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的外来劳动法
❶ 饿了就吃水中鱼,渴了就摘树上果的埃塞俄比亚土著人,他们日常工作吗
饿了就吃水中鱼,渴了就摘树上果的埃塞俄比亚土著人,他们日常不工作。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是一个高原占领土绝大部分的国家,拥有近70%的高原和近3000米的统一高度。由于其连续平坦的土地,埃塞俄比亚也被称为“非洲的屋顶”。就像其他处于经济增长末期的非洲国家一样,这个国家是众所周知的最贫穷和落后的国家之一。
首先是这里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河水可以说清澈见底。有这么多鱼在河底游泳,鱼是充饥的好食物。二是这里的丛林面积也很大,而且它位于寒冷地带,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又甜又嫩的野果。在大自然的馈赠下,所以这里的土著人说他们饿的时候吃水里的鱼,渴的时候从树上摘水果。当然,非洲人的共同缺点也是他们发表这些言论的原因之一。
❷ 一年十二个月,为什么埃塞俄比亚有十三个月
在埃塞俄比亚他们有一句旅游宣传语:一年享受十三个月太阳,在其他国家我们每年都是只有十二个月的,为什么就只有埃塞俄比亚十三个月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埃塞俄比亚的历法跟其他国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埃塞的最后一个月就是第十三个月,被称为Pagume,来自希腊语epagomene,意思是“一年中那些被遗忘的时光”,平年5天,闰年6天。现代的埃塞俄比亚还是使用属于自己的日历,由于时间的差异,有许多到埃塞俄比亚旅游的人不习惯这里的计时习惯,也会觉得不方便。
❸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和中国关系如何
一、地理位置
埃塞俄比亚全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旧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
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区属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如今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超过30万的华人定居于此,街道上随处可见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铺,还有专门的中国城,令人恍若置身于中国四线城市之中。更重要是,从埃塞政府到普通民众,都以中国为学习榜样,他们自称是非洲“小中国”,渴望有朝一日成为非洲骄傲。
埃塞过去10年经济的平均增速约10%,在外媒看来,这是由中国亲手“打造”的经济奇迹。
中国参与埃塞俄比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运输、能源和电信。在埃塞,大约70%的公路网络由中国公司建造;在能源方面,名号最响是中国葛洲坝集团援建的“非洲三峡”——非洲混凝土拱坝最高的特克泽水电站。此外,中国通讯企业还援助埃塞电信升级并实现现代化。2007年至2012年间,埃塞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从100万增加到1500万。
❹ 埃塞俄比亚,是怎样从世界文明古国,到战乱贫穷的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国家,一提起非洲,大家就会想起黑人,想起暴力、犯罪、贫穷、难民和艾滋病。
其实黑人也不是不勤劳,但由于历史原因,黑人的受教育程度低,非洲国家经济也发展缓慢。
埃塞俄比亚曾经也不例外,但它是非洲和世界最古老的独立的文明古国之一,跟当年的所罗门王发生过交集,以至于后世历代贵族都宣称有所罗门王血统,国内大部分人都信奉基督教,跟普遍信伊斯兰教的邻居们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埃塞俄比亚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工厂少,环境好,这就为房地产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量外商已经涌入,搞房地产开发,自然就会吸引世界各地的有钱人来这里买房,定居,刺激当地的消费,是国内经济又一个增长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过去的十多年间,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角度衡量,埃塞俄比亚是全球过千万人口的中型国家里经济增长速度排名第三的国家。
❺ 帮我介绍一下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
【国 名】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 积】 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
【人 口】 7740万(2005年埃官方数字)。人口增长率为2.9%。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
【首 都】 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人口逾300万(2004年埃官方数字)。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国家元首】 总统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8日当选。2001年10月埃人民代表院通过的“总统法案”规定:总统由无党派人士担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组织背景,卸任后亦不得参与政党活动;总统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议会任命代总统。
【重要节日】 阿杜瓦大捷纪念日(Victory of Adwa 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纪念日(Downfall of the Derg):5月28日;埃历新年:9月11日(New Year)。
