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2016司法考试真题行政法

2016司法考试真题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2-05-15 14:52:42

司法考试试卷怎么分类的分值比例是怎样的

给你2008年的参考一下.

(二)考试内容、方式和科目。

国家司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命题范围以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为准。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四张试卷,每张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试题。各卷的具体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

2007年整个试卷的分值是600分,具体科目的分值则有一些变化:

卷一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变化极其微小。法理学、宪法学和法制史三科都保持不变,分别是23分、21分和10分。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则比去年少了一道单选题,分数降至13分。经济法和去年持平,仍然是40分。三国法中的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保持不变,分别是12分和15分,国际经济法部分则增加了1分,达到16分。

卷二中三个学科的分值多年保持不变,今年则是略有调整,刑法少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刑诉则是多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如此,三科分值分别是:刑法58分、刑诉52分、行政法40分。

卷三的科目分值也是多年未变,今年则有很大调整。民法不可思议地激增12分,分别从商法和民诉中夺走了6分。这样,卷三的分值分配就是:民法74分,商法28分,民诉48分。

卷四的论述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导致统计分数的困难,所以要统计出各个学科所占的分值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大致说来,民法97分,刑法78分,民诉77分,刑诉72分,仍然是重要科目。行政法大概有50多分,跟以往持平。商法部分大概有43分,比去年少11分,整个商经的分值是83分,仍然属于司法考试中的重头学科。

回答者: 咖啡·茶 - 榜眼 十二级

转自:http://..com/question/77030268.html?si=2

*****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已经发布,从试题的结构上看,08年司法考试的基本考情与过去几年相比变化不大,重要的科目依然非常重要,不重要的科目依然不重要,每一科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比重保持稳定,以下就是法律教育网整理的2008年司法考试各科考情分析:

一、法理学:

法理学还是在第一卷和第四卷论述题中进行考察,所涉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单选为第一卷的第1题到第7题共计考察7分、多选为第51题到第56题共计12分、不定项选择是第91题和第92题两题共计4分、第四卷的第1题20分、第7题论述题选作的第一问为25分,法理学在08年司法考试中合计考察68分(如果考生第四卷第7题选作第二问为43分)。

二、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

法制史依然是考察分值最少的科目之一,所涉题型只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其中单选是第一卷的第8题到第11题以及第13题共计考察5分、多选是第57题到第59题共计6分。法制史部分在08年司法考试中合计考察11分,是今年司法考试中考察分数最少的一科。

三、宪法

宪法同样是考察分值比较少的科目,今年司法考试中宪法考察了单选、多选和不定项选择三种题型,其中单选是第一卷的第12题、第14题到第18题共计6分,多选题是第60题到第65题共计12分,不定项选择题是第93题和第94题,共计考察4分,宪法学在08年司法考试中合计考察22分。

四、经济法

经济法每年考察的分数不太多,属于次重点科目,今年在考试中考察题型还是单选题、多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其中单选题为第一卷的第19题到第28题共计考察10分、多选题为第66题到第77题共计考察24分、不定项选择题为第95题到第97题共计6分,经济法部分合计考察40分,和2007年考试分值分布一模一样。

五、三国法

三国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在08年司法考试中共考察了44分,与往年大体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国际法今年在司法考试中共考察了6道单选题(第29题到第34题)共计6分、2道多选题(第78题和第79题)共计4分、1道不定项选择题(第98题)2分,合计考察12分。

国际私法所涉题目为单选题的第35题到第40题及第46题共计7分、多选题的第80题到第82题共计6分、不定项选择题中的第99题考察2分,合计考察了15分。

国际经济法部分考察了5分的单选题(第41题到第45题)、10分的多选题(第83题到第87题)、1道2分的不定项选择题(第100题),合计考察17分。

六、法律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考察分数历年都是与法制史为伍,是最少的科目,08年考试一共考了13分,分值与以往基本持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卷第五题的第6问居然考到了一个法律职业道德的问题,按照案例分析题的评分标准,一个小问应该是3分左右,其他的10分就分布在第一卷的单选题和多选题中了,其中单选题第47题到第50题共考4分、多选题第88题到第90题共考6分。

