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的成员
A. 法国的司法制度是怎样的
简介:法国是大陆法系的发源地,其现行司法制度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重要制度。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封建国王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于一身,“朕的意志即法律”。法院和司法人员依附于国王,无独立审判活动,封建主在其领地内各行其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以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为原则,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主持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一系列重要法典,设置了普通法院系统和行政法院系统,确立了司法人员的独立地位,使法国司法制度自成体系和完备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司法体系。
法院系统:法国的两大法院组织系统互不隶属。①普通法院系统。由初审法院、大审法院、违警法院、轻罪法院等基层法院和重罪法院(又称巡回法院)、上诉法院、国家安全法院等中级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其中,初审法院和大审法院属于民事法院,违警法院、轻罪法院和重罪法院属于刑事法院。法官的产生,除民事法院中的商事法庭、乡镇对等法庭、劳资调解委员会、社会保险诉讼委员会的法官由选举产生外,刑事法院和其他民事法院法官则由最高司法委员会或司法部长推荐或任命。法官实行终身制,非经弹劾不得免职。②行政法院系统。由最高行政法院和各省所设的27个行政法庭组成,主要任务是解释现行法律和行政法令,并提供建议和拟订草案;审理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和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控告。行政法院的成员不是职业法官,而是行政官员,任命和调动按公务员制度规定办理。③在两大法院组织系统之外,还设有争议法庭和特别高等法院。争议法庭由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选出的法官以及司法部长等组成,负责处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两系统间关于管辖权的争议。特别高等法院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选出的议员组成,专门审理总统所犯的叛国罪和政府部长在执行职务期间所犯的刑事罪和危害国家安全罪。
检察机关:法国不独立设置检察机关,检察官配属一定的法院,由司法部管辖。法国诉讼程序比较健全,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3种不同程序。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主要依据成文法典审判,判例只供参考。行政诉讼则按判例和行政法规判决。陪审官的作用有限,除重罪法院外,其他法院和法庭不设陪审官。
法国最高司法委员会:法国最高司法委员会是协助总统实行司法监督的机构,由总统任主席,司法部长任副主席。职责是:就最高法院法官和上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向总统提出建议,对司法部长有关任命其他法官的建议提出意见,就赦免问题接受咨询。最高司法委员会同时又是法官纪律委员会,具有对法官的惩戒权。司法部则从事司法行政管理,掌管法院系统的行政组织、人事调动和活动经费等。
司法审查制度:法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通过宪法委员会执行的。由总统任命主席的宪法委员会在保证公民选举总统、议员和公民投票程序合法性的同时,还对法律、组织法、法令和条约是否违宪进行预防性审查,并受理政府、议员关于法律、法令违宪的控告案件。自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司法审查制度在法国政治生活中日益起着重大的作用。
B. 法国司法制度的法院系统
法国的两大法院组织系统互不隶属。①普通法院系统。由初审法院、大审法院、违警法院、轻罪法院等基层法院和重罪法院(又称巡回法院)、上诉法院、国家安全法院等中级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其中,初审法院和大审法院属于民事法院,违警法院、轻罪法院和重罪法院属于刑事法院。法官的产生,除民事法院中的商事法庭、乡镇对等法庭、劳资调解委员会、社会保险诉讼委员会的法官由选举产生外,刑事法院和其他民事法院法官则由最高司法委员会或司法部长推荐或任命。法官实行终身制,非经弹劾不得免职。②行政法院系统。由最高行政法院和各省所设的27个行政法庭组成,主要任务是解释现行法律和行政法令,并提供建议和拟订草案;审理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和公民对行政机关的控告。行政法院的成员不是职业法官,而是行政官员,任命和调动按公务员制度规定办理。③在两大法院组织系统之外,还设有争议法庭和特别高等法院。争议法庭由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选出的法官以及司法部长等组成,负责处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两系统间关于管辖权的争议。特别高等法院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选出的议员组成,专门审理总统所犯的叛国罪和政府部长在执行职务期间所犯的刑事罪和危害国家安全罪。
C. 乔治·让·蓬皮杜的年表
1911年7月5日生于法国中部康塔勒省蒙布迪夫市一小学教员家庭1。
1934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35~1944年在马赛和巴黎当中学教师。
1944年8月巴黎解放后结识戴高乐,出任临时政府总理办公室专员,从此两人交往甚笃。
1946~1954年任最高行政法院审查官。曾积极资助法兰西人民联盟。
1948年3月起兼任戴高乐私人办公室主任。
1954年2月起在罗斯柴尔德银行供职,1956~1962年任总经理。
1958年6月戴高乐再度出任总理,蓬皮杜任办公厅主任,参加制订第五共和国宪法,1959~1962年任宪法委员会成员。