【简 况】 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隆起,四周低下。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大部地区属海拔2,500-3,000米的火山熔岩高原,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年平均气温13℃。最高峰达尚峰高4,620米。东南部为较低的索马里高地,东北沿海有狭长平原。东非裂谷带斜贯中部,谷地深陷,有成串状分布的湖泊群,多火山和热泉。热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100毫米。沙漠和半沙漠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具有三千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独立。1928年海尔·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称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5月5日塞拉西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2000、2005年两次大选中,埃革阵均获胜,梅任总理至今。
❻ 埃塞俄比亚怎么这么牛
【经 济】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实际经济增长保持了9%以上的速度增长。
其基本经济特点是: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85%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1%左右,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5%。生产以小农耕种为主,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基本靠天收种,灌溉面积只占可耕地面积的0.77%,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主要农产品为苔麸、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粟、燕麦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Chat)、鲜花、蔬菜、油料作物等。埃塞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七、非洲第一,但是咖啡加工技术落后,出口多为未加工和粗加工咖啡。近年来,埃塞鲜花种植和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额跃居非洲第二,埃塞鲜花以花朵大、花期长、花茎长而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2、埃塞目前共有活畜约4400万头,数量居非洲首位,其中包括牛、绵羊和山羊。畜牧业占了农业总产值的20.6%。但埃塞传统的畜牧放养方式使得该产业单位产量非常低,以小规模家庭放牧为主,居住分散,主要分布在埃塞东部和南部低洼地区。畜牧业为雨水施给型放牧,缺乏管理,易受干旱和瘟疫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
3、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6%左右,主要为纺织、皮革加工、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家具制造、轮胎制造和建筑材料等。埃塞制造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原料和熟练劳动力,工业生产所需零部件、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工业生产中缺乏适用技术、研究及管理人才等。
4、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及湖泊众多,素有“东非水塔”之称,系青尼罗河的主要发源地。埃塞政府着力建设水电站,目前全国4.5万兆瓦水电潜力中,只开发了不到2%。政府计划将开发的水电资源除为本国经济建设提供电力外,还拟向苏丹、肯尼亚、吉布提等周边国家出口。渔业资源迄今未得到有效商业开发。
5、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勘探和开采落后,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铂、铌钽、镍、铁、铜、铅锌、煤、纯碱、钾盐、大理石和天然气等。
6、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国境内古迹众多,但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收入较低。全国有25家星级旅馆,3000多间客房。除国营旅游公司外,私营企业45家,旅行社60余个。2005年全国旅游收入为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国内生产总值2%,共接待外国游客22.7万人次。政府已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使埃到2020年成为非洲10大旅游国之一。2007年,埃政府通过举办千禧年庆祝活动,吸引大批外国游客到埃塞旅游。
7、交通运输与电讯
铁路:亚的斯—吉布提铁路,全国唯一的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内681公里。现有机车19台,年客运量70-80万人次,货运量20-2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运量的2.6%和3.8%。因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运力不足,目前亏损严重。
公路: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公路总长42429公里(2007年7月),过去1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8%;道路密集度由1997年每一千平方公里24.1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每一千平方公里91.4公里。全国登记卡车14万辆,仅9.7万辆可使用。目前,埃政府正实施公路部门发展计划对公路系统扩建改造。
