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2017年每月出勤
⑴ 劳动法规定每个月上班多少小时
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一个月工时是176小时。
劳动法规定:一周40个小时,一回个月176个小时。超过这个标准答就是加班小时。《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的都是加班,法定节假日也应该休息。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
(1)劳动法2017年每月出勤扩展阅读:
劳动法的意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
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査制度等。
⑵ 底薪2190这个月30天,周末双倍,平时1.5倍,请事假,11天,那工资怎么算,
先说结论:
1、存在事假的月工资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为:
实际工资=月工资÷当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
或者
实际工资=月工资-(月工资÷当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缺勤天数
2、计时或计件工作制下,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或计件定额任务的,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计算加班工资。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文件)第2条、《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以上明确了日工资计算标准,此外还需要厘清两个概念,即应计薪天数与应出勤天数。因为法定节假日是不用上班但应支付工资,所以每月的应计薪天数与应出勤天数可能不一致哦。比如:
2016年12月,应计薪天数是22天,应出勤天数是22天。
2017年01月,应计薪天数是23天,应出勤天数是19天。
2017年02月,应计薪天数是19天,应出勤天数是19天。
基于以上说明,以下是事假后的当月工资的计算方法。
我们先假设员工月工资为2175元,2017年1月请了1天假, 1月实际出勤天数为18天,当月实际计薪天数为22天。
公式一: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 ×实际出勤天数=2175÷21.75×18=1800元
按照以上公式,缺勤1天将扣375元,缺勤2天将扣475元,缺勤3天将扣575元。事假扣发的日工资随事假天数的增加而减少,两者成反比关系,这明显不符合事假扣发工资的逻辑。
公式二: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 ×(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 =2175÷21.75×(18+4)=2200元
请一天假,工资反而比实际工资还高,有这种好事?!
另外,公式二同样会出现第一种叙述的问题。
公式三:
实际工资=月工资-月工资÷21.75×缺勤天数=2175-2175÷21.75×1=2075元
看似很合理吧?其实不然,但如果将月份换成12月份,如果员工当月请了全月的事假,则2175-2175÷21.75×22=-25,结果是,该员工还需要倒贴单位25元了,我的天~~
假如员工2月份请了全月的事假,在2月份不存在法定节假日的情况下,则还可以拿到275元的工资(2175-2175÷21.75×19=275)。
所以,公式三在计算上也存在合理性问题。
比较以上方法,我们会发现,之所以存在请假后月工资超过实际工资或者为员工需要倒贴工资给用人单位的情况,关键因素是基于一个重要数字:21.75。
劳社部发[2008]3号文件把月计薪天数通过全年的均衡,拟制为21.75天,从全年角度来看,可以得出合理的月工资数额,然而在实际计算具体月份的月工资时,因为实际计薪天数与21.75不等,便会产生上述问题。
公式四:
实际工资=月工资÷当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或者
实际工资=月工资-(月工资÷当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缺勤天数
2175÷23×(18+4)=2028.43或者2175-2175÷23×1=2028.43
(备注:当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当月缺勤天数)
公式四也存在问题,因为每月的实际计薪日不一致,所以,当工作日少的月份请事假扣除的工资会比工作日多的月份多,而在工作日多的月份请事假就比较划算了。
如果就某个月份的事假工资数额发生争议(其他月份均无争议),进行工资核算时,个人建议采用公式四,因为这种算法不会出现极端怪异的现象,并且单独就某个月工资核算时,该方法更具有合理性。
总之,事假后的工资算法有很多种,而每一种算法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在剔除员工入职未一个月离职的极端情况外,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一般是超过季度或年度的。所以,如果单位以法定的21.75天作为基数进行月工资的计算,是合法的。这种计算虽然也有问题,但也不会产生太大偏差,不会产生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参考目前生效的判例,司法实践中,法院也倾向于用21.75天作为核算月工资的标准。
最后要说的是:
到底选择哪个公式,取决于你是站在哪一方来计算工资!
【法律依据】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8]3号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对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的意见》
劳动部 [59]中劳薪字第67号
1.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加班加点工作的时候,可以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因此,在一般事假期间一律不发给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⑶ 按劳动法每月的应出勤天数到底应该怎么来算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正常工资每日不超过8小时,加班每日不超过3小时,因此每日合计内不超过11个小容时。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个小时,因为劳动法同时规定每个月加班不超过36个小时,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个小时。并且,《劳动法》规定,加班必须按照规定给予加班工资(双休日加班可以调休)。前7天是否按小时计算工资,这可以协商,只要你愿意、单位愿意即可,但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⑷ 劳动法规定的出勤天数怎么计算
根据《来劳动法》的规定,正常源工资每日不超过8小时,加班每日不超过3小时,因此每日合计不超过11个小时。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个小时,因为劳动法同时规定每个月加班不超过36个小时,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个小时。并且,《劳动法》规定,加班必须按照规定给予加班工资(双休日加班可以调休)。前7天是否按小时计算工资,这可以协商,只要你愿意、单位愿意即可,但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⑸ 2017年工作日天数 在线
2017工作日天数:
一月份18天,二月份20天,三月份23天,四月份18天,五月份21天,六月份22天,七月份21天,八月份23天,九月份22天,十月份17天,十一月份22天,十二月份21天。
(5)劳动法2017年每月出勤扩展阅读
工作日就是工作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职工工作时间条例》修改了工作时间制度,规定:“职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因此,自1995年5月1日起,我国普遍实行每周工作5天(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时制度。
标准工作日是指按法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所执行的工作日。
长期以来在我国,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实行职工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48小时的制度。根据劳动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国务院的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从1月1日,1995年1至4月30日,1995年,实施普通工人每周工作五天半,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系统。
根据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规定的决定》的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职工每周工作5天、每周工作40小时的制度。
1995年5月1日实施本条例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酌情延长实施期限;但企业单位最迟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月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职工年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的通知》,规定职工年平均工作天数为250天。
⑹ 劳动法规定一个月出勤多少小时
根据劳动法规复定国家实行劳动制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⑺ 劳动法规定出勤天数怎么算
【法律分析】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假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⑻ 劳动法应出勤天数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最新出台的 劳动合同法 应出勤天数的回答是月出勤天数为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2、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3、工作日 加班 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延长工时的报酬支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⑼ 劳动法规定每个月出勤多少天
劳动法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工作或工作的小时数。
工作时间分为:
(1)日工作时间,我国的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
(2)周工作时间,劳动者每周工作40小时。
(3)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和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适用于:
①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等作业的劳动者;
②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
③未成年工;
④哺乳期内的女职工。
(4)延长工作时间,是指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5)不定时工作时间,是指不受固定工作时是数限制的工作时间。适用于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不受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劳动者,如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等等。
(6)综合计算工作时间,是指以一定期限为周期,集中安排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工作时间。
⑽ 劳动法规定的每月出勤天数是多少天,工资计算天数是多少天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正常工资每日不超过8小时,加班每日不超过3小时,因此每日合计不超过11个小时。但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加班3个小时,因为劳动法同时规定每个月加班不超过36个小时,即最多12天里可以每天上班11个小时。并且,《劳动法》规定,加班必须按照规定给予加班工资(双休日加班可以调休)。前7天是否按小时计算工资,这可以协商,只要你愿意、单位愿意即可,但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