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劳动法
⑴ 如果到新西兰想拿pr,是读护士好还是工程师读哪种工程师比较好护士跟工程师哪个工资高一点啊
如果为了拿PR 护士更好一些
工资方面 肯定是工程师的工资高啊
但工程师不好找工作
不要奇怪 呵呵 国家不同 法规制度不同
在新西兰的劳动法中会规定各学历等级的工资最低限
用工单位必须遵守 工资要求高的 一般公司不会聘请 更不用谈 job offer了 当然也就更没有PR的机会啦
⑵ 为什么在新西兰干临时工六个月必须换工作
摘要 您好,您是以临时工身份工作,当地劳动法会有所约束
⑶ 关于如何完善集体谈判权制度
集体合同制度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种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集体协商即集体谈判的行为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末。1791年美国的费城和纽约等城市的印刷业工人、制鞋业工人和木制业的工人都成立了行业组织,大家以这样的组织形式团结起来反抗雇主方面的剥削。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集体谈判是在1799年,美国费城的制鞋业工人为维护其合理的经济利益而与雇主就劳动标准问题进行过集体谈判,后来费城和纽约等城市的印刷业等行业的工人也开始了这种谈判,集体谈判若是不能达成协议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罢工斗争以示对雇主方面的抗议和威胁。雇主也想尽办法对工人和工人组织进行指控,但是这样的指控往往既难以达到其残酷剥削的目的也难平息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在这种斗争与妥协中,开始出现通过更认真的集体谈判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当时谈判的内容还比较简单,但是,这种行为却开启了集体谈判的先河。
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会合法化,1850年英国的纺织业、矿山业、冶铁业的工会便代表劳工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就有关劳动标准问题达成协议,到1870年,涉及工资等劳动标准的协议越来越多。1910年英国商务院第一次发表集体合同调查报告。在1696件集体合同中关于工资标准的集体合同就有563件,一般雇用条件的集体合同有1103件,其它的有30件。
集体合同法制化出现在十九世纪初。1904年新西兰颁布了最早的集体合同法律,制定了各种有关集体合同的法律。1907年奥地利和荷兰也相继制定了有关集体合同的法律制度。1911年瑞士颁布的《债务法》也有两条是关于集体合同内容的。这个时期的集体合同多被视为民事法律关系,其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这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集体合同立法,开启了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劳资斗争的成果之一,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迫使雇主方面不得不正视工人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的存在。为了避免更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雇主方面必须缓解劳资矛盾,这个缓解矛盾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协商谈判的办法,一方面对劳工提出的要求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同时,通过这个协商谈判也对劳工的行为做出某种程度的约束。正是这种斗争与妥协带来的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集体谈判进而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与肯定,于是便产生了集体合同法律制度。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德国在1918年底颁布了《集体合同、劳工及使用人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法》。这个法律文件对集体合同制度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此后,1921年4月又颁布了《集体合同法》,把该法纳入了德国统一劳动法之中。1919年法国制定了集体合同特别法,也纳入了劳动法典当中。芬兰在1924年也制定了集体合同法,瑞士在1928年也颁发了集体合同法。美国1935年颁发的《国家劳资关系法》中也对集体合同的内容做了专门的规定。英国是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产生比较早的国家,但是由英国的判例法的法律体系本质所决定,其集体合同立法相对滞后于其它国家,甚至滞后于其殖民地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对战争和社会的动荡深恶痛绝,缓和劳资矛盾众望所向。欧美国家开始积极干预劳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劳动法律,集体合同这种调整劳资关系的有效制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发展。二战后各国都在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律,许多国家都对集体合同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给予认可。1946年到1950年的四年间,法国就颁布了多项涉及集体合同的法律。集体合同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发达的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也有一些发展。1958年非洲的加纳也制定了国家《劳资关系法》,1967年卢旺达制定了《劳工法》,1971年赞比亚制定了《劳资关系法》;阿拉伯世界国家如伊拉克在1970年制定了《共和国劳工法》,同年利比亚也制定了《利比亚劳工法》,同年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制定了自己的《劳工法》等等,所有这些国家的劳工法或劳资关系法,其中都有关于集体合同的专门性规定。苏俄十月革命以后,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调整劳资关系的集体合同制度的经验,实行了按产业不同签订集体合同的做法,逐步在企业内部也开始实行集体合同制度。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的经验建国后也开始在企业内部实行集体合同制定,用集体合同制定来调整劳动关系。
