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3部诉讼法

3部诉讼法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02:05

『壹』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 三大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三大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适用法律平等原则。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5)人民检察院对诉讼实行监督原则。

(6)公开审判原则。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必须公开。

(7)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8)合议制度。

(9)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三、三大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

(3)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5)辩护制度。

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而进行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罪责的反驳和辩解,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辩护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下列1一2人作为其辩护人:①律师;②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辩护人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6)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法定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强制措施,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2.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l)调解原则。

调解是解决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人民法院都可以主持调解。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即调解的进行,应当是在双方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基础上,调解程序应当合法,调解的协议也应合法。若调解未能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及时判决,不应久调不决。

(2)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依法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3)支持起诉原则。

支持起诉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支持起诉的限于侵权行为而产生的纠纷。

(4)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辩论,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参加者是当事人双方及依法享有辩论权的诉讼代理人。辩论的内容,是案件事实及争议的问题,包括案件实质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辩论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全过程,而不仅仅是限于辩论阶段。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双方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为当事人行使辩论权提供方便。人民法院应当重视辩论的作用,未在法庭L辩论和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法院裁判的根据。

(5)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的范围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财产保全分为诉讼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

诉讼前保全要求具备以下条件:①发生了财产权益争议;③利害关系人申请并提供担保;③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诉讼中保全要求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案件具有财产给付内容;②存在着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将来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能性。

财产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冻结、变卖、限制支取到期应得收益、限制实现到期债权等。

(6)先予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①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②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③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其他案件。但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二是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7)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实行“由败诉方负担”的原则,此外,依据不同的情况,还存在按比例负担、人民法院决定负担、原告负担、协商负担、自行负担、申请人负担、被申请人负担等情形。

3.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和制度

(1)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2)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且根据“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禁止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贰』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是什么

  1. 刑事诉讼法

  2. 民事诉讼法

  3. 行政诉讼法

『叁』 什么是诉讼法它分为哪三类

诉讼法指的是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是打官司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诉讼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
在中国有三大诉讼法,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3项

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回

(一)原判决、答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伍』 我国三大诉讼法所共有原则包括什么

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共同基本原则
1.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回民答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2. 进行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 审判公开进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据法律可以规定例外。
5. 实行回避制。
6. 实行两审终审制。
7. 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8. 被告人、当事人有权进行辩护,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律师承担法定的司法援助义务

『陆』 民事诉讼法三次修订的内容都有哪些

一、认可并推动电子科技手段的运用
1、视听资料记录留置送达。
2、传真、邮件等新的内送达方式。
3、增加容“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种类之一。
二、吸收了司法解释的相关成果
1、明确当事人双方可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2、明确简易程序简便传唤、送达、审理。
3、明确了证人不到庭作证的具体情形。
三、采纳了社会各界意见,完善了相关程序
1、督促程序回归督促本义。
2、协议管辖尊重意思自治。
3、小额诉讼避免正义迟到。
四、确保了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
1、增加两类特别程序案件,与相关法律相衔接。特别程序一章中增加了司法确认程序与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增加这两个程序主要是为了与已生效并实施的《人民调解法》及《物权法》相衔接。
2、修改证据种类,确保三大诉讼证据的统一。

拉萨律师网页链接

3、删去相关章节,确保内外统一。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第四编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有特别规定,本次修改将该编的涉外协议管辖、默示管辖及涉外财产保全的相关条文予以删去,统一了国内案件与涉外案件的协议管辖规则及财产保全制度。实现了对国内和涉外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同时也使得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在体例上更为简洁、清晰,更便于人们对法律规定的把握。

