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行政
『壹』 违反中华人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七条
劳动部《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号已经废止,不再执行。其中第十七条是对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罚规定,现按《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执行。
劳动部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已于2010年11月1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7号废止)
劳部发〔1994〕532号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交所欠款额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收入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法》
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贰』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1,它这个不行,它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2,它是关于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通知
劳部发〔1994〕5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劳动人事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经商财政部同意,现予发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部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十六日
3,前面的是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范,后面的是全国人大的正式立法,效力差太多了;同样的效力也要按时间去比较,所以,《办法》只要与法律不一致就没有效力了。
比如:它规定1-5倍,劳动者合同法规定的是2倍,它就没有用了。
这个规定一看就不是懂法人写的,这种规定1-5倍的写法上看,适用于处罚罚款类,不适用于补偿类。
『叁』 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不是一个法律体系…………
行政法简单说就是调整政府的行政管专理与公民的被行政管属理之间关系的法律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
劳动法里面有劳动监察行政部门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内容
附:中国法律部门体系
宪法,刑法,民商法,诉讼法,行政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经济法
『肆』 劳动法对行政单位是不是没用
《中抄华人民共和国劳袭动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根据以上规定,你认为劳动法对行政单位是否应该有用呢。
『伍』 劳动法光对企业的,有针对事业,行政单位的吗
不一定,要看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有的事业单位适用公务员法,有的适用劳动法
行政单位在编人员一定适用公务员法
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雇佣人员(比如开车的,扫地的)一般适用劳动法
『陆』 行政单位中的一些问题是否适用《劳动法》中的规定
该问题,可参考以下规定: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适用范围
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4.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柒』 关于劳动法里面劳动行政关系的题
行政相对人是来指行政管理法自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任何个人、组织如果不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而处在其他法律关系中,就不具有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不能赋予其“行政相对人”称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包括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和单个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所有处于国家行政管理这下的个人、组织均为行政相对人。而在单个的具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只有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相应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才是该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具有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力(权利)和义务关系。由此看,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动者有可能成为劳动行政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