集体谈判产生于十八世纪末,集体合同制度形成于十九世纪初中叶,现代意义的集体合同制度实际上是完善于二十世纪中叶,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被各国普遍采用。
⑷ 发达国家劳动关系确定后的最低工资制度是怎样的
国际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其后,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结合本国实际,建立了各自的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的产生是由于在工人的斗争下,政府不得不采用法律性措施,规定工人的工资不得低于某一限度,以改变工人工资水平不断降低的局面。随着二十世纪工人运动的高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普遍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也先后规定了本国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或工资浮动下限。
到21世纪初,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或类似规定。[1]
中国
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拟定的《劳动法案大纲》中,提出应制定保障劳动者最低工资的保障法。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苏维埃政府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要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工资。
2000年-2011年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
1948年第六次劳大明确规定最低工资要保证包括职工本人在内的两口人的生活需要。
1949年9月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也明确规定“人民政府应按照各地企业情况规定最低工资”。
1984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承认旧中国1930年批准加入国际劳工组织的26号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以上各次规定一直未能以法律形式贯彻落实。
1993年11月24日劳动部颁发[1993]333号《企业最低工资规定》。还制定了《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工资支付规定》等配套法规。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004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发布了《最低工资规定》,对原劳动部劳部发[1993]333号《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作了某些修正和补充。
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最低工资规定》,对原劳动部《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作了修正和补充。至此,《最低工资规定》开始正式实施。[2]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后,全国31个省市都实施了最低工资标准,每个省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 - 国际标准
2011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国际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
国际间最低工资问题的研究表明,任何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最低工资率的想法都不现实。如果国际最低工资率以低水平国家的工资为基础,对高工资标准的国家则没有作用;如果以较高标准国家的工资为基础,低水平或中等水平国家则无法达到。因此,国际劳工大会决定制定有关最低工资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131号条约列举了在决定最低工资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是:
1. 根据国家的一般工资水平,生活费用,社会保障福利和其它阶层人员的相对生活标准,最低工资要能满足职工和其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 要考虑与之相关的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实现和保持高的就业水平。
国际上确定最低工资的标准一般考虑当地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
