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不会写字
1. 在拘留证上必须由被拘留人本人签名吗在那能看到必须由被拘留人本人签名的规定
拘留决定书(拘留证)要送达给被拘留人.但不是一定要签名..如被拘留人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适用留置送达.也就是说不需要签名.此处,签名的意思只是说.告知你..而并非是要得到你的同意.形成合同或契约形式..
2. 行政案件嫌疑人不会写字怎么办
是可以按手印代签名的。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如果当事人不会写字的,是可以按手印代签名的,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
3. 刑事诉讼法中刑事拘留的问题
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既然有证据证明了,就不用再强调指认了,所以第2条肯定不适用这类对象。而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应该是在犯罪现场指认的才算,其他的不行。
4. 刑事诉讼法
你好:
1、二审期来间,一审法院提源起审判监督程序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为什么?
不合法。因为二审受理后,一审判决就不会生效;既然不生效,就不会成为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对象了。
2、一审法院院长能否独立决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请说明理由。
不能够。理由: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和公职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他们共同对本院的审判行审判监督权。
3、二审法院将案卷材料退回一审法院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于此无法律依据。二审法院应该自己审完。
5. 口供老人不会写字按指印后代签名可以吗
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如果当事人不会写字的,是可以按手印代签名的,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第一百二十六条: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也适用于询问证人。
6. 盲人录完口供怎么签字捺印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
刑诉法第120条、第124条规定,讯问、询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证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现实中,盲人的情况也不见相同,有的是先天,有的是后天,先天的,一般不识字也不会签名。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做法:
1、一般由侦查人员在笔录中注明实际情况,再引导盲人在签名处按手印。
2、有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邀请与案件无关的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在现场对讯问或询问过程、宣读笔录及签名过程进行见证,并由见证人在笔录上签名。
3、就本人所知,现在检察机关办案时,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是全程录音录像。
二、针对盲人、无文化人员,刑诉法仅规定“向其宣读”,实践中有漏洞。
因为“向其宣读”亦无法保证每一名取证人员都能认真、准确地宣读。也许有人故意遗漏呢,这个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三、应当完善相应的制度
1、建立笔录阅读辅助人制度。
邀请与案件无关的第三人到场,在取证结束时,由该第三人向取证对象宣读笔录,并记录在卷。
2、建立强制法律援助制度。
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如果是盲人的,公检法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3、建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任何机关在制作特殊人员笔录时,对讯问或询问过程、宣读笔录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此保证取证过程的合法性,保障取证对象的笔录核对权。
7. 没证据能举报吗
没有证据举报法院也会受理案件,可到当地司法机关举报。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行调查收集。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只要原告是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法院就必须受理。
对于一方当事人没有证据支持的事实和诉讼请求,只要对方当事人认可,法院就可以支持。
《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行调查收集。
(7)刑事诉讼法中不会写字扩展阅读:
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故意隐瞒事实真象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第五十六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8. 艺术签名的法律作用
