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案例教程
⑴ 求一些行政法学方面的案例
我的行政法作业,刚刚做完的,呵呵
题目1:王某(高中学历),通过假造大专文凭取得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并通过考试。之后王某完成学业并已工作两年。毕业9年后因人举报其大专文凭为假冒,中山大学撤销其硕士文凭。王某以中山大学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问:1、分析中山大学撤销其学位的行为的性质;2、你认为诉讼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
答:
中山大学撤销其学位的行为的性质分析:
首先,关于中山大学撤销其学位这一行为的性质,我认为应该是行政行为。我国学界对于行政行为的定义有许多学说,其中的通说“公法行为说”这样定义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运用行政权力针对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果并且表示于外部的法律行为。”[①]中山大学是我国的公立学校,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的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其次,中山大学做出的撤销学位的行为,是经过行政法规授权的行政行为;再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②],中山大学与王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最后,中山大学所做这一行为起到了撤销王某学历的行政法上的效果。故而中山大学撤销王某硕士学历这一行为是行政行为。
其次,关于中山大学撤销王某学位这一行为是属何种行政行为,我认为是针对错误行政行为的一种补救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通过行政权作用对行政违法所造成的后果予以弥补和恢复,目的是使被违法行为破坏的法律关系或行政秩序恢复到原有状态。具体而言,是指行政主体恢复或责令相对人恢复被非法破坏的行政法律关系或行政状态,如对已作出的行政行为进行撤销或认定无效,以及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或返还财产等。所以,本案件中中山大学撤销学位的行为就属这一类。但中山大学的这一行为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行政惩罚行为,因为王某因这一行为得到了“惩罚”。然而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包括(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中山大学的行为不属前六种行为,也不属于第七种行为,因为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关于撤销学位的行政惩罚方式。
综上,中山大学撤销王某硕士学位的这一行为的性质是针对错误行政行为的一种补救性行政行为。
我认为合理的诉讼结果:
我认为,法院应该判定王某胜诉,中山大学重新确认给王某颁发的硕士学位有效。
因为首先,中山大学不能对王某作出撤销其学位证书的处理。《高等教育法》第19条第2款关于报考人资格,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标准--学历标准,即只要是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硕士研究生。这主要考虑到非本科毕业生一般不具备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倘若允许其报考并接受研究生教育,会造成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但是《高等教育法》又规定了只要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具有相同学问的人或者说与其有同等学力者,均可报考硕士研究生,不论其学历如何。王某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顺利通过并完成学业,足以证明其与本科毕业生有同等的学力。中山大学这一做法违反了《高等教育法》的立法意图。并且,中山大学所作的这一行为是依据《学位条例》的规定,其法律效果作用于王某的受教育权。而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法律保留原则,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处分必须由法律规定,而《学位条例》是行政法规。中山大学的这一行为有违法律保留原则。
其次,中山大学没有必要对王某作出撤销其学位证书的处理。因为即使认定中山大学录取王某和王某获得入学资格、学位证书的行为是错误的,但由于王某在报考研究生时的诈欺行为,致使中山大学对其作出了授益行政行为--录取行为,使其获得了入学资格并取得了学籍。如果说在录取行为发生时,在王某刚入学或刚获得学籍时,王某的学问没有达到大专或与本科毕业生相同程度的话,那么,当王某入学后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努力学习,最终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之时,王某的学问已经超过大专、本科而达到硕士研究生教育所要求的学业标准。这时,其先前产生的错误已不存在。
所以,法院应判决中山大学撤销王某学位的行为无效。
题目2:武汉足球队“光谷建设”因故被中国足协开除,对此不服,将中国足协告上法庭,提起行政诉讼。问:行业协会(NGO)可不可以作为行政被告,应如何起诉?
答:
行业协会(NGO)可不可以作为行政被告?
在我国,行业协会是近些年来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在中世纪的欧洲,行会章程是作为极为重要的法律渊源得到适用的。关于行业协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被告,首先需要认定其是否有行政主体资格。我认为,中国足协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其得到了法律的授权,可以作为行政被告。我国《体育法》第31条第三款规定,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四款规定:“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并且,中国足协与武汉足球队的关系是行政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其对武汉足球队做出的行为是属行政处罚行为。而学理上对此有这样认定:“由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③] 综上,此案件中,中国足协是可以作为行政被告的。
应如何起诉?
