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劳动法劳动者工资
1. (十万火急)安徽省关于劳动争议工资赔偿相关文件!
(2003年12月3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78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称《劳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审判实践,制定本《意见》。 一、受理范围和诉讼当事人 第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或虽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而发生的纠纷,以及退休的劳动者向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或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劳动保险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不服该仲裁裁决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当事人仅起诉要求撤销仲裁裁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 第二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必须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60日内尚未作出裁决、决定、通知,当事人诉至人民法院的,不予受理。 第三条 依法律、行政法规、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而未予办理,或用人单位拖欠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为此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四条 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以及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而发生的纠纷,劳动者为此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奖金及其他劳动报酬,劳动者以债务纠纷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予受理,告知其先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遭受人身伤害,劳动者或其近亲属以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的,不予受理,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先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是否构成工伤认定决定不服,请求人民法院对认定决定予以变更、撤销的,可按行政案件受理。 农民工、季节工、临时工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奖金及其他劳动报酬,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不予受理,告知其先申请劳动仲裁;双方订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按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立案受理。 第六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作出劳动争议纠纷终结裁决前,仅裁决用人单位预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医疗费,用人单位不服该裁决,仅就该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用人单位拒不执行该裁决的,劳动者可依《民事讼诉法》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七条 当事例均已签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作出的调解书,一方当事人反悔又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更换,裁定驳回起诉。 第八条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包括下列情形: (一)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应当从其治疗终结之日或伤残评定结束之日起算; (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的,应当从用人单位明示拒绝支付、或承诺支付主劳动报酬的期限届满之日起算,未明确偿付日期的,从劳动者追索之日起算; (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开除、辞退、除名等决不定期的,从该决定送达之日起算。送达是否有效,可以参照民诉法的有关规定确认。 第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超过60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通知,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仲裁期限中断: (一)劳动者生病住院治疗等情况;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争议进行协商; (三)经查属实的其他合理情形。 第十条 未经依法批准设立或未经工商登记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可将出资人列为诉讼当事人。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或者借用其他单位的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而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被挂靠单位或出借营业执照的单位列为共同诉讼当事人。 第十二条 承包人在承包企业期间,与劳动者因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可将承包人及其所承包的企业列为诉讼当事人,必要时可将发包方追加为当事人。 第十三条 企业改制后发生的劳动争议如系改制前遗留的问题,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原企业资产是由改制后的企业整体接收的,改制后的企业为诉讼当事人; (二)原企业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原企业职工未作合理安排而引起的诉讼,原企业为诉讼当事人。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清算组织为诉讼主体。未成立清算组织的,根据以下情况确定情算责任人并作为诉讼主体: (一)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公司工商登记时确定的股东或股东大会确定的股东; (二)尚未改制为公司的国有企业为该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 (三)非公司的集体企业为工商登记的开办单位; (四)联营企业为工商登记的联营投资方; (五)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其他非公司企业为工商登记时确定的出资人。 二、劳动合同 第十五条 劳动者以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为由,在原劳动关系中止后,请求用人单位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不同意或只同意签订有期限的劳动合同时,对劳动者的诉请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六条 劳动者冒用他人名义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该劳动合同无效,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处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一)、(二)项情形的,可以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一)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由用人单位安排,在劳动过程中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与监督;(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工作证”、“服务证”等证件,或填写“登记表”、“报名表”,允许劳动者以本单位员工名义工作的,也可以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第十八条 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无效,但用人单位应按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其报酬。未成年人因劳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无论未成年人自身是否有过错,用人单位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中有减轻或免除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工作造成的病、伤、残、亡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约定条款无效。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在此期间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赔偿劳动者损失。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未到期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能以特别约定排除或限制劳动者的解除权。但由于劳动者行使提前解除权而违反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直接经济损失。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保证金或其他保证条款,故意限制劳动者解除合同权利的,可以认定该条款无效。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按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劳动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劳动者明知工资调低而在60日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劳动者同意。劳动者以此为由提出解除合同并请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因劳动者长期旷工、自动离职、失踪或业主逃逸等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劳动合同可以终止。 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暂时无法履行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履行,待中止履行情形消失后继续履行。中止履行合同期间,原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暂停履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劳动报酬 第二十五条 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的报酬低于当地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该约定条款无效。