『柒』 三大诉讼法近三年有哪些重大修改或调整的地方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三大诉讼法,已经连续两次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近日,有消息透露,三大诉讼法即将进行修改完善。
三大诉讼法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保障人民权利、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利剑,此次修改的侧重点何在?对于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有何影响?《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参与法律修改讨论的权威人士,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修改行诉法有望解“民告官”之难
尽管行政诉讼法已实施20余年,但“民告官”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人士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启动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工作。
行政诉讼法应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关于行政诉讼的目的和功能,需要重新定位。增加化解行政争议、解决行政纠纷的有效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我国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出于多方面考虑,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行政诉讼法采用了两种方法规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一是概括式,即对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作出原则、统一的规定;二是列举式,即对法院应该受理和不能受理的案件从行政行为的角度加以列举。行政诉讼法界定行政诉讼范围的标准有两项:一是具体行政行为标准,二是人身财产权标准。
马怀德认为,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式和标准规定行政诉讼的范围,在客观上限制了法院的受案范围,也限制了原告的诉权,对保障公民、组织的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行政法治秩序均很不利,有必要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作必要调整。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事实上,在现实中,一些以规范性文件(红头文件)侵犯公民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起草行政诉讼法时,考虑到诉讼对象如果不受任何限制不现实,所以用了一个概念——具体行政行为,规定只有具体行政行为才可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等不可诉。”马怀德说。
马怀德认为,按照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诉讼,只能通过其他监督途径解决违法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其他的监督机制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抽象行政行为逐渐增多,违法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且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普遍对象作出的,适用的效力不止一次,具有反复性,加之层次多、范围广的特性,其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具体行政行为。如果人民法院不能受理对违法抽象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并予以撤销,就有可能导致不当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侵害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发生,使更多的相对人蒙受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行政行为比具体行政行为更具有危险性和破坏力,因此,更有理由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
除抽象行政行为外,马怀德提出,还有两类行政行为也需要纳入立案标准:内部行政行为。因为内部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比较广泛,公务人员都是受内部行政行为约束和规范的对象,如果这类行为一旦发生违法或者错误,可能造成公务员合法权益的损害,所以有必要纳入诉讼范围进行监督。还有就是行政机关的其他行为,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
“现在乱发红头文件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很少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20年前制定行政诉讼法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红头文件可能成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载体和形式,而且当时认为很多红头文件是行政执法的依据,也不宜纳入诉讼范围。但现在看来,中国法制建设经过2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已经基本上受到各方面法律的约束。但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约束制度并不健全和完善。所以乱发红头文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人大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还都不够常态化,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所以,我主张尽快建立对抽象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诉讼的制度,以此来约束红头文件。”马怀德说。
修改行政诉讼法方便起诉
不久前,媒体报道的一则消息引起社会关注。湖北省的一位老人发现,在无任何法律依据条件下,自己的档案被湖北省黄冈市粮食局于2006年12月转移至该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中心“死亡人”档案,宣告其死亡。这位老人将相关单位告上法院。
庭审中,黄冈市粮食局并不否认这位老人被打入“死亡档案”一事,但该局以粮食局不是侵害主体和构成侵害名誉权民事责任要件缺失为由,请法院驳回该老人的诉讼请求。
据此,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法院认为这位老人起诉证据不足,一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马怀德认为,由于我国行政机关林立、层次复杂,存在大量的内部机构、临时机构、联合执法机构、派出机构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如何确定这些主体的诉讼地位是一大难题。
“应该通过行政诉讼法修改,完善行政案件的审判体制和管辖制度,依法保证人民法院能够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现在行政诉讼中出现了立案难、诉讼难、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作为行政机关的被告可能会对法院实施干预,会出现拒不答辩、不提交答辩状、拒不出庭、不应诉或者通过各种方式给法院施加压力等情况。所以要通过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或者从技术上作改动,比如地方上探索的交叉管辖、异地管辖等措施,也都可以在修改行政诉讼法中加以体现。”马怀德说。
修改程序利于化解执行难
据了解,除了起诉难外,执行难也是让许多人把“民告官”视为畏途的原因之一。
马怀德认为,长期以来,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告作为行政机关敢于抗拒法院的裁判。目前法律规定“罚款”和“向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等执行方式远不能解决所有执行难问题。为此,这需要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方式予以解决。
“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该不断完善行政诉讼程序。其一,根据行政诉讼法实行20多年的经验,将有些制度做一些反思并加以有效处理。比如行政诉讼可以通过协调来解决争议。其二,提高审判效率,对一些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通过简易程序进行。其三,判决方式的种类需要在修改法律时进一步明确。其四,增加行政判决的执行力。我们主张在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增加相关追究行政机关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法律责任。过去,如果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会对行政机关进行罚款,我认为应该将这个罚款转移给行政机关的首长。”马怀德说。
如何走出“民告官”困境
马怀德认为,行政诉讼法实行20年来即将面临第一次修改,这是走出“民告官”的诸多困境、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大契机。
“上述提到的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几大方面就是为了让原告在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中能够更加便捷,法院在审理中能够排除一些障碍、更加公正地审理这些案件,使得判决能够执行,都是为了让‘民告官’逐步走出困境。”马怀德说,行政诉讼是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司法监督途径,也是保障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诉讼渠道。
“从行政诉讼法实行20年的历史看,行政诉讼法对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如果有一个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特别是将所有争议都纳入行政诉讼解决途径这一有效渠道的话,可以化解大量的官民争议,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够救济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受到行政行为侵害的原告而言,能够通过行政诉讼获得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获得权益的保障。”马怀德说。
刑诉法修改或涉及衔接律师法
对话人
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田文昌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对话动机