如上所述,中国足协可以作为行政被告,就应该对其提起行政诉讼。诉请法院判决中国足协撤销其开除武汉足球队的行政处罚。
注:有人认为,《中国足球协会章程》第56条规定,会员协会、注册俱乐部及其成员,应保证不得将他们与本会、其他会员协会、会员俱乐部及其成员的争议提交法院,而只能向本会的仲裁机构——诉讼委员会提出申诉;并且《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委员会章程》第十八条规定,受到处分的会员可以并只能向中国足球协会诉讼委员会提出申诉,由中国足球协会诉讼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为最终裁决。所以武汉足球队不能向法院提起。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虽然武汉足球队加入了中国足协,接受了《中国足球协会章程》和《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委员会章程》,要受到其约束。但是此时武汉足球队已经被开除,不再受这两部章程的约束;而且这两部章程中的上述规定违反了我国法律的规定,应当认定其没有法律效力。所以依据两部章程认为武汉足球队不能对中国足协提起行政诉讼的说法是错误的。
⑵ 行政法学案例分析
(1)杨某认为自来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源侵犯,他可通过申请行政复议(二个月内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县行政复议委员会均可行政复议),或三个月内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2)杨某的合法权益是受到侵犯。县交通局以杨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的规定为由已对其处以罚款1000元,而县工商局又对杨某作出了罚款1000元,属重复处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县工商局对杨某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是合法的,不在“一事不再罚”的范围。
⑶ 行政法学案例分析,请大家帮帮忙,尽量回答详细些,谢谢!!
一、就教育局在此抄中由于不公平的给予袭办学条件,是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学生和学校是应该可以看成教育合同关系,而且甲的行为,是触犯刑事法律关系
三、1,李某可以选择向县政府或者是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 2,李某如果还是不服,能提起行政诉讼,因为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公民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本案复议非属于法律规定的终局性裁决. 3,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行政复议机关为被告,因为其是对复议机关作出的改变原行政处罚的罚款决定不服.法律依据见行政诉讼法第25条.
⑷ 关保英的个人经历
长期以来,从事行政法的教学和研究,对行政法基础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有深入研究。近年来出版的个人专著 6部、编著或主编规划教材4部。其中1997年出版的《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一书是全国行 政法学界第一部收入“中青年法学文库”的著作,该书曾获司法部科研成果二等奖,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二等奖,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得到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评价。该书侧重于行政法基础理论 的研究,针对行政法学界重实在研究,厌理性思考的现实,提出了行政法学必须首先解决价值定位问题,认为 该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它后续问题的关键。进而提出了行政法包括效率价值和程序价值两个方面,并批评了理论界对行政法乃至整个法学的一个误解,即“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认为中国行政法治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 并不是“重实体轻程序”,而是过多地被繁琐的程序规则所束缚才导致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行政不力等弊端。大胆地提出在效率和程序的关系中效率为正、程序为偏等全新观点。该理论观点既有深刻的理论构造,又不乏实践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行政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000年7月出版的另一部著作 《行政法模式转换研究》是司法部确定的重点课题,它对传统行政法模式提出质疑,构想了适应市场经济的 全新行政法模式,具有深刻的独创性;2002年7月出版学术著作《行政法服务论的逻辑结构》;2003年5月出版个人专著《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2004年出版个人专著《执法与处罚的行政权重构》等。1999年受司法部教材编辑委员会指定,编著了《行政法案例教程》,2003年主编司法部统编教材《法学概论》,2004年主编司法部统编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教程》。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包括《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一级刊物),总字数已超过200余万字。对“依法行政”和“行政法 治”有独到见解,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对行政法治中的热点问题经常接受采访和发表评论。先后承担了6项国家 级、省部级以上课题,如“行政综合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研究”、“行政法的本土化问题研究”、“行政法 模式的转换研究”、“行政文明执法研究”、“行政执法方式研究”等。
自1991年起担任中南政法学院行政法教研室主任,1995年5月被任命为中南政法学院公安与行政法系副主任兼 行政法教研室主任。1999年9月被任命为中南政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正处级)。先后主管过教 学、科研,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1991年晋升中级职称,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 升教授。1995年5月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过8届近40名硕士研究生,2004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过《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公务员法学》、《行政监察制度》、《部门行政法学》等课程, 在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等环节上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表率作用。由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以及教学管理方面 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评为中南政法学院院级优秀教师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1999年被评为中南政法学 院十大学术骨干。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非常重视行政法的科研与中国行政法治实践的结合。积极参与行政法的普及和社会化工作, 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培训班多次主讲过行政监察原理,为“美国福特基金法官班”主讲过四届行政法原理。 多次承担司法部、监察部的调研课题。为湖北省厅局级以上的行政执法人员多次主讲过行政法原理、 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专题。对湖北省、武汉市、广州市、 上海市等的行政执法问题有深入研究,既撰写了大量相关论文又作了大量的行政法治宣传工作。尤 其在地方行政法治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专长,撰写的有关地方立法和执法的论文有20余篇。参与了 诸多湖北省、武汉市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其中一些重要见解被地方立法直接采纳。尤其担任湖 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期间,对湖北省的每一个地方性法规都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意见。 在地方立法和地方行政法治方面的成就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先后受到武汉市政府、湖北省监察厅、 广州市政府法制局等政府机关的奖励。
