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A. 行政法的主体
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领域的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除了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如立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虽然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但它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首先,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又占有主导地位。其次,行政主体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均可构成一方主体,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只可能在一种或两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关系中出现。
此外,行政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主体具有相对恒定性。尽管行政机关有时也会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和场合,行政机关均是以行政法主体的身份参与行政法律关系;而其他行政法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则常常以民法主体的身份参与民事关系,
论我国行政法解释主体 34页 行政主体的行政法意义 1页 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 20页 {行政总务}行政法 40页 论行政法的解释 42页 行政法第三形态下的行政主体研究 3页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体
别名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释义
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
组成
组织、个人
基本介绍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体包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B.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主体
行来政法律关系主体不是行政源法主体。
1、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主体:如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体。又如行政复议中的上级行政机关等
4、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除行政机关外,一定的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定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
C.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组织包括专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属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您的提法本身不符合法言法语,“比如单位里的一个员工触犯了行政法“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不妨说“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行为中违法,行政机关在事后追究该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责任,这时公务员即成为行政处分关系中的主体。“
而一般情况下的单位员工若不是公务员或行政相对人,谈什么“触犯了行政法“,又说什么“进行行政处分或处罚“呢?顶多是单位内部的调整。
D. 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法律授权组织政府公务员哪一个主体不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以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有时会有某个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行政职能的情况,他们是基于特定法律、法规授权而进行管理的。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他们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所授职权,并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组织包括:(一)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又包括内部机构、派出机构和临时机构;(二)企业组织;(三)事业单位;(四)社会团体;(五)其他组织。
上述问题中公务员不属于行政主体。
E. 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根据《行政法》,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F. 下面所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下面所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在行政法上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
A.市公安局的消防大队
B.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队
C.花岗区街道办事处
D.法律授权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注册会计师协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时,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所以 A、D为行政主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虽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却在实践中行使着一定区域的所有行政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职权,并且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外部行政行为因此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但它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所以本题选B。
G. 在行政法理论上,()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A.国务院直属机构 B.国务院各部委 C.国务院办事机构
C,因为其不能独立行使相关决定,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H.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法主体是用行政法规范来调整的,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行为过程中回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答
I. 行政法中关于行政主体的问题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对照定义,你可以发现:
B.只是受委托的事业单位,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C.就符合定义中的三个条件
J. 行政法的主体包括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
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同一概念,行政主体是不同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是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组成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3、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4、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5、行政法律关系的程序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五、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综上,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主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行政主体虽然主要是行政单位,但除了行政单位之外,行政单位下属的一些机构也是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关于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和普通民众相比,当然行政机关占有绝对的优势,行政法律关系的实施,基础还是在反腐倡廉和立法监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