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中的

刑事诉讼法中的

发布时间: 2022-05-10 16:25:40

『壹』 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有:1、开庭;2、法庭调查;3、法庭辩论,由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法庭辩论;4、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5、评议、判决和宣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贰』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上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其中,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一)“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进行的收集证据、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四)“诉讼参与人”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五)“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叁』 刑事诉讼法中有哪些刑事处分原则

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有:
1、职权原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3、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4、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肆』 在刑事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的强制措施有什么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法定的五种,分别是:拘传、取保候专审、监事居住、拘留、逮捕属。
其中拘传、取保候审、监事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拘留只有法院不能适用,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适用;逮捕由公安机关执行,检查院有权决定和批准逮捕,法院有权决定逮捕。

『伍』 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处罚原则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
1、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对于累犯,应在从重处罚,并且不适用缓刑和假释制度。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陆』 刑事诉讼法中强制措施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了保障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依照强制力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序。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八十条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柒』 刑事诉讼法中的辨认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的辨认的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辨认是指在侦查中为了查明案情,必要时让被害人、证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的一种侦查行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捌』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定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热点内容
道德信念有 发布:2025-02-07 01:37:14 浏览:863
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大讨论活动 发布:2025-02-07 01:31:25 浏览:312
劳动法不能上夜班 发布:2025-02-07 01:24:16 浏览: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发布:2025-02-07 01:14:10 浏览:532
婚姻法中关于性的认识 发布:2025-02-07 01:02:16 浏览:543
婚姻法解释一不得已不知情 发布:2025-02-07 00:28:46 浏览:336
劳动合同法讲座ppt 发布:2025-02-07 00:00:01 浏览:806
2017婚姻法婚前买房 发布:2025-02-06 23:41:18 浏览:868
怎么样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22:18:27 浏览:266
宋疃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22:11:37 浏览: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