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司考案例真题

刑事诉讼法司考案例真题

发布时间: 2022-05-20 10:07:28

A.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录

《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目录:
法理学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法的本体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归纳
(五)备考提示
三、法的运行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法的演进
(一)多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归纳
(三)备考提示
五、法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归纳
(五)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论述题归类精解
宪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宪法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国家机构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附:立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法制史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归纳
(三)备考提示
四、罗马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英美法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六、大陆法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目录:
上编 行政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行政法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二、行政许可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行政处罚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行政复议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国家赔偿法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六、政府信息公开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附:政府采购法、行政监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信访条例
下编 行政诉讼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二、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起诉和受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五、行政诉讼证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六、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七、行政案件的裁判和执行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八、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九、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论述题集中精解
一、试题解析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刑法》目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刑法分值分布
二、关于犯罪论体系的说明
三、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刑法的解释、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犯罪构成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四、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共同犯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己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六、罪数的特别形态——一罪与数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己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刑罚的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八、量刑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九、行刑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巳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四、侵犯财产罪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论述题集中精解
民法》目录:
综合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民法通则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民法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自然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法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人身权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六、债权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民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八、诉讼时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论述题集中精解
一、试题解析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合同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二、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转让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违约责任
……
物权法
著作权法
商标法
专利法
婚姻法
继承法
《刑事诉讼法》目录:
第一部分 2005—2009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司法考试分值分布
二、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一)命题基本规律
(二)复习技巧
第二部分 客观试题归类精解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四、管辖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五、回避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六、辩护与代理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七、证据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八、强制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九、附带民事诉讼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四)备考提示
十、立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三)备考提示
十一、侦查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二、提起公诉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三、第一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不定项选择题
(四)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五)备考提示
十四、第二审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及司法文书题集中精解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商法·经济法
《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B. 刑事诉讼法第五版程荣斌课后司考真题答案

刑诉我看是左宁的书,不错。现在指南针他们的音频也有了,配着音频看效果更好

C. 司法考试的题型

您好:
司法考来试,分四卷自:
前三卷均为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项。
第四卷为主观题,主要为案例分析,论述题,法律文书写作。

D. 法学院刑法题:张三李四去打猎,使用相同的猎枪子弹,误打死一个小孩,同时自首,行为构成什么罪

司考真题,答案是不构成犯罪。 曾经我也因为这道题纠结好久,但是最后还是通过了司考,而且今天可以帮助你。 首先,地点是在哪?深山。深山老林里是否应该遇见草丛里可能有人?不应该或者不能期待。那么二人对致死行为的主观心态是什么?是过失。主观过失致人死亡的,应从何种罪名寻找三段论大前提?过失致人死亡罪及其他特殊的过失致人死亡罪(最典型的例子——负全责的致死一人的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是结果犯么?是的 其次,同时开枪是否说明二人有合意?不是,过失犯罪一定不存在犯罪的合意。只有一枪且无法确认何人致死说明什么?说明无法判定因果关系,即无法判定是何人导致死亡。 最后,主观上过失,客观上虽致人死亡,但无法确认是何人导致了结果且二人无犯罪合意,那么就只能推定二人中一定有一人导致了结果,确无法认定是谁。 纵上,依据刑事诉讼法之‘排除合理怀疑原则’所追求的‘必然’,以及刑法之罪刑相适应原则,应认定二人无罪——但依据民法上所追求的‘高度盖然’‘公平原则’,二人应承担侵权责任。

E. 刑事诉讼法司考题

非法侵入住宅罪不是公诉案件,应当是由公安机关做出不起诉决定

F. 司考高手来!问几个刑诉司考题目

1答案:ABC; D的话是中断审理吧
2答案:ABD;看简易程序的适应条件
3A错在当法院认为的罪名与检院不同时应该可以直接宣判,只有当法院认为检院的证据不充分时才是补充(罪名上一定是没有异议的)
4 应该这么说,检院是证明嫌疑人有巨额财产不符合对方的收支即可。但巨额财产的来源应由嫌疑人证明
5陈某反诉什么?反诉没有伤害别人??
第一,二的答案我不确定。简易你听听汪海燕的课,应该都回做了

