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关于薪酬
⑴ 劳动法规定的工资计算方式
根据我国劳动法、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计算标准不同,职工工资的算法也不同:1、根据日(即一天)计算,算出日工资:日工资等于月工资除以以月计薪天数;2、根据小时(即一小时)计算,算出小时工资:小时工资等于月工资收入除以(月计薪天数乘以8小时)。上述的月计薪天数,计算方式为:(365天-104天)除以12月=21.75天。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⑵ 劳动法中工资包含哪些项目
工资包括的项目有: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法律依据】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⑶ 新劳动法中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
新劳动法中对于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没有进行规定。
工资的专构成,属于用人单位属薪酬制度的一部分,可以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法律不干涉。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给正常出勤的劳动者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⑷ 劳动法中工资的构成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工资构成的内容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⑸ 劳动法加班的薪酬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薪酬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⑹ 劳动法规定薪资是怎么算的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工资计算公式为当月工资=月薪÷21.75×天数,但是工资的计算方法其实也不止一种,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它的计算,比如缺勤、迟到、早退等等,都要看公司规定而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⑺ 劳动法关于私人企业工资有没有规定
首先,国家没有对私人企业工资的专门规定。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工资主要从以下三版个方面进行规范权。 一、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要求各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是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最低标准。企业不遵守最低工资制度,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罚。 二、制定工资支付制度。 通过建立工资支付制度,规范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行为(包括加班工资的支付)。 三、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通过明确企业与职工(通过企业工会)进行协商确定工资制度、工资增幅、职工福利等事项。政府每年公布工资指导线进行指导。 以上这三个方面都在原劳动部的部颁规章里。
⑻ 劳动法劳动报酬规定
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专在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⑼ 劳动法关于员工最低工资标准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于最低工资的规定包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抱国务院备案;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参考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