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
⑴ 中国应用法学期刊 格式是什么
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格式。
《中国法学》设置有走向法治之路、专题论坛、立法研究、司法改革与司法公证、立法研究、各科专论、讲座与争鸣、判例评析等栏目。
办刊条件:
据2016年10月《中国法学》的主办单位中国法学会官网显示,中国法学会拥有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等直属研究会。
⑵ 余凌云的任职情况
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1997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三级警监,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
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聘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至12月,英国布莱姆希尔警察学院高级警官培训。
2005年10月,香港入境事务学院“第一期内地公安赴香港入境处研修班”培训。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⑶ 柳砚涛的简介
男,1965年7月生于山东省栖霞市,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政专业和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1981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法律系学习,1985年7月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行政法专业,师从我国行政法学泰斗、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应松年教授,1988年获法学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其间,于2001年考入苏州大学法学院宪政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生导师杨海坤教授,并于2005年5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⑷ 冯军的人物事迹
为法治事业而勤奋探索——记法学所出站博士后冯军
刘海波
冯军博士是我院法学所培养的第二位博士后,专业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传媒与信息法学。现为法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法学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法学所科研处长、法学所所长助理兼传媒与信息法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副主编、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此外,他还是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1993年夏,冯军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宪法行政法专业博士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宪法行政法专业的法学博士。早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前,冯军就萌生了到法学所做博士后的愿望,1994年11月终于如愿以偿,进入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便与社科院及其法学所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还是在出站留所之后,冯军都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正确的科研方向,努力践行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注重自律,勤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所内优秀,并于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自1994年做博士后研究以来,冯军已发表个人专著、合著十余部,论文和研究报告数十篇,在行政法学理论基础、行政法学研究的方法论、行政处罚、国家赔偿、公务员考选制度、行政程序等研究领域有不少建树,其中,发表在《行政法论丛》(第2卷)上的《国家公务员考选制度研究》一文共7万5千余字,是一篇大型学术论文;《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与皮纯协教授合作)一文在《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是评析平衡论的代表性作品;《略论我国行政程序制度滞后的原因、发展条件与前景》一文在《法学家》(1998年第2期)上发表后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并为《中德行政法现状――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审判》(论文集)所经严格筛选后收录,以中、德两种文字发表。其个人专著《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出版)对我国行政处罚体制的研究、反思以及提出的改革设想至今仍处于同类研究的前沿。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法学界几乎无人认为由行政机关独揽行政处罚权的体制有何不妥,分歧只是在于处罚权是否应当向某些行政机关相对集中,怎样集中而已。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性失误。作者经研究发现,像我国这样的一元行政性处罚体制,二战以前不少大陆法系国家曾经采用过。战后因这种体制导致政府滥用处罚权力、侵犯人权的教训,这些国家均废除了一元行政性处罚体制,而改行司法、行政二元处罚体制,将那些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至于法院直接控制之下,行政机关仅能就一些程度较轻的行政处罚作出决定,如小额罚款。至于普通法系国家则基本上实行的是一元司法性的处罚体制。在这方面,我国行政处罚体制已经落后于时代,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稳妥地加以变革,将司法机关导入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制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在课题方面,冯军已经主持和正在主持多项重点课题,如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权的定位与划分、WTO与我国行政法制改革、我国传媒法制的改革与完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我国版权保护法制的改革和完善等;主持或参与多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如多次组织和主持有关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行政程序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重要立法的专家论证或征求意见会,应邀参加国务院依法行政研讨会、参加中宣部、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学习温总理关于依法行政重要讲话的座谈会、特别是多次参加外交部组织协调的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较好地完成了宣传我国人权政策、人权保障法制以及人权保障成就的任务。
多年来,冯军积极参与和认真完成有关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参与有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司法体制改革对策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立法研究、发达国家媒体管理做法的调研等重大课题的科研组织和研究工作等。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以及较好的团队精神。
除学术工作外,冯军还在所内承担了多项管理工作,其中一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些工作,冯军都能认真对待,兢兢业业,并努力处理好科研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室的学科建设方面,他带领全室同志积极开展传媒信息法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组织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成功地申报了全国首个也是目前惟一的一个传媒与信息法二级学科点。在行政工作方面,协助所领导进行了中国法学网的建设工作,使该网成为法学学术研究的主要网站之一;协助所领导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组织出版了中国法治论坛以及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这两套出版物出版以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外,还承担和参与了研究所其他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工作态度和业绩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认同。
⑸ 章剑生的研究领域及著作
研究领域:行政法学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郑州大学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浙江省人民政府专家法律顾问
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共浙江省政法委特邀督查员
浙江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
浙江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浙江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咨询专家
浙江省公安厅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警察学院客座教授