确定最低工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工人身体健康以取得劳动效能所需要的最低生活水平。要确定最低工资,值得注意的要点是:“最低生活标准”的含义,以确定出一个合适的最低工资水平。一些国家的法律对最低工资作了这样的规定:它要能满足职工本人对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正常需要,同时要能够维持其家庭成员的生存。[3]
最低工资标准 - 中国标准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会随着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整。
中国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一般包括奖金和一些补贴。法律规定,最低工资每两年调整一次。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011年全国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
2011年,中国有24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中国27个省份发布了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多在14%以上。截止2011年12月,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上海市为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北京市为11元。[4]
省份 调整日期 月工资标准(元/月) 小时工资标准(元/小时)
上海 2011/04 1280 11
天津 2011/04 1160 11.6
北京 2011/01 1160 6.7
重庆 2011/01 710 -870 7.1 -8.7
浙江 2011/04 950 -1310 7.7 -10.7
广东 2011/03 850 -1300 8.3 -12.5
新疆 2011/06 800 -1160 8 -11.6
江苏 2012/06 950 -1320 8.3 -11.5
河北 2011/07 860 -1100 8.6 -11
山东 2011/03 800 -1100 8.7 -11.5
辽宁 2011/07 780 -1100 7.5 -11
福建 2011/03 750 -1100 7.9 -11.6[5]
湖南 2011/07 770 -1020 8 -10
安徽 2011/07 680 -1010 7.1 -10.6
吉林 2011/05 830 -1000 6.3 -7.7
山西 2011/04 740 -980 8.1 -10.8
西藏 2011/07 850 -950 7.5 -8.5
贵州 2011/09 740 -930 8 -10
宁夏 2011/04 750 -900 8 -9
内蒙古 2011/07 680 -900 6.1 -8.1
湖北 2011/05 600 -900 6.5 -9
黑龙江 2011/07 600 -880 5.5 -7.5
陕西 2011/01 680 -860 6.8 -8.6
四川 2011/08 650 -850 6.8 -8.9
海南 2011/07 680 -830 5.9 -7.2
云南 2011/07 630 -830 6 -8
广西 2011/09 565 -820 4.5 -6
河南 2011/07 600 -800 6.8 -9
青海 2011/09 750 -770 8.1 -8.3
甘肃 2011/10 630 -760 6.6 -7.9
江西 2011/07 500 -720 4.7 -6.8
[6]
最低工资标准 - 确定方法
比重法
广东省职工工资最低标准
比重法是中国各地区在确定最低工资方案时使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先根据本地区调查资料,确定本地区整个城镇劳动者家庭中一定比例的人均最低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人均生活费支出水平,作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然后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得出赡养人口所需生活费用;再适当考虑劳动者教育和训练等费用,加总得出最低工资额。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必要的修正,得出最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赡养系数调整因素a
其中:调整因素a主要包括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
例如:通过统计调查,某地区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297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91。
按比重法计算得出该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月最低工资标准=297×1.91a=567.27a(元)
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则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20.92÷8)×(1 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之和)]×(1 浮动系数)。
恩格尔系数法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若能确定恩格尔系数,则可以用来测定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方法就是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提供的最低营养标准,确定满足劳动者最低饮食需要的主要食物的项目和消费量,乘以各地区相应项目的市场价格,加总求出劳动者用于饮食需要的主要食物的项目和消费量,乘以各地区相应项目的市场价格,加总求出劳动者用于饮食的最低费用;再除以已定的恩格尔系数,得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用职工平均赡养人口系数乘以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得出赡养人口费用;最后把职工本人最低生活费用、赡养人口费用与一定量的教育训练等费用相加,即为最低工资额。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满足营养标准的食品支出额/已定的恩格尔系数×人均赡养系数调整因素a