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中外文化的交融势所必然,繁忙的成功人士,较早地首当其冲地面对着签名效率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写字不工者,今天深感自身形象的包装,当仁不让地要从签名开始。签名设计就应运而生了签名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是基于下列因素。
签名设计在法律作用为可忽视
签名的生理特征现代科学表明,书写习惯的形成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书写活动中建立书写“自动化”的条件反射体系,形成书写动力定型的结果。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笔迹也不会相同。因此,同一个人的笔迹和不同人的笔迹都可以通过检验进行鉴别。
签名的心理特征作为表达自己的责任、信誉、认可和意愿的工具主要有签名、盖章和手印。印章系他人所刻,公章专人保管,私章自己保管,一般说,如保管妥当,也可起到相应的法律作用。但印章一旦被盗,就会使印章的主人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承担法律责任。且现代印章多为美术字体,机易仿刻,安全性较差。从防伪性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手印防伪程度比印章要高。但手印多为不识字的人所为,丝毫不能体现文化因素。而且一提及手印,稍长的人便会想起被黄世仁打昏后又被强行在卖身契上按手印的可怜的杨白劳。相比较之下,签名则必须是签名者在意志清楚时所为,他人不能替代,而且签名所体现的文化效应和感情因素是其他二者不能相比的。
关于签名的法律作用,中国许多法律、条例、规定、办法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兹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控告、检举可以用书面或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控告、检举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控告人、检举人签名或盖章。
第六十六条规定:被告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察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七十六条规定:勘验、检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第八十九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签名。
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二章第四条规定的公证处的业务有14条,其中有“证明文件上的签名、印章属实”。
(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公文一律加盖公章。上报国务院的公文,应注明签发人。
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发出的公文,由机关领导签发,重要的或涉及面广的,由正职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签发。有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根据授权签发。
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领导人审批公文要认真负责,文件主批要签署自己的意见、姓名和时间。
关于类似的条文规定,我们还可以在有关法律中找出很多很多。我们不难发现,除必须用公章的地方外,凡是需要盖私章的地方,签名也可,而要求签名的地方则不一定可用私章替代,足见我国法律对签名作用的注重。
正因为签名的这些特点,各国的法律必须由国家总统(主席)签字方能生效,地方性的法规也必须有地方行政首脑签名才具有法律效力。签名的广泛应用还导致了一种礼仪——签字仪式的产生。大凡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中,双方和多方在某一领域内就相互关系达成的协议、缔结的条约和公约都要举行签约仪式,即使国内的部门和地区之间重要协议的签署也常采用这种形式。至于在民间经济文化交往中,签名的使用就更为普遍。
9. 请问什么程度能算轻伤
关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有关条款的适用意见�
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公、检、法机关在人身伤害鉴定中对于鉴定标准的具体适用,结合我省实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及有关司法解释,就两个 “标准”在应用过程中不易掌握的一些情况及相关问题提出本适用意见。�
一、关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的基本适用原则
� (一) 轻、重伤鉴定标准中所指的损伤,是指器质性损伤。精神性损伤(如反应性精神病、癔病、人格异常等)不作损伤程度评定,必要时可作因果关系的分析。�
(二) 对于伤、病并存且伤、病对损伤后果难以区分责任的,不作损伤程度评定,只作因果关系的分析;但如果能够确证暴力强度及致伤方式足以造成正常人出现同样后果的,仍可依据轻伤标准有关条款评定损伤程度。�
(三) 损伤程度的评定应以损伤直接造成的后果及相关的并发症、后遗症为依据,对因其他因素(如延误治疗、诊治失误、医疗过错等)造成损伤后果明显加重的,不宜依据最终出现的结果评定损伤程度。�
(四) 多个轻伤综合评定不构成重伤者,对每个轻伤均应分别说明。�
(五) 对于影响面容或造成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损伤,应在临床治疗终结或伤情基本稳定后作出鉴定;对于损伤明确的(如损伤致内脏器官手术切除等),伤后即可作出鉴定。�
(六) 对于损伤后伤情确已达到轻伤以上程度,但尚难以确定是否构成重伤的,因处理案件需要,可以根据相应条款先出具轻伤的检验报告,并作情况说明,必要时出具补充鉴定书。�
(七) 轻伤标准中的骨折,不包括未达髓腔或髓质的骨质砍痕和骨皮质翘起。�
