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隐婚违反劳动法吗
1. 隐瞒婚姻状况能否被解除劳动合同
仅仅是隐瞒婚姻状况是不能被解除劳动合同。
1、婚姻状况不属于订立劳动合同时能够引起欺诈意思的事由范围,它既不是单位做出录用决定的法定依据,也不属于单位知情权的范围,也不是职工必须告知用人单位的事项。
2、由此可见,隐婚不能构成订立劳动合同时的欺诈,隐瞒婚姻状况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2. 26已婚,面试时可以隐婚吗
正规企业话,在您要求产假时或者是怀孕调岗的时候都会要求你出示结婚证的。鉴于你这种情况啊,还真是比较难办!有要孩子的打算就先要孩子吧,正是黄金生育年龄。
要是30岁之前不要孩子的话,你在面试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想法告诉面试官,这个真的是比较管用的!
最后一招,打死也不承认结婚了。到时候就算是怀孕了,按劳动法也不能辞退你的。
3. 隐婚能否使劳动合同无效
隐婚能使合同无效。如果出现劳动者以欺诈手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不仅可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甚至还可能会以此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该合同基于劳动者欺诈而无效。所以说,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招未婚者,而求职者因隐瞒了自己的已婚身份获得了工作岗位,那么如果劳动者已婚的身份日后被用人单位发现,用人单位就可以以“劳动者以欺诈手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主张劳动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4. 隐瞒婚姻状况进入企业工作合法吗
要看所属的职业已婚和未婚对工作有无直接关系影响。如果没有的话,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4)面试隐婚违反劳动法吗扩展阅读: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
第十五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5. 隐婚被公司发现就能被辞退吗
员工隐婚并不能作为辞退员工的条件之一。如果单位在入职时明确说明需要一个未婚的人,那么员工行为是为了入职而进行欺骗行为。以此单位是可以辞退员工的。
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 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6. 职工隐婚入职是否构成欺诈,可否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隐婚入职的,如果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入职登记表中对隐婚进行约定了的,用人单位是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并且是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 隐婚可以吗
仅就工作问题做一下解答:
隐婚,是指已经履行了结婚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自己的“已婚”身份。有资料显示,有近37%的人因为担心公开婚姻会使自己失去老板或客户的信任而甘做“隐婚族”。那么,劳动者在到用人单位应聘时隐婚,是否构成欺诈,在用人单位发现劳动者隐婚时,是否可以可以立即与其劳动合同。实践中,类似争议时有发生。
典型案例
李某于2007年9月25日登记结婚,于2008年4月24日到上海一家服装公司(以下简称“服装公司”)应聘店员岗位。同日,李某填写个人资料时,婚姻状况填写为“未”。2008年4月30日,李某与某一家派遣公司(以下简称“派遣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被派遣至该服装公司从事店员工作,同日,李某在填写《员工入职登记表》时,婚姻状况填写为“未”。 服装公司《店柜营业人员服勤规范》规定“员工提供虚假资料或报告的,立即解雇,不作任何经济补偿。”2008年8月16日,李某以“保胎”为由书面向服装公司提出请假申请,并将结婚证传真至服装公司。2008年8月31日,服装公司以李某存在入职时存在欺诈为由,将李某退回至派遣公司,同日,派遣公司以同样的理由解除了李某的劳动合同。李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恢复与派遣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及与服装公司之间用工关系,后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派遣劳动者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本案的焦点在于李某入职时填写其婚姻状况为未婚的行为是否属于欺诈。首先,服装公司《店柜营业人员服勤规范》规定的是提供虚假资料或报告的情形,根据本案查明之事实,李某并不存在就其婚姻状况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其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亦应当如实说明,但服装公司未举证证明劳动者婚姻状况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且婚姻状况属于劳动者的个人私隐。派遣公司及服装公司均未举证证明李某主观上存在欺诈的故意,故本院对服装公司主张李某的行为属于欺诈,不予采信。因服装公司未举证证明李某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情形的,故其作为用工单位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进而派遣公司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均无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故李某要求恢复与派遣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本院予以支持。因李某与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明确将李某派遣至服装公司工作,故李某要求恢复与服装公司的用工关系,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最后法院判决,恢复李某与派遣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恢复李某与服装公司之间的用工关系。
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起关于劳动者隐婚,用人单位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典型案例,本案的焦点在于李某隐婚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欺诈。隐婚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有必要就是否结婚这一事项向劳动者进行告知,这就涉及到了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资双方的缔约告知义务。