其中:调整因素a内容与比重法相同。
例如:通过统计调查,某地区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91,最低食物费用为156元,恩格尔系数为0.525。
按恩格尔系数法计算得出该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月最低工资标准=156÷0.525×1.91a=567.54 a(元)[7]
必需品法
又称为实际计算法或菜篮子法。此方法利用劳动者家庭调查资料,求出满足居民最低生活所需个人消费品的主要项目和消费量,然后乘以该地区相应的市场价格,计算出购买这些消费品所需的费用,以此作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再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得出赡养人口费用;最后将此费用加上一定的教育训练等费用,得出最低工资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人均购买生活必需品支出额×人均赡养系数调整因素a
这种方法具体实施时,首先必须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清单。确定生活必须品清单可以由专家确定,但是专家的确定也存在一些弊端,即有可能由于专家缺乏低收入者的社会生活体验,造成脱离实际。或者可以采用公众调查的方法确定必需品,选择与个人消费相关的项目让被调查者回答。
国际收入比例法
此种方法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计算贫困线的方法,后来人们用来计算最低工资。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4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据此通过统计得出某地区的职工的平均收入,然后相应地乘以40%-60%之间的系数,从而确定为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超必需品剔除法
该方法根据住房消费调查资料,从职工全部消费支出中逐一剔除那些超必需品,将剩余部分作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用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平均消费支出-平均超必需品消费支出)×职工平均赡养系数调整因素a
在此方法中,超必需品的确定是根据消费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把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的定义为超必需品。
生活状况分析法
生活状况分析法又称生活形态法或“剥夺指标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源于研究贫困学者汤森提出了一套剥夺指标,汤森通过收入与剥夺指数的关系研究,发现了“贫困门槛”的存在。他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及消费和收入,求出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在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基础上,加调节因素a,即为职工的最低工资。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贫困户人均收入(贫困门槛)×人均赡养系数调整因素a
累加法
累加法是一种收入比例法,它是通过统计调查出某地区的职工工资,然后确定达到某一累积概率的工资额,以此作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其计算方法为:
确定的职工工资次数分布列的累积概率的25%确定为最低工资标准。
分类综合计算法
所谓的分类综合法是中国研究者提出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确定最低工资时对此方法的借鉴,形成了确定最低工资的分类综合计算法。此方法将国际上比较常见的确定最低工资的5种方法,即必需品法、恩格尔系数法、平均数法、累加法和生活状况分析法加以综合应用,从而确定最低工资。
分类综合计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 选择调查点。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确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调查点。用“生活形态法”确定“贫困人群”。
2. 确定生活形态的剥夺指标和生活必需品清单。其确定方法是民主讨论和抽样调查相结合。最后确定表示贫困户生活形态的指标(剥夺指标);然后,用最后确定的生活形态指标筛选出符合贫困户生活形态的被调查户,并进一步寻求以下答案:贫困户所占比例(贫困面),贫困户的职业构成、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一般市民和贫困户的收入状况。为以后的逐年调整做好准备。
3. 用“市场菜蓝法”确定生活必需品清单和最低工资标准。根据以上确定的生活必需品,乘以该地区相应的市场价格,计算出购买这些消费品所需的费用,以此作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再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得出赡养人口费用;最后将以此费用加上一定的教育训练等费用,得出最低工资额。