浙江省警察协会特邀理事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交警支队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交通局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行政立法专家库成员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家库成员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临安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金华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浙江省衢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行政程序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监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行政听证制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公正与效率——法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法学》1994年第2期
《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现代行政程序的成因与功能分析》,《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知情权及其保障——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例》,《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履行法定职责判决论》,《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
《判决重作具体行政行为》,《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违反法定程序”之审查标准研究》,《法学研究》2009年第2期
《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
《“行政惯例”在现代行政法法源中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0期
《依法审判中的“行政法规”》,《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12年第12期
《阳光下的“阴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公开事项”之法理分析》,《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10年第4期
《反思与越超——中国行政主体理论批判》,《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09年第4期
《现代行政法的任务及其实现》,《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07年第4期
《行政处罚中当事人之协助》,《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06年第10期
《行政许可的内涵及其展开》,《宪法学、行政法学》(人大复印)2004第7期
《作为现代行政法上不成文法源的“典型案件”》,《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论行政回避制度》,《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论行政程序法上公正原则》,《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两大法系行政程序法观念之比较》,《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1期 主编《行政程序法学》(司法部全国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统编教材)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求是法科统编教材)
参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参编《行政诉讼法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参编《行政诉讼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参编《行政诉讼法教程》(司法部成人高等教材法学通用教材)
参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 行政规划中公众参与原理与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以人为本与中国行政执法的人本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
行政程序法研究(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课题)
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研究(国家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
行政程序的正当性研究(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强所”项目)
“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条例”立法研究(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杭州市直机关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条例”立法研究(杭州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 《行政程序法学原理》获第七届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获第九届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行政强制法研究》丛书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司法部)(合作)
《行政强制法研究》丛书获第十二届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合作)
《行政强制法研究》丛书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合作)
《中外行政法规资料分解与比较》获第十三届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合作)
⑹ 杨海坤的生平
出生
杨海坤,1944年8月1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半塘,1956年虎丘中心小学毕业,1962年毕业于苏州第五中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1年至1984年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评为助理研究员。1984年底调至故乡苏州,在苏州大学法学院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曾任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负责人、重点学科和211工程子项目负责人,并兼任苏州大学东吴比较法研究所所长。
杨海坤教授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法学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行政法学会总干事、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昌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法官培训学院等校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江苏省人大立法咨询员、苏州市人大和政府法律顾问、法制日报专家顾问团成员、苏州扬州南京镇江等市仲裁员等。
杨海坤教授曾去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特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法国爱克斯-马赛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大学作长期或短期访问学者。
1994年起杨海坤教授每年招收和培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生、1998年起每年招收和培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已有8届硕士生、4届博士生毕业。他的第一届博士生包括黄学贤教授、艾永明教授、陈宏光教授、王克稳副教授、章志远先生等都已经在国内法学界具有相当影响。
⑺ 第八届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哪里举行
12月28日,“应松年行政法学基金第一届理事大会暨第八届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北京卓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周成奎,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胡卫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行政法学界代表参加了颁奖典礼。
应松年行政法学奖学基金的宗旨是通过设立奖学金,以奖励全国优秀行政法学研究生,推动学术发展。该奖学金自设立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喻为“中国行政法学界的诺贝尔奖”。刘莘表示:“这个奖项虽然是对行政法学的奖项,将来会进一步打破专业壁垒,向更多人宣传这个奖项,获得社会更广泛的支持。”
律师,做好律师的誓言。
⑻ 邢鸿飞的简介
1997年迄今,河海大学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历任河海大学法律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水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法学会理事,江苏省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南京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成员,江苏省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南京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法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南京市政府法制法律咨询委员会成员,南京市中级法院法学专家咨询组成员等。
主要
⑼ 中国法学会就是中国法学协会吗是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吗
没有中国法学协会的说法也没有这个团体,只有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不是任何机构部门的下属单位。它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同时也是全国性法学社团业务主管单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
电话:010-66132315 010-66182129
另外说个事情:中国科学院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法学属于社会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个法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