水运:埃海运公司有10艘船,总吨位8.19万吨,通过从全世界66个港口为埃塞运输进出口货物。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
空运:航空业发展迅速,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有近50架飞机,国际航线50条,国内航线30多条,安全系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佳。埃塞共有40多个机场,亚的斯、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其中,亚的斯机场被评为“2007年度非洲最佳机场”。
电讯:2002年12月,埃塞电讯公司制订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计划投资35亿比尔,为全国50个城市提供电讯服务。2006年,全国有固定电话70万个,移动电话线用户220万个。2006年底,埃塞全国电力覆盖率为19%,预计到2010年,埃供电覆盖率将达到50%。
2007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0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美元
货币名称:埃塞俄比亚比尔,1比尔=100分
汇率:1美元≈8.95比尔
年均通货膨胀率:17.2%
(资料来源:2008年2月经济季评、埃塞俄比亚官方报道)
【财政】2006/07财年埃塞GDP 133亿美元(以可变价格计算),埃塞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其税收收入占其GDP的12.5%,政府支出占GDP的27.6%;外贸税收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其税收总额的1/3;政府支出主要用于经常性支出,约占其政府支出的一半。
2006/07财年埃塞政府财政状况
(单位:亿埃塞比尔,1美元=8.91BIRR)
收入和捐赠 288.89
收入 213.06
税收 168.62
非税收 44.44
捐赠 75.83
总支出 355.67
经常性支出 171.25
资本性支出 183.98
特殊项目支出 0.44
盈亏
含捐赠盈亏 -66.79
不含捐赠盈亏 -142.62
总融资额 66.79
净国外融资 19.13
总借款 17.74
重债穷国免除 10.57
摊还支付 9.19
净国内融资 62.46
银行系统 42.59
非银行系统 19.88
其它和遗漏 -14.80
注:埃塞财年为每年7月8日至次年7月7日
❼ 如何理解埃塞俄比亚的经济现状
综述:事实上,埃塞俄比亚经济不差,是过去十年非洲非能源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自称年增长10%以上,有人怀疑其数据真实性,但实地考察,每年都有增长是事实。
我断言埃塞这个国家非常有潜力,绝对会成为非洲的中国。
中国对埃塞的援助非常多,埃塞的发电站、大坝、医院、铁路、轻轨、道路和大楼,几乎都是中国建的。
并且,由于埃塞的政治稳定,安全,再加上埃塞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当地投资。
埃塞属于农业型经济,出口创汇很少,本身工业基础又薄弱,所以大部分产品都依赖进口,非常需要外汇,夸张地说当地连纸都造不出来,吃的食用油也依赖进口。
所以,现在的埃塞政府,一方面继续鼓励农业产品出口创汇,如咖啡、芝麻、皮革、鲜花,以及依托于水电站优势产生的电力出口创汇。
同时积极建立保税区,吸引外资建厂,以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的方式,创汇并且解决就业,相信用不了多久,当地的基建和基本工业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外汇增加后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另外,当地人民勤劳勇敢,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廉价,可以非常好的承接外来的产业转移,埃塞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成为最亮眼的经济增长点。
❽ 我在埃塞工作ID过期工资被拖欠十几万不给怎么办
这种情况建议你向当地的劳动部门起诉,拿着你当时签的合同,提供拖欠工资的相关证据。即使是埃塞俄比亚工作,在国内也应该有公司,劳动部门是会受理和处理的。
❾ 经济起飞的埃塞俄比亚,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为数不多的东正教国家。全国约一半的居民信奉东正教(我印象中应该是唯一一个,但不确定)。而非洲其他国家,北部基本信奉伊斯兰教,南部则多信奉基督教(注:南部非洲的基督教是英法殖民时期传入的,与埃塞上千年的东正教传统截然不同)。当然,埃塞全国另有近一半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
总之,埃塞俄比亚与非洲其他国家相比的确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国家
❿ 什么是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概述
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frica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以下简称《法案》),于2000年5月4日和11日分别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5月18日由克林顿总统签批,并于10月1日起生效,期限至2008年9月30日。2002年 8月1日,《法案》修正案,即《法案》第二期获得通过。
《法案》为4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以下简称"黑非洲")国家提供了单方面贸易优惠条件,符合该法案条件的黑非洲国家在8年内可按普惠制(GSP)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其中在《法案》安排下受益最显著的是纺织品和服装,而且其中5类可免关税、免配额口