4. 由以上数据求出收入比例和恩格尔系数,使今后每年的调整得以用更简便的方法进行。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用收入比例法调整,用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除以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对最低工资进行调整。
⑸ 新西兰出国劳务费用
新西兰出国劳务费用一般五到七万,最好是去劳务派遣公司具体咨询。出国费用最低的国家可以选择亚洲的,如韩国、泰国等,这些的费用都是较低的。出国工作的话做对外汉语教师是不错的选择,很有发展。
出国劳务注意事项:
1、对劳务所在国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要全方位的了解,避免用工方以各种理由辞退。
2、对常规国家跟中国有正式劳务关系的国际名录有所了解,包括合法的签证类型,不轻信,遇到不需要面试,不签合同,只是口头承诺高薪,收取中介费的情况,不要轻易相信,这种情况往往是骗局,或者难以得到期望的工资。
3、辨是非,真正的工作签证需要繁琐的过程,面试体检公正,开各种证明,每个国家的签证要求也不用,想走正规的签证,就要服从正规的流程,不要嫌麻烦走捷径,否则你刚开始简单,以后就是无尽的麻烦。
劳务费包括:
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费用。
劳务费用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所得的,它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在于劳务报酬是独立个人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劳务费用
⑹ 在新西兰读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好移民吗如果想移民的话,研究生需要改成什么热门专业呢
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是怎样,就看成你是去留学再移民的吧,那就不说移民 under Partnership.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对新西兰这个英语国家来讲没有任何优势,现在新西兰的失业率还是偏高,移民局对於技术移民的名额暂时来看都是咬得挺紧的,目前来看基本上没有Job offer(工作担保)的话都没戏。就算你有研究生的学历也要看是不是短缺行业才有加分,否则没有Job offer也是没戏(但是在新西兰找工作,洋人雇主都看重经验而不是学历。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并不比一个专科或者本科生强,有的时候会更难,因为学历太高,洋人觉得请不起你)。建议你到www.immigration.govt.nz那里的Skilled Migrant Category的QUICKCHECK 的points indicator,去做一个网上评估看你自身的条件满不满足技术移民的要求(总分有140分去申请的话可以自动获得移民的邀请)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申请投资移民,否则等你技术移民办下来再申请父母定居的路还好长好长。
⑺ 福建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青口受理点地址
这个中介的信誉还可以。
一周600新元的工资也是可以接受的中文教师的工资了。但是,一个事实是,中文教师的收入在整个新西兰属于很低的水准。
600一周的薪水,时薪是15新元。目前新西兰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报酬是12.75新元每小时(也就是快餐店打工的工资)。所以,15新元的时薪也就比最低工资高一点,真不算多。
就新西兰的消费来说,我不知道这个工作的地点在哪里。我就以我在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基督城来说,单人,给被人合租房子,每周租金100以上,加上电话,电费等杂费,一周30。公交车费用30左右。伙食等等100左右,基本上一周花300新元算正常。600块的收入,扣掉所得税,剩下,500左右,也就是说你一周能剩200新元,算是不错了。这是基督城,如果你在奥克兰或者惠灵顿,600块的薪水就很难剩钱了。
职...15新元的时薪也就比最低工资高一点,600块的薪水就很难剩钱了,如果你在奥克兰或者惠灵顿,根本没有地方跳。平均到周薪,时薪是15新元,也就是说你一周能剩200新元,500左右,剩下,扣掉所得税,还是留学先。如果你想出国。目前新西兰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报酬是12,中文教师的收入在整个新西兰属于很低的水准,就是想跳槽都没有地方跳。永远就是在最低工资多一点的水平,一周30,真的很难,加上电话,每周租金100以上,给被人合租房子这个中介的信誉还可以,一个事实是,就是1200新元以上,8万的,真不算多。尤其是英文差的话。跟我一起毕业的软件工程师,甚至上7万。我就以我在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基督城来说,现在年薪都在6万新元左右。
600一周的薪水。
工资高的都是理工类或者管理类的人才,中文教师没有前途.75新元每小时(也就是快餐店打工的工资)。伙食等等100左右。中文教师的话。这是基督城,算是不错了。600块的收入。所以,基本上一周花300新元算正常。
就新西兰的消费来说。公交车费用30左右,电费等杂费,单人,我不知道这个工作的地点在哪里,而且将来跳槽涨薪水也比较容易。
一周600新元的工资也是可以接受的中文教师的工资了,然后在理工类专业上发展比较有前途。这些都基本可以算是。
所以,不错的工资水平了,请你对这个职位保持谨慎的态度。比如基督城,全城就一所像样的中文学校。但是。
职业发展前景来说
⑻ 新西兰和新加坡的治安
当然是新加坡啦
新加坡的治安和法律
新加坡是个岛国,国土资源十分有限。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国家小了,自然就好管理了。新加坡的犯罪率极低,很少有罪案发生,应该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安全的大城市了。但是,低犯罪率不等于没有犯罪。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有些方面还是要注意一下为好。比如太晚了就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夜生活比较丰富的地方也相对不是很安全,比如说芽笼,或是新加坡河附近的酒吧,毕竟人喝多了就什么都可能发生。还有就是自己的物品要保管好,长时间出门一定要锁门,不要把贵重物品随便乱放等等。总的说来稍微注意一下就会非常的安全了。
