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属于房地产行政法律关系
A.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房地产法律关系指的是房地产法律规范在调整房地产开发、交易及管理关系过程中发生在房地产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房地产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的广泛性
(2)客体的特殊性
(3)性质的多重性和综合性
(4)严格的程序性
B.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特征
任何一种法律关系,都是由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所构成,房地产法律关系也不能例外。
1.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在法律关系中享受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所谓自然人,基于自然状态出生的人,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所谓法人,相对于自然人而言,指被法律赋予民事主体资格的一种社会组织,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各种组织。按照民法上的分类,法人包括了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和机关法人。从国籍上区分,法人分为中国法人和外国法人。
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就是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在房地产关系中,国家既是国有房产和地产的所有者,又是房地产的管理者。对于国有房地产,国家一方面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授权国家机关(各级政府内设的房地产管理局或科)、国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国有房地产;另一方面,由国家授权城市房地产管理机关,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和处分国有房地产并取得收益。在地产法律关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土地所有权惟一和统一的权利主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并不直接行使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是将国有土地确定给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三资企业单位、机关团体或个人使用,由国家授权的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土地出让、转让、批租土地使用权,并收取土地使用费。此外,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中还应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组织的地位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民法赋予它们以民事主体资格,当然可以成为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
2.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又可以称作标的,具体是指:
房屋———附着于土地之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房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1)按房屋用途,可将房屋分为生活居住用房、生产用房和办公用房等;(2)按其产权性质,可将房屋分为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从法律上讲,这种分类是一种主要的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有房屋又可以分为全民所有房屋和集体所有两类。全民所有亦称国有,国有又可以分为直管和自管两种。国有房屋,属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房屋,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组织所有的房屋,即由集体组织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私有房屋,即由公民或自然人(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等所拥有的房产。私有房屋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产权人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房屋的权利。
土地———地球上的陆地表层和水域,包括耕地、非耕地、荒山、滩涂以及河流、湖泊、港湾、湖汊、近海水域等。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是人类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空间,一个国家主权所及的范围。土地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法权关系中,土地也系不动产。根据土地权属的不同,土地可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私有制在我国早已消灭,所以不存在私有土地。国有土地,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指属于乡村农民集体所有,由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所有,交由农民个人或家庭经营的土地。
土地,作为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我国,一般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集体与公民个人之间,只发生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但在个别情形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定程序征用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土地。这时土地所有权就发生了转移,被征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就转归国家所有了。
行为———又称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中,属于客体的行为包括:房屋开发行为、房地产交易行为、房屋赠与行为、土地批租行为、房屋拆迁行为等。
事件,指与民事主体主观意志无关的又能引起房地产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客观事实。根据法律规定,能作为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的事件主要有: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例如按照《企业财产保险条例》规定,由于火灾、爆炸、冰雹、雷电、洪水、海啸、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致使保险财产受损失,甚至灭失,可引起保险赔偿责任。
人的出生和死亡。在房屋继承中,被继承人死亡,即发生房屋继承关系。
时间的经过。在房屋侵权关系中,超过一定时限,权利人不主张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的权利。
C. 房地产法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一、基本概念