G. 司考真题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是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但这一题是关于检察机关使用刑事拘留的案例。这时,你看看《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决定拘留:(一)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二)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而且这道题本身不严谨,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都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1、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2、 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3、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4、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由此可知,对于B项的情形,应当予以逮捕,不存在决定拘留的问题。至于C项,如果王某的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那么应当予以逮捕,也不存在决定拘留的问题;如果王某的行为没有达到“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程度,那么,才可能涉及检察院“决定拘留”的问题。总之,这道题作为一道多选题是不严谨的。

H. 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少年法庭问题

律师解答:
本题是2011年司考原题,解答如下:
选项A正确。《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被告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由少年法庭受理。本案中,赵某作案时不满十八周岁,应由少年法庭审理。
选项B错误。《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本案中,案件起诉到法院时赵某已经年满十八周岁,因此,应公开审理。
选项C错误。《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者确实不适宜出庭的,应另行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本案中,在开庭审理时赵某已经年满18周岁,不必再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选项D错误。通常情况下,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一致的。本案中,开庭审理时,赵某“已年满18周岁”,这里已经没有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了,因为被告人因年满十八周岁获得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I. 司法考试题目

您好,司考题型和科目如下:
国家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内四份试卷容,每份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实例(案例)分析试题(含法律文书写作)。
各卷的具体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法理学、宪法、法制史、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实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加油。

J. 求2010年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

二、(本题22分)

案情 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年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出现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

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赵某将恐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急忙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

2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勒索的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行不轻啊”,赵某担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问题

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3.赵某向孙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4.赵某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5.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

三、(本题21分)

案情

张某——某国企副总经理

石某——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某——张某的朋友

姜某——石某公司出纳

石某请张某帮助融资,允诺事成后给张某好处,被张某拒绝。石某请出杨某帮忙说服张某,允诺事成后各给张某、杨某400万股的股份。后经杨某多次撮合,2006年3月6日,张某指令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用于股权收购项目。2006年5月10日,杨某因石某允诺的400万股未兑现,遂将石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张某出具的书面证明作为重要证据,证明石某曾有给杨某股份的允诺。石某因此对张某大为不满,即向某区检察院揭发了张某收受贿赂的行为。检察院立案侦查,查得证据及事实如下:

——石某称:2006年3月14日,在张某办公室将15万元现金交给张某。同年4月17日,在杨某催促下,让姜某与杨某一起给张某送去40万元。因担心杨某私吞,特别告诉姜某一定与杨某同到张某处(石某讲述了张某办公室桌椅、沙发等摆放的具体位置)。

——姜某称:取出40万元后与杨某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但杨某称堵车迟到很久。自己因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就将钱交杨某送与张某。

——杨某称:确曾介绍张某与石某认识,并积极撮合张某为石某融资。与姜某见面时因堵车迟到,姜某将钱交给他后匆匆离开。他随后在自己车上将钱交给张某,张某拿出10万元给他,说是辛苦费(案发后,杨某将10万元交检察院)。

——张某称:帮助石某公司融资,是受杨某所托(检察院共对张某讯问六次,每次都否认收受过任何贿赂)。

据石某公司日记帐、记帐凭证、银行对帐单等记载,2006年3月6日张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同年3月14日和4月17日,分别有15万元和40万元现金被提出。

问题

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和刑事证明理论,运用本案现有证据,分析能否认定张某构成受贿罪,请说明理由。

答题要求

①能够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及对刑事证明理论的理解,运用本案证据作出能否认定犯罪的判断,指出法院依法应当作出何种判决。

②观点明确,分析有据,逻辑清晰,文字通畅。

四、(本题20分)

