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

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

发布时间: 2022-05-13 05:01:00

❶ 谁主张谁举证适用范围

谁主张谁举证”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谁主张谁举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一般在民事诉讼中较多采用。与之相对的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一般多用于行政诉讼。此规定的意思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要自己提出证据证明。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

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❷ 谁主张谁举证 还是谁质疑谁举证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举证”的目的。

“举证”的目的是“取信于人”。“举证”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获取“旁听者”的“支持”。

谁负责举证,这首先要取决于“旁听者”的“态度”

=========

二、其次,“质疑”本身也是一种主张

“质疑”从来不是甩一句“我觉得能量守恒定律是骗人的”,然后就可以要求别人给出各种解释,这只是无理取闹。

这种情况,只在“能量守恒定律”刚被提出,提出者本就需要自证,来取信别人的时候才会出现。

一个理论刚被提出的时候,嘘声一片,是常见现象。如何说服这些摇头晃脑的人相信自己的理论,这本就是举证的过程。

---

当“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完成了举证,人们已经普遍相信的时候,还想“质疑”这个理论,那就需要“质疑者”来举证,格式是这样:“我觉得能量守恒定律是骗人的,证据如下:......”

=========

三、最后,我们要明白,辩论的结构是“通过举证,来证明观点是否正确”

这里的观点,既可以是“主张”,也可以是“质疑”

而辩论的基础,是围绕“举证”展开的,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都需要同时给出自己的“观点”与“证明”

---

如果只有“观点”,没有“举证”,那就是小学生式的吵架“你是猪”“你才是猪”

如果只有“举证”,没有“观点”,那就是贴吧游击队,只要我没给出“观点”,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反复转进,驳斥别人。

=========

综上所述:

人们不信“主张者”,则由“主张者”举证;

人们不信“质疑者”,则由“质疑者”举证;

人们对“主张者”与“质疑者”的信任程度相当,则由“主张者”与“质疑者”,轮流举证,展开辩论,看哪方更能赢取人们的信任。

=============

四、司法与此话题无关

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是由“公诉方”承担,“被告方”不用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是由“原告方”承担,“被告方”不用承担举证责任。

---

民事案件里,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原告方”难以举证,但“被告方”容易举证的情况,则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比如,“原告方”指控“被告方”盗用其专利,“原告方”难以去“被告方”的工厂搜集证据,但“被告方”容易自证清白,因此在司法上,举证责任就转给“被告方”。

============

五、“谁主张,谁质疑”这类说法的源头,是民间哲学家们的诡辩。

“这世上是否有神”?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既无法证明“神存在”,也无法证明“神不存在”。

因此聪明的民间辩论家们,敏锐发现了,只要将举证责任推给对方,就能取得“胜利”。

---

“有神论者”,要求“无神论者”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神不存在。

“无神论者”,要求“有神论者”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神存在。

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耍流氓,惊现史诗级“踢皮球式辩论”。

而“谁主张,谁举证”“谁质疑,谁举证”这两句名言,就此诞生。

---

辩论,从来不是以辩赢对手为目的,只要“观众”认可了对方辩手的发言,那你就辩输了。

所以,只要一个人耍流氓,嘴硬不认输,他就永远不会被辩倒,这在辩论中,其实是不可能的。

---

但,我国的大学教育是这样,大学的辩论赛,就喜欢给辩手一个,辩手自己都觉得不正确的命题,然后要辩手去辩赢对方。

在这个过程里,大学只重视辩论形式,培养诡辩技巧,但忽视了辩论原本的目的,并让学生们产生了“辩论,就是为了辩倒对手”这样一个错误的观点。

辩手通过诡辩技巧,将一个他自己都认为不正确的命题,给辩赢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赢了比赛,输了辩论”的情况。

❸ 谁主张谁举证是什么意思

谁主张谁举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
证据(evidence)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
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伪造或毁灭证据都是触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审判人员在运用这一证据时应注意防止将虚假的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❹ 谁举证谁主张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谁主张谁举证”指的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❺ 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如何理解

一般在民事诉讼中较多采用。此规定的意思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内要自己提出证据证明。(与之相对的称之为“举证责任倒置”,一般多用于行政诉讼和侵权诉讼)

谁主张谁举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容是一种举证责任的通俗化说法,便于非法律专业人士理解。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官司中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举证规则。

(5)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扩展阅读

我国《民事诉讼法》同时又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对某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强调收集。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

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三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证据。

四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有矛盾,无法认定的证据。

除了以上四种情形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外,其余情形都应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调查收集。

❻ 谁主张谁举证下一句

谁举证谁主张的下一句是:有责任提供证据。

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官司中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举证规则。

此规定的意思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要自己提出证据证明。例如:甲认为乙欠了自己钱,就要提出乙欠钱的证据(欠条等),如果乙反过来说钱已经还了,也要提出自己已还的证据。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虽然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应尽的义务,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同时又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对某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强调收集。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

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三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证据。

四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有矛盾,无法认定的证据。

除了以上四种情形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外,其余情形都应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调查收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谁主张谁举证

❼ 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规定

谁主张,谁举证是关于民法上举证问题的规定,简单的说就是在一般民事诉讼中,谁提起的诉讼,由谁付举证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热点内容
信访听证会结论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6 14:35:04 浏览:602
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久可以消除 发布:2025-02-06 14:32:33 浏览:576
去法院起诉去哪个法院 发布:2025-02-06 13:47:16 浏览:736
法考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发布:2025-02-06 13:46:41 浏览:24
银川律师电话 发布:2025-02-06 11:55:40 浏览:972
安阳免费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6 11:31:06 浏览:583
黄河管理和保护条例 发布:2025-02-06 11:11:26 浏览:872
开平法律援助中心在哪里 发布:2025-02-06 11:06:57 浏览:886
在职法律硕士全日制 发布:2025-02-06 10:44:51 浏览:539
员工道德经 发布:2025-02-06 10:33:31 浏览: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