七、刑法

刑法依然是司法考试中考分最多的一个科目,如果考生第四卷选作的是第七题的第二问,那么刑法的分数就达到了103分!法律教育网辅导老师魏敬淼教授说“重者衡重、轻者衡轻”,果然如此。

2008年刑法考察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提和论述题,其中卷二单项选择题的第1题到第20题是刑法试题,共考察20分,多选题的第51题到第65题共考察了30分,不定项选择题的第91题到第94题共计考察8分,第四卷第二题分值为20分,第七题第二问25分,合计103分。

八、刑事诉讼法

作为传统重点科目的刑诉法,今年考分和以往也是基本持平的,其中卷二单选题第21题到第38题共考察18分,多选第66题到第79题共考察28分,不定项选择题的第95题到第97题,共考察6分,第四卷第三题分值为20分,刑诉法在2008年司法考试中合计考察72分。

九、行政法

行政法是许多司法考试的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科目,每年的分数都在50-60分,有时甚至更多,200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单选题部分考察了12分(第39题到第50题),多选部分考察22分(第80题到第90题),不定项选择题部分考察6分(第98题到第100题),第四卷的第六题分值为20分,行政法部分合计考察60分,与往年基本持平。

十、民法

民法是2008年司法考试单科分值最高的科目,达到95分(不算第四卷第七题选作第二问)!题型还是传统的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第三卷单选部分的第1题到第24题共计考察了24分,多选部分的第51题到第68题共计考察36分,不定项选择题部分的第91题到第96题共计考察12分,第四卷第四题第1问到第5问、第7问和第8问考察了20分,第四卷第五题第1问考察3分左右,合计95分。

十一、商法

2008年司法考试商法大幅“贬值”,只有28分,甚至不如经济法考察的分数多,导致商法分值降低的原因是第四卷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商法的任何问题,也就是商法部分在卷四很罕见地打了一张“白板”。具体分析商法的考情,第三卷单选题第25题到32题共考8分,多选题第69题到第78题共考20分。

十二、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在第三卷单选题第33题到第50题共计考察18分,多选题第79题到第90题共计考察24分,不定项选择题的第97题到第100题共考8分,第四卷第四题第6问分值约为4分,第五题第2问到第5问分值约为15分,合计考察69分。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司法考试的重点还是三大实体法和三大诉讼法,也就是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这和法律教育网的辅导老师所对考生的提醒是一致的,“重点永远是重点”,“得民刑者得司考”。
回答者: 小城水乡 - 初入江湖 二级
转自:http://..com/question/71510123.html?si=4

Ⅱ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介绍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包括了:《法理学·回宪法·法制史》答、《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商法·经济法》和《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最新权威版本:《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2010年版)(套装共8册)》由法律社连续8年最新增补、修订出版。明确复习重点:整合2005-2009历年试题,归纳提炼,直击考点。节省备考时间:依据最新法规逐题详解,辨析疑难,指导解题技巧。揭示司考方向:全面解密最近5年考试命题规律、考查重点、考查方式。

Ⅲ 急求行政法例题分析解答

一、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现实基础

(一)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法律参照

《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第21条规定: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合同法》第192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第193条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确定的两个平等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利、利益给予人(以下称“给予人”)对权利、利益接受人(以下称“接受人”)的在先权利或者利益,由于接受人的过错,侵犯了给予人的其他权利、利益(并不是针对先前就存在的权利、利益)时,给予人采取措施使接受人丧失既得或者期待的权利、利益,这是给予人对接受人一种对抗。如果把这个结论放到两个不平等主体之间,即国家和公民这两个不平等主体之间,在行政给付领域,这种对抗也是存在并且适用的,即国家在行使行政给付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公民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违反了义务,对国家犯罪或行政违法侵犯国家的权利、利益,国家也可以直接剥夺或者限制给予或者即将给予公民的利益,这种对抗就是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体现。笔者认为,在目前国家没有制定《行政给付法》的情况下,“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应当成为行政给付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实践基础

