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二胎案例分析
Ⅰ 《劳动法》案例分析
法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版动合同的,应权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Ⅱ <劳动法> 案例分析 !
1、老板的作法违反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超时加班,不给加班工资都是违法的。
2、工人的做法没有什么不恰当。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合理要求。
3、对违法的用人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罚,使其不敢侵犯劳动者权益。
如果你是这个单位的员工,建议你用一小时看一下《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看一下用人单位违反了那几条,侵犯了你合法权益的那几项,你就知道该如何维权了,且会使你一生受益。
注意收集证据,证明你的工作年限,加班等。如果仲裁或诉讼,这很重要。
Ⅲ 急 两道劳动法案例分析~~~分不是多了 ~~表介意~~~
不好意思,我们还没学劳动法,不过,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庄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合同约定,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Ⅳ 济南一女子没按单位时间表生二胎,被单位罚款冤不冤
单位制定政策的前提是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后,单位依然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员工生育二胎,这是有悖于国家生育政策的,因此这样的企业行为是不合法的,而员工因此所失去的工资收入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手续要求补偿,如果忍气吞声的接受单位罚款肯定是冤枉的。计划生育在西方国家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但我国实施计生政策是有客观因素的,当全社会都习惯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的确给部分企事业单位来了诸多不适,尤其是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企业,如果任由员工生育二胎,必然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这也是让企业两难的客观事实。
无论是计划生育时代,还是如今的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都是国家层面的人口政策调整,作为企业来说只有无条件的支持才符合国家利益,如果一味的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而阻碍国家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必须要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做不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那么很多家庭的二孩生育也就会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这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和落实是非常不利的,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部分企业顾小家而舍大家的本质,但在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面前,相关部门还是要充分考虑二胎生育家庭的权益保护问题,这也是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Ⅳ 最新劳动法案例分析
第一 【案例】小李托亲戚找朋友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当时没有签合同,进去后干的活很杂,工作岗位不固定,每个月领的工资也不一样。一年后,他多次与公司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想把工作岗位、内容、工资等各方面固定下来,可公司总是以“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干杂活的人”,“公司效益不固定工资也不能固定”,“如果不想干就另谋高就”等各种理由予以推托。结果,他干了一年多,合同也没签成。后来公司换了个老板,一上任就把他辞退了。
【解析】《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未规定法律责任方面的保障条款。为此,《劳动合同法》在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小李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而公司辞退他是违法的,因为公司实际上与他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跳槽无须支付违约金
第二 【案例】小刘是某建筑公司的农民工,与建筑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10多项违约金条款,有一项是如果小刘跳槽,需一次性支付10万元违约金。工作半年后,小刘发现了另一家建筑公司招人,开出的条件和待遇都比现在的单位好很多。他想跳槽,但面对巨额违约金,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解析】《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是交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为防止劳动者跳槽,不少用人单位都规定了高额违约金。为此,《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进行了规范,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第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后,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后,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由此可见,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其余一切情况包括劳动者跳槽都不再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高额违约金了。不过,劳动者跳槽仍需支付一定代价,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建筑公司约定的高额跳槽违约金是无效的,小刘只要在赔偿对该公司造成的损失后就可跳槽去另一家建筑公司。
派遣服务时意外受伤,两家单位负连带责任
第三 【案例】苏阿姨是某家政公司的员工,受公司指派到某私营企业做保洁服务。在擦窗户玻璃时,她一不小心从办公室的窗台上跌倒在地板上,导致手部骨折。该企业老板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治疗,但拒绝支付医疗费。苏阿姨找家政公司要医疗费,不料公司老板却说:“你是为那家企业打扫卫生时受的伤,可以找他们索赔。”而该企业老板却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保洁费,且已及时将苏阿姨送到了医院,“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两单位对于医疗费互相踢皮球,都表示不予支付。
【解析】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苏阿姨是受家政公司的指派从事保洁工作的,是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她受伤也是在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责任应由家政公司来承担。
但是《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了新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过程中,如果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苏阿姨的医疗费既可以向家政公司要,也可以向私营企业要,两家单位都有赔付的义务。
Ⅵ 劳动法案例分析题
1、劳动合同中存在哪些不合法之处?
第一试用期时间6个月不合法(应该是1-2个月);试用期工资500元不合法(应该是1000的80%且不低于600元);第3妇女在怀孕期解除合同不合法(不能解除合同);
2、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因为劳动法规定。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假设双方合同到期正常终止,甲公司可以不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是什么?
不可以,合同到期,如果是企业要求终止合同也要支付补偿。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动议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假设甲公司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则要支付多少?
支付补偿金条例: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5、如果甲公司要与王某在试用期解除合同,条件是什么?
试用期内企业随时可以解除合同:套件是不符合录用条件。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王某如果要与甲公司在试用期间解除合同,需要履行什么样的手续?
可以提前三天通知单位即可。
7、王某在孕期享有哪些权利?
劳动法规定一下条款: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Ⅶ 《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好复杂。
Ⅷ 劳动法案例分析
(1)该公司招聘未满15周岁的劳动者,违法。
劳动法规允许用人单位招聘年龄不到18周岁但年满16周岁的劳动者,称为未成年工。对未成年工的就业,有职业工种的限制,不允许安排其从事危险、繁重的工作。
(2)该公司收取每名员工2000元风险抵押金,违法。
劳动法规不允许用人单位收取或者扣押劳动者的任何财物。
(3)该公司可根据劳动者的表现随时缩短或延长试用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劳动合同条款予以约定,一旦约定不允许随时变更。特别是延长试用期,是不允许的。因为有的公司以此不给劳动者提高待遇。
如果确因劳动者表现优秀,用人单位提前结束该劳动者的试用期,以此作为鼓励,并无不妥。
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实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可以在试用期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4)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该公司如果发现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公司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劳动法规规定用人单位证实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可以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或者多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后,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5)如遇生产任务紧张,公司可以要求全体员工加班,但是要支付劳动者的加班工资或安排劳动者补休。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分为3种情况。
1. 用人单位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安排劳动者工作的,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安排劳动者补休,按劳动者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2. 在周六周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该优先安排劳动者补休,因为劳动者享有休息权。不能安排补休的,按劳动者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 对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不允许安排补休,按劳动者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因为,法定节日对于劳动者来说,其节日的休假比平常休息日的休息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具有不可调换性。节日上班影响了劳动者只有在节日才能进行的特有的精神文体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是用补休的方法无法弥补的。
Ⅸ 劳动法案例分析 急急急!!!
没有毕业 监护权在学校 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局仲裁的没有问题 但是可以协商医疗费用 学校也有连带责任的
Ⅹ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劳动内容。对于劳动内容法律没有明确专规属定,但是单位根据员工工作能力有权调整工作岗位,这一点毋庸质疑。因此虽然公司具有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嫌疑,但劳动者举证相当困难。一般劳动仲裁首先调节,达到双反认可的程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适应这一岗位,劳动仲裁最终很可能驳回你的仲裁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