刑事诉讼法到底怎么修改、要遵循怎样的原则修改才能真正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推进法治进步,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法制日报》记者与曾多次参与刑事诉讼法修改讨论的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田文昌律师进行对话。
对话
记者:现阶段执行的刑事诉讼法实行多年,法律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论对其进行修改的?
田文昌:大概是在三四年前,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实务界人士,都提出现阶段执行的刑事诉讼法需要修改。所以,应该可以说关于刑诉法的修改工作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属于在修改的过程中,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出台。
记者: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出台?
田文昌:主要是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定下来,有些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有些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据我了解,今年刑诉法的修改是被列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程中,表示修改的刑诉法今年要正式出台,所以现在有关部门又开始加紧步骤进行讨论和起草。
记者:此次刑诉法修改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田文昌: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有一点就是为了和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律师法相衔接。其实在律师法起草、出台之前,律师法的法律法规中所主要体现的问题,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讨论过程中都涉及到了。但是,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先于律师法出台,反而是律师法先出台。从而导致原本想在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体现的部分问题,在律师法中体现出来了。
记者:有些问题既然在律师法中已经做出了相应规定,为何又要在刑事诉讼法中进行修改?
田文昌:因为律师法在很多方面和刑事诉讼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另外,律师法出台后,本身也存在一些争论。所以,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协调,也就是说,律师法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应该体现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参与刑事诉讼法修改讨论的各方主要关注哪些问题?
田文昌:不能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是现在大家关注得比较多的问题,这个问题与沉默权有关系。另外,证人出庭的问题、律师会见与阅卷的问题、关于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辩护人伪证罪的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也比较受关注。
记者:去年,两高三部出台关于排除非法证据的“两个规定”。最近,有报道称,此次刑诉法修改可能将“两个规定”上升为正式的法条。
田文昌:两高三部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出台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很难落实,比如排除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还不明确。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怎样进一步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
记者:除了备受关注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外,还有哪些问题是此次刑诉法修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田文昌:目前,专家学者们都认为证人出庭问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如果证人不出庭,那么证据就属于传闻证据,传闻证据是没有办法质证的。还有一个就是二审开庭的问题。现在二审只是进行书面审理。我们认为,如果二审不开庭审理,就不能称之为审判,是属于审查活动。因为审判有几个最基本的要素,比如质证、辩论、交叉讯问等,如果这些环节都不存在,那就失去了法庭审理的基本特征。同时,大家讨论很多的,还有讯问嫌疑人(被告人)时代理律师在场权问题。
记者:您对此次刑诉法修改有什么建议?
田文昌:关于司法鉴定的启动权问题是我在上次刑诉法修改讨论时特别提出来的。现阶段,我国只有控方公诉机关有司法鉴定的启动权,被告人方面没有司法鉴定的启动权。所以,作为律师,我们呼吁也要给辩护方司法鉴定的启动权。
如果控辩双方都做出了自己的司法鉴定,那么司法鉴定人在庭审过程中就必须出庭进行质证,最后由法庭来认定司法鉴定的准确性等相关问题。
民诉法修改应注重制度协调
对话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潘剑锋
《法制日报》记者 任雪
《法制日报》实习生 赵晨熙
对话动机
据了解,2007年,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首次修改,那么,此次修改将侧重哪些方面?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与参与此次民诉法修改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潘剑锋进行对话。
对话
记者:据了解,在2007年,民事诉讼法进行了首次修改,但修改内容不多。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再次启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请谈谈您对此次修改的看法。
潘剑锋:总体来说,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有点儿落伍,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和小额标的、小额资金的诉讼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定,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公益诉讼、小额标的案数量较多,因此必须对此进行相应的规定,才能更好地解决此类诉讼问题。
此外,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大多比较概括,而且在操作制度方面也有些落后,比如像简易程序和证据方面的规定都比较笼统,但实际情况是有大量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因此,2003年出台了有关简易程序的司法解释。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对其进行细化,简易程序判决书的制作、调解工作的进行以及简易程序的审理过程等问题都应加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记者:此前有消息称,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核心是强化对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强调解决当事人起诉难、收集证据难、申诉难等问题。对此,您如何看待?
潘剑锋:我比较关注起诉难、取证难和执行难等问题。拿起诉来说,这次的修改要降低起诉门槛、降低起诉的难度。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要件,在一些方面其实等同于裁判要件,而实际上,裁判要件的规定比起诉要件高,所以说现在起诉的门槛较高。因此,此次修改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修正,分清起诉要件和裁判要件,降低起诉门槛。
记者:还有人提出,应该在民事诉讼法中体现救济的内容。
潘剑锋:在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就已经重视、加强救济问题了。我个人认为,在修改中增多救济和注重对救济的修改是很好的。我认为,此次对救济作进一步修改,应该细化申请复议程序,比如对申请复议的条件、法院的决断等,都要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
记者:在您看来,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有哪些是迫切需要修改的?
潘剑锋:我认为迫切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是加入防止恶意诉讼的制度。从目前来看,恶意诉讼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些当事人不够诚信,通过诉讼损害国家、社会或者第三方的利益;还有一些人实际并不以诉讼为目的,而是通过诉讼来为自己牟利。这些行为都属于恶意诉讼行为。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作任何规定,因此不利于处罚、制止这种行为。
另外,现行的民诉法对于证据运用的程序规定还不够细致,因此,此次修改应对证据取得、证据的审查、证据的判断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
记者: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否存在一些难点?
潘剑锋:我认为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像恶意诉讼这样的新制度,比较难出台。因为我们以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在制定方面会存在一些难度。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要做好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单单完善和修改一个制度并不难,但是要想做好制度间的相互融合、协调比较有难度。比如像一审、二审和再审的关系,一审是必要性程序,而再审则是补定性程序。现在规定应该是一起诉讼如果进行了再审,就不应该再回到一审。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再审发现问题后,还是打回到一审程序,这其实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经验,并参考和结合其他的制度法规。
记者:您希望民事诉讼法修改应遵循怎样的原则进行?
潘剑锋:我希望对民事诉讼法进行整体地、细致地修改,让原有的制度更加完善,更富操作性;对原来没有的制度,也要增加进去,丰富内容,并且要做到制度间的协调,不要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
记者:目前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进行到什么阶段?
潘剑锋:现在还只是最初的阶段,草案还没有出来。我认为最早也是在今年10月提交草案,之后逐步进行。(记者杜晓
实习生李媛)

