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短信通知
Ⅰ 起诉短信通知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一、法院在立案后会短信通知;
因涉及立案当事人隐私,此处不再粘贴以往法院给我发的短信图片。
但需要注意,法院发的短信号是那种机器号(一连串数字),你这个短信有可能是该案书记员发的。
二、应对措施
建议到法院立案庭核实。
记得带身份证。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领取。当事人到达人民法院,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视为送达。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情况并签名。
人民法院可以在当事人住所地以外向当事人直接送达诉讼文书。当事人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情况并签名。
第五百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一审时采取公告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二审时可径行采取公告方式向其送达诉讼文书,但人民法院能够采取公告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送达的除外。
Ⅱ 诉讼通知短信是真的吗
法律分析:收到的法诉通知短信是假的,多半是诈骗行为,法院不会给你打电话,发短信,只会给寄传票。
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在案件受理立案后,法院会向你送达书面的传票,传票上载明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如果其他方式通知你开庭,你可以到通知你的法院去询问,如果是真的,需要领取传票。法诉的通知是真是假必须以法院的传票为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Ⅲ 诉讼通知短信有效吗
诉讼通知短信有效。开庭通告不会用短信进行通知,而是以书面形式送达,只有在经双方书面同意后,方可采用短信通知。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传票、通知书应当在开庭前三日送达。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公告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六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Ⅳ 收到法院的短信通知有案号
法律分析:有案件号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查询到部分案件的信息1、部分地区有案件编号可在当地检察院网站查询,在网上开设的案件信息查询平台,可以为诉讼参与各方,包括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2、也可以凭本人身份证,去法院查询或者与代理人及承办法官联系。法院没有判决的案件是查不到的。是法院等司法机关立案后,对收到案件根据案件的性质进行分类并进行登记,所分配的案件号码。案号的基本要素为收案年度、法院代字、类型代字、案件编号3、注意一般的案件在公开的网上查不到,除非该院把案件信息发到公开的网上。如果是当事人,可以持本人证件,到法院查询该案,得知具体办案人员后,与其联系4、案件号是司法审判机关即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为了更好的统计查询,责任到人及受理案件的数量和结案情况等而排列的编码顺序,一般只能在法院内部做到高效率的查询、统计等内容,还可以根据案号查出那个法院审理,判决内容等情况,但是不能够查出在哪里服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 送达方式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七)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Ⅳ 诉讼通告用短信通知吗
法律分析:不会短信通知的。你可以去法院查一下。
法院不会以短信的形式发通知,法院一般会以书面的方面通知被起诉了。法院只会以正式的信件或专人上门通知,不会打电话,更加不会发短信。
法律规定上,是通过邮寄的方式,若是邮寄收不到或者当事人拒绝签收的,会通过公告送达。当然现实中,也可能法院一个电话,让当事人过来领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四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五条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Ⅵ 民事起诉法院短信通知内容样本
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送达法律文书是直接送达,不是短信更不是律师通知。由法院通知开庭,法院会发开庭传票,还有提前15天举证期。最好等法院的书面传票,你也可以直接去法院确认一下是否被诉了。但一般如果真的是律师通知的,即便临时没起诉也早晚要解决的所以你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律师会去帮你落实一系列的情况。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因为它是以公诉人的身份提出的,所以也叫公诉书。起诉书为打印文件。除首位部分外,主要是三大部分,其中“犯罪事实和证据”一般是起诉书的主体
法院对当事人送达的是开庭传票,对当事人的代理人送达的是开庭通知;
xxxx人民法院
传 票
被传唤人: 性别: 年龄:
案由:
案号:
传唤事由: 开庭
应到时间:2013.6.27.9:00
应到处所:本院第8审判庭
注意事项:
耽 来时请携带本传票,本人身份证。
签发人:
送达人:
2013年6月20日
附:办公室电话xxxxxxxxxxxxx.
Ⅶ 民事诉讼通知短信有效吗
法律分析: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电子送达是法律规定的文书送达方式之一,但是对于文书的种类有所限制,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不适用电子送达;同时,电子送达方式需要得到当事人同意并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予以确认。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电子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一百三十五条 电子送达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即时收悉的特定系统作为送达媒介。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人民法院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与人民法院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为准。 第一百三十六条 受送达人同意采用电子方式送达的,应当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予以确认。
Ⅷ 短信收到诉讼通知是真的吗
法律分析:收到的法诉通知短信是假的,多半是诈骗行为,法院不会给当事人打电话,发短信,只会给寄传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Ⅸ 收到法诉通知短信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法院不会打电话,发短信,只会给寄传票。但是特殊情形,比如说案件按照简易程序审理,若法官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当事人,可以拨打通知的法院的电话或者亲自到法院询问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Ⅹ 法院短信通知号码是多少
法律分析:法院开庭通知, 法院传票以书面形式向被告人传唤,电话、短信都不可信。 在没有接到法院传票传唤,其它的不用理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