案情 甲公司委派业务员张某去乙公司采购大蒜,张某持盖章空白合同书以及采购大蒜授权委托书前往。

甲、乙公司于2010年3月1日签订大蒜买卖合同,约定由乙公司代办托运,货交承运人丙公司后即视为完成交付。大蒜总价款为100万元,货交丙公司后甲公司付50万元货款,货到甲公司后再付清余款50万元。双方还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的50万元货款中包含定金20万元,如任何一方违约,需向守约方赔付违约金30万元。

张某发现乙公司尚有部分绿豆要出售,认为时值绿豆销售旺季,遂于2010年3月1日擅自决定与乙公司再签订一份绿豆买卖合同,总价款为100万元,仍由乙公司代办托运,货交丙公司后即视为完成交付。其他条款与大蒜买卖合同的约定相同。

2010年4月1日,乙公司按照约定将大蒜和绿豆交给丙公司,甲公司将50万元大蒜货款和50万元绿豆货款汇付给乙公司。按照托运合同,丙公司应在十天内将大蒜和绿豆运至甲公司。

2010年4月5日,甲、丁公司签订以120万元价格转卖大蒜的合同。4月7日因大蒜价格大涨,甲公司又以150万元价格将大蒜卖给戊公司,并指示丙公司将大蒜运交戊公司。4月8日,丙公司运送大蒜过程中,因山洪暴发大蒜全部毁损。戊公司因未收到货物拒不付款,甲公司因未收到戊公司货款拒绝支付乙公司大蒜尾款50万元。

后绿豆行情暴涨,丙公司以自己名义按130万元价格将绿豆转卖给不知情的己公司,并迅即交付,但尚未收取货款。甲公司得知后,拒绝追认丙公司行为,要求己公司返还绿豆。

问题

1.大蒜运至丙公司时,所有权归谁?为什么?

2.甲公司与丁、戊公司签定的转卖大蒜的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

3.大蒜在运往戊公司途中毁损的风险由谁承担?为什么?

4.甲公司能否以未收到戊公司的大蒜货款为由,拒绝向乙公司支付尾款?为什么?

5.乙公司未收到甲公司的大蒜尾款,可否同时要求甲公司承担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为什么?

6.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绿豆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7.丙公司将绿豆转卖给己公司的行为法律效力如何?为什么?

8.甲公司是否有权要求己公司返还绿豆?为什么?

五、(本题20分)

案情 甲省A县大力公司与乙省B县铁成公司,在丙省C县签订煤炭买卖合同,由大力公司向铁成公司出售3,000吨煤炭,交货地点为C县。双方约定,因合同所生纠纷,由A县法院或C县法院管辖。

合同履行中,为便于装船运输,铁成公司电话告知大力公司交货地点改为丁省D县,大力公司同意。大力公司经海运向铁成公司发运2,000吨煤炭,存放于铁成公司在D县码头的货场。大力公司依约要求铁成公司支付已发煤款遭拒,遂决定暂停发运剩余1,000吨煤炭。

在与铁成公司协商无果情况下,大力公司向D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铁成公司支付货款并请求解除合同。审理中,铁成公司辩称并未收到2,000吨煤炭,要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大力公司向法院提交了铁成公司员工季某(季某是铁成公司业务代表)向大力公司出具的收货确认书,但该确认书是季某以长远公司业务代表名义出具的。经查,长远公司并不存在,季某承认长远公司为其杜撰。据此,一审法院追加季某为被告。经审理,一审法院判决铁成公司向大力公司支付货款,季某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铁成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责令自己向大力公司支付货款的内容,大力公司、季某均未上诉。经审理,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并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

二审判决送达后第10天,大力公司负责该业务的黎某在其手机中偶然发现,自己存有与季某关于2,000吨煤炭验收、付款及剩余煤炭发运等事宜的谈话录音,明确记录了季某代表铁成公司负责此项煤炭买卖的有关情况,大力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再审,坚持要求铁成公司支付货款并解除合同的请求。

问题

1.本案哪个(些)法院有管辖权?为什么?

