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用词
A. 老马识途的意思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B.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管仲(齐桓公)
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灯谜: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记过
引申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例举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相关词语
【老马识途】毛滂《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马老知道】钱谦益《费县道中三首》之三:“枥中马老空知道,爨(cuàn)下车劳枉作薪。”
【老马知路】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又《自述》诗:“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马识路】黄景仁《杂感四首》之二:“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老识途】赵翼《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之一:“老始识涂输早见,贫堪凿壁借余明。”
【识途骥】林则徐《送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典故解析
原文
管仲、隰朋(1)从(2)于桓(huan)公而伐(3)孤竹(4),春往(5)冬反(6),迷途(7)失道(8)。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9)放(10)老马而随(11)之,遂(12)得(13)道。行(14)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5)山之阳(16),夏居山之阴(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8)。”乃掘(19)地,遂得(20)水。以(21)管仲之圣(22)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3)师(24)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5)之智,不亦过(26)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从:跟随。
伐:讨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乃:于是。
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遂:终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处于。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凭借。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过:过错。
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C. 老()识()有括号的地方怎么写呀。
词条: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年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灯谜: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记过
引申
编辑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例举
编辑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2]
相关词语
编辑
【老马识途】毛滂《寄曹使君》诗:“请同韶濩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老马知道】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马老知道】钱谦益《费县道中三首》之三:“枥中马老空知道,爨(cuàn)下车劳枉作薪。”
【老马知路】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又《自述》诗:“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马识路】黄景仁《杂感四首》之二:“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老识途】赵翼《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之一:“老始识涂输早见,贫堪凿壁借余明。”
【识途骥】林则徐《送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D. 形容马不识路的四字成语
形容马识路的成语倒是有两个。
老马识途
释义:途:路专,道路属。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年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灯谜: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记过
识途老马
识途老马 ,成语,典出《韩非子》卷七〈说林上〉。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识途老马“等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E. 猜一猜下面这些人各取自什么成语马识途
老马识途
燕国收到山戎攻击,向齐国求助.齐桓公打败了山戎,但回来时迷路路了,管仲建议说也许老马认识路,于是让老马走在前方,果然走出来了
F. 老马识途
词条: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年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感情色彩:褒义词
灯谜: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名词)
谜底:记过
G. 老马识途里面的成语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老马识途
作品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文学体裁
成语
作者
韩非
创作年代
战国末期
目录
1成语资料
2典故
3原文
4注释
5译文
6作者
7成语故事
8成语启示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资料
折叠基本信息
【汉字形体】老马识途
【汉语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英文拼写】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语释义】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
【感情色彩】褒义词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语法结构】主谓式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灯 谜】老马识途(打行政法名词一) 谜底:记过。
折叠成语示例
①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②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1]
折叠成语造句
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折叠编辑本段典故
折叠《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í)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途(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
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折叠编辑本段原文
“管仲、隰(xi 二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折叠
H. 疯狂猜成语老什么马什么
老马识途
【汉字形体】老马识途
【汉语注音】lǎo mǎ shí tú
【英文拼写】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语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感情色彩】褒义词
【近义词】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国画 )徐悲鸿作
【语法结构】主谓式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灯 谜】老马识途(打行政法名词一) 谜底:记过
示例
①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景仁《两当轩集》
②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③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出其行卷,以求一言。”[1]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I. 猜谜(法律的)
老马识途(打一行政法用词) 记过
邯郸学步(打两个法律用词)法人、行为
(注:法,效法,模仿)
J.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不知所以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