缔约告知义务,直至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承担相互如实告知必要信息以满足需求的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的告知义务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同:(1)一是告知方式上,法律上对用人单位赋予的是主动告知义务,也就是说,在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需要主动告知,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则是被动告知义务,也就是说,当用人单位需要了解时,劳动者再进行告知。(2)告知的内容上不同,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包括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在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时,用人单位也得如实告知。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劳动者不负有告知义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劳动合同订立时间,劳动者没有必要将婚姻状况向用人单位进行披露,是否已婚是作为一项个人隐私而存在的,劳动者隐婚的行为不构成欺诈,用人单位也不得因此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8. 劳动者入职隐婚,是否能以欺诈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的婚姻状况是否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劳动者隐瞒真实婚姻状况是对其个人情况的虚假陈述。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就其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负有如实说明义务,而何为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劳动者所处工作岗位,从该事项对劳动者正常履行劳动合同有无影响的角度考虑,具体可以考察如下因素:是否为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必要条件或基本执业资格,是否是劳动者所处岗位的正常职业要求,是否影响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效果,以及是否是公司运营管理的合理需要等。徐娜娜所在的岗位是产品推广,综合考察上述几点因素,能够判断被告的婚姻状况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2、劳动者对与劳动合同无关事项的隐瞒是否构成欺诈。
劳动者违反如实说明义务,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是使用人单位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劳动合同,进而行使即时解除合同的权利。欺诈的构成要件要求行为人进行的虚假陈述或者隐瞒的事实,是足以使相对人作出决定的重要事实。劳动合同法第八条也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这一规定实际上是限定了用人单位了解劳动者个人信息的范围,即仅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部分,如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当劳动者隐瞒或虚假陈述的事项与劳动合同无关时,因该事项决定用人单位是否订立劳动合同的考虑因素,不会导致用人单位作出错误判断,进而违背真实思表示而订立劳动合同,因此不构成欺诈。
3、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违反诚信而解除劳动合同。
笔者认为,只有在一方当事人利益受损,而法律又无对其进行保护的具体规定时,为避免显失公平,法院可以援引法律的基本原则来实现对当事人的救济。除此之外,法院不能直接将此作为裁判依据,否则容易导致法律具体条款的弱化,向一般条款逃避。尤其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已就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权作出明确规定,第八条关于劳动者的如实说明义务也是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此时如果允许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诚信作为解除合同的依据,那么无疑为处于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滥用合同解除权提供了借口,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用人单位不能仅以劳动者不诚实,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9. 员工隐婚入职 企业可以无条件辞退吗
辞退是可以的
但是要有补偿的,
这个跟是不是隐瞒了结婚情况无关的
10. 面试时该“隐婚”吗
“我今年26岁,和我老公结婚刚满一年。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已婚未孕’的我也开始投奔跳槽求职的事业中来。在所谓的‘金九银十’跳槽旺季里,我几乎向每一家心仪的公司都投了简历,面试邀约也接到不少,但令我感到失望的是,大约80%以上的HR除了问我采购工作相关的问题之外,还要问我同样一个问题:‘你结婚了吗?有过孩子吗?’ “我不知道是我自己很傻很天真,还是太过诚实,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不想欺骗HR。可就是我的诚实,导致HR一听说我结过婚但还没有生孩子的时候,就脸色一沉,随后就是让我回家等通知,无限期的等下去。 面试“隐婚”不可取,诚实守信最重要 相信上述案例和困惑不仅仅是网友“一片片星星”一个人的。许多女性求职者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和不解。前程无忧论坛网友“叶落无声”就认为,面试时,最让女性尴尬的问题莫过于HR问:“你结婚了吗?” 由此可见,不少女性求职者在面试时都遇到过类似问题,但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某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打探求职者的个人隐私也不难理解。据《劳动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确实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这是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缔约过程中享有的知情权。但是,用人单位在行使知情权时,应当明确知道:知情权的范围是与缔结劳动合同有关的信息。求职者的个人隐私,则不属于知情权的范围。这些问题不但与缔结劳动合同无关,而且触犯了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所以,当求职者被问及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时,完全有权拒绝回答。 与其偷偷摸摸做人,不如正当光明做事。如果你没有勇气拒绝回答,那也请不要隐瞒!任何人为了求得一份工作而抛弃自身诚信的做法并不值得。正如前程无忧论坛网友“春暖会花开”的回帖:“撒一个谎是需要用一百个谎来圆的,做人还是诚实点比较好,何况你又没做错什么。难道有一天被同事碰到你和你的老公在一起,你还要跟他们介绍说这是你的男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