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员工年资
❶ 年资属于企业的福利待遇还是劳动法规定必须有的
劳动法法律法规并未规定任何年资。应当属于企业的福利待遇
❷ 劳动法规定员工基本工资是多少
最低工资标准不是指职工的基本工资,而是指包括基本工资在内的职工的全部收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应包括基本工资(或标准工资)、奖金以及国家和省市规定发放的物价补偿性质的津(补)贴。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以四川地区为例:2015年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100元、1250元、1400元,分别调整为1260元、1380元、1500元,平均上调幅度为10.4%,比去年上调幅度低4.1个百分点。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由每小时11.5元、13.2元、14.6元,分别调整为每小时13.2元、14.4元、15.7元,平均上调幅度为10.5%,比去年上调幅度低4.6个百分点
❸ 中国的劳动法关于员工享有带薪年假方面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的条例;于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❹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年资高的员工有没有特别待遇
劳动法中没有规定年资高的员工有特别待遇,但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地回方性的法规政策答出台,这些地方政策中有讲,一些特殊工种(如:锅炉工等)能提前几年退休,有的规定有如高级工程师平时工资中会有所列入特别的津贴(看企业),退休后在退休金之中还多了一项相关的补贴,以加奖以前工作中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等等。
❺ 劳动法规定工资补偿员工是按最低工资算吗
经济补偿金的赔偿标准是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月工资。月工资上限是当地月平均工资的三倍,但计算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月工资下限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❻ 年资、年终奖、年终补偿金哪个在劳动法中受保护。我这种情况能有吗
年资、年终奖、年终补偿金都不是法律强制规定的,法律上根本没有这三种叫法,这都属于用人单位的福利,完全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是否发放如何发放。但是如果劳动合同中有约定,那么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年限从2008.1.1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算起(晚于2008.1.1入职的按照实际入职日算起),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❼ 关于新劳动法五天年假,年资的问题
按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源》的规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依法享受年休假的,最少五天,相应的标准如下: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❽ 劳动法里有没有规定说“员工年薪达到多少不计加班费”
1.法律并未规定“员工年薪达到多少不计加班费”。
2.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单位安排休息日加班但给予相应时间补休的,单位不需要支付200%的加班工资。
3.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有明确限定,不是单位随便说说就算的,而是必须要劳动部门审批。符合法律规定经劳动部门审批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那么加班就不支付额外的加班费,只要支付正常工资,也是不翻倍计算,就按照100%计算。
❾ 劳动法工资发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发放标准: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标准工资是指职工完成规定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定额,按照等级工资制的工资标准领取的工资数额。它是劳动报酬的基本部分,也是计算职工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提取奖金,发放加班工资,计算计件工资单价及其他劳保福利待遇的基础和依据。此外,国家计征超奖金税时,它是计算限额奖金的基础。一般地说,标准工资体现的是职工在一定时间向社会提供的平均劳动量。它是调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职工之间的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对标准工资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正常工作时间” 的概念。
正常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所确定的工作时间。正常劳动,是指员工按照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标准工资不包括下列各项:
1、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
2、无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津贴、补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