1961年2月作为戴高乐密使去瑞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代表谈判,签订埃维昂协议,导致阿尔及利亚危机的解决。
1962年4月出任总理。
1968年法国发生以学生运动为开端的“五月风暴”,蓬皮杜出面与各方代表谈判,未得到戴高乐支持,被迫于7月辞职。
1969年4月戴高乐辞职,6月15日蓬皮杜当选总统。对内沿用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对外继续奉行维护民族独立政策。在个别重大问题上改变戴高乐立场,如同意接纳英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
1973年9月访问中国。1974年4月2日因白血病在巴黎去世。
D. 法国1875年宪法
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实施达65年,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由1875年通过的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即《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
其基本内容是:
①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
③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它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成员单由总理提出,以总统的名义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④宪法还肯定了拿破仑一世创立的参事院这一国家机构。它既是咨议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务进行咨询,同时又是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诉讼案件的终审法院。
(4)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的成员扩展阅读:
法国1875年宪法产生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在社会生活中,等级制度逐渐被废弃,旧制度已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并不可避免的成为大革命的对象。
因财政危机,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下令召开三级会议。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组成国民议会,进而宣布为制宪议会,准备制定宪法。7月14日巴黎市民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直到1799年雾月政变后执政府的诞生而告结束。
法国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陆续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793年宪法、1848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
1793年宪法又称《雅各宾宪法》,是法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虽未付诸实施,但它所包含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宪法规定,法国实行三权分立,确立议会共和制,最高立法机构为一院制的立法会议,最高权力机构是执行会议。公民除享有《人权宣言》所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劳动权、受教育权、获得社会救济权,以及对侵犯人权的政府的起义权。
1848年宪法是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所控制的立宪会议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而制定的宪法。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具有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体的许多特点。
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掌握军政大权,有权任免总理和政府成员。但总统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如签订条约须经议会批准。议会为一院制的国民议会,拥有较大权力;不受监督和不可解散,拥有立法、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权。公民享有较为广泛的民主自由权。
法国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它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即《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1875年宪法
E. 法国的行政法院由什么组成
法国行政法院沿革
作者:张海斌
法国是“行政法之父”,是现代行政法的发源地。法国行政法的发展是随着行政法院的产生与完善而逐渐成熟的。因此,对法国行政法院的沿革进行必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行政法的价值和精神。
众所周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法国的行政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而代表司法权的普通法院则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两者之间芥蒂颇深,相互抵牾。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掌握的政府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但这些法律的执行往往受到代表封建势力法院的故意阻挠和破坏,因此,为规避干涉起见,资产阶级以“三权分立”为理论武器,在 1790年8月制宪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司法组织的法律规定:“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不同,现在和将来永远分离,法官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行政机关活动,也不得因其职务上的原因,将行政官员传唤到庭,违者以渎职罪论”。自此,普通法院便丧失了行政审判的权力。
