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法与行政法重复评价

刑法与行政法重复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5-27 21:35:16

刑法中的禁止双重评价原则指的什么

一行为不能重复评价两次。举个例子,一个人一枪把人打死了,但同时把他穿的那件价值20万的貂皮大衣给打穿了,那么他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破坏财物罪,但法院在审判时只能判决其故意杀人。对毁坏财物的行为不再单独评价。

㈡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刑法基本原则的异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一、刑法原则:

1. 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则:

1. 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2. 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 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4. 诚信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 守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7.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三、行政法原则:

1、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越权无效原则.

4) 信赖保护原则.

5) 比例原则.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 行政公开原则.

3) 行政公正原则.

4) 行政公平原则.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

2004年国务院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是作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则

2) 合理行政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

4) 高效便民原则

5) 诚实守信原则

6) 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第二是责任行政原则

㈢ 一个行为同时触犯行政法和刑法,请问该怎么办

分情况…如果是行政公务人员而且是在执行公务时犯罪要先予以行政处分然后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在非执行公务期间直接追究刑事责任

㈣ 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规定如何处理

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中某个法条的规定同时又触犯刑法的某个法条规定,从而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竞合。在实践中,一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如偷漏税、走私、破坏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等,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触犯有关行政法的规定。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竞合的实施处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处刑罚。即对一行政违法行为己构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机关给以刑事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就同一事实重复处罚。这实际上也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给予刑罚就足以达到惩处和预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再由行政机关予以有关行政处罚。如:对于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流氓活动,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都作了处罚规定。刑法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处理这类违法行为时,对于违法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应当由司法机关给予刑事处罚,行政机关原则上就不应再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了。这是因为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且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其制裁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行政处罚对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机关再对其适用拘留等行政处罚已没有必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适用刑罚后,便不得再适用行政处罚。

2.刑罚与行政处罚双重适用。即对行为人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罚处罚外,有关行政机关还应予以行政处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相应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另一方面,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刑法规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仅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在有些情况下不足以消除违法行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后果,也不足以彻底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适用刑罚的同时并处一定的行政处罚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罪,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也切实可行。如:对于偷税。抗税的违法行为,刑法只规定“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关税务法规的规定,对于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人,行政机关还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对违法者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还不足以挽回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因而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以解决刑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刑罚和行政处罚并处的问题,有些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如:刑法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 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更多的情况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是单处还是并处,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灵活掌握。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这一规定,对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给以刑事处罚,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当然这一行政处罚必须是为了解决刑事处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应当免除;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财产方面的处罚,如罚金,关于财产方面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就应当免除。

㈤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是制约人民。区别是法律规定的条条框框和针对的人不一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㈥ 刑法上的重复评价是什么意思

你既然知道这个名词,应该比较专业了,简单的说,一个犯罪行为不能被评价两次 ,比如一个人偷了正在使用的变压器,那么他就既构成盗窃罪,又构成破坏电力设施罪,但是这只有一个行为呢,不能被评价两次,也就是刑法上是禁止重复评价的,所以只能选择一个重罪从重处罚.

㈦ 刑法上“禁止重复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罪行均衡原则即罪来行相源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一,基本含义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在适用刑法时,应将刑罚的轻重与行为人的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制刑、量刑、行刑各个环节均应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不能重罪轻判,也不能轻罪重判。罪行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第五条规定的内容:《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㈧ 行政法与刑法的联系与区别

刑法抄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刑法学还没有开。所以只能说得民法与行政法了。不过行政法就是民告官。行政主体就是像公安局这一类的组织。行政相对方自然就是原告了。也就是普通公民或法人。而民法则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或者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比如像继承权、肖像权等。

㈨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价值基础是法的正义性。
法的正义性价值是法最重要的
价值基础和价值取向之一,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某些法律和制度,

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他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1]”
虽然,正义像自由、平等等价值一样,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些
人认为这些价值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如此,但是,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
如果想获得正常平稳的发展,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价值观、世界观等都是指导人类交往、生存的最根本东西,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也不可能不回到这个深层次的问题上来,这是源头,而其他都只是支流而已。想反,摒弃这些价值或忽略这些价值,势必影响我们认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正义应该说是一个十分宽泛、模糊的概念,存在于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仁者见仁,譬如柏拉图他的《理想国》一书中就提到:“正义就是做应当做的事”、乌尔比安认为“正义是赋予每个权利的、稳定而持久的意志”等等。
在社会中个人承担责任及与此受到的处罚上来看,正义应当是这样一种情形,即一个人犯多大的错,就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社会或国家给予其相应的处罚,否则,对犯错误的人处罚过轻,是对社会或者其他社会成员的非正义;处罚过重,又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的非正义,两者都不是人类社会良性发展所允许的,尤其是在现代文明当中,正义的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正义价值要求的错责罚相适应原则,体现在诉讼法当中即是一事不再理原则或者同一事项不得再度起诉原则,体现在行政法上是合理原则,体现在刑法上即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由于刑罚手段的严厉性,决定了在对犯罪人进行处罚保护社会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保障犯罪人权益不因国家刑罚权的滥用受到损害,罪行相称,罪责均衡,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寻求等价报应。在理论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西方理论界进行探讨,即“倘若是一个人打人,一人被打,一个人杀人,一个被杀,这样承受和行为之间就形成了不均等,于是就以惩罚使其均等,或者剥夺其利得[2]”。经过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倡导,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即国外刑法中的罪行均衡原则成为刑法当中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一方面要求国家通过刑法规定和刑罚适用对犯罪人根据其所犯的罪行,以及由此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和承担的责任进行合理合法的处罚,以还社会和被害人以公平、正义,保护社会,维护社会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国家刑罚权的滥用进行严格限制,在对犯罪人进行处罚时不得不当地对犯罪人的犯罪事实进行不当的评价,罚当其罪,罪行均衡才是现代刑法所应该做的,犯罪人的合法权益同样应当得到保护,否则,刑罚手段的严厉性势必使得犯罪人受到重大的、甚至难以弥补的损害,后者在现代文明中与前者至少同等重要。因此,刑法在依赖国家刑罚权的同时,又必须对其进行规制。鉴于此,在量刑阶段,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或者罪刑均衡原则派生出一项重要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禁止重复评价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在古罗马法当中,禁止重复评价观念是通过程序法上的诉讼竞和来体现的。譬如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18编中指出:数个针对同一事实相竞合的诉讼,尤其是刑事诉讼,相互吸收[3]。另一著名法学家保罗在《论诉讼竞合》单编本中更为具体地指出:某人以侵辱方式殴打他人奴隶。因同一事实,他触犯阿奎利亚法并卷入侵辱之诉,因为,侵辱产生于意愿,损害产生于过错,所以两者都管得着,但是,选择一者之后,另一者则被吸收。[4]显然,这主要是从刑事程序法上对同一事实的两次评价的禁止和选择。古罗马著名法学家盖尤斯则从刑事实体法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在《论行省告示》第76篇中指出: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奴隶随后又将其杀死。那么他既要以伤害又要以杀害负责。因为实际上是两个不法行为,这类行为不同于某人在一次攻击中将一个人多处击伤致死。这时,实际是因杀害提起诉讼。

㈩ 行政法 民法 刑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1.均由全国人民抄代表大会袭制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
2.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同一位阶,是国家的基本法,也是部门法;
3.均是指一类法律规范的总和,不止是一个具体的法典;
4.均是实体法,可以作为诉讼的依据。

热点内容
香港遗嘱认证及遗产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3 21:56:18 浏览:122
青岛市法院拍卖 发布:2025-02-03 21:21:22 浏览:761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