在行政机关发放行政给付金的实务中,接受给付主体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接受给付主体的主体资格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有的接受给付主体不符合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还有的接受给付主体为接受给付而违背道德故意伤害自己或他人,甚至有的接受给付主体是违法犯罪人员。如果国家对上述违法乃至犯罪人员继续给予给付,则在客观上助长了接受给付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使守法者感觉不公平、不公正。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行政机关对那些有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人不予发放甚至追回已经发放的行政给付金,或者扣减其一定比例的行政给付金;对那些违法犯罪的人直接取消行政给付金。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的原则可以通过发布规范性文件予以确认,这一做法已有范例。如我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发的《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下发违法违规渔船油价补贴处置原则的通知》,针对渔船经营人违反规定在禁捕区、禁捕期生产作业,或者渔船经营人违反国家安全管理规定强行冒险生产作业的行为,明确规定“限制、剥夺这些经营人政策性柴油补贴”。天津、山东、即墨等地方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也有类似的规定。

二、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概念及违法行为的界定

笔者认为,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指国家在作出行政给付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区别对待有不同程度、造成不同后果的违法犯罪、违反行政法规等行为的接受给付相对人,相应剥夺、限制其接受行政给付权利的原则。

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所指的“法”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法律规范。广义的法律规范是指接受给付的相对人应当遵守的国家所有的强制性、限制性法律、法规,还包括国家加入的国际条约,甚至道德规范。这就要求接受给付的相对人全面守法。侠义的法律规范是指接受给付的相对人应当遵守的国家关于行政给付的具体法律、法规。这就是说,只要相对人的行为没有超出具体行政给付的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条件和范围,就应当给予行政给付;相对人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与接受行政给付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所确定的法律规范应当是广义的法律规范。如某渔船经营人是接受政策性柴油补助的人,当这个渔船经营人并不是利用渔船进行合法的渔业生产,而是驾驶渔船到公海上聚众赌博,最后被法院判决有罪,对这个渔船经营人来讲势必是不应发放政策性柴油补助的,尽管这个渔船经营人触犯的不是渔业行业管理的法律,而是广义上的法律。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所指的违法行为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刑事违法行为。对于一个享受抚恤金或者生活补助的接受行政给付的相对人来讲,如果他触犯刑律被判有罪,毫无疑问,在他收监入狱之时,国家当然地停止给予他抚恤金或者生活补助,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如果按照国家的刑法规定,应当对罪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的,即使罪犯一贫如洗,法院也必须依法判决罪犯承担罚金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能一方面对罪犯判处罚金,执行刑罚;另一方面却还履行行政给付职能,对罪犯给予行政给付金,这是两个有背于常理的行为。

渔船经营人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触犯《刑法》第340条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规定,其后果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对于被处以刑罚的渔船经营人,剥夺、限制其享受国家政策性油补,这是平常的人都能认可与接受的。

二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违法的程度不同,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国家权利的侵犯,只不过行政违法并没有达到刑事违法的程度,因而并不需要国家用最强硬的手段制裁违法,因此,行政机关在对行政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的同时,当然可以限制、剥夺这些违法者享有的接受行政给付的权利。

三是确权的民事违法行为。有论者在《巢湖退耕还林补助款行政给付案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譼?讹中指出:“审查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造林验收合格证,符合条件的就成了判令被告给付原告补助款的关键。对于土地流转是否合法有效,是民事诉讼审查范围,行政诉讼中不予审查。如农民就土地流转是否合法提起民事诉讼,因土地流转是否合法是行政合同的基础,行政案件应中止审理,待民事案件判决生效后,行政案件再继续审理。”此案中,如果生效的民事案件判决“土地流转不合法”,那么行政诉讼的结果肯定也不会支持原告取得补助款。在民事法律领域,如果民事确权行为非法,国家同样也要剥夺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接受行政给付权,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在民事法律领域也有适用范畴。这一案例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即接受行政给付的主体不能是权利瑕疵者。接受给付的主体资格是否适当,其本身的权利是否完整、权利是否存在瑕疵等直接关系到行政给付的正确性、合法性,因而对接受给付的主体资格的审核也就成了行政给付的前提,如果接受给付的主体资格不适当,或者其本身违法,也只能限制或者剥夺对其的行政给付了。

三、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行为的性质

国家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形成行政给付关系后,国家就成为行政给付的义务人,国家因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而剥夺或者限制其接受行政给付的权利是剥夺或者限制其受益权,而不是行政处罚行为。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行为的性质主要有:

(一)具体行政行为性。接受行政给付的主体由于违反了行政法规或者刑事法律,侵犯了国家权利、利益,对这些违法者、侵权者剥夺或者限制其给付利益,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有关组织依法或者依职权进行,行政机关剥夺、限制违法者、侵权者的行政给付接受权,是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只要停止给付或者使已经接受给付的相对人退还取得的利益即可实现。

(二)时效性。针对行政相对人一般行政违法,不可能剥夺其终身接受行政给付权。《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超过二年没有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接受行政给付人的违法行为发生在二年前,如果二年后才发现,那么其接受给行政付权也就不应受到限制。对于超过追诉时效的刑事违法行为,由于法律已不再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对于其在过去的日子里已经接受的行政给付金或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接受的行政给付金就不宜再限制或剥夺。

(三)决定机关的执行性和执行比例性。一般有权给予行政给付的机关就有权决定剥夺或者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接受给付权,但接受给付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不是由实施行政给付的机关而是由其他有权机关(如公安机关)处理,这就要求其他有权机关将处罚决定转交给行政给付机关,由行政给付机关剥夺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权利、利益。

所谓执行的比例性,就是要区别对待不同的违法、违规行为,其遵循的原则就是:在刑事案件中,要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对于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或者无罪的刑事案件,当然就不能强行剥夺犯罪嫌疑人的行政给付;在行政违法案件中,要区分行政违法的程度和后果,针对违法的不同程度与后果,作相应的、适当的处理。如《行政处罚法》第27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存在上述情形的,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给付时就应当适当减少扣减比例;如果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机关也就不应当扣减行政给付金。

四、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理论支持和要求

我国行政法学理念经历了一个从“管理论”到“控制论”再到“平衡论”的发展过程。“平衡论”进一步强调兼顾公权和私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味地限制行政权并不见得就会合乎法治的要求,法治需要保证行政权在法律范围内行使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其积极效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共福祉。?誉?讹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限制的是违法者,保护的是守法者,坚守的是公平、正义理念,促进的是社会公共福祉。

(一)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行政行为必须公正的必然要求

行政公正是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在实体公正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做到依法办事、平等对待相对人和合理考虑相关因素。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给付职能时只有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对违法者实施剥夺或者限制其受益权,才能在实质上平等地对待没有违法的相对人。正如罗豪才教授所认为的:“依法行政对行政行为的要求大体上分为二种:……第二种要求是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行政行为与法律或者法律精神没有抵触就可实施。比如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行政措施等。这些行为有利于社会,只要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与法律精神不抵触,就可作为。”?譾?讹

公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之一。公正往往属于价值理性,具有模糊的相对性。行政机关对于行政给付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公正,有一个价值判断过程,即针对接受给付主体及其行为有一个价值判断,包括该主体及其行为是否违法、违法的程度、违法的性质,一般公民对这种违法的认识等等,而这些内容并非都能够用法律直接加以规定,但必须对这些内容作出了合乎法理的理性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政给付更趋于公平和公正。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在追求实质公正的目标下被逻辑地、合乎理性地推导出来的,是合乎法律精神和公正的。

(二)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行政行为的客观理性要求

民事继承、赠与合同中尚有撤销权之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这种对行政给付限制与剥夺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权力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无论相对人处于什么状况,国家制定的法律都必须遵守,否则法律就会空洞化。行政给付的接受人违反了法律直接侵犯国家的权利和利益,破坏国家的秩序,国家出于其本能就需要制裁,况且限制或者剥夺行政给付接受人的受益权并不是刑法上的制裁或者行政法上的处罚,而只是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体现。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实际上还在国家与守法相对人、违法相对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国家的行政给付行为更显公平与合理。

(三)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行政行为的合目的性要求

行政给付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段。当今社会,仍然有许多社会矛盾与不和谐现象,只有惩罚该惩罚的,剥夺该剥夺的,限制该限制的,才能实现给付行政的国家目的;也就是说,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消减社会矛盾,在行政给付工作中实行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是势在必行的。

(四)行政给付不支持违法原则的实践要求

行政给付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切实体现了国家对部份弱势群体的关怀,这就要求给付工作合法、合情、合理。作为行政给付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作为实施给付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越权、不失职,还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行政给付既合法,又合情、合理。