⑸ 张树义的法学专著
论述题高分应试手册(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南)/张树义主编,2007-5-1版
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卷(修订版)(2007年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精/张树义主编,2007-3-1版
法治政府的基本原理(法治政府丛书)/张树义主编,2007-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修订版)(附光盘)(2007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张树义著,2007-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7国家司法考试一本通)(飞跃版)/张树义,2007-1-1版
论述题高分应试手册(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导)/张树义,2006-6-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名师考点配题精讲)/张树义,2006-5-1版
2006年司法考试同步测试题(指南针司法考试丛书)/张树义等,2006-5-1版
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以行政裁决为中心/张树义,2006-1-1版
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卷(修订版)(2006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精解/张树义,2006-3-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修订版)(附MP3)(2006年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张树义,2006-1-1版
2006国家司法考试一本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树义,2006-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高等法学继续教育案例教程丛书)/张树义,2005-9-1版
行政程序法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张树义,2005-8-1版
诉讼法(2005司法考试重点法条配套测试题解)/张树义 刘玫,2005-5-1版
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修订版)(2005年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张树义,2005-1-1版
2005年指南针司法考试丛书-法条串讲/张树义等,2005-4-1版
2005年指南针司法考试丛书-同步测试题/张树义等,2005-4-1版
行政法学(公法系列教材)/张树义,2005-4-1版
行政法学案例教程(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案例教材)/张树义,2003-8-1版
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张树义,2004-12-1版
国家司法考试历届考题名家解析(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复习教材/张树义,2004-11-1版
2004年司法考试-法条串讲(指南针司法考试丛书)/张树义等,2004-4-1版
2004年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精解丛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张树义,2004-4-1版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张树义,2004-4-1版
2004年司法考试-同步测试题(指南针司法考试丛书)/张树义等,2004-3-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论点.法规.案例(21世纪法律教育法规丛书)/张树义,2004-2-1版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名家精编精解/张树义,2004-1-1版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典型案例名家评析/张树义,2004-1-1版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教程-含各科要点难点考点精粹/张树义,2003-12-1版
国家司法考试-历届考题名家解析(全国司法考试专用辅导教材)/张树义,2003-11-1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张树义,2003-7-1版
2003中法网司法考试名师辅导丛书-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基础课堂笔记/张树义,2003-6-1版
2003年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精解丛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张树义,2003-4-1版
2003年司法考试名师辅导-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树义,2003-2-1版
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诉讼证据丛书)/张树义,2002-12-2版
国家司法考试-典型案例名家点评/张树义,2002-10-8版
国家司法考试-历届考题名家解析及预测/张树义,2002-10-8版
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供第2届考生专用)/张树义,2002-10-8版
国家司法考试-要点难点考点精粹(供第2届考生专用)/张树义,2002-4-15版
国家司法考试-标准化全真模拟试卷名家精编精解(供第2届考生专用)/张树义,2002-8-15版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公法论丛)/张树义,2002-7-15版
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张树义,2002-7-15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张树义,2002-8-12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堂笔记(中法网国家司法考试名师/张树义,2001-8-1版
全国司法统一考试命题预测试卷及解答/张树义,2001-1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新编成人高等法学案例教/张树义,2001-4-1版
寻求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张树义,2000-11-1版
行政法学(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张树义,2000-5-1版
行政法教学案例--法学教学案例丛书/张树义,1999-7-1版
引文索引
谈调解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丛彦国,,
从一案例窥视行政法的几个小问题 /牟玲玲,,
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焦南凡,,
论溢油鉴定在海事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 /张春昌,,
⑹ 09司法考试出题老师!