『捌』 三大诉讼法的管辖

三大诉讼法比较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1、最初作出具体行内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容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改变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冲突解决:最先收到起诉状法院(1)被告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为一般原则,原告所在法院管辖为例外规定;(22-23)(2)民事诉讼中有大量的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24-35条) ( 离婚管辖的特别规定; 特殊地域管辖9种;专属管辖:不动产,港口,被继承人死亡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对于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的冲突解决

『玖』 我国的三部诉讼法,分别是

宪法民法刑法

『拾』 请问哪位高手知道三大诉讼法,即形式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三 大 诉 讼 法 比 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诉 讼 参 与 人

解释第97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1. 检察院
2. 参加人
①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审申请人)
② 诉讼代理人(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3. 勘验人、鉴定人、证人、翻译人员(狭义诉讼参与人,又称其他诉讼参与人)

1. 当事人
① 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被害人,无上诉权,所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② 自诉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诉)
④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2. 其他诉讼参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条)
② 诉讼代理人(原告)
③ 辩护人(被告)
④ 证人
⑤ 鉴定人
⑥ 翻译人员
期间 年/月/日/时 月/日/时

上诉的 提起

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提交上诉状/第147条) 1.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进亲属,经被告人同意(用书状或者口头/第180条)
3.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当事人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申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
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抗诉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抗诉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抗诉
2.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向同级法院抗诉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决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简易程序3日/解释第118条
3. 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
提交答辩状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辩状,但被告及辩护人在开庭前5日提供有关材料

一审期限

3个月内/第57条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特别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1.6个月内

2.特殊情况,可以延长6个月

3.还需延长,报上级法院

3个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内

2.公告期满后30日内 1.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过1个半月
2.经省级高院批准或者决定,延长1个月

受理后20日内
上诉期间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当事人申请再审 2年内 2年内 无期限限制
提起再审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再审对原判决的态度 1.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解释第77条)
2.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62条) 1. 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民诉意见199、200)
2.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178条)

当事人的申诉是再审案件的来源,虽然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203条)

二审的开庭和书面审理 1.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事实有争议的、认为认定事实不清楚的,开庭审理。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不公开审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其它法律特别规定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当事人申请:离婚和商业机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14-16岁
4.16-18岁,一般也不公开
5.商业秘密(申请、确实)

中级管辖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
4.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指: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辖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释第4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111条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意见144: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释第188条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按申请撤诉处理

1.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应交而未交诉讼费的 1.自诉案件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2.自诉案件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4.公诉案件,检察院在补充侦察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审理(解释第157条)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证据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被害人陈述;
5.证人证言;
6.犯罪嫌疑认、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7.鉴定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中止诉讼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解释第51条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管辖