如果不幸有什么状况发生,最好立即报警,报警电话是999,一般警察都会很快赶到,让一切按照法律程序完成,这样你的利益才会更有保证。
同样的,在保证自己不受侵害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触犯到新加坡的法律。新加坡的法律体系相当完善,大到杀人放火,小到随地乱扔垃圾,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执行严格。当年曾力拒美国总统的求情,对一名触犯法律的美国青年进行鞭刑,这个实例全世界闻名。当然了,处罚都是在法律条例的依据下的,如果不触犯法律,当然不会受到惩罚。而且,国内某些传言有些失实,说什么犯点小错就要挨鞭子还要电视直播什么的。其实不是,鞭刑的行刑过程是不公开的,因为场面比较血腥。据介绍,鞭刑用的鞭子是特制的,打在肉上之后皮开肉绽,即使养好了也会留下疤痕。而且鞭刑是很重的刑罚了。一般来说,只有很严重的事情才会受到鞭刑。所以不用担心这个。
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常见的法律条例,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 随地吐痰,有可能被处以最高5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即便是吐痰,也不允许直接吐在垃圾桶里。要吐在纸上,包好再扔。
* 乱扔垃圾,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
* 乱按地铁的警示铃或是紧急制动闸,有可能被处以最高5000新元的罚款。
* 上完厕所不冲水,有可能被处以最高5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
* 横穿马路,有可能被处以最低50新元的罚款。
* 贩毒,这个是最严重的,死刑。要注意的是,在机场,不要帮不认识的人带东西过海关。如果被查出夹带毒品,会被处以死刑的。最近刚判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携毒者绞刑,澳大利亚总理求情也是难逃一死。
* 乱按防火警报,有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新元的罚款或是在劳动法令下受罚或两者兼施。
* 偷偷进入新加坡军营,有可能被当场击毙。新加坡有很多军营分布在各个地方,外面有明显的标志,用铁丝网隔开,不要为了好奇心偷偷跑进去看,那样的话也许有生命危险。同样的,很多大使馆,政府机关都是这样。
* 公共汽车逃票,这个处罚是最轻的,只是补齐差额并罚一倍的车费。
* 盗版光碟,一张1000新元。不要对这个掉以轻心,以为海关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被抓住了很惨的。
* 盗窃,以金额计算监禁时间及罚款数额。
----------------------
新加坡治安状况
最新调查显示,新加坡是受犯罪团伙影响最小的地区,且警察工作效率高、贪污罪案少,因而是全球最安全的经商地。该调查是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于2002年底展开的,共涉及59个国家,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诸多国家。受访的世界各地商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新加坡有安全的经商环境,刑事犯罪及贪污罪案几乎没有,这是因为新加坡有严厉的内部治安法令。根据新加坡内部治安法令和刑事法,新加坡警察有权扣留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政治犯及私会党徒,有效地阻吓了犯罪的发生。
新加坡的法律条文多如牛毛,要想了解全部的法律需要的功夫可不是一点半点。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注意自己的行为,只要不出格,一般就没有事情。而且,在这样完备的法律保护下,新加坡变得更安全,更让人放心。
------------
社会安全
相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大城市来说,新加坡的治安可 以说是相当的好,犯罪率很低。以我的经验,在岛上 的大部份地方,半夜三更一个人在外面游逛并不会有 太大的危险。
但是,正如其政府自己所说:“低犯罪率并不等于没 有。”新加坡也并不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的太平国家。凶杀,强奸,强劫,盗窃等罪案还是时 有所闻。尽管新加坡的法律很严,但也总有挺而走险 之徒。
我的建议是,初来乍到,不要太胆大,万事小心点儿 为好。出门去玩儿的话,最好和几个朋友一起。天黑 了还是不要到处乱跑,特别是一些事故多发地段,如 小印度,牙笼等地。女生应该更加小心。
如果遇到什么状况,还是不要尝试自己解决为好,毕 竟个个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要是受点儿伤什么的就 不好了。最好马上向最近的邻里警察局求助,或者立 刻打电话报警。新加坡也有很多巡警,也可以向他们 求助。反正安全第一,财物什么的就不要考虑太多了。 不过。。。来了五年,我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还有一点是关于新加坡的法律和条规的。新加坡基本 上是一个法制国家,各种法律条规比较完备。违反的 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前几年,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 坡触犯法律被处以鞭刑,在美国总统求情的情况下, 新加坡仍然顶住压力,坚持行刑。不过,各位还是不 用太担心,重要的告示,标牌都同时有中英文的,以 确保不会发生因不知道而犯错误。
有一点儿题外话,在机场的时候,不要帮不认识的人 带东西过海关。如果东西里面藏有毒品,不管你是否 知情,一样会被控以贩毒,最高刑罚:死刑!!!