虽然在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禁止了普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力。但是在禁止以后的十年内,并没有考虑设立一个行政法院来专门管辖行政诉讼。法国公民对于行政行为的申诉,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受理,而最终的裁判权属于国家元首。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存在行政救济,但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尚未产生。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 1799年通过宪法,决定设立国家参事院(即现在的最高行政法院)。国家参事院除了起草和审查法律外,还受理公民对于行政机关的申诉案件。但是,由于参事院的裁决必须以国家元首名义作出,此时行政裁判权仍由国家元首保留着。普法战争后,国家参事院一度被取消,但1872年即被恢复。同时规定,国家参事院以法国人民的名义行使行政审判的权力。据此,行政审判权不再是法国国家元首保留的权力,国家参事院在法律上成为了最高行政法院。后来根据1872年的法律,又成立了一个权限争议法庭,专门裁决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之间的权限争议。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由于 1799年国家参事院的设立,并没有取消部长对行政案件的裁决权。因此在当时,除非法律规定可以直接向国家参事院起诉,一切行政案件必须先由部长裁决,不服部长裁决,当事人才可以向国家参事院起诉。此即所谓“部长法官制”。1889年12月,最高行政法院在著名的卡多案件的判决里,正式否定了部长法官制,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国家参事院(最高行政法院)起诉。自此,总体意义上的法国行政法院制度才正式形成,从而奠定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并立的二元司法制度。
F. 法国行政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对于法国行政法学的认识,首先必须提及其“行政法母国”的显赫地位。作为一种客观现象,行政法首现见于法国;而作为专门研究这一客观现象的法学学科,行政法学也被公认为肇端于法国。因此,要了解现代行政法各项制度的生成和原则的发展,要理解现代行政法学的基本精神和原理,就必须对法国行政法特别是法国行政法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有基本的掌握。
一、法国行政法学的诞生与发展
法国行政法学的诞生,以现代行政法的出现为前提。现代行政法是相对于古代行政法而言的,它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法,只有在依法行政的法治国条件下才能产生。[1]“法治国”要求公民有权让国家和政府遵守法律,而所遵守的法律又是由公民或者其代表制定。由此可知,现代行政法只能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因为那时才有真正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法治国观念的存在。所以说,法国行政法学的诞生不会早于19世纪的中后期。
应注意的是,法国行政法学并非与法国行政法处于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具有滞后性。行政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而不仅仅是行政法律和法规的分类、整理和解释,在法国的发生是相当晚的。[2]与法国其他法学学科,诸如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相比,行政法学算是“朝阳学科”。尽管法国最早的行政法学著作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然而法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在19世纪的后期才开始展开。[3]关于法国行政法学诞生的时间与原因,我国著名行政法学家王名扬先生认为有如下几点[4]:
一是行政法须诞生于法治国条件下才称其为现代行政法,因而只有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才能产生行政法及行政法学,这一点与民法、刑法的产生时间和条件有大大的不同。[5]
二是法国行政法学的产生与法国的行政法院的建制密不可分,因而行政法院的建立与成熟也制约着法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法国最高行政法院自从1799年成立以来,逐步改进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完全定型,成为现代的行政法院,作出有影响的判决。法国早期的经典行政法学理论的提出都是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密不可分的。
法国行政法已有大约150年的历史,但法国行政法学的飞跃发展则是近20内实现的。在此之前,法国行政法学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6]根据法国著名行政法学家莫里斯·奥利弗的研究,法国行政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潜在的创造期”(1800~1818)、“明显的形成发展期”(1818~1860)、“组织化的时代”(1860~20世纪20年代)三个阶段:[7]
(一)“潜在的创造期”(1800年~1818年)
