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课程前沿

民事诉讼法课程前沿

发布时间: 2022-06-06 05:02:20

1. 民事诉讼法课程体系是什么

首先,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民事法学,基本解释原则与民法学相同。民诉法学初期,民诉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有追随民法学的倾向,后又逐渐分离,民诉法学欲摆脱民法学的范畴和理论,建立独立的概念和体系,以实现诉讼法学的独立
相对于法理学和中国法制史这样一些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来说,民事诉讼法无疑是一门既简单又实务的一门学科,但民事诉讼法的内容较多,因而,不太容易掌握。
其次,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理论部分,包括民事诉讼的相关概念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等内容;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包括民事诉讼的管辖、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
三,一般案件进入一审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当事人对一审程序不服提出上诉的,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审程序终结以后,当事人不及时履行判决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如果在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认为该审判确有错误的,案件还可进入审判监督程序,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主体程序,一定要注意把握。
四,有些特别的诉讼进入特殊程序;这是在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等主体诉讼程序外的一些特殊的程序,包括特别程序(含选民资格案和非诉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这些特殊的程序也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的内容。
五,在对这些程序进行掌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程序掌握与一些程序相关的知识,包括诉讼中的证据、法院在诉讼中的调解、诉讼的保障制度、诉讼的期间、送达和费用的承担等内容。
六,最后是对一种相对特殊的诉讼程序的掌握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2. 《民事诉讼法》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民版事诉讼法研究室主权任,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副主任委员。科研领域及教学的课程包括《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破产法》及《司法制度》等。

3. 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法案例抄分析袭(第2版)》的编写注意“高水准”与“适周性”的合理结合。首先,本套教材以人大法学院具有全国影响的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约请全国高校优秀学者参加,形成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写阵容。同时,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吸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研究的最新的学术成果,注意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力争使教材内容