房地产法是调整房地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房地产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法是指对房地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所有的法律、法规、条例等的总称。它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中有关调整房地产的条款以及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普通法的规定以及房地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狭义的房地产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对城市房地产关系作统一调整的基本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我们可以把房地产法理解为调整城市、农村土地和房屋诸种关系的法律整体。其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土地、房屋财产关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财产。它们是房地产业务活动的基础。(2)土地利用和管理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的特殊保护,土地开发利用,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用地审批,集体土地的征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等,有些属于市场行为,有些属于政府行为,有些属于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关系。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既包括开发,又包括交易。(4)城市房产管理关系。城市的整体规划,对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的管理监督,这些都属于政府行为。 (5)城市物业管理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与物业所有人(即业主)、使用人之间,就房屋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和居住小区内绿化、卫生、交通、治安、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修、修缮与整治,发生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也可归属于广义的房地产法调整之列。
二、基本体系
1、 房地产法可以表现为一部系统的法律,即房地产法典;也可由众多的房地产法律规范组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目前采用后一种立法模式。
2、广义的房地产法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关于房地产权属的规定;第二关于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规定;第三关于房地产交易的规定;第四关于国家对房地产业及其市场实施管理的规定;第五关于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的规定;
3、我国的房地产法律的体系按其内容分布划分应由三步份立法组成:综合的法;如《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专门的法;如《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住宅法》及他们的实施条例、细则、办法之类;相关的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其中最基本的有两部法:1998年修改过的《土地管理法》和1994年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三、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概念 房地产关系经过法律的调整,即上升为房地产法律关系。房地产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而房地产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结果。
构成要素
(1)主体,即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它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 (2)客体,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说来,客体分为土地和房屋,它们属于不动产。还包括行为。 (3)内容,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说是主体双方关系的落脚点。
四、基本原则
(1)土地公有原则。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土地不仅是资源,而且是资产。我国境内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国家可以依法征用集体土地,——经征用即转化为全民所有。我国内地已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2)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包括有期限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批准,可以采用土地使用权人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举办企业。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保护土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要坚持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4)房地产综合开发原则。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实践中,三大效益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不大平衡。亦即是说,有些时候处于两难之中。我们的任务是努力谋求“三位一体”、互相促进,注意防止顾此失彼。 (5)城镇住房商品化原则。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扶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推行城镇居民住房商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6)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房地产市场交易的高利润和高风险性,对房地产活动既不能管的太死,又不能放任自流,特别要警惕“泡沫经济”成分。因此,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以宏观调控为指导,适当放开,由市场去调节。
D. 房地产法的概念是什么房地产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哪些关系
房地产法是调整房地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们可以把房地产法理解为调整城市、农村土地和房屋诸种关系的法律整体。其调整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土地、房屋财产关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财产。它们是房地产业务活动的基础。(2)土地利用和管理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的特殊保护,土地开发利用,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用地审批,集体土地的征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等,有些属于市场行为,有些属于政府行为,有些属于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结合。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关系。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既包括开发,又包括交易。(4)城市房产管理关系。城市的整体规划,对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的管理监督,这些都属于政府行为。 (5)城市物业管理关系。物业管理公司与物业所有人(即业主)、使用人之间,就房屋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和居住小区内绿化、卫生、交通、治安、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修、修缮与整治,发生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也可归属于广义的房地产法调整之列。
.房地产法的体系
一、 房地产法可以表现为一部系统的法律,即房地产法典;也可由众多的房地产法律规范组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目前采用后一种立法模式。二、广义的房地产法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关于房地产权属的规定;第二关于房地产开发利用的规定;第三关于房地产交易的规定;第四关于国家对房地产业及其市场实施管理的规定;第五关于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的规定;三、我国的房地产法律的体系按其内容分布划分应由三步份立法组成:1、综合的法;如《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2、专门的法;如《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住宅法》及他们的实施条例、细则、办法之类。3、相关的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其中最基本的有两部法:1998年修改过的《土地管理法》和1994年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概念