该时期,法国行政法院的审判职能还不健全,处理行政案件的判例尚未公开,有关行政法研究的系统著作也没有面世。随着法国行政法院各种活动的展开,学者们已经注意到它在法国政治和法律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此就开始对未公开的判例进行阐释。1814年出版的马卡雷尔(Macarel)的《行政判例要论》(E‘lemens de jurisprudence administrative)是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二)“明显的形成发展期” (1818年~1860年)
该时期在法国行政法学界出现了几件较大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力的推动了法国行政法的发展,从而最终导致了法国行政法学的诞生。第一件大事是1818年至1860年法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法院改革的论战。由于自1799年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以来,它的功能并不是十分完善。因而众多学者都在讨论行政法院的功能转变问题,其中有“行政国家论”的观点,也有“司法国家论”和“行政裁判国家论”的观点。经过论战,“行政裁判国家论”成为主流观点。第二件大事是行政法讲座在法国大学的开设。1819年3月24日根据国王的敕令,在巴黎大学法学院创设了“行政法讲座”(une chaire de droit administratif),以此来适应有产阶级与市民了解国家租税、警察行政、土地征用、公共工程建设事业等方面行政法知识的需要。自此至1837年12月12日,根据法王的敕令,法国全国各个大学的法学院中全部设立了“行政法讲座”。第三件大事是“巴黎学派”和“普瓦捷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这两个学派分别依托于巴黎大学法学院和普瓦捷大学法学院,故而得名。“巴黎学派”和“普瓦捷学派”的形成及其活动,积极地推动了法国行政法学的发展。第四件大事是论述行政法各论的作品大量出现。1840年以后,法国出现了以行政法院成员为核心的构筑行政法学总论体系的活动,行政法院副院长、建设部部长和国会议员维因(Vivien)在1845年出版的《行政研究》(Etudes Administratives)一书中,首次将行政法分为总论(总则)和各论(分则)两大部分,从而在法国(不言而喻,也是在世界上)最早开始对行政法总论的研究。第五件大事是行政法各论的论述作
G. ~有没有研究法国政治的~~ 急求法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越详细越好~还有制宪委员会、行政法院的关系~
半总统制与半议会制结合,介于美国和德国之间。
第五共和的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众全体公民投票通过。1958年10月4日制订的宪法决定了第五共和国的国家政体运作方式。此后宪法经历多次修订,它大大增强了行政机关与议会的关系。
1、总统:国家元首由普选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0年9月24日法国全民公投之后确立总统任期由七年缩短为五年)。总统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总统亦是三军统帅。另外,根据宪法第16条,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总统拥有采取非常措施的权力,例如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启动全国动员令等等。
2、总理:由国民议会席次过半党派或过半联盟组成联合政府,并推举一人为总理,并由总统任命。其为政府的首脑,并根据法国宪法第8条,总理任命政府其他成员。根据宪法第20和21条,在总理的领导下,政府决定并主管国家的政策;领导政府的运作,保证法律的实施;政府向议会负责。
3、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总共有577名议员,每名议员代表单一的选区。议会成员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共和国参议院总共有346名参议员(在2010年席次由321席增至346席),参议员由一个选举机构选举产生,任期6年(在2004年9月以后,参议员的任期由9年减为6年);而且每2年更换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并且,参议院的立法职能受到限制;当两个议会意见不同时,国民议会拥有最后裁决权。政府对议会的议事日程有很大的影响力。
4、行政法院是专门审理行政诉讼的法院。行政法院是大陆法系地区特有,例如法国、德国、中华民国等,与处理民事、刑事诉讼的普通法院属两个体系,包括有自己的地方行政法院、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在普通法地区中,公民控告政府行政部门的程序和普通民事诉讼无大分别,只是被告换成政府,亦无行政法院之设。
H.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的审查范围
一、法国行政法院制度概况作为法国行政法制度的一部分,法国行政法院制度也体现着法国行政法的精神,正如已故的J.D.B.米切尔教授所说:这个问题,坦率地说,即我们是否需要在政府中恢复法律的位置。这种恢复要求一个可被接受的法以及一个可被接受的实施该法律的主体,同时该主体也要认识到政府的真正需求和个人的价值。这就是隐藏于技术背后的行政法的样子,也是最高行政法院试图成为的东西。①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行政法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阐述的那样,政府所拥有的权力是人们让渡出来的,是人们和社会政府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契约,当政府行为违反公众意志的时候,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它强调在保护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控制国家权力,在这里政府是一个服务机构,而非专制机器。政府是充分尊重个人意志和价值的。这和长期处于封建专制,忽视和抹杀个人,强调整体的中国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法官的存在和预先设立的司法控制促使行政服从于法律,在这里法国人认为法官必须是专门的法官,法律也必须是专门的法律。