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离职的区别

劳动法离职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5-11 19:42:37

1. 辞职和离职区别

离职和辞职的区别如下:
1、离职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可以是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离职,或者劳动者自动离职;
2、而辞职是劳动者主动辞职,要求解除劳动关系。
离职,是指职工离开原职务和原工作单位的劳动法律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职休养,离职入校学习进修,停薪留职,这种离职不终止劳动法律关系;另一种是职工本人要求辞职被单位批准离职,被单位辞退离职、自动离职等,这种离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离职职工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不同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2. 辞职离职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辞职,所谓“辞职”,其实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如果要用严谨的法律语言来表达,应当表达为“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其重点主要有两点:其一,劳动者主动表达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明确意思;其二,双方劳动关系得以解除。

而如果用严谨的法律语言来表达“自动离职”,就应当为“劳动者不辞而别”。说到这,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来:相对于“辞职”,“自动离职”的内涵中有两个特点:其一,劳动者没有明确表示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所以是“不辞而别”;其二,双方劳动关系是否解除处于一种待定状态。简单来说,自动离职就像恋人中的一方突然失踪一样,走之前没有预示,两者的关系也没有明确的状态。

而“离职”和“辞职”的区别就在于主体的不同,辞职通常是由劳动者提出的。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离职就是你离开了这家公司,比如你朋友跟你说,我分手了。怎么分的手、谁先提出的?没有细节,离职就和这个一样。“辞退”就比较悲惨了,就好像你朋友和你说:“我被女朋友甩了。”也就是说公司解除了与员工的劳动关系。

在这再说一下“辞职”,同样是你朋友的例子,辞职就是你朋友跟你说:“我向女朋友提出分手了。”在具体的情况下,多注意相互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必要的。

3. 劳动法关于离职和辞退的界定

在劳动合同法中,离职一般属于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辞退则属于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申请离职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单位有过错在先时不用。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劳动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严重违纪行为时不用。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 辞职离职和辞退的区别

辞职和辞退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辞职的行为主体只能是职工个人,辞退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单位。
二、辞退和辞职涉及的经济偿付不同
劳动者辞职,除非是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提出,否则是无经济补偿的;
而用人单位辞退又分为依法辞退、违法辞退与协商辞退三种方式。
1、依法辞退
依法解除分为劳动者无过错和过错两种。
过错辞退: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时,不需支付任何经济赔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
但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无过错辞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的“劳动者无过错”的。则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即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本人工资。
2、违法辞退
用人单位在无任何合法理由的情况下,要求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则认定为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应支付赔偿金。
标准为每工作1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
3、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是在完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劳动合同解除达成一致,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好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可以快速拿到补偿金,

5. 离职与辞职的区别

“辞职”,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关于“辞职”,如果要用严谨的法律语言来表达,应当表达为“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其重点有两点:其一,劳动者主动表达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明确意思表示;其二,双方劳动关系得以解除。
“自动离职”若用严谨的法律语言来表达,应当表达为“劳动者不辞而别”。讲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相对于“辞职”,“自动离职”的内涵中有两个特点:其一,劳动者没有明确表示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所以是“不辞而别”;其二,双方劳动关系是否解除处于一种待定状态。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自动离职”往往并不能被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认定为劳动关系的终结。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预告辞职”需提前书面通知公司,无权要求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法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即时辞职”的情况下,由于用人单位有明显过错,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离职这种不辞而别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对“自动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仅不能享受任何待遇,而且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话,需要承担责任,擅自录用“自动离职”的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6. 离职和辞职有什么区别

离职和辞职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离职:暂时离开职位。

2、辞职: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

二、侧重点不同

1、离职:离职可以是公司的决定,也可以是离职人员个人的意愿。

2、辞职:辞职只能是辞职人主观的行为。

三、引证用法不同

1、离职:《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参加革命几十年了,一下子让他们离职退休,离开他们朝夕战斗的岗位,他们的心情是很不好受的。”

2、辞职: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

7. 离职跟辞职的区别是什么

离职跟辞职的区别是:
1、辞职,指的是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离职,则指的是员工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原单位职务的劳动法律制度;
2、辞职是员工主动提出,而离职可以是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也可以是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3、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离职,指的是员工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原单位职务的劳动法律制度。离职可分为两种情况:
1、员工主动离职,即员工单方面向所在单位提出离职申请;
2、用人单位因员工不胜任岗位、试用不合格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由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8. 辞职、被辞退、自离有什么区别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

自离,即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1、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

2、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

3、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辞职一般有两种情形:

1、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热点内容
上海对外经贸法学调剂 发布:2025-02-06 18:04:15 浏览:464
公司会议纪要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7:55:50 浏览:966
法治限制党 发布:2025-02-06 17:53:18 浏览:680
劳动法非定时工作制 发布:2025-02-06 17:25:21 浏览:638
民法自然年 发布:2025-02-06 16:22:48 浏览:542
辽阳司法所 发布:2025-02-06 15:42:18 浏览:62
雇佣律师 发布:2025-02-06 15:30:25 浏览:278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具体内容 发布:2025-02-06 15:09:35 浏览:271
法考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主 发布:2025-02-06 15:08:22 浏览:724
劳动法福建哺乳期 发布:2025-02-06 14:58:58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