房地产关系经过法律的调整,即上升为房地产法律关系。房地产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而房地产法律关系是法律调整的结果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主体,即参加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它既是权利的享受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
(2)客体,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说来,客体分为土地和房屋,它们属于不动产。还包括行为。
(3)内容,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说是主体双方关系的落脚点。
E. 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那两大类
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经济行为和房地产两大类:(1)房地产经济行为,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房地产活动,如房地产开发主体进行的房地产开发活动,房地产交易主体进行的房地产交易活动等.房地产主体所进行的房地产经济活动必须经过房地产法的调整,纳人法律关系的轨道,才能有序进行,以实现房地产主体的经济利益.房地产法针对主体所进行的各种房地产经济行为,规定房地产主管机关对房地产活动的管理职权,规定房地产当事人对其房地产经济活动应负的义务,从而将人们的房地产经济行为纳人法律关系的轨道,由此也就形成了房地产法律关系.(2)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的房地产发生的,法律要规定房地产主体在房地产上的权利和义务,因而房地产就成为房地产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F. 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都是什么
主体:买卖双方
客权: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这里一般指房产
内容:即权利义务,如卖方具有交付义务,买方有付款义务。
G.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房子的事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说是主体双方关系的落脚点。
所谓权利,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白己的意志,为某种行为或实现某种利益的资格。所谓义务,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承担的某种责任或付出的某种代价。
由主体参与不同性质的关系,居于个同的地位,故其权利义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房地产管理关系中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的经济管理职权,此时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合为一体;另一类是房地产市场运行关系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此时权利、义务往往是对应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由于房地产法的调整,当事人之间基于土地房产的所有、使用以及并发、交易和管理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便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
相关法律
什么是商品房预售
商品房预售也称楼花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其实质是房屋期货买卖,买卖的只是房屋的一张期货合约。它与成品房的买卖已成为我国商品房市场中的两种主要的房屋销售形式。
H. 房地产关系 含义
一、概念
房地产法律关系,是指房地产法律规范在调整房地产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发生在房地产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或职权职责关系。考试大&只有那些为房地产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房地产关系才是房地产法律关系。
二、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
房地产法律关系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对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要素的变更和消灭都会导致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来源:考试大
(一)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者是房地产法律关系中经济权利的享有者和经济义务的履行者,或者是经济职权的行使者和经济职责的承担着。
按照各类主体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1.国家
国家是国家土地的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土地征用等法律关系的直接参加者,根据其参与活动身份的不同会形成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 采集者退散
2.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国家各级房地产管理机关(土地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等,是代表国家行使房地产管理职能的主体。
3.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即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是对土地、房屋进行全面开发的核心和组织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分为专营、兼营和项目公司三类,按照开发商的人员素质、规模等标准分为四个资质等级。
4.建筑商
建筑商,又称工程的承包商,属于建筑业,但和房地产业历来就有密切的联系。建筑商,是指承接开发商提供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建筑施工的企业,受《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合同法》的调整。
5.房地产的卖方
房地产的卖方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业主和投机商。房地产开发商是为了获得开发利润而出卖房地产;房地产的业主是出于非经营性的生活或者其他需要而出卖房地产;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房地产买卖的投机商也会成为房地产的买方。
6.房地产的买房
根据购买房地产的用途不同,可分为自用型买方和投机谋利型买方,前者属于房地产的消费者。
7.房地产辅助商
房地产辅助商,又称房地产中介服务主体,是指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交易以外的房地产服务的经营者,比如房产经纪人、房产交易行、房产金融保险机构(指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为房产投资置业提供贷款、融资、保险等服务的业务机构)、房产价格评估机构、房产咨询顾问人、物业管理公司、房产律师等。考试大论坛
8.房地产的他项权利人和义务人
房地产的他项权主要由房地产的业主设立,第三人在经过房地产业主许可或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设立。房地产的他项权利人和义务人包括房地产业主之外的房地产抵押权人及其他相对人、房地产承租人等。
(二)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或其所拥有的职权和应履行的职责。
房地产权利,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有权依法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或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资格。如房屋的转让权、租赁权、抵押权等。
房地产义务,即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依法应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责任。如房地产交易价格申报义务。
房地产职权,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为履行义务,在依法行使领导或监督职能时所拥有的权力。如审查批准权、监督管理权、调查处理权等。
