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得劳动关系

劳动法中得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5-22 07:08:42

A. 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

法律分析: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认定内容

没有鉴定《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时,劳动关系的认定只要取得用人单位的考勤表或工资发放情况等,找两人以上的同事证明,加盖手印、签名、身份证号,就可认定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

C. 劳动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怎么确定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主体资格符合规定、单位制订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就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D. 劳动法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

法律分析:认定标准是:

其一、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其二、建立劳动关系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

其三、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要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的主要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E. 法律对劳动关系的确认是如何规定的

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回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答(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F. 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

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G. 劳动法中得劳动关系有哪些具体内容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2、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 3、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正确处理企业劳动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2、协商为主的解决原则。 3、以法律为准则。 4、劳动争议预防为主。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内部劳资关系: 1、立法。 2、发挥工会及党组织的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5、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相关阅读: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劳动法》中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法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更多] 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 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 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H. 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

您好,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I. 劳动法劳动关系处理是怎么规定的

现在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公平、公正、自愿、平等的原则之上的,其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都是互相平等的。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双方又必须遵循我国的劳动法,劳动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约束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劳动法劳动关系处理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劳动关系处理是怎么规定的?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办法
(一)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协商一致解除;二是法定解除。协商一致解除是事实劳动关系处理的首选方式,如果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单方再选择法定解除。
二、法定解除的依据有两个:
1、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据此,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提出终止;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单位连续工龄10年以上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
劳动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范和调整,而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和存在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劳务关系的主体类型较多,如可以是两个用人单位,也可以是两个自然人。法律法规对劳务关系主体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格。
处于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隶属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中的一员,即当事人成为该用人单位的职工或员工(以下统称职工)。因为用人单位的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劳务关系中,不存在一方当事人是另一方当事人的职工这种隶属关系。如某一居民使用一名按小时计酬的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员不可能是该户居民家的职工,与该居民也不可能存在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法当中针对劳动关系的规定包括,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关系的建立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只要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就代表着事实劳动关系的正式确认,没有签订合同的话,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确认。同时用人单位在没有正常借口的情况下,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关系。
延伸阅读: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是怎样的?加班工资怎么计算?
2017年最新劳动法辞退补偿规定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J. 关于劳动关系法律规定有哪些,如何认定劳动关系

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专凭证:属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热点内容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
法律服务护航产业占 发布:2025-02-04 23:31:48 浏览:366
法院审判部门 发布:2025-02-04 22:39:56 浏览:385
法治宣教外包 发布:2025-02-04 22:30:31 浏览:541
肛门周围长猴子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2-04 22:22:02 浏览:805
政府制定规章的程序 发布:2025-02-04 21:28:54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