黑非洲国家普遍对《法案》表示欢迎。美国政府则表示,该法案可以加快非洲改革,促进非洲获得美国的专业技术、信贷和市场,以及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开辟高层对话等途径,给美国和非洲长期关系带来变化,并帮助非洲实现繁荣。可以说,该法案的签署和实施,是非洲与美国双边贸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03年1月,在毛里求斯举行的第二届美非经济论坛上,美国总统布什通过电视录相向大会宣布,他将建议美国国会将《法案》的有效期延长。该建议一旦获得美国国会批准,未来《法案》新的有效期将超出2008年。非洲国家对布什总统的动议表示欢迎,并希望能将它延长至2015年。因为自该法案实施以来,黑非洲各国进入美国市场的纺 织品服装数量大增,一些国家借此大力投资,兴建棉纺和服装厂,预计今后几年输出到美国的纺织品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法案》的主要内容
(一)受益国的标准
《法案》对受益国提出下列标准:(1)必须已经建立或在建立市场经济,明确保护私有财产,保证促进经济自由化;(2)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治多元化,已经制定或在制定消除贫困政策;(3)取消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知识产权;(4)反对腐败,实行民主民政;(5)改善环境,加强卫生保健,注意食品安全, 增加教育机会;(6)采取措施,不侵犯国际认可的人权,保护劳工权利,消除童工现象;(7)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不能参与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活动。目前有38个黑非洲国家已成为《法案》的合格受益国。
(二)适用零关税的商品。
美国确定的非进口敏感性的黑非洲国家商品,都可在普惠制下免税进人美国市场,这类商品约有460项,包括 石油等战略性资源。2000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将可享受免税待遇的商品增加了1800项,包括鞋类、行李、 手包、表、扁平餐具等。
(三)服装条款
1.《法案》取消了对非洲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配额。
2.《法案》的合格国家不一定能享受服装条款的优惠待遇。该法案的标准是:必须能建立起有效的出口签证体制;调查和杜绝非法转口与假造文件;建立符合要求的服装条款实施和认证程序,或正在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意 与美国进行海关合作,全力协助美国海关确认产品原产地。对具体国家的签证体制及认证程序的要求,由美国驻这些 国家的使馆根据情况提出。目前有《法案》19个合格国家成为服装条款受益国。
3. (1)用美国不产的纱线和织物等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2)用美国产的纱线和织物等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 (3)以美利奴羊毛和开司米为原料的毛衫;(4)以丝绸、绒、亚麻等其他美国没有商业产量的原料制成的服装等,进入美国市场免关税、免配额。
4.《法案》第一期规定,用黑非洲当地出产的纱线和织物为原料加工制作的服装可有条件地享受免税、免配额待遇,即免关税、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不超过美国当年全部服装进口额的1.5%,且在8年内这个比例将逐步增至3.5%,这个限量之外仍使用最惠国关税口
而《法案》第二期将上述比例提高了1倍,即到2008年,黑非洲国家按免关税、免配额出口至美国的服装占美国服装总进口的比例上限由3.5%提高至7%,黑非洲国家对美国服装出口的年增长率由1.5%上升至3%。
5.对欠发达受益国的特殊政策:对于1998年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500美元的欠发达国家,其生产的服装无论原料产地,即使用任何国家原料生产的服装出口到美国,可在2004年9月30日前享受免关税、免配额待遇,数量上限同以上第四条。目前共有32个黑非洲国家符合这一条件,即在原来的38个受益国中除去了6个,即: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加蓬、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如果这32个国家能达到服装条款的其他要求,即可享受该项"特殊政策" 但事实上,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两国可以例外地不受该条款限制。
6.美国商务部长将每月监督服装进口,防止失控。如果进口严重影响或威胁到美国服装工业,总统可下令中止某种产品的优惠市场准人。
7.《法案》对纺织品服装的原产地规则按照产品必须在受益国"生长、生产或制造"的原则,一般都需要当地海关出具的原产地证,并且监督执行非常严格。目前,肯尼亚、博茨瓦纳和毛里求斯已加入该法案免审进入美国市场签证系统。
《法案》的实施和作用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大陆,黑非洲地区尤甚。迄今为止,非洲在政治和经济上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 2002年非洲向美国出口也只占美国全部进口额的2%。《法案》则为非洲提供了一个与产品廉价的亚洲国家、与地理位置优越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进行竞争的机会。
《法案》实施三年来,黑非洲国家普遍从《法案》中得到了实惠,尽管程度有所不同。目前自黑非洲国家进口的服装已占到美国服装进口总额的1.5%。其中莱索托对美国出口增长了7倍,已取代毛里求斯成为非洲第一大对美国服装出口国;马达加斯加的服装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连续两年翻番;肯尼亚2002年对美国出口增长119.5%,创造了5 万个就业机会;南非拥有非洲最发达的纱线和纺织品工业,2002年对美国服装出口增长174%,此外,南非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主要是对美国汽车出口),就业人数增加了9万。
但必须看到,在对美国贸易中,黑非洲国家对美国的依存度远远大于美国对非洲的依赖程度。美国是非洲最大的单一国别市场,理论上《法案》涉及的产品虽然有6则多种,但执行的只有纺织品服装、石油、矿产品(钻石、铅)、汽车等少数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纺织品服装。