在法国,行政的司法控制被赋予了一个在专门法院里面的由专家组成的法官群体。这些法院现在形成了以巴黎的最高行政法院为首的三级体制,有七个地区上诉行政法院,27个位于法国各大都市的行政法庭。在法国的海外省及领地,也有四个行政法庭。这些行政法院除了一般的管辖权外,在许多专门的领域和其他的行政管辖权方面行使着司法职能,当然这些专门行政管辖权是要受到监督的,但是并不是由普通法院来监督,而是由最高行政法院作为最高级别的行政法院来进行的。行政法院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大革命前法国相应制度的延续和继承,以最高行政法院为例,其就是由大革命前的“国王参事院”演变而来,作为一个曾经在它自己的权力范围内被建立起来的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在进行各类的行政侵害救济,比如决定,合同的违反,侵权责任,税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行政领域的扩大增加了行政法院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它的诉讼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能够处理大量常规诉讼的中下级行政法院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大革命前,处理针对国王行政诉愿的地方法院就已经存在,由总督来管理,它们是后来的地方行政司法体系的模版,省参事院与国家参事院一样,由拿破仑在1799年建立。1926年,86个省参事院为26个内部部门会议所替代,每一个会议的管辖权覆盖了好几个省。此后每个会议都任命了一格法院的全职人员作为主席,会议的成员成为独立的具有较高职务的公务员。会议在1934,1938年扩大了管辖权,许多种类的事务都被移交给它们,他们自此也就成为最高行政法院专有管辖权的一部分。 最高行政法院经过1953,1987年的改革,目前主要保留了三项管辖权:一,对一审和终审的管辖权。二,最高行政法院继续保有的针对那些没有在1987年的改革中转移给行政上诉法院的对行政法庭的上诉。三,撤销之诉。行政法院为了适应自身不断的发展需要,在1953年进行了行政司法体系的整合,行政法庭②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提高了服务的条件,薪水,增加了晋升机会,并规定最高行政法院的一些人员可从行政法庭中招聘。我们看到无论是最高行政法院和行政法庭或是行政上诉法庭,他们的成员都大部分来自国立行政学院(在最高行政法院中,成员还保留着部分的行政职务)。总体而言,法国的改革者通过对官僚机构作出的行政决定的过程,进行规制来寻求公共行政的发展,制定法律或者命令需要与相关的人进行讨论或咨询,并获得信息,这样的预先控制经常比其后向法院或法庭申诉更为有效。
I. 如何看待法国行政法院的组织系统和权限。
法国的法院组织实行二元制,即由普通法院系统和行政法院系统组成,分别行驶司法权。前者审理刑事、民事案件,后者审理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官吏与公民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二者互不隶属,各有管辖范围。
(一)普通法院系统与权限。审理民事、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系统共设三级法院,即大审法庭、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实行三级两审制。
大审法庭是第一审级,也是基层法院,其中有包括初审法庭和大审法庭。
上诉法院是第二审级,其中包括巡回法院、国家安全法院和上诉法院。
最高法院是普通法院系统最高一级的审判机关,全国只有一所,设于巴黎,内设民事审判庭和刑事审判庭。
(二)行政法院系统与权限。法国的行政法院由行政法庭、行政上诉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组成,主要审理涉及国家机关之间、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的官吏在执行公务期间而发生的诉讼。此外还具有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J. 法国什么制度
半总统共和制,国是一个单一制的资本主义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国,实行多党制,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尝试过很多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君主制,委员会制、国王制、督政府制、内阁制、总统制。
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先后经历两次帝国和三次共和国,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
(10)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的成员扩展阅读:
还有法律制度,法国法律制度属于欧陆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许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够根据以往的判例来诠释法律,法国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从《法国民法典》,根据《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只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才会被禁止。
法国司法制度拥有两套相互独立的法院系统,即行政法院系统和普通法院系统,两者并行运转。两个法院系统有各自管辖的诉讼案件并能够作出最终的判决。
行政法院系统,由行政法院、上诉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组成,而普通法院系统则由基层法院(初审法庭、大审法庭、轻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劳资调解委员会等)、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为了解决两个法院系统在管辖范围上的争议,法国还设立了权限争议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