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告诉诉权行政诉讼法
『壹』 行政诉讼法时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是:一普通诉讼时效: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二:特殊诉讼时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比如30日。三:最长诉讼时效:1.是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为2年;2.是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为20年,其他的5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贰』 提起行政诉讼未告知诉权和起诉期限怎么办
根据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内诉讼的,应当自知道容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一般原则是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未告知诉权的情况,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
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叁』 裁定书漏告知复议权如何处理
在对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此时可以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进行行政复议。
其实法律并没有规定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行政复议的期限,复议期限如何计算,只是告知自己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权利时在60日内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针对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法院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它作出的裁定书不能够走复议程序。以上就是没有告知行政复议期限该怎么办的答案。
实践中有些行政机关或许担心自己作出行政行为后行政相对人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故意不告知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有可能致使相对人的行政复议申请超过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对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诉权、起诉期限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即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然而,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未告知相对人申请复议的权利、复议机关和复议申请期限,相对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如何起算,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列举了几种特殊情况下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起算方法,对于公告送达法律文书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肆』 不告诉诉权的行为是否为合法的行政行为
一、不告诉诉权的行为是违法的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文书中表述当事人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期限。
二、案例中学校作出退学决定,不属于行政行为,因为学校不是行政机关,因此不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学校未直接将处罚决定递交给本人的做法不合理。
『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六个月之内提出,而非三个月,一般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六个月,对于其他案件,也可申请法院延期。
法律分析
行政行为是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法定授权的社会组织行使国家行政权利而实施的对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一般类行政起诉的期限为一百八十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最长起诉期限为二十年,最长起诉期限是特殊期间是指,虽然超过了最长诉讼时间,但是如果有法定的合理理由,最长诉讼时效要考虑特殊情况予以适当考量,或扣除或延长,起诉人并不当然丧失诉权,法院仍然需要依法审理,这种观点在理论与实务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意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陆』 行政机关作岀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为多少
这种情形,以行政相对人事实上知悉自己诉权的时间起,进行计算。相对人内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向人容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柒』 没告知行政诉讼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少
未告知行政诉讼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需要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则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捌』 行政机关作岀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为多长
按照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41条可以这样理解:
(1)一般情况下,行回政相对人应该答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2)但是行政机关没有告知相对人可以在3个月内到法院起诉的,就可以适用司法解释第41条,实际41条有2层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人应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之日起3个月内进行起诉,另一方面是,如果不知道或者无从知道诉权,起诉期限则是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进行起诉,否则就过了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