由此产生的纠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相同工种和资历的其他劳动者的工资确定应得工资,并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判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二十六条 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可以扣发、减发一定数额劳动报酬的; (二)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可以扣发、减发一定数额劳动报酬的; (三)劳动者因违反用人单位经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而被停发、减少相应工资数额的; (四)因劳动者请事、病假等相应减速少工资或其他报酬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按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处理。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季节工劳动报酬的,参照前款执行。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增加工资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双方达成协议,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因劳动者的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损失。赔偿损失从劳动者工资中逐月扣除的,扣除后的所剩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实行年薪的管理人员以及科技开发、产品销售等高收入人员,劳动合同未到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最高不超过该单位前12个月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四、工伤待遇及社会保险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因工伤实际已发生的费用或急需的其它费用,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的工伤系第三人侵权行为所致,劳动者先获得侵权损害赔偿的,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补偿应扣除第三人已经赔偿部分。 劳动者的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劳动者又依人身保险或工伤保险合同获得的赔偿,用人单位不得在工伤待遇中扣除。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雇主责任险理赔的部分除外。 第三十三条 劳动者因工致残或者患职业病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等级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请求保持劳动关系有用人单位拒绝的,人民法院对劳动者的请求不予支持。但用人单位应按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2. 马鞍山拖欠工资怎么办
建议和公司协商,如协商未果可以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 马鞍山市长电话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拨打市长热线12345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被拖欠的工资。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
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4. 马鞍山市编外人员工资标准
今年的改革主要以教育、医疗等行业为主,高校跟公立医院已经取消事业编了,现在又把改革重心放到了事业单位上面,很多人一时间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社会本来就是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取得进步的,也只有我们提高自己才能不惧社会的改变。
《劳动合同法》来补偿。主要看你的工作年限和合同期来进行经济补偿。基本上是每工作一年,可以获得补偿一个月工资,即使是十年以上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也是按这个标准补偿。如果清退人员生活困难或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可优先安排到公益岗位工作。也可以按规定领取失业补助,就业部门会加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寻找新的工作岗位,重新就业。如果你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的,只需要找劳务派遣公司重新派遣工作即可。或者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如果劳务派遣公司已注销或破产,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进行补偿。
5. 劳动法关于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第五章工资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版行同工同酬。
工资权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6. 在新劳动法里标准工资是怎么算的呢
关于工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下: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7. 安徽省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钱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决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本省行政区域内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现将调整后的标准通知如下: 一、最低工资标准 合肥市:市区410元(每人每月,下同),肥东县、肥西县330元,长丰县310元。 淮北市:市区390元,濉溪县320元。 亳州市:市区360元,涡阳县、蒙城县340元,利辛县310元。 宿州市:市区360元,砀山县、萧县、泗县、灵璧县310元。 蚌埠市:市区370元,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310元。 阜阳市:市区370元,界首市、太和县340元,阜南县、临泉县、颍上县310元。 淮南市: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390元,凤台县、潘集区、毛集试验区330元。 滁州市:市区370元,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320元。 六安市:市区360元,寿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和叶集镇310元。 马鞍山市:市区390元,当涂县320元。 巢湖市:市区370元,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320元。 芜湖市:市区370元,经济开发区390元, 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310元。 宣城市:市区360元,宁国市350元,广德县、绩溪县、泾县320元,郎溪县、旌德县310元。 铜陵市:市区370元,铜陵县320元。 池州市:市区(含九华山风景区)370元,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320元。 安庆市:市区360元,怀宁县、桐城市、太湖县、望江县310元,宿松县、枞阳县、岳西县、潜山县290元。 黄山市:屯溪区(含黄山风景区)360元,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祁门县、歙县、黟县310元。 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合肥市:市区4.50元(每人每小时,下同),肥东县、肥西县3.60元,长丰县3.40元。 淮北市:市区4.20元,濉溪县3.50元。 亳州市:市区3.90元,涡阳县、蒙城县3.70元,利辛县3.40元。 宿州市:市区3.90元,砀山县、萧县、泗县、灵璧县3.40元。 蚌埠市:市区4.00元,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3.40元。 阜阳市:市区4.00元,界首市、太和县3.70元,阜南县、临泉县、颍上县3.40元。 淮南市: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4.20元,凤台县、潘集区、毛集试验区3.60元。 滁州市:市区4.00元,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3.50元。 六安市:市区3.90元,寿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和叶集镇3.4元。 马鞍山市: 市区4.20元,当涂县3.50元。 巢湖市:市区4.00元,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3.50元。 芜湖市:市区4.00元,经济开发区4.20元,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3.40元。 宣城市:市区3.9元,宁国市3.8元,广德县、绩溪县、泾县3.50元,郎溪县、旌德县3.40元。 铜陵市:市区4.00元,铜陵县3.50元。 池州市:市区(含九华山风景区)4.00元,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3.50元。 安庆市:市区3.90元,怀宁县、桐城市、太湖县、望江县3.40元,宿松县、枞阳县、岳西县、潜山县3.20元。 黄山市:屯溪区(含黄山风景区)3.90元,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祁门县、歙县、黟县3.40元。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此次调整是安徽省自1994年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来第六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也是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其中合肥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410元调整为520元,其中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4.50元调整为5.70元。除合肥外,最低工资达到500元的还有淮北市、淮南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铜陵市。根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高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和食宿费等福利待遇。 据了解,安徽省目前有数百万农民工,他们的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但工资水平却明显偏低,近50%的民工最低小时工资达不到应有标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将有效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于失业保险金待遇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安徽省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失业保险金的领取待遇和失业人员患病就医享受的补助也将随之调整,失业人员每月的失业保险金待遇将比以前增加。 为确保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落到实处,安徽省劳动保障厅将加大监督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年度审查等监察方式,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最低工资规定、长期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将依法坚决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