法理:高其才来(清华)、舒自国滢(法大)
宪法:焦洪昌(法大)、刘茂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大元(人大)
民法:温世扬(武大)、张耕(西南政法)
民诉:陈桂明(《中国法学》杂志社)、潘剑锋(北大)
刑法:陈兴良(北大)、周光权(清华)、张明楷(清华)
刑诉:宋英辉(北师大)、陈卫东(人大)、汪建成(北大)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马怀德(法大)、杨伟东(国家行政学院)、于安(清华)
商法、经济法:王卫国(法大)、刘凯湘(北大)
三国法:张丽英(法大)、黄进(法大)、秦晓成(外交学院)
法制史:赵晓耕(人大)
这些老师不完全是编写教材的老师,法理学里面,还有什么葛洪义,付子堂,
⑺ 请教行政法达人
你好!希望我能给你提供一点解题思路
技术监督局可以处罚。卖假化肥从工商部门角度是依法处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从技术监督局角度出发就是查处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商品,两者都成立。所以两者抖可以依职权对这同一行为进行查处。技术监督局对其先行查处,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一罚不再罚原则,如果对其作出了罚款处罚的,工商部门不得再对其适用罚款。当然,工商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罚款不足以纠正其违法行为的,还可以处以暂扣,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的处罚。
我国的行政法数量庞大,错综复杂,同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多个法律法条规定是普遍的。所以行政处罚法才会设定:过罚相当的原则,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⑻ 张树义的科研成果
教材与专著类
《法制政府的基本原理》,北大出版社,2006年12月
《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教出版社,2006年12月
《追求政治理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11月
《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行政法案例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1月
《行政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行政程序法教程》(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核心课程关联导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
《行政许可法》(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
《三点精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行政诉讼法试题解》(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行政法考试教程》(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5月
《司法考试课堂笔记》(主编),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司法考试名师辅导》(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
《行政诉讼证据判例》,2002年11月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参编),2002年8月
《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决定》(主编),2002年8月
《变革与重构》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独著),2002年
论文类
《“穷尽一切手段”是行政强制的必要前提》,新京报,2005年12月
《“业主自治”呼唤制度资源》,新京报,2005年12月
《厚“公”薄“民”:发展义务教育的瓶颈》,新京报,2005年11月
《法官是否有权拒绝审判》,新京报,2005年11月
《“电子眼”为何频频出事》,神洲法制版,2005年9月
《树立控权观念》,人民日报15版,2005年8月
《WTO与中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7月
《消极行政与积极行政辨析》,中国医药报,2005年3月
《航空理赔不缺法律支持》,新京报,2005年3月
《法治是艰难的事业》,中国改革杂志,2005年3月
《社会主体结构变迁法学分析》(论文集),法大评论,2003年2月
《司法考试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
《行政法上的事实行为研究》,浙江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卷
《城市交通访谈》,人民日报,2003年11月5日
《论信访听证制度建设》,人民信访,2003年7月
《实实在在地为民众着想》,法制日报,2003年6月
《以法为业 信法求真》,法制日报,2003年6月
⑼ 应松年的个人作品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应松年,2004-10-1版
四国行政法(外国行政法丛书)/应松年,2005-1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VCD)/应松年,2005-6-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应松年,2005-3-1版
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应松年,2005-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辅导讲话(VCD)(4片+1书)/曹康泰应松年,2004-4-8版
公共行政学/应松年马庆钰,2004-1-1版
行政许可法的理论制度解读(法学论丛)/应松年杨解君,2004-1-1版
行政法新论/应松年,2004-1-1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纪法学案例系列教材)/应松年王成栋,2003-10-1版
行政组织法研究(行政法学系列丛书)/应松年,2002-10-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释义与理解适用/应松年,2002-7-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实用手册/应松年,2002-7-15版
行政诉讼法学(修订第2版)(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应松年,2002-1-1版
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四-辅导专家手记/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三-命题陷阱解析/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二-内容结构图解/应松年,2001-5-1版
2001年律考复习指导教材之一-常考法条剖析/应松年,2001-5-1版
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应松年,2001-3-1版
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应松年,1999-1-1版
行政诉讼法及相关配套司法解释适用手册/应松年,2000-5-1版
行政复议法讲话/应松年,1999-5-1版
行政复义法例解与适用/应松年,1999-6-1版
比较行政程序法/应松年主编,1999-1-1版
行政法学新论/应松年主编,1998-6-1版
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应松年,1994-7-1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五讲: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应松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三讲: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应松年,,
依法行政论纲 /应松年,,
论行政强制执行/应松年,
法院能否审查责任认定书 /应松年,
中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应松年,
论行政强制执行 /应松年,
行政处罚立法探讨 /应松年,
依法行政论纲 /应松年,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应松年,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应松年,
《行政法概要》(1983)
《行政管理学》(1986年、1990年,全国行政学著作一等奖)
《行政法总论》(1985年,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行政法学》(1989年,统编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词典》
《行政诉讼法学》(1991年,统编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1989年,北京社科优秀成果奖)
《公务员制度基础》(1990年)
《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司法部规划教材)
《行政诉讼实用大全——法官手册》(1992年)
《行政行为法》(1993年,七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人民出版社)
《国家赔偿法研究》(1994年,八五法学会重点课题,法律出版社)
《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1997年,方正出版社)
《行政法学新论》(1998年,方正出版社)
《比较行政程序法》(1998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1999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国家公务员法学读本》
⑽ 林鸿潮的学术成果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保障”子课题(2009);
2.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行政紧急程序研究”(2008)。 以时间为序:
1.《行政许可法条文精析与案例解析》(参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2.《应急法制论》(参编),法律出版社,2005;