Ⅳ 求一道行政法题目的答案

这是2002年司法考试的一道真题,参考答案如下:

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者内其他组织容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争执。行政争议的解决途径既有行政系统内部的解决方式,也有权力机关的个案监督方式。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经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本题中根据文件的规定,县邮电局对本县开通“120”急救电话承担义务,因此邮电局在本案中属于经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的被告,本案中的争议涉及公共利益,邮电局对120电话的管理具有行政管理性质。故本争议属于行政争议。

Ⅳ 司法考试 行政法

  1. 该条文出自《土地管理法》,依照行政诉讼法,法律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特别内规定的从其规定,这就容是15天起诉的由来,这十五天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特殊优于一般。故此引用土地管理法,而不适用行政诉讼法。.

  2. 关于执行,由于土地管理机关没有强制执行权,因此需要由土地管理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解释,须要由土地管理机关持行政处罚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具体到本案,就是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依据行政诉讼法解释,须要被执行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才可向法院申请,而在1中我们说明了法定起诉期限为15日。因此,在这15日内,不可能强制执行,因为土地管理机关没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即便申请,法院也不会受理。

Ⅵ 在司法考试中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一般都占多少分左右

每年的司法考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占分是:
2010年62分;2009年57分; 2008年57分; 2007年63分; 2006年65分; 2005年48分。
一、行政法分值多、体系独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试中的分值比例一般为8-10%,其中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集中了绝大部分考题。尤其是行政诉讼法号称是行政法考试的“半壁江山”,占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题有几个特点:
(1)综合性。考单一法律、单一法条的题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题目涉及几个法律的几个法条。
(2)理论性。行政法和宪法、法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必须熟悉法条背后所隐含的理论。近年来的考试加强了对行政法理论的考察,比如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分析一个案例。
二、对学习行政法的建议
(一)弄清体系。
从总体上说,行政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可以称为行政法的总论,它们不是考试的重点,往往被忽略。但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误区。作为理论基础,必须牢牢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可以称为行政法的分论,属于行政救济法,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共性。比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当事人、受案范围、证据、决定(判决)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国家赔偿也有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比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也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备司法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础上抓重点,“全面撒网,重点捞鱼”。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点法律是《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国家赔偿法》及其解释,要重点突破。至于《公务员法》、《政府采购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等,是非重点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对于重点或非重点的法律,都要进一步找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我一贯反对“重点法条”的提法,它误导考生只学习必考法条,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个思想看似功利实用,实则害人不浅。

Ⅶ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录

《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目录:
法理学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法的本体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归纳
(五)备考提示
三、法的运行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法的演进
(一)多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归纳
(三)备考提示
五、法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归纳
(五)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论述题归类精解
宪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宪法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国家机构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附:立法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法制史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归纳
(三)备考提示
四、罗马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英美法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六、大陆法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目录:
上编 行政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行政法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二、行政许可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行政处罚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行政复议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国家赔偿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六、政府信息公开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附:政府采购法、行政监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信访条例
下编 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二、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起诉和受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五、行政诉讼证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六、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七、行政案件的裁判和执行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八、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九、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论述题集中精解
一、试题解析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刑法》目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刑法分值分布
二、关于犯罪论体系的说明
三、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刑法的解释、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犯罪构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共同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己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六、罪数的特别形态——一罪与数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己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刑罚的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八、量刑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九、行刑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巳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四、侵犯财产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论述题集中精解
《民法》目录:
综合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民法通则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民法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自然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法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人身权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六、债权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民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八、诉讼时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论述题集中精解
一、试题解析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合同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转让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违约责任
……
物权法
著作权法
商标法
专利法
婚姻法
继承法
《刑事诉讼法》目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命题基本规律
(二)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管辖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回避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六、辩护与代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证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八、强制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九、附带民事诉讼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立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十一、侦查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二、提起公诉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三、第一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四、第二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司法文书题集中精解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商法·经济法》
《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Ⅷ 请教一道司法考试行政法案例题,谢谢.

