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于农民工
① 劳动法关于农民工工伤怎么赔付
法律分析:农民工受伤赔偿标准具体包含: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陪护人员交通费及食宿费、康复治疗费以及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生活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养亲属抚恤金。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② 农民工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在学理来上,一般将自劳动者界定为职工,劳动者即劳动法意义上的职工。职工是由用人单位所录用(雇佣)并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国家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经理等分别在有的国家被劳动法排除在职工范畴之外。在我国的劳动法学理上,虽然还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职工的范畴,但也并没有将农民工排除在外。
国办发【2004】78号第12条规定,施工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按照《劳动法》及相关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社厅 函【2003】180号规定,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应当适用《劳动法》。从这些规范性文件来看,农民工只要与用人单位又劳动关系,应当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享有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劳动者权利,必然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③ 劳动法对农民工有哪些条款
看问题内容,主要想问《劳动法》针对于农民工,有哪些条款适用(包含正常与回违规)!
现在答国家针对劳动者正在使用的主要有两类法律《劳动合同法》《劳动法》
只要隶属关系属于劳动关系(不管是不是农民工),都是适用于这两款法律!由于法律法条较多可以自行搜索下载、查询!
如果对不明白的细节条款可以追问。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④ 劳动法对农民工工资的规定
1、法律中无农民工这个概念,都是一样的劳动者;
2、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即可,具体工资数额由劳动者与企业方协商。
⑤ 新劳动法对农民工工资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农民工的工资,但农民工的工资应该如其他劳动者一样,及时足额发放。
⑥ 劳动法保护农民工吗
1、劳动法保护农民工的。
2、《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版、个体经济权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⑦ 劳动法对农民工在工地上的意外事故有什么规定
农民工在工地上出现意外事故,先申请工伤认定,赔偿金额只有等鉴定等级后才能最终确定。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如果你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7)劳动法对于农民工扩展阅读:
请求工伤的途径:
打工者在工地发作事端后,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则,员工发作事端损伤,所在单位应当自事端损伤发作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确定请求。
如果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未向社保部分请求工伤的,工伤员工或许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端损伤发作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分提出工伤确定请求。
打工者在受伤后,在包工头不能足额补偿的情况下,在事端发作一年内可以向修建工程所在地或许分包给包工头的修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进行请求工伤。
⑧ 劳动法规定农民工每工作多长时间
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间八小时,超过八小时必须得劳动者支付1.5薪资。
⑨ 2013年修订劳动法对农民工的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福利水平的改善作用在工人议价能力较低地区的农民工上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