2.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存在什么错误?为什么?

3.分析二审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4.二审法院的判决有何错误?为什么?

5.大力公司可以向哪个(些)法院申请再审?

6.法院对大力公司提出的再审请求如何处理?为什么?

六、(本题22分)

案情 2007年2月,甲乙丙丁戊五人共同出资设立北陵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陵公司)。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持股比例各20%;甲、乙各以100万元现金出资,丙以私有房屋出资,丁以专利权出资,戊以设备出资,各折价100万元;甲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公司前五年若有利润,甲得28%,其他四位股东各得18%,从第六年开始平均分配利润。

至2010年9月,丙的房屋仍未过户登记到公司名下,但事实上一直由公司占有和使用。

公司成立后一个月,丁提出急需资金,向公司借款100万元,公司为此召开临时股东会议,作出决议如下:同意借给丁100万元,借期六个月,每月利息一万元。丁向公司出具了借条。虽至今丁一直未归还借款,但每月均付给公司利息一万元。

千山公司总经理王五系甲好友,千山公司向建设银行借款1,000万元,借期一年,王五请求北陵公司提供担保。甲说:“公司章程规定我只有300万元的担保决定权,超过了要上股东会才行。”王五说:“你放心,我保证一年到期就归还银行,到时候与你公司无关,只是按银行要求做个手续。”甲碍于情面,自己决定以公司名义给千山公司的贷款银行出具了一份担保函。

戊不幸于2008年5月地震中遇难,其13岁的儿子幸存下来。

北陵公司欲向农业银行借款200万元,以设备作为担保,银行同意,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但未办理抵押登记。

2010年5月,乙提出欲将其股份全部转让给甲,甲愿意受让。

2010年7月,当地发生洪水灾害,此时北陵公司的净资产为120万元,但尚欠万水公司债务150万元一直未还。北陵公司决定向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捐款100万元,与其签订了捐赠合同,但尚未交付。

问题

1.北陵公司章程规定的关于公司前五年利润分配的内容是否有效?为什么?

2.丙作为出资的房屋未过户到公司名下,对公司的设立产生怎样的后果?在房屋已经由公司占有和使用的情况下,丙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3.丁向公司借款100万元的行为是否构成抽逃注册资金?为什么?

4.北陵公司于2010年8月请求丁归还借款,其请求权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为什么?

5.北陵公司是否有权请求法院确认其向建设银行出具的担保函无效?为什么?

6.戊13岁的儿子能否继承戊的股东资格而成为公司的股东?为什么?

7.如北陵公司不能偿还农业银行的200万元借款,银行能否行使抵押权?为什么?

8.乙向甲转让股份时,其他股东是否享有优先受让权?为什么?

9.北陵公司与当地慈善机构的捐赠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万水公司可否请求法院撤销北陵公司的上述行为?为什么?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四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

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成立盗窃罪。在我国,存款属于盗窃罪的对象,赵某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而且是盗窃既遂。

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前的故意。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以下处理意见:(1)第一行为即勒颈部、捂口鼻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第二行为即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2)如果在实施第二行为时对死亡有间接故意(或未必的故意),则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否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3)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故意视为概括的故意,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既遂;(4)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体,作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来处理,只要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就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既遂。应当认为,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而且客观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欲发生的结果完全一致,故应肯定赵某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3.赵某向孙某勒索20万元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一方面,赵某实施了胁迫行为,孙某产生了恐惧心理,并交付了财物。所以,赵某的行为触犯了敲诈勒索罪;另一方面,钱某已经死亡,赵某的行为具有欺骗性质,孙某产生了认识错误;如果孙某知道真相就不会受骗、不会将20万元交付给赵某。因此,赵某的行为也触犯了诈骗罪。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成立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4.赵某的行为成立自首。虽然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这是针对后来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虽然可以根据司法解释否认赵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否认后一次自动投案与如实交待成立自首。

