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诉讼法考点
㈠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
一、考情综述:
法律试题涉及的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重点较为突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诉讼以及合同的成立、违约责任、买卖合同等历年来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侧重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
二、重点章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民法
三、备考注意事项:
由于法律试题多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另外,适当的做题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真题。在做题时一定要勤于动手,真正下笔去做,避免眼高手低。对做错的题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四、重点知识举例:
(一)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行政机关不同于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的单位,其行为的对外法律后果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二)五大法律法规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事业单位组织的一些考试中,法律部分中最主要考察的有五大法,分别是:法理、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省份会涉及到经济法或商法的一些考点,首先有必要对法律部分都主要考察了哪些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也就是民与民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俗的来讲,就是官与民之间的关系。
刑法--------主要讲述关于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反应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对立,具体的就表现为公检法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可以称为“母法”,它主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理--------可是说是一门法学入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都是一些关于法的基本理论。比如法的概念、特征、渊源等,还有各类法的位阶的问题。
这几部重要的法律,基本上是我们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必考的内容,大家必须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的考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都是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
㈡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2)事业单位诉讼法考点扩展阅读: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看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㈢ 事业单位中的民事诉讼法怎么考
举个简单的粒子
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制度规定,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B.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C.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D.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不适用回避制度,即时有利害关系也不需要回避。
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故B选项正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故C选项正确。
㈣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事业单位考试信息汇总:http://www.zgsydw.com/
具体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分析,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部分,其中常识部分部分包括公共基础的知识点,但并不是全部。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㈤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重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
㈥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是那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
一般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考试科目很多,建议考生提前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含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各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具体学科复习过程中,首先是分析历年真题,其次是从头到尾梳理理论框架,再次是在历年真题和框架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最后是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建议先按照每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临考前一周再做模拟卷,体验真实的考试状态。
更多相关信息请您登录内蒙古中公教育网查看http://nm.offcn.com/?wt.mc_id=bd11234。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㈦ 如何快速学好行政诉讼中的管辖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行政诉讼法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考点,而且在行政诉讼法当中行政案件的管辖是里面的重中之重。比如在考试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试题。
例:公民吴某住在楼兰市东城区,在该市西城区拥有生产加工企业。某日,市人民政府下属有权行政机关(位于该市北城区)对该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企业停产。吴某对此决定不服,那么他应向哪个法院起诉?( )
A、东城区法院 B、北城区法院C、西城区法院 D、楼兰市中院
这种题目就是在考查行政案件的管辖,也就是说要确定这个行政案件应该由哪个法院来管辖。那在做题的过程中首先得确定级别管辖(应该由哪个级别的法院来管辖),之后再确定地域管辖(应该由哪个地方的某个级别的法院来管辖);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在级别上我们把法院划为了四级,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那接下来我们就得知道这四个级别的法院,它们受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根据规定:最高院受理的案件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的第一审行政案件;高院受理的案件就是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而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很难去判断这个案件是否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力。所以,第一审行政案件很少由高院或最高院管辖,既然很少由高院、最高院管辖,那么第一审行政案件要么由中院要么由基层法院来管辖。两类的话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类就行,我们就重点记住中级法院的管辖范围,那其它的都是应该由基层法院来管辖。根据规定,中院的管辖范围包括: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级别高);2、海关处理的案件(专业强);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它法律规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在这四个种类中,第四个属于兜底条款,第三个其实上文已经讲过了,在实际过程中很难去判断,所以,这两个种类很少考。重点就考查前面两个种类。所以,在记忆的过程中就重点记住前面两个种类。那我们上面的案例中行政行为是由市政府的工作部门作出的,它既不是级别高,也不是专业强。所以,不应当由中院管辖,那就应当由基层法院管辖。接下来就应当确实由哪个地方的基层法院管辖。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而我们这个案例没有经过复议,所以,应当由北城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故,答案应当选B。
在以后碰到这类题目,首先确定级别管辖,再确定地域管辖。而在级别管辖中重点就记住中级法院的管辖范围,若不属于中院的管辖范围,那就应当由基层法院管辖,确定了级别管辖,就确定由哪个地方的法院管辖。在做题的过程中用此方法,做题的成功率能大大提高。
㈧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有哪些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如下:
1、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2、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3、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4、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5、《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㈨ 2020山东事业单位考试:关于行政诉讼的管辖考点能帮忙梳理一下吗
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政诉讼的管辖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考点,在此帮助各位考生梳理一下关于行政诉讼管辖中的考点,以助各位在考试中遇到此类考题能够迅速找出答案。行政诉讼通俗一点解释其实就是“民告官”的事情,那么行政诉讼的管辖解决的就是“民去哪里告官”的问题。在行政诉讼的管辖指关于不同级别和地方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一般认为,行政诉讼管辖划分为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那么这个部分会怎样考大家呢?通常会是以案例的形式让你来选择一个要去哪个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比如:
居住在甲市A区的公民张三,因走私被位于乙市B区的海关扣押,该公民不服该行政行为,应向( )提起行政诉讼?
A.甲市或乙市中级人民法院 B.甲市A区或乙市B区人民法院
C. 甲市A区人民法院 D. 乙市中级人民法院
遇到类似这种题目大家不要畏惧,因为通过中公教育的研究,大家掌握了一下做题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点,就能很轻松的解决这种专业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做题技巧。做行政诉讼管辖题目,要“先看级别,再地域”,用这个办法逐一排除选项,留下最后准确答案。
第二,先看级别怎么看。我们在行政诉讼中级别管辖这里可以采用排除法,因为不属于中院管辖的一般都是基层法院管辖,所以大家记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特殊案件就可以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个记忆口诀:重大涉外港澳台,海关部门县政府。具体如下:(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①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②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③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④其他重大、复杂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结合上述题目就可以看出此案件是海关处理的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因此就排除了选项B和选项C。
第三,再看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就是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就被告)。同样的我们背诵特殊地域管辖的案件,排除特殊地域管辖的可以选择情况那就是一般情形。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地域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为标准确定管辖,或者可以选择管辖。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这个考点又常考选择管辖和专属管辖情形。(1)选择管辖。①经复议的案件,可以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管辖。③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2)专属管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结合上述题目我们可以抓住关键字眼“扣押”,这属于特殊地域管辖中的第二种情形,立马就可以排除D,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㈩ 事业单位考试中法的遵守考点有哪些
一、概念
法的遵守又称为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回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答行义务(职责)的活动。法的遵守,即守法,不仅包括消极、被动地守法,而且还包括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
二、守法的主体
守法是法的实施的一种基本形式。立法者制定法的目的,就是要使法在社会生活中得以遵守。守法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和守法状态等。其中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全体公民。
三、守法的特征
(1)守法的义务性;
(2)主体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