3.《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释义》(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行政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参编),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释义》(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9.《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指南》(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10.《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讲座读本》(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1.《大城市应急法制建设探索》(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12.《案例行政法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3.《应急管理案例研究》(副主编),研究出版社,2009;
14.《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度解析与案例指导》(参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15.《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行政法卷)(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16.《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规制》(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7.《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以时间为序:
1.《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法商研究》2004第5期;
2.《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报告》,《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人权入宪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人权入宪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将“拍违照片”选作处罚证据何过之有?》,《法制日报》2005-1-13;
6.《行政机关借助市民力量取证,证据是否有效》,《人民检察》2005年第4期;
7.《试论信访的功能收缩与制度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8.《2003年中国行政法治发展报告导言》,《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述评》,《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0.《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宪法学思考》,《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辑录;
11.《试论行政机关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可能性》,《判解研究》2005年第4辑;
12.《论限制人身自由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法学教育》2005年第11期;
13.《论民事责任在国家赔偿中的适用——扩大国家赔偿范围的一种可能途径》,《南都学坛》2006年第1期;
14.《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中的焦点问题——目标、方案与理由》,《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5.《行政许可与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经济法学评论》(第六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6月;
16.《人权入宪对中国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影响》,《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对出租车业政府管制政策的若干思考》,《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9期;
19.《“执行难”就可以“不执行”吗?》,《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11-8;
20.《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尚需跨越多重门槛》,《法制日报》2007-12-27;
21.《启动地方执行立法 促进应急法治建设》,《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
22.《通往阳光政府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法制日报》2008-2-13;
23.《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与突发事件中的国家救助》,《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6期转载;
24.《论重大突发事件国家救助的制度完善》,《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6期;
25.《公共应急“二次立法”应有所不为》,《法制日报》2008-3-27;
26.《论公共应急领域的地方“二次立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7.《<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调研报告》,《法学》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第10期转载;
28.《信息公开地方准备不足——从苏闽川滇数省考察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改革》2008年第6期;
29.《政府信息公开,个别地方置若罔闻》,《改革内参》2008年第17期;
30.《反腐五年规划18次提及“公开”的深层含义》,《法制日报》2008-6-29;
31.《消除观念误区和制度漏洞——法学专家专题研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检察日报》2007-7-1;
32.《抗震救灾中的公共应急法制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应急管理》2008年第7期;
33.《回顾雪灾与反思公共应急“一案三制”》,《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9期;
34.《公共应急“一案三制”反思》,《中国改革》2008年第8期;
3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地方立法创新:对北京范本的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6.《试论危机预控的概念、功能与具体措施》,《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37.《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理想与误区》,《政法论丛》2008年第5期;
38.《法治政府建设三十年回眸》,《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9-25;
39.《私车“尾号限行”合法性不足》,《中国青年报》2008-10-16;
40.《“地方政府出手拯救楼市”的法治底线》,《法制日报》2008-10-19;
41.《“尾号限行”,权从何来》,《中国改革》2008年第12期;
42.《政府信息公开的诉讼之路堵在何处》,《法制日报》2008-12-4;
43.《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及其自我认知调查》,《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44.《论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证据科学》2009年第1期;
45.《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理想与误区》,《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1期;
46.《由自然灾害频发反思公共应急体制》,《法制日报》2009-2-19;
47.《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共应急体制的建议》,《中国行政管理内刊 》2009年2月,清华大学《危机管理研究通讯》2009年3月(第52期)转载;
48.《论应急预案的性质和效力》,《法学家》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7期转载;
49.《安置+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4-9;
50.《经营自主权在我国的公法确认与保障》,《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51.《我国应急预案特点及建设方针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7期;
52.《论应急预案的异化与我国预案体系的建设方针》,《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第7期;
53.《金融危机是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绝好契机》,《法制日报》2009-6-11;
54.《行政罚款信息应予公开》,《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5-28;
55.《罚款信息公开应避免损害被处罚人社会声誉》,《法制日报》2009-5-28;
56.《论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法治化》,《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