1.非洲资源丰富,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现石油,使美国对黑非洲的关注度加大。非洲原油已占到美国原油进口总值的18%,尼日利亚、安哥拉分列美国的第五和第八大原油供应国。黑非洲石油供应地位的上升,可使美国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对美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利用《法案》保证黑非洲对美国的资源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法案》同时也起到灵活调整美国与黑非洲贸易投资战略,促进美国对黑非洲出口和投资的作用。黑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大市场,长期以来,黑非洲国家与其在欧洲的原宗主国关系密切,经济贸易多依赖欧洲,美 国作为后来者欲抢占黑非洲市场,《法案》是个得心应手的工具。
3.《法案》是个非互惠协议,但它不仅有利于非洲国家,更有利于美国自身。首先,《法案》所列产品基本上都是美国需要进口的,扩大产品来源,使其多样化,对美国消费者有好处。而且,由于目前很难寻找到高品质的非洲织品和纱线,非洲纺织服装厂商很可能不得不转向美国购买自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美国公司可能从中找到新的机会,或者与非洲企业达成默契,并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上进行合作。
4.掌控黑非洲的发展方向。《法案》的优惠条件绝不是元偿享受的,美国附加了许多条件,其中一些要求根本与经济贸易无关,如受益国要实行多党民主政治、放开经济、进行私有化改造和反腐败等。
5.《法案》对促进黑非洲向美国出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石油等资源性商品方面。而作为美国夕阳工业的纺织业,《法案》条款非常苛刻,且审定程序繁琐,绝大部分黑非洲国家难以真正享受该法案赋予的优惠条件。此外,该法案赋予合格国家的普惠制仅到2008年9月30日,而黑非洲国家目前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即使产品免关税、免配额,也很难想象在此期限前,黑非洲国家的产品会冲击美国市场,威胁美国国内工业。相反,美国则通过《法案》要求的开放市场条件,逐步扩大对黑非洲的出口,优化商品结构,抢占黑非洲市场。
我国企业如何利用《法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而黑非洲纺织服装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双方开展合作的前景广阔。在非洲投资建纺织服装厂,不仅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出口的政策要求,而且如果在非洲投资获得成功,投资回报率也是非常可观的。
1.充分利用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条件,在非洲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充分利用非洲国家与欧盟、特别是与其前宗主国的传统合作关系,开拓欧洲市场。
3.在黑非洲选择纺织服装投资国的基本条件是:政局稳定、基础设施较好、外资政策和法律环境完善、交通便 利、有原料或方便原料进口、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人工成本较低。鉴此,肯尼亚、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莱索托、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7个国家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国家。
4.非洲国家棉纺纱及面料普遍缺口较大,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应是鼓励投资的重点。
5.由于黑非洲各国情况不同,风险不一,可灵活采用直接投资办厂、合资合营、技术合作、租赁、人股、技术改造、托管经营等多种投资方式。
6.随着《法案》的实施,非洲各国会充分利用该法案的优惠条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本国纺织服装业,扩大对美国出口。但由于非洲大多数国家纺织工业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无法跟上国际纺织服装市场的潮流,它会对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技工有大量需求,同时也会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服装设备。这就为我国扩大对非洲劳务输出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一些问题
1.非洲国家投资环境比较一般:(1)基础设施。除南非、毛里求斯、纳米比亚等几个国家外,多数非洲国家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均不够完善。(2)外汇风险。汇率波动和外汇管制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3)社会治安问题。由于非洲国家贫富差距悬殊,失业率高,警力及其装备有限,甚至存在贪污腐败现象,致使非洲各国犯罪率较高。(4)工作签证问题。非洲国家失业率高,各国均严格控制外国人在当地长期居留和就业,限制发放工作签证, 条件苛刻,程序繁复。(5)劳工问题。黑人员工劳动技能较低,劳动积极性差,但工资水平不低,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非洲各国均有详细的劳动法对本国工人予以保护,且执行严格。此外,非洲工会通常势力强大,工会组织健全, 经常组织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劳资纠纷较多。
2.由于《法案》纺织品服装条款苛刻,且有一定的时效性,在短期内似乎更适合手中有定单、有客户的国内企业。而且从现在算起到该法案规定的期限,我国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有必要抓紧时机采取实际行动。3.要防止非法转口问题。美国实施《法案》,对非法转口问题非常重视,监督检查也非常严格。 4.2005年后美国将取消对华纺织品配额限制,而《多种纤维协定》也将于2005年1月终止,非洲国家纺织服装业面临同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由于双方在技术、设备、劳动力熟练程度、销售等方面的差距,非洲恐怕很难享受到这个政策的好处,这妨碍了非洲国家扩大纺织品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