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2014全文
『壹』 韩旭的主要学术成果
(一)独著(4部)
1.《被追诉人取证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刑事诉讼的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3.《刑事诉讼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检察官客观义务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二)合著(2部)
1.《中国刑事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程序保障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发表于《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法学类权威核心)
2.《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律师刑事取证问题》,发表于《法学》2008年第8期。 (CSSCI)
3.《完善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立法的思考》,发表于《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 (CSSCI)
4.《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及其家属证据知悉权研究》,发表于《现代法学》2009年第4期。 (CSSCI)
5.《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发表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6期。 (CSSCI)
6. 《刑事诉讼中“线人”作证问题研究》,发表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3期。(CSSCI)
7.《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之检讨》,发表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CSSCI)
8. 《律师辩护意见被采纳难的多视角透视——以法院裁判为视角》,发表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CSSCI)
9.《辩护律师被驱逐出庭的程序法理思考》,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年第1期。(CSSCI)
10.《检察官客观义务:从理论预设走向制度实践》,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CSSCI)
11.《法庭内的正义如何实现——评最高法院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中有关法庭纪律的规定》,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青年论坛专号。(CSSCI)
12.《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转型》,发表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CSSCI)
13.《新刑事诉讼法中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发表于《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秋季卷。(CSSCI)
14.《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的程序保障——基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考量》,发表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
15.《刑事见证及其法律效力研究——诉讼证明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发表于《证据科学》2010年第2期。(CSSSI)
16.《辩护律师对当事人以外被羁押人的调查取证问题》,发表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北大核心)
17.《辩护律师会见通信权规定的进步与不足——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之规定》,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北大核心)
18.《限制权利抑或扩张权力——对新《刑事诉讼法》“两高”司法解释若干规定之质疑》,发表于《法学论坛》2014年第1期。(CSSCI) 1.《律师辩护意见为何难以被采纳》(独著),人大报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2.《新<律师法>实施后的律师刑事取证问题》(独著),人大报刊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2008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论点摘编”转载。
3.《完善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立法的思考》(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4.《辩护律师会见通信权规定的进步与不足——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之规定》(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5.《辨认笔录证据能力问题研究——以新刑事诉讼法为中心的分析》(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律师辩护问题实证研究》(一般项目,2012年立项,在研)。
2.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新刑诉法中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研究》(2012年立项,正在结项)。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2010年立项,结项鉴定为“优秀”)。
4.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013年立项,在研)。
『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六项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全专文:
有下列属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2)刑事诉讼法2014全文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释义:
第一,满足上述几个条件的,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是指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做撤销案件处理,检查机关应当不起诉。驳回起诉申请。
法院应当终止审理,或者判处无罪。根据情况不通,采用方式不同,比如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应当做终止审理。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做无罪或者不起诉的处理。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
第一百二十二条 讯问的录音、录像
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内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容、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3)刑事诉讼法2014全文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文公布
『肆』 刑事诉讼法第270条第五项规定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只用一条内容,没有第五项内容。
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书面通知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
(4)刑事诉讼法2014全文扩展阅读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加缺席审判,配合国家反腐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还增加了缺席审判程序。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时进行审判,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的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符合缺席审判程序适用条件的,法院应当开庭审判。
或外交途径提供的司法协助方式,或被告人所在地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将传票和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
汪海燕解释说,这主要是为了保障被告人权利,如知情权。“在司法实践中,执行难度可能会比较大,因为缺席审判程序适用的前提之一是被告人在境外,很多情况下并不知道他们的住址。这需要得到当地司法机关配合。”
『伍』 《刑事诉讼法》的全文内容有哪些
第一条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职权原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 依靠群众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平等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陆』 刑事诉讼法全文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五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第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第八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六条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
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十七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可以相互请求刑事司法协助。
第二章 管 辖
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十九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条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第二十四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五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
『柒』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多少条
共290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专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属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
附则
第二百九十条……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捌』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最新解释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85条中增加两款详细说明:
第二款:“违反国家规定内,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容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包括:非法窃取计算机信息数据罪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三款:“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非法提供控制计算机系统程序、工具罪。)
『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是什么
你好。刑诉法141条是起诉条件,内容是“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回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答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