房地产职责,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在运用行政管理职权时,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制约。房地产职权和职责是不可转让和放弃的,有关的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法行使。 来源:考试大
(三)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客体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和职权以及履行义务和职责所指向的对象。能够成为房地产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1.物
这一客体形式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中具体表现为土地与房屋及其附属物。
土地依照其权属的不同,可以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来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城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来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除由法律规定不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房屋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农村房屋和城市房屋。在我国,农村房屋和城市房屋因为房屋占有土地使用权属不同、城乡户籍的不同等,而使两种房屋试用的规则也不同,农村的房屋还不能完全实现商品化。 考试大论坛
按照房屋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城市住宅又可分为私房、公房和商品房。城市私房专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个人拥有所有权的房产,但是现在个人合法建造房屋、购买商品房均属于私房范畴。城市公房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上形成的由房屋管理部门享有所有权的或者管理的公房。另一种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分配给个人居住,居住者享有使用权的房屋。
2.行为
行为,是指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为享受权利、行使职权或承担义务、履行职责所进行的活动,如房地产开发活动、房地产交易活动、物业管理活动等。
3.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人类智力活动创造的优秀成果。智力成果可以成为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客体。如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类规划方案等,作为设计者的个人或单位对该设计方案依法享有著作权,还有用于房地产投资决策或销售的各种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数据等构成企业的商业秘密,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三、房地产法律事实
(一)房地产法律事实的概念
房地产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其产生、变更和消灭总是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为依据。因而,所谓的房地产法律事实,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二)房地产法律事实的种类
法律事实通常分为行为和事件。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相关的活动。事件,是指人的意志以外的客观现象。根据房地产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与人的意志相关,也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
1.房地产法律行为
作为房地产法律事实的主体行为,可以被界定为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能产生房地产权利义务关系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房地产管理行为
房地产管理行为,是指房地产管理主体对房地产开发和交易活动进行计审批、检查监督、登记发证等行为。这些行为不同于房地产当事人所实施的房地产法律行为,它不是为产生、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房地产法律关系而以意思表示为特征的行为,而是其职责所要求的必须实施的行为。这些行为也是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重要法律事实。
(2)房地产开发行为
房地产开发行为,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所谓基础设施建设,是指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和道路等设施建设和土地的平整。所谓房屋建设,即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上建设房屋、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写字楼以及其他专门用房。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3)房地产交易行为
房地产交易行为,是指房地产主体之间进行的房地产转让、抵押以及房屋租赁活动。房地产交易行为是为实现房地产价值的核心环节。
(4)房地产服务行为
房地产服务行为,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交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活动。房地产服务行为对于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房地产法律事件
房地产法律事件,是指由房地产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主要是指房地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或者修改、废止和不可抗力事件等。一般认为,导致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件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此二者也时常并称为法律事件)。来源:考试大
(1)自然现象
作为房地产法律事实的自然现象,是指能够引起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一切来自人类意志之外的事实。考试&大&如山洪暴发冲毁房屋、地震阻碍交通等等。
(2)社会事件
作为房地产法律事实的社会事件,是指能够引起房地产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重大社会事实。如战争、罢工、社会变革、法律的颁布和废止等等
I.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主体、内容和客体。
房地产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因素构成,缺一不称为房地产法律关系三要素。
1、主体指在房地产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又称为“当事人”。国家是房地产法律关系中最为常见的主体,只不过它往往授权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代为行使权利。其他公民或法人也可以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主体。
2、内容为房地产法律关系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承担的义务,主要表现为因房地产财产而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这是由房地产调整对象的单一财产性所决定的。
3、客体为房地产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无一例外房地产作为惟一的客体特别明显。
(9)什么事属于房地产行政法律关系扩展阅读:
房地产法律关系的内容:
房地产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房地产法律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可说是主体双方关系的落脚点。
由主体参与不同性质的关系,居于个同的地位,故其权利义务可分为两大类:
1、房地产管理关系中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的经济管理职权,此时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合为一体。
2、房地产市场运行关系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此时权利、义务往往是对应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