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主要制度

刑事诉讼法主要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5-09 19:00:31

A. 刑事诉讼有哪些基本制度

企业法律顾问复习指导之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一、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一)管辖的概念

刑事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二)管辖种类

1、立案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三)审判管辖

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2、地区管辖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B. 刑事诉讼法保证人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保证人制度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

保证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履行法定义务和酌定义务,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保证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C. 刑事诉讼法辨认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辨认制度的内容是:1、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2、辨认应当符合法定程序,违反规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3、对辨认笔录应当着重审查辨认的过程、方法,以及辨认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五条辨认笔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辨认不是在调查人员、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二)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三)辨认活动没有个别进行的;(四)辨认对象没有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不符合规定的;(五)辨认中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六)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D.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刑事诉讼理念和目的的要求,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主要诉讼阶段;

对刑事诉讼过程具有普遍或者重大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为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参与刑事诉讼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刑诉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诉法》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四、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五、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六、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悔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代理人到场。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悔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E.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制度是怎样的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F.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依靠群众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审判公开原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法律分析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该原则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公检法三机关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且公检法行使这些权力时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权力,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且必须依法行使,不能滥用职权。该原则分别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依靠群众原则,该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原则,是优良的司法传统,对于准确、及时打击犯罪,查明案件事实,在一定陈诉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是指必须以已经查证属实的证据为根据,禁止主观想象和怀疑猜测;以法律为准绳,是指以刑事诉讼法、刑法等法律规定为准据,指导刑事诉讼进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4、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该原则是指,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全体公民同等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也不准搞任何特权或歧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5、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该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各机关处理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替代;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互相制约,是指三机关应对其他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予以纠正,到达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因为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6、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刑事诉讼法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规定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意义,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诉讼的监督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中,具体包括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对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与对执行的监督。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7、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保障各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该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诉讼参与人有效行使诉讼权利,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对案件作出正确处理。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8、审判公开原则,审判公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报道。但是,审判公开原则也有例外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的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其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其二,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其三,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该原则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并在制度上和程序上予以保障。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和剥夺其辩护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方式是多样的,在各个诉讼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该原则在相关法文规定中“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10、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有以下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而是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也体现了国际上有关人权公约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六条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G. 刑事诉讼法指的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H. 刑事诉讼法辨认制度的内容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辨认制度的内容是:

1、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

2、辨认应当符合法定程序,违反规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对辨认笔录应当着重审查辨认的过程、方法,以及辨认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五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热点内容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如何考核 发布:2025-02-07 14:39:47 浏览:619
法官询问证人 发布:2025-02-07 14:31:30 浏览:331
最后一次出走社会与法 发布:2025-02-07 14:27:26 浏览:224
法律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发布:2025-02-07 14:20:24 浏览:350
专利侵权管辖法院 发布:2025-02-07 14:15:12 浏览:453
良知下集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 发布:2025-02-07 14:14:00 浏览:969
婚姻法财产分割过错方 发布:2025-02-07 14:05:55 浏览:134
合同到期终止合同是劳动法的第几条 发布:2025-02-07 13:41:31 浏览: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简报 发布:2025-02-07 13:18:24 浏览:775
山西财经大学法律硕士的学费 发布:2025-02-07 13:12:45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