5.孙某的行为虽然属于挪用公款,但不成立挪用公款罪。因为孙某虽然将公款挪用给个人使用,但并没有超过三个月未还。

三、参考答案(要点):

1.判断。不能认定张某收受贿赂。

2.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第52条、第176条规定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阐述,具体是指:(1)据以定罪的每个证据都已查证属实;(2)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3)犯罪事实各部分有相应证据证明;(4)全案证据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唯一。

3.分析。——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角度看,在证明张某收受两笔款项问题上,均为“一对一”证据,既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收受了贿赂。——从本案涉案人员情况看,石某、杨某均为本案利害关系人,有可能为了推脱罪责陷害张某。现有证据不足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4.处理。本案证据在证明张某收受这两笔钱这一关键问题上没有排除其他可能性,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四、参考答案:

1.甲公司。因为大蒜是动产,除合同有特别约定外,以交付作为其所有权转移的标志。甲公司和乙公司约定,大蒜交给丙公司时视为完成交付,故此时甲公司是大蒜所有权人。

2.有效。大蒜在交付之前,甲公司仍有所有权,享有处分权,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的多重买卖合同,合同的效力相互之间是不排斥的。

3.戊公司承担。在途货物的买卖,自买卖合同签订之日起,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故大蒜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方戊公司承担。

4.不能。因为合同具有相对性,甲乙公司是大蒜购销合同的当事人,甲公司不能因为第三人戊公司的原因拒付尾款。

5.不能。因为甲公司和乙公司大蒜购销合同中既约定定金又约定违约金,乙公司只能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

6.有效。因为甲公司通过向乙公司支付50万元绿豆货款的行为,表示其已对张某无权代理行为进行了追认。

7.无效。丙公司的转卖行为属无权处分(效力待定)行为,因为甲公司拒绝追认丙公司行为。

8.无权。因为己公司构成善意取得。

五、参考答案:

1.B县和D县法院有管辖权。当事人双方约定了两个法院,管辖协议无效。本案为合同纠纷,属特殊地域管辖,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的履行地管辖。

2.一审法院追加季某为被告是错误的,因为本案并不是必要共同诉讼;一审法院漏判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请求是错误的,因为判决应针对当事人请求作出。

3.本案中,上诉人为铁成公司;被上诉人为大力公司;季某按原审诉讼地位列明。

4.二审法院对一审漏审的原告解除合同的请求进行判决是错误的。对这一请求二审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5.大力公司可以向丁省高院申请再审。

6.法院应当裁定再审,因当事人有新证据;法院应当就解除合同的请求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六、参考答案:

1.有效。公司法允许有限公司章程对利润作出不按出资比例的分配方法。

2.不影响公司的有效设立。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不构成。经过股东会决议,签订了借款合同,形成丁对公司的债务。

4.未超过。因为丁作为债务人一直在履行债务。

5.无权。因保证合同是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

6.能够。因为公司法并未要求股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7.能够。设备抵押可以不办理登记。

8.不享有。因为不是对外转让。

9.有效。万水公司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北陵公司的捐赠行为,因其不履行债务而无偿转让财产,损害了万水公司的利益,符合合同法关于债的保全撤销权的条件。

热点内容
考研刑法学硕 发布:2025-02-05 12:21:09 浏览:764
永远居留条例 发布:2025-02-05 12:05:08 浏览:796
美国律师守则 发布:2025-02-05 11:15:41 浏览:138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
法学背书知乎 发布:2025-02-05 10:16:42 浏览: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发布:2025-02-05 10:08:49 浏览:990
省司法厅张敏 发布:2025-02-05 10:08:43 浏览:375
公司监事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5 10:03:50 浏览:68
日本古代刑法图片 发布:2025-02-05 10:03:05 浏览:104
司法考试考点组 发布:2025-02-05 09:29:15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