问题很清晰,先搞清楚电信局到底是不是行政主体。
我记得我学的时候内,没电信。电信不容是行政主体。国有企业吧。

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提交书面报告,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到当地邮电部门办理“120”急救电话开通手续。说明是个行政委托。邮电(电信)部门是受委托的单位。
好像有那么一条说:行政机关授权的单位可以是行政主体。具体多年没看书了。
行政许可分几种,好像有种就叫默示许可。
回答很模糊。希望对你有用。

Ⅸ 司法考试题目:关于行政法

D.根据《公务员法》第83条第1项,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选项A中李某考核不称职并非“连续两年”,据此选项A错误,应选。根据《公务员法》第32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即“转正”必须经过一年,选项B仅为半年,应选。选项C符合《公务员法》第86条规定,不选。根据《公务员法》第91条第2款,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据此,选项D错误,应选。

答案及解析:B 根据《公务员法》第47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A错误。
第66条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B正确。
第97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聘任合同的签订、变更或者解除,应当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跨任合同只需备案,不需批准,所以C错误。
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因此只有不称职才能申诉,D错误。

Ⅹ 司法考试行政法的复习方法

行政法的学习方法
来源:中法网 作者:吴鹏
一、行政法分值多、体系独特
行政法在每年的司法考试中的分值比例一般为8-10%,其中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集中了绝大部分考题。尤其是行政诉讼法号称是行政法考试的“半壁江山”,占一半左右的分值。
行政法的命题有几个特点:(1)综合性。考单一法律、单一法条的题目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题目涉及几个法律的几个法条。(2)理论性。行政法和宪法、法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必须熟悉法条背后所隐含的理论。近年来的考试加强了对行政法理论的考察,如2003年司法考试卷四的论述题,要求用行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分析一个案例。
考生普遍反映,行政法是“天下第一难考”中最难的科目,是难上加难。主要原因有两个:
(1)不熟悉法理学、宪法,对于行政法特有的逻辑规律没有把握。比如“控权法”的思想,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的法,不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理解法律条文。
(2)不熟悉行政机关的体系和行政行为运作的模式,对于行政活动的实践没有“感觉”。比如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工作部门的职能等等,十分的混乱和庞杂。即使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人们也难以准确地说出一二三来。
二、对学习行政法的建议
(一)弄清体系。
从总体上说,行政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可以称为行政法的总论,它们不是考试的重点,往往被忽略。但这恰恰是考生最大的误区。作为理论基础,必须牢牢掌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可以称为行政法的分论,属于行政救济法,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共性。比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当事人、受案范围、证据、决定(判决)等方面是一致的,而国家赔偿也有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同或不同的部分,比较一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比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也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
准备司法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在全面基础上抓重点,“全面撒网,重点捞鱼”。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行政法中的重点法律是《立法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国家赔偿法》及其解释,要重点突破。至于《公务员法》、《政府采购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等,是非重点法律,一般了解即可。然而,对于重点或非重点的法律,都要进一步找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我一贯反对“重点法条”的提法,它误导考生只学习必考法条,其他的可以不管,这个思想看似功利实用,实则害人不浅。
(三)务虚务实
首先要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司法考试改变了过去偏重法条测试的做法,越来越强调理论知识的考察,前三卷的客观题强调“主观化”,第四卷论述题、分析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都说明了这一点。行政法和法理学、宪法具有密切的关系,理论性非常强。其次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要了解行政机关的结构、行政行为的方式,要思考行政案件的特殊性,提高对行政法的感性认识。演习历年真题务虚和务实相结合的好方法。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热点内容
职业道德第 发布:2025-02-06 08:39:44 浏览:2
法院书记员记录 发布:2025-02-06 08:21:07 浏览:803
司法考试费 发布:2025-02-06 08:18:49 浏览:62
司法局年度总结 发布:2025-02-06 08:03:47 浏览:304
道德实践日记500字 发布:2025-02-06 07:31:52 浏览:321
江苏预备法官培训 发布:2025-02-06 07:26:12 浏览:727
甘州区法院 发布:2025-02-06 07:19:19 浏览:147
民法典和婚姻法 发布:2025-02-06 06:55:17 浏览:728
看社会与法写一篇小故事 发布:2025-02-06 06:33:11 浏览:312
王群司法局 发布:2025-02-06 06:19:40 浏览: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