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教学课件
『壹』 如何实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劳动法,主要对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作全面的介回绍和阐述,其答内容包括劳动法概述、就业促进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工会与职工参与制度、工资法律制度、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劳动监督与监察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10章。下篇为社会保障法,主要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全面的介绍和阐述,其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概述、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医疗保险法律制度、失业保险法律制度、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等8章。
『贰』 求做劳动法ppt 课件。
这么好啊,可是我不会啊
『叁』 做一名幸福的劳动者PPT
摘要 1、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口号: 劳动推动前进与发展 劳动成就光荣与梦想 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肆』 求文档: 劳动法《最低工资制度》ppt
关于调整北京市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京人社劳发﹝2011﹞375号 颁布时间:2011.12.29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人民团体,中央、部队在京有关单位及各类企、事业等用人单位: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的精神和国家人力社保部的有关要求,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对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6.7元、每月不低于1160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7.2元、每月不低于1260元。
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
(一)劳动者在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二)劳动者应得的加班、加点工资;
(三)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四)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其它收入。
二、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3元/小时提高到14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30元/小时提高到33元/小时。
以上标准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本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
三、实行计件工资形式的企业,要通过平等协商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保证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应得工资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四、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企业,原则上应高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劳动的工资;因生产经营困难确需以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岗位劳动者工资的,应当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或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上述各项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类企、事业等用人单位。
七、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伍』 请问谁有自考0167《劳动法》的课件,mp3形式的,谢谢!
自考 课件 音频 视频 我都有一些 用过都说好 自考学习音频 Q one two one seven nine seven six seven nine 你可以自学的 一边看书 一边听音频讲义 ````《劳动法》的课件mp3形式的
『陆』 1、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6)劳动法教学课件扩展阅读
劳动者主要权利的保障方法
1、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作为一个公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用人单位在为劳动者安排工作的时候需要确保劳动者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2、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指对准备就业的人员和已经就业的职工。
以培养其基本的职业技能或提高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训练,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基础。
3、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业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者与用人关系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用人单位有义务为用人单位办理缴纳社保。
4、提请劳动争议的权利,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申请调解或仲裁,提起诉讼。
『柒』 请懂劳动法的朋友帮我
你看完这些以后,可能会给你启示,但你要会捉重点: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案例
林某是北京市德丽丝纺织有限公司公关部女职员。2003年4月15日,林某到正在流行非典的明港市出差。4月20日回京后,她出现了咳嗽、浑身发冷等症状,测了一下体温发现体温已经高达38°。她怀疑自己可能是非典就到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医院初步诊断林某为疑似病例,并当即决定对其实行隔离观察。其公司以防她将来回单位上班时将非典传染给其他员工,4月22日做出了立即解除公司与林某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决定,并通过特快专递将该决定通知了林某的丈夫。
问题:当林某被医院确定为非典疑似病例时,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法概述
1.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劳动法是以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或保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调整的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劳动关系;一类是为实现或保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居于核心地位,她是劳动法的基本调整对象,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服务于劳动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主要包括:(1).因政府促进就业、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就业服务等产生的就业方面的社会关系;(2).因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事务进行行政管理产生的劳动行政关系;
(3).因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之职责而发生的各种涉及工会组织的社会关系;
(4).因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的等处理劳动争议产生的劳动争议处理关系。
2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1)各类企业(包括企业化经营的事业组织)以及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聘用人员”;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协议,劳动者加入某一用人单位,承担某一工作和任务,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双方的协议,提供各种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受本单位成员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待遇。
我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案例
马先生在一家外企公司工作,工资很高,工作环境也不错,一切都令他满意。但唯独一件事让马先生放心不下。那就是,进入公司工作后,马先生要求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领导却说:“你是急聘进来的,公司计划要到两个月后才大批招人,现在只跟你一个人签了合同,不好管理,等到两个月后跟成批进来的员工一起签吧。”可是两个月后,公司领导又说:“这次招的人都是工人,工作性质跟你不一样,等到管理人员续订劳动合同时,再…..”.后来马先生多次要求公司和他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一直以种种理由进行推托,致使马先生和该公司始终未签订劳动合同。一年过去了,公司和马先生还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 ◆劳动合同的内容
1、《劳动法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选择性条款 :
(1)试用期条款。
《劳动法》第21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延长或缩短试用期都应该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不能单方更改。
(2)保密条款。
(3)禁止同业竞争条款。
(4)培训条款。
(5)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
◆ ◆ ◆ 签订合同
1.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合法。
2.警惕五种劳动合同。一旦劳动合同中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劳动者可以拒签,也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 (1)“霸王合同”; (2)“押金合同”; (3)“暗箱合同”; (4)“性命合同”; (5)“双面合同”
3.关于工资、培训费 的问题
4.掌握相关细节。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解除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案例
某公司总裁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下车间巡视,对车间每一名工人都非常熟悉。一天,他在车间里突然发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在工作,经询问车间主任才知道,这位陌生人是公司新招聘的员工,叫朱彦,刚刚入职两个星期,还在试用期内。总裁听完介绍后,去了人事部,对人事经理悄悄说:“你们赶紧把那个在试用期内的新员工朱彦解聘掉,因为公司最高管理层正在酝酿着裁员计划,一个月后联公司老员工都要裁减一大批。趁着朱彦还在试用期内,找个借口早点解聘,至少比等到裁员时在解聘能省点经济补偿金。”第二天,人事经理通知朱彦:公司作出了与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朱彦很惊奇地问原因,人事经理解释说:“你在试用期表现不出色,工作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因为你在试用期,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可以随时跟你解除劳动合同。”
问题:该公司解除朱彦劳动合同的做法正确么?
试用期内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的两种情形: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如果出现如下法定事由,劳动者可以不履行任何法定手续和义务,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1.1.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征得劳动者意见,也不必履行特别的程序,更不存在经济补偿问题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伤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3.《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五、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争议发生的主要情形: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方面产生的争议,包括: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集体福利、职业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其效力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关系发生的其他争议。
2、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关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3、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
先仲裁, 对仲裁不服再诉讼
4、劳动争议解决的主要形式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5、劳动争议解决的时效
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不服裁定者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