1.自诉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

3.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4.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
解释第181条、第204条

终结诉讼

1.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2.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3.因中止诉讼1、2、3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解释第52条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回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检察人员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侦查人员回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3.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4. 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同级人民检察委员会决定。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经过审理,分别判决 1.维持判决
2.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履行职责判决
4.变更判决
5.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6.确认判决

审理上
诉,分别
处理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4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1、2、3、4
1.维持原判;
2.应当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
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2. 适用法律错误
3.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

三 大 诉 讼 法 比 较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诉 讼 参 与 人

解释第97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1. 检察院
2. 参加人
①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再审申请人)
② 诉讼代理人(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3. 勘验人、鉴定人、证人、翻译人员(狭义诉讼参与人,又称其他诉讼参与人)

1. 当事人
① 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被害人,无上诉权,所以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② 自诉人
③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分界:提起公诉)
④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2. 其他诉讼参加人
① 法定代理人(第82条)
② 诉讼代理人(原告)
③ 辩护人(被告)
④ 证人
⑤ 鉴定人
⑥ 翻译人员
期间 年/月/日/时 月/日/时

上诉的 提起

当事人

当事人(应当提交上诉状/第147条) 1.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 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进亲属,经被告人同意(用书状或者口头/第180条)
3.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当事人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申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
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1. 各级法院院长对本院,提交审判委员会
2.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
抗诉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抗诉 1.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格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抗诉
2.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向同级法院抗诉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决定立案
(受理)

7日

7日

仲裁/5日 1. 普通程序7日
2. 简易程序3日/解释第118条
3. 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
提交答辩状
10日
15日 不提交答辩状,但被告及辩护人在开庭前5日提供有关材料

一审期限

3个月内/第57条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特别程序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1.6个月内

2.特殊情况,可以延长6个月

3.还需延长,报上级法院

3个月

1.立案之日起30日内

2.公告期满后30日内 1.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过1个半月
2.经省级高院批准或者决定,延长1个月

受理后20日内
上诉期间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5日,不服裁定的10日 不服判决的10日,不服裁定的5日
当事人申请再审 2年内 2年内 无期限限制
提起再审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无期限限制

再审对原判决的态度 1.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解释第77条)
2.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第62条) 1. 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民诉意见199、200)
2.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178条)

当事人的申诉是再审案件的来源,虽然不能直接引起审判监督程序。

不能停止原判决的执行(第203条)

二审的开庭和书面审理 1.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事实有争议的、认为认定事实不清楚的,开庭审理。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迳行判决、裁定。

1.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2.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不公开审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其它法律特别规定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当事人申请:离婚和商业机密 1.国家机密
2.个人隐私
3.14-16岁
4.16-18岁,一般也不公开
5.商业秘密(申请、确实)

中级管辖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2.海关处理的案件;
3.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
4.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指: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重大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涉香、澳、台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专利纠纷案件、重大涉香、澳、台案件)。
4.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即中院)管辖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不予受理 1.第36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解释第4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八)起诉人重复起诉的

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不予受理 第111条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意见144: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解释第188条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七)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按撤诉处理

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按申请撤诉处理

1.原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应交而未交诉讼费的 1.自诉案件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2.自诉案件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4.公诉案件,检察院在补充侦察期限内没有提请恢复审理(解释第157条)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证据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被害人陈述;
5.证人证言;
6.犯罪嫌疑认、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7.鉴定结论;
8.勘验、检查笔录

中止诉讼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解释第51条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管辖

1.自诉人或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

2.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

3.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

4.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应当中止审理。
解释第181条、第204条

终结诉讼

1.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2.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3.因中止诉讼1、2、3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解释第52条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回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回避,审判长决定 1.院长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检察人员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侦查人员回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3.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回避,院长决定
4. 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同级人民检察委员会决定。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经过审理,分别判决 1.维持判决
2.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履行职责判决
4.变更判决
5.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6.确认判决

审理上
诉,分别
处理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4 1.维持原判;
2.依法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1、2、3、4
1.维持原判;
2.应当改判;
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

1、2、3
1. 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
2. 适用法律错误
3.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 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

热点内容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
私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9-20 07:29:00 浏览:61
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4-09-20 07:07:36 浏览:762
司法考试超难 发布:2024-09-20 06:50:01 浏览:391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 发布:2024-09-20 06:45:48 浏览:427
罗云法院院长 发布:2024-09-20 04:50:17 浏览:660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发布:2024-09-20 04:30:59 浏览:678
如何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发布:2024-09-20 03:29:33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