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抵押金
『壹』 鞍山 劳动法关于抵押金
劳动法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根据此条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向劳动者收取抵押金。
『贰』 个人在公司交了风险抵押金,回退吗怎么退退的比例风险抵押金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收取所谓的任何风险抵押金都是不合法的,劳动法不允许的。如果你辞职或者离开单位,单位应当全额退还,如果不退的,可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公司为了避免员工干了一小段时间就辞职巧设的名目。
1994年3月4日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即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明确指出:“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也不得扣留或者抵押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和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对擅自扣留、抵押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和收取抵押金的,公安部门、劳动监察机构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职工本人”。
再有,劳办发[1994]256号文件,对“关于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能否参照执行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中有关规定的请示”的复函同样指出:“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也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或风险金,对擅自收取抵押金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给本人”;另外,1995年7月3日劳办发[1995]150号文件,即“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再次重申了118号文及256号文的精神,并进一步指出:“对于用人单位向职工收取的劳动合同保证金、劳动保护物品及生产工具使用(承包)抵押金等行为也应予以制止。
至于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的劳动关系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按照职工本人自愿原则向职工收取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不属于上述规定调整范围。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解除劳动关系等为由强制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叁』 关于劳动法的问题,我能否要回我的抵押金
工资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押金那些就够呛。
注意几个问题
1、看你们说的那些,有没有其它书面凭证。如果没有的话,很难。
2、既然口头约定需要提前2个月,你也答应,自然要遵守,看是否记得当初约定中没有遵守那些要求,要如何赔偿或解决;
3、起诉的话,不是一般的麻烦,先不说你没有人证、物证,就算有,也是你违约,而不是你老板违约,相当的麻烦。等立案、收集证据、到法院裁决,估计最快也需要半年左右。而且你输的几率还比较大。谁叫你之前乱承诺的。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三个方法
上策,最好的办法就是花点时间,坐下来慢慢聊,两个人协商解决,让他体谅一下。
另外楼上yellowriver008说的也对,先从法律角度占个理由,1)收集工资单、门派、往来邮件或者他能证明你在哪里工作的物证,先确保工资能全额收回;
2)找些同样的约定的同事或证人,确保他是非法的,实际上,录音是可以的,具体你可以找报社记者或者律师、仲裁人员,当他们的面打电话给你老板,同时录音,这样做相对比个人做合理、合法且有效。
中策,就是按此前要求,即刻和他说,等2个月,毕竟如果你要等法院或者仲裁来解决,2个月是肯定要的,不如两手准备,先说出离职,占个理。至于等满一年再那会其它费用,不合理,调解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支持的。
下策,你一口咬定当时没有类似约定,同时找工会等仲裁作用,再不行就闹到法院,大不了等半年后法院的裁定。不过这样一方面个人的信誉没了(要知道常规的工作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的,名声被毁了,继续找工作或做生意就很难了)另外一方面,到底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肆』 劳动法有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押金)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或押金。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单凭收取员工保证金,这个单位就已经构成违反劳动合同法,协议应属无效,可以向要求单位退还保证金,建议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反映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劳动法抵押金扩展阅读:
1、保证金的作用是用于保证双方或几方中的其中一方履行某种义务。
在法律对于保证金缺乏明确规范的背景下,探讨保证金的类型,对于备用金类型的保证金、预付款类型的保证金、租赁保证金、装修保证金、定金类型的保证金、保有返还请求权的保证金、无双倍返还效力的保证金分别界定,确定各自的法律效力,十分必要。
2、押金,是一方当事人将一定费用存放在对方处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的可以以此费用据实支付或另行赔偿。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在违约时将会被扣除。
押金具有替代性,一般是在一方已为另一方递交实质性的标的物,为保证已交付的标的物能返还,要求另一方交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以没收押金作为解决合同的方式,体现保护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
押金,实务中也称保证金,风险抵押金等。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给付一定的金额作为其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履行时,返还押金或予抵扣;债务不履行时,债权人得就该款项优先受偿。给付押金的人,称出押人,一般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受领押金的人,称受押人,他是债权人。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伍』 企业收押金违反劳动法吗
违法。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内和其他证件,不得要容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陆』 请问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收取押金的相关事宜
1、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不能向劳动者收取证内件和任何形式的风容险抵押金。如果收取,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并加以处罚。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职工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向职工收取押金和集资,如职工不愿缴纳,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解除合同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如你属于第一种情况,即在你入职前就已交纳押金,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第二种情况,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两种情况你都要提供押金条作为证据。
『柒』 在劳动法中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奖一样吗
这两个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安全风险抵押金是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违法收取的,而安全奖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前者是劳动者拿钱给用人单位作为押金,后者是用人单位拿钱给劳动者作为表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无条件足额退还。而安全奖作为一种奖励福利,可以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是否向劳动者发放。
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捌』 劳动法允许企业扣押金吗
不允复许,用人单位制不能这样做,是违法的。用人单位不能向劳动者收取货币作为“入厂押金”,对擅自收取抵押金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或者投诉,要求劳动监察大队依法处理,劳动监察机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押金退还给职工本人。
『玖』 劳动法押金退还规定
法律分析: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收取劳动者押金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拾』 用工单位让劳动者缴纳风险抵押金合法吗
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用工单位让劳动者缴纳风险抵押金合法都是违法的,你可以就此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