(八) 重伤标准中的容貌毁损系永久性,一般按常规治疗情况,不考虑整形、整容术后的情况;鉴定一般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
(九) 关节活动度测量统一使用《事故伤害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附录“A12关节活动度的鉴定”中的检查与判定方法。�
(十) 作为鉴定依据的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须附有相应的图片资料;体表各种损伤(包括皮下出血、淤血、创等)、疤痕、色素沉着及容貌毁损等形态改变,须附有比例尺的彩色照片,并注明拍照日期。
� 二、关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有关条款的适用意见(以下宋体字部分为《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的原条款)
第二章 头颈部损伤�
第五条 帽状腱膜下血肿;�
适用意见:指帽状腱膜下弥漫性出血,经临床穿刺、CT检查等可确诊的。�
第六条 头皮锐器创口累计长度达8厘米,儿童达6厘米;钝器创口累计长度达6厘米,儿童达4厘米。�
适用意见:头部、面部跨区创口和疤痕,单独构不成轻伤的,应按头部、面部分别累计长度并除以相应规定构成轻伤之长度,再将二个数据相加,如大于或等于1,则构成轻伤;既有钝器伤又有锐器伤者,同此方法鉴定。�
第七条 颅骨单纯性骨折。�
适用意见:1、颅骨骨折主要依据X线、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证;2、颅底骨折的诊断,必须有影像学检查确证骨折或确诊脑脊液漏。
第八条 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适用意见:1、原则上不以此条作为评定损伤程度的依据;2、经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证有颅脑损伤但无中枢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根据第五十二条比照本条评定。�
第九条 眼损伤�
适用意见:视功能应以治疗终结、伤情稳定后检查为准(应为矫正视力),鉴定时限不少于伤后三个月。�
(一) 眼睑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适用意见:指治疗后遗留有明显条状疤痕或致睑内翻、睑外翻、睑裂变小、睑闭合不全者。�
(二) 视野轻度缺损;�
适用意见:视野缺损情况应有两次以上检查且结果基本一致。�
第十条 鼻损伤�
(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
适用意见:原则上以粉碎性骨折评定伤情,线形骨折明显移位是指断端完全移位。
(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
适用意见: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指鼻缺损或整复后仍有塌陷的。�
第十一条 耳损伤�
(一)耳廓损伤致明显变形;一侧耳廓缺损达一耳的10%,或者两侧耳廓缺损累计达一耳的15%;�
适用意见:缺损按照坐标纸法测量。�
(四)耳损伤造成一耳听力减退达41分贝,两耳听力减退达30分贝。
� 适用意见:须有电生理、声阻抗、电测听确证,听力下降应与外伤成伤机理相符;
伤后三个月后检查纯音听力,要求两次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第十二条 口腔损伤�
(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
适用意见:牙齿折断指牙髓腔暴露;原有断齿、已暴露髓腔坏齿和义齿不计算在内;外伤性松动无法保留的,参照本条款。�
第十三条 颧骨骨折或者上、下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损伤致张口度(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3厘米。�
适用意见:间距指垂直距离。�
第十四条 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儿童达3厘米),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颌面部穿透创。�
适用意见:1、口唇全层裂伤参照本条;2、一次损伤造成的星芒状创口,累计长度按单个创口长度计算。�
第三章 肢体损伤�
第二十一条 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厘米(儿童达8厘米)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厘米(儿童达12厘米);伤及感觉神经、血管、肌腱影响功能的。�
适用意见:创道长度大于创口长度的,以创道长度计算。�
第二十四条 足损伤�
适用意见:足损伤出现挛缩畸形、关节活动受限,参照本条。�
第四章 躯干部和会阴部损伤�
第三十三条 肋骨骨折(一处单纯性肋骨线形骨折除外)。�
适用意见:单纯性线形骨折指骨折端移位小于1/2。�
第三十六条 外伤性血尿(显微镜检查红细胞>10/高倍视野)持续时间超过二周。�
适用意见:1、原则上不单纯以此条定轻伤;2、临床化验血尿次数二周内不少于4次,每次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均大于10个/高倍视野。�
第三十七条 会阴部软组织挫伤达10平方厘米(儿童酌减)或者血肿二周内不能完全吸收的。�
适用意见:儿童会阴部软组织挫伤达8平方厘米的,参照本条。�
第三十八条 阴茎挫伤致排尿困难;阴茎部分缺损、畸形;阴囊撕脱伤、阴囊血肿、鞘膜积血;一侧睾丸脱位、扭转或者萎缩。�
适用意见:1、睾丸、精索、附睾积血参照本条。�
第三十九条 会阴、阴囊创口长度达2厘米;阴茎创口长度达1厘米。
适用意见:1、测量创口长度应在阴囊松弛、阴茎非勃起状态下测量;2、阴囊开放性损伤、阴茎贯通创参照本条。�
第四十三条 外伤性脊柱骨折或者脱位;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外伤影响脊髓功能,短期内能恢复的。�
适用意见:1、短期指一个月。2、依据“外伤性椎间盘突出”鉴定轻伤时,必须同时具备:
确证相应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的作用;确证外伤前无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体征;必须有CT或MR等影像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突出,而且相应椎体骨质无退行性改变。否则只可进行伤病关系评定。�
第五章 其他损伤�
第四十五条 烧、烫伤�
(一) 烧烫伤占体表面积�
浅Ⅱ度5%以上(儿童3%以上);�
深Ⅱ度2%以上(儿童1%以上);�
Ⅲ度0.1%以上。�
适用意见:以手掌法计算�
第四十八条 损伤致异物存留深部软组织内。�
适用意见:深部软组织指深达肌层或关节腔内。�
第五十条 多部位软组织挫伤比照第二十条。�
适用意见:多部位包括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
第五十一条 多部位软组织创伤比照第二十一条。�
适用意见:跨部位或多部位的创口,单独不构成轻伤的,应按不同部位分别累计长度并除以相应规定构成轻伤之长度,再将几个比值相加,如大于或等于1,则构成轻伤。
三、关于《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有关条款的适用意见(以下宋体字部分为《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的原条款)�
第二章 肢体残废�
第七条 肢体缺失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适用意见:肢体缺失指形态学变化,一般为永久性缺如,但对肢体离断或仅有少量皮肤相连、经再植成活的,根据原发性损伤确定伤情。�
(三)缺失任何两指及其相连的掌骨;�
适用意见:相连掌骨部分缺失。�
(四)缺失一足百分之五十或者足跟百分之五十;�
适用意见:足跟缺失以跟骨缺失为准。�
(七)缺失任何一足第一趾及其相连的跖骨;�
适用意见:相连跖骨部分缺失。�
(八)一足除第一趾外,缺失任何三趾及其相连的跖骨。�
适用意见:相连跖骨部分缺失。�
第八条 肢体虽然完整,但是已丧失功能,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适用意见:丧失功能(功能障碍)指关节活动度丧失百分之五十以上;关节活动度丧失的百分比指该关节在各方向丧失活动度的总和与正常活动度总和的百分比。�
(八)掌指骨骨折影响一手功能,不能对指和握物 ;�
(九)一手拇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十)一手除拇指外,其余任何三指挛缩畸形,不能对指和握物;�
适用意见:不能对指和握物指三指以上不能对指和握物。�
第三章 容貌毁损�
第十条 眼部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三)眼睑损伤显著影响面容;�
适用意见:显著影响面容主要指眼睑内翻、外翻或眼睑闭合不全。�
第十五条 上、下颌骨和颞颌关节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共七个以上;�
适用意见:牙齿折断指牙髓腔暴露;原有断齿、已暴露髓腔坏齿和义齿不计算在内;外伤性松动无法保留的,参照本条款。�
第十六条 其他容貌损毁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面部损伤留有明显块状疤痕,单块面积大于4平方厘米,两块面积大于7平方厘米,三块以上总面积大于9平方厘米或者留有明显条状疤痕,单条长于5厘米,两条累计长度长于8厘米、三条以上累计总长度长于10厘米,致使眼睑、鼻、口唇、面颊等部位容貌毁损或者功能障碍。�
适用意见:明显疤痕是指除萎缩疤痕(外观多平坦、光滑,与四周皮面等齐或者稍低)以外的其他疤痕,如增生疤痕、挛缩疤痕、疤痕疙瘩等。�
第四章 丧失听觉
� 适用意见:须有电生理、声抗阻、电测听确证,听力下降应与外伤成伤机理相符;伤后三个月后检查纯音听力,要求两次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第五章 丧失视觉�
第十九条 各种损伤致使视觉丧失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损伤后,一眼盲;�
(二)损伤后,两眼低视力,其中一眼低视力为2级。�
适用意见:应以治疗终结、病情稳定后(一般在伤后三个月以上)的视力检查为准。认定外伤性盲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眼球结构有外伤所致的器质性改变;2、视神经有外伤所致的器质性改变;3、视觉中枢有器质性损伤。�
第二十条 眼损伤或者颅脑损伤致使视野缺损(视野半径小于10度)。�
适用意见:视野缺损情况应有两次以上检查且结果基本一致。�
第六章 丧失其他器官功能�
第二十四条 喉损伤后引起不能恢复的失音、严重嘶哑。�
适用意见:喉损伤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声带损伤等。�
第二十七条 女性两侧乳房损伤丧失哺乳能力。�
适用意见:绝经期妇女不适用本条。�
第三十五条 阴茎损伤后引起阴茎缺损、严重畸形致其功能严重障碍。�
适用意见:1、阴茎缺损指冠状沟以近缺失;2、功能严重障碍指排尿困难或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3、外伤性器质性阳萎参照本条。�
第三十六条 睾丸或者输精管损伤丧失生殖能力。�
适用意见:伤前无生殖能力者除外。�
第七章 其他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损伤�
第一节 颅脑损伤�
第四十条 开放性颅脑损伤。�
适用意见:1、开放性颅脑损伤指头皮、颅骨、硬脑膜破裂,脑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包括单纯性内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单纯气颅。2、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经保守治疗(包括清创缝合术)痊愈的,不适用本条。�
第四十一条 颅底骨折伴有面、听神经损伤或者脑脊液漏长期不愈。
适用意见:长期不愈指脑脊液漏达三个月以上。�
第四十四条 颅脑损伤致成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或者脑内血肿。�
适用意见:1、应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或须手术治疗的;2、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参照本条。
第四十八条 颅脑损伤引起外伤性癫痫。�
适用意见:认定为外伤性癫痫必须具备:1.颅内有可导致癫痫发作的器质性损伤;2.确证伤前无癫痫发作史,伤后有明确的癫痫发作;3.脑电图检查有与受损部位相吻合的特异性脑电异常。�
第二节 颈部损伤�
第五十四条 甲状腺损伤伴有喉返神经损伤致其功能严重障碍。�
适用意见:1、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损伤,致严重功能障碍,需要依靠药物维持的,参照本条;2、喉返神经损伤参照第二十四条。�
第五十七条 颈部损伤导致异物存留在颈深部,影响相应组织、器官功能。
适用意见:颈深部指邻近气管、食管、颈椎、颈髓的。�
第三节 胸部损伤�
第五十八条 胸部损伤引起血胸或者气胸,并发生呼吸困难。�
适用意见:胸部损伤须开胸手术治疗的,参照本条。�
第六十五条 胸部的严重挤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运动障碍、颅内出血。�
适用意见:1、血液循环障碍必须出现休克的症状和体征,呼吸运动障碍必须出现呼吸困难,颅内出血必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腹部严重挤压伤,参照本条。�
第四节 腹部损伤�
第六十八条 肝、脾、胰等器官破裂;因损伤致使这些器官形成血肿、脓肿。�
适用意见:形成血肿、脓肿经保守治疗后吸收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腹部损伤致使腹腔积血,须手术治疗。�
适用意见:创伤性横膈破裂引起膈疝,须手术治疗的,参照本条。�
第五节 骨盆部损伤�
第七十八条 孕妇损伤引起早产、死胎、胎盘早期剥离、流产并发失血性休克或者严重感染。�
适用意见:严重感染指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
第七十九条 幼女外阴或者阴道严重损伤。�
适用意见:1、严重损伤致外阴血肿达会阴的50%或阴道软组织Ⅱ度以上撕裂伤;2、阴道锐器创深达肌层,长度达3厘米以上的,参照本条。
第七节 其他损伤�
第八十二条 烧、烫伤。�
(一)成人烧、烫伤面积(一度烧、烫伤面积不计算内,下同)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或者三度在百分之十以上;儿童总面积在百分之十以上或者三度在百分之五以上。�
适用意见:以烧、烫伤当时的面积为准。�
烧、烫伤面积低于上述程度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2.吸入有毒气体中毒;�
适用意见:必须出现中毒的症状和体征。�
4.伴有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
适用意见:严重后果参照本标准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八十七条 损伤引起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或者感染性休克。�
适用意见:必须以较严重损伤为前提,轻微损伤因延误治疗造成的休克,不适用本条。�
第八十八条 皮下组织出血范围达全身体表面积百分之三十;肌肉及深部组织出血,伴有并发症或者遗留严重功能障碍。�
适用意见:皮下组织出血范围必须附彩照加比例尺。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省档案局。省法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省检察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省公安厅领导,厅属有关处级单位。
10. 一个74周岁的老人被打伤他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做笔录的鉴字由办案民警把当事人的手鉴上当事人的名字。
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当补充或者改正。认为笔录没有错误的,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捺指印,并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向我宣读过 ,和我说的相符”,同时签名、盖章、捺指印并注明日期。上述情况(当事人不识字),应当在笔录上注明。讯问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法条链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1、第一百九十九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制作讯问笔录。讯问笔录应当忠实于原话,字迹清楚,详细具体,并交犯罪嫌疑人核对。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当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认为讯问笔录没有错误的,由犯罪嫌疑人在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捺指印,并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同时签名、盖章、捺指印并注明日期。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签名、盖章、捺指印的,检察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讯问的检察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2、第二百零七条 本规则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适用于询问证人。
3、第二百零八条 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