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必须俩个人出庭吗
A. 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和专家辅助人的区别
首先,概念不同。证人是指知道案件情况并提供证言的人;专家辅助人是指在科版学、技术以及权其他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特殊专门知识或者经验的人员根据当事人的聘请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庭辅助当事人对诉争的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或者发表意见和评论的人。
其次,法律地位不同。证人证言属于民事诉讼法中一项单独的证据种类,而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并非单独的证据种类,而是被视为当事人陈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
再次,出庭人数是否受限不同。证人出庭不受人数限制,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应当出庭作证;但专家辅助人出庭有人数限制,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只能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然后,举证针对的对象不同。证人出庭作证,只能就其直接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不得就其感知的事实发表意见或者作出推断;而专家辅助人与证人恰好相反,只能针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湖综合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个人的意见。
最后,出庭作证启动程序不同。出庭作证的证人,可以由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也可以依法院职权要求证人出庭;而专家辅助人只能依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并经法院同意才能出庭。
B. 开庭可以带两个诉讼代理人吗然后加上自己一共3个人可以吗
开庭可以带两个诉讼代理人。
加上当事人自己,一共就是3个人,是完全可以的。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C. 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和鉴定人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在诉讼活动中,除去案件的当事方以外,为查明案件事实,允许出庭阐述意见的往往有证人、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三种类型。
D. 开庭时,第三人要不要出庭出庭的作用是什么坐在哪个席位上
一、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按第三人个人意愿,可以出庭,也可以不出庭。
二、出庭的作用在于主张自己在于对案件的诉讼标的全部的或者部分的独立诉讼请求,或者虽然不具有独立诉讼请求, 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需要就结果主张自己的权利。
三、对于席位的具体位置,要根据诉讼请求的内容而决定在原告席还是被告席上。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4)民事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必须俩个人出庭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条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E. 民事案件中,委托诉讼代理人为两人,这两个人都必须参加诉讼吗谢谢回答
这两个人可以都抄参袭加,也可以一个人参加,也可以一个人都不参加,就看你的委托协议是怎么签定的了,法院并没有这样的强制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第六十二条,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八条规定,除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之外,当事人还可以委托其他公民为诉讼代理人。
F. 专家辅助人出庭规则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了明确规定,将专家辅助人出庭从司法解释层面上升到立法,为实体公正进一步提供了程序保障。但执行中,其制度设计还需完善。笔者试就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专家辅助人应具备专门知识。该专门知识是基于教育、实践等被特定人群所掌握的,能够佐证当事人诉讼主张的知识、经验、技能,且一般情况下不被法官、律师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所了解。这就意味着只具有法律知识的人不能以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在庭审中出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中看,当事人意愿是特定人成为专家辅助人的资格门槛。现实中具备“专门知识”不仅体现为职称、学术论文、技术成果、资格证书等,标准也确难统一。
但在当事人提交申请时,应附“具备专门知识的人”的基本信息及能够证明其具备相关专门知识的材料。尽管法院不做资格审查,但前述资料的提供既便于其他诉讼参加人了解情况,维持诉讼平衡;也为法官裁量做好必要铺垫。
专家辅助人起辅助当事人的作用。专家辅助人是辅助一方当事人的,只能与该方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共同出庭,且不能在同一案件中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专家辅助人。其出庭时的位置可设在相应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外侧。
专家辅助人不同于法官就专业问题求教的对象。一般而言,专家辅助人出庭需要经过当事人申请、法院通知的程序。法院认为需要专家辅助人出庭的,可以向当事人释明,但是不能依职权聘请。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就专门知识进一步论证,但当事人不申请的,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完成,此中“专家”的地位不是专家辅助人。双方都聘请专家辅助人的,也可通过论证会方式听取意见。
专家辅助人的参与确有必要。当事人在提出申请时,应说明申请理由,法院基于案件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方可通知专家辅助人出庭。
申请时间宜截止于法庭辩论终结前。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应就专家辅助人出庭的必要性进行审查,是否同意出庭都要通知申请人。人民法院同意一方当事人申请的,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并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与专家辅助人出具意见的合理时间,确定是否延长期限或变更期日。
专家辅助人的出庭。专家辅助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享有查阅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案件材料,针对涉案的专门性问题发问与发表意见等权利。同时负有接受对涉案专业问题的询问或发问,按照人民法院要求提交书面意见等义务。
基于其辅助功能,专家辅助人在庭审中发表的意见代表申请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意见,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承担,但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明确否认的除外。专家辅助人就专门问题发表的意见须经过质证,未经质证不得作为裁判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G. 专家辅助人是不是诉讼参与人
专家辅助人属于诉讼参与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经人民法院通知后可以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所以专家辅助人是诉讼参与人。
H. 证人都要两个以上吗一个人行吗
法律没有规定证人的人数,但证人须是亲历事实者,且当事人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要签署保证书。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第一百一十七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符合本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未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不得出庭作证,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条 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8)民事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必须俩个人出庭吗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第七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I. 民事诉讼证人必须出庭吗
不是必须要出庭作证。
根据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根据第五十七条《民事诉讼法》,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根据第五十八条《民事诉讼法》,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9)民事诉讼法专家辅助人必须俩个人出庭吗扩展阅读: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个人认为,具体个案中需根据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
另外,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参考来源:东方红林区法院网-民事诉讼中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J. 专家证人和专家辅助人的区别
法律分析:概念不同。证人是指知道案件情况并提供证言的人;专家辅助人是指在科学、技术以及其别的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特殊专门知识或者经验的人员根据当事人的聘请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庭辅助当事人对诉争的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或者发表意见和评论的人。法律地位不同。证人证言属于民事诉讼法中一项单独的证据种类,而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并非单独的证据种类,而是被视为当事人陈述。
法律依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 对《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在诉讼中的作用和法律地位进行了澄清。至此,关于“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是专家证人还是专家辅助人的争论暂时划上了句号。根据该《解释》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是相当于当事人代表人的专家辅助人。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一条 就已经对当事人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的制度进行了规定。 根据该规定,“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出庭涵盖了四方面的作用: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接受询问、 对质、 询问鉴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