交通安全
一句话:令停三分,不抢一秒。既使你看到绿灯,也 不要埋头就走。我有好几次就差点儿被闯红灯的车撞 到。过街最好走天桥,地道,至少也要是人行横道, 如果横穿马路被车撞,车主不负责任的。这边的车速 很快,千万当心。
⑼ 新西兰劳动法法律法规雇主开除员工,员工有赔偿吗
新西兰劳动法法律法规雇主开除员工,员工是有赔偿的.
⑽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理解
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1994年,我国制定出台了劳动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能够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往往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而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贯彻劳动合同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上述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如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订立的是口头的劳动合同,则也是违法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直接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
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根据本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当前,我国劳务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收入分配制度及职工相关权益落实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企业、劳动者,对政府而言都是不利的,最终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劳动合同法中采取措施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法第十四条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条中“违反本法规定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要就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形:(一)续延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签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本条规定了一种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即: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月工资。
(一)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
惩罚性赔偿,又叫做惩戒性赔偿,它指的是对受害方的实际损失予以补偿性赔偿之外的赔偿,通常是因为侵权方的一些特殊的不当行为所致。惩罚性赔偿是一项很古老的制度,它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普通法系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都得到了广泛的适用。实施惩罚性赔偿,是为了惩罚和阻止一些特定的行为,特别是故意或恶意所致的行为。此外,惩罚性赔偿还可以疏导受害人的愤慨情绪,防止受害一方因为侵权方的恶意侵权而采取一些以牙还牙的报复行为,全面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惩罚性赔偿虽然在普通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却没有得到承认。大多数的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案件的损失赔偿额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使受害人一方回复到没有受损时的状态。
我国一直以来采用大陆法系的立场,坚持赔偿采用实际损失原则,即只赔偿受害者因为侵权行为而实际受到的损失。但在1993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借鉴了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这一规定第一次采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制裁消费领域中的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次,劳动合同法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拖延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故意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样一个惩罚性的赔偿制度,用于惩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保护作为弱者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例如:某一劳动者于某年10月8日起到某一企业工作,约定工资为每月700元,如果到了当年的11月15日,企业还没有与该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该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据本条的规定应支付劳动者劳动应得报酬二倍的月工资,即虽然该劳动者只干了一个月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要支持劳动者1400元的工资。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本条规定: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应当理解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四种情形到来之日:包括:(1)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之日的次日。如某一劳动者1998年6月1日进入某一企业工作,到2008年6月1日已在该企业连续工作十年,如果该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则2008年6月2日即为“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2)在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日子。如某一职工已在某一企业连续工作十年,此时他53岁,距60岁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在此情况下,如果其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改制,确定于2008年3月1日重新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则这一天即为“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3)劳动者与企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该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在此情况下,双方续订劳动合同的日子。(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则满一年后的第一天为“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如某一劳动者于2007年5月8日进入某一企业工作,到了2008年5月25日该企业还没有与该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为工作满一年后的第一天,即2008年5月9日。
(二)追究赔偿责任的途径
对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以及违反本法规定不予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追究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
(一)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于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受理劳动违法行为举报是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立案查处。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依法对劳动者予以赔偿。
(二)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既是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争议诉讼前的必经程序,也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种基本形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下达后,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将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赔偿。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是劳动者追究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赔偿责任、解决赔偿责任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最后的方式。人民法院按照司法审判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裁判和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获得法定赔偿的权利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