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不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壹』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对吗
不对。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部分。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版有行政职权,以自己权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也有人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在这层意义上,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规范的调整,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学术界之所以会存在对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于各自视角不同。后者的特点在于强调了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及该关系中的监督主体,虽然没有跳出“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与前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从表述的角度看更为明确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讨“行政主体”这个概念时,采用后者的观点更有利于在与行政相对方相对应的关系上把握之。简而言之,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包括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体。
『贰』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根据《行政法》,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叁』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行政可能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但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它只是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共同构成相应关系的双方。 人们往往容易混淆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两个有着相互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或以其他身份参与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主体,往往将行政主体的研究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肆』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主体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能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行版政机关以及法律、权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前者是指行政机关,后者主要是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行使某些行政职权的组织。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能依法行使行政职权;2.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3.能独立对外承担责任。
行政主体不同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它包括行政主体,也包括行政相对人。
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法典,所谓行政法是指一些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都要接受行政法律、法规的调整。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必须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接受行政法律的规范,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或者其他活动中,也要遵守法律规定,并且可以以相关行政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伍』 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未必就是行政主体对不对
正确!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两种。行政法主体还包括了行政相对人、有利害关系第三方。
『陆』 下面所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下面所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
A.市公安局的消防大队
B.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队
C.花岗区街道办事处
D.法律授权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注册会计师协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时,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所以 A、D为行政主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虽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却在实践中行使着一定区域的所有行政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职权,并且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外部行政行为因此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但它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所以本题选B。
『柒』 行政机关、行政主体、行政法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简单概括:1、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主体:如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体。又如行政复议中的上级行政机关等4、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除行政机关外,一定的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定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
一、行政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两层含义:(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2、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关系概念和分类
(一)行政法关系:指经过行政法(实体、程序)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主要有两类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人)。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一)行政主体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行政相对方也是行政法上权力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主体。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第一、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
第二、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较多的权利,承担较少义务,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较少权利,承担较多义务。
『捌』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行政可能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但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它只是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共同构成相应关系的双方。
人们往往容易混淆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两个有着相互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
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
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或以其他身份参与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主体,往往将行政主体的研究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8)主体不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扩展阅读: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特征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在中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确立意义
编辑
依法行政的需要
行政管理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种活动必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管理时,有可能损害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不仅要求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行政权,而且还要求其必须承担因其行为所引起的相应法律后果。承担法律后果就必须明确主体。主体不明确,必然权限不清、职责不明,
因而也无法承担责任。所以,依法行政首先要求对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政主体资格的确定。
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
如果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则其行为便不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也不能引起所希望的法律后果的产生,并且可能导致该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后果。
因此,确定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的行为是否是行政行为,是否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标准之一就是确立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组织的行为就不是行政行为,不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
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
行政诉讼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诉讼标的的诉讼活动。
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行政活动是由公务员具体实施的,但公务员并不直接承担其行政职务的履行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因为公务员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行政职务关系,其履行职务所引发的法律后果应归属于他所代表的国家。
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有行政主体存在,由行政主体把众多的先后不一的公务员的行为统一、连续起来,并承担由各个公务员的行为所引发的法律后果。
『玖』 行政法的主体
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
论我国行政法解释主体 34页 行政主体的行政法意义 1页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20页 {行政总务}行政法 40页 论行政法的解释 42页 行政法第三形态下的行政主体研究 3页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体
别名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释义
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
组成
组织、个人
基本介绍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拾』 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法律授权组织政府公务员哪一个主体不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以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有时会有某个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行政职能的情况,他们是基于特定法律、法规授权而进行管理的。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他们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所授职权,并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组织包括:(一)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又包括内部机构、派出机构和临时机构;(二)企业组织;(三)事业单位;(四)社会团体;(五)其他组织。
上述问题中公务员不属于行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