杨永恒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绩效管理,公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管理
戴亦欣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与组织、财政与发展政策
梅赐琪 讲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学和中国政治,职能转换、干部管理体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汝鹏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过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张楠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
张严冰 讲师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郑振清 讲师 北京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与政治社会学、台湾政治发展、两岸政治经济关系
周绍杰 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周源 讲师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与管理

㈣ 中国四大法学院(北大、清华、政法、人大)比较!

  1. 北大强在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等,例如贺卫方等,而清华强在刑法、民法内、行容政法这些实体法,清华的刑法有张明楷和黎宏,民法有王保树和霍建远、张卫平等,都是国内最顶级的科学教授。政法和人大不了解;

  2. 清华国际化程度高,本科还开设国际班,QS世界法学院排名第一。但北大应该也不错,每年也有很多人拿到国外著名法学院的offer。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人大和政法是比不上的了。

  3. 同第二点。

    总的来说,清华和北大最强,人大和政法次之。要细分的话,清华规模小但学术水平高,大牛教授密度高,虽然发展很快,但历史短。北大规模大,历史长,学术水平也很高,也有很牛的教授,业界人脉积累时间长,社会声誉高一点。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北大略强于清华。人大和政法在学校牌子上跟不上啊。

㈤ 行政法的红皮书是哪个编写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及本书(第二、三版)编写分工
(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行政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行政执法研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载《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1—10章,负责全书的审稿、统稿。

叶必丰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应申请行政行为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行为的效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规范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行政行为确定力研究》(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3期)、《现代行政行为的理念》(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行政规范法律地位的制度论证》(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等。
撰写本书第11—13章。

杨建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2年赴日留学,1986年毕业于筑波大学,获社会科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一桥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要著作有:《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等,译著有:《日本行政法》(南博方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行政法》(盐野宏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论行政法的特点》(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和《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等。
撰写本书第14—15章。

章剑生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行政监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判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现代行政诉讼的成因与功能分析》(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等。
撰写本书第16—17、19—22章。

于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教授,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协议与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WTO协定国内实施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降低政府规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WTO协定的国内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WTO政府采购协定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加入世贸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法律问题》(载《求是》2002年第24期)、《中国对反倾销措施的司法审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制定紧急状态法的基本问题》(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等。
撰写本书第18章。

王宝明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斯拉丘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行政法学论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主要论文有:《行政立法评述》(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美国行政机关与美国宪法实施的监督》(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行政程序立法论纲》(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公务员立法的合理取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与政府的因应》(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3、28、31—32章。

江必新法学博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行政诉讼法疑难问题探讨》(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国家赔偿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行政诉讼制度之发展》(金城出版社2001年版)、《WTO与行政法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WTO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国家赔偿法价值论》(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先地方后中央: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种思路》(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24、30章。

刘恒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总干事。主要著作有:《公安行政复议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行政救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行政行为法律适用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论文有:《试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权》(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论行政立法权》(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行政诉权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载《学术研究》1997年第1期)、《略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开立法问题探析》(载《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等。
撰写本书第25—27、29章。

湛中乐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环境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公安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有:《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论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及其司法运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中国加入WTO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行政过程论》(载《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等。
撰写本书第33、37—38章。

薛刚凌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组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家赔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行政组织法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论文有:《行政主体之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等。
撰写本书第34—36章。

㈥ 司法考试各科的命题老师都是谁啊

刑法: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兴良教授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张明楷教授 民法:由武版汉大学法学院的温权世扬教授命题、拼题; 刑诉:由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命题、拼题; 行政法:由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命题、拼题; 商法经济法:由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命题、拼题; 宪法: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茂林教授命题、拼题; 民诉:由中国政法大学陈桂明教授命题、拼题; 法理:由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命题、拼题; 职业道德:由中国政法大学王进喜教授命题、拼题。

㈦ 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在全国地位如何清华文科研究生专业啥最牛清华法学硕士有前途么

066 法学院 32 030100法学 01法理学 ①101政治理论②英语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或 211德语 或 212法语③617法理学④861专业基础课 科目861含比较法总论、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证据法学、经济法总论、环境资源法学、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考生根据所报专业方向选其一作答。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西方法律思想史 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宪法学或行政法学,选其一作答。 03刑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中国刑法学占80%;犯罪学、外国刑法学共占20%。 04民商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商法学或知识产权法学 选其一作答 05诉讼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民事诉讼法学或刑事诉讼法学或行政诉讼法学,选其一作答。 06经济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经济法分论 0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国际环境法学 08国际法学 同上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国际经济法学 这说明清华不管什么科目初试都考一样的备用教材很牛逼的,跟北大一样,不指定任何教材,建议你看清华老师编写的相关教材,比如张明楷的刑法,姜明安的宪法行政法之类的,研究方向是入学后再跟导师商量,祝你考上 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l咯≡b←ǎvュㄥhfkΘoцvュㄥkΘg43668710242011-9-13 1:38:40

㈧ 司法考试行政法舒扬是哪个大学的老师

清华大学老师,主讲行政法

㈨ 以往司考的出题人都有谁比如刑法的出题人。三国法的出题人等等。。。

2007年司法考抄试出题人是:

刑法:陈兴良(北京大学)

刑诉:宋英辉(中国政法大学)

行政法: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和于安(北京清华大学)

民法:温世扬(武汉大学)张耕(西南政法大学)

民诉:陈桂明(中国政法大学)潘剑锋(北京大学)

商法经济法:王卫国(中国政法大学)

法理:高其才(清华大学)

宪法:焦洪昌(清华大学)

三国法: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武汉大学)

法制史是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08司法考试出题老师

刑法:清华大学的张明楷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周光权教授

民法:北京大学的钱明星教授

刑诉: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

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

商法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凯湘教授

宪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茂林教授

民诉:中国政法大学陈桂明教授

法理: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

职业道德:中国政法大学王进喜教授

热点内容
哺乳一小时劳动法 发布:2025-02-09 00:20:12 浏览:793
河南一诺司法 发布:2025-02-09 00:18:29 浏览: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地址 发布:2025-02-08 23:51:49 浏览:696
网络安全立法过程 发布:2025-02-08 23:40:38 浏览:552
诈骗罪立法目的 发布:2025-02-08 23:39:25 浏览:820
司法三效果 发布:2025-02-08 23:33:26 浏览:534
刑事诉讼法的公民代理 发布:2025-02-08 23:28:23 浏览:731
与道德有关的诗 发布:2025-02-08 23:08:55 浏览:973
广州天河法院招聘 发布:2025-02-08 23:03:48 浏览:675
东方市的律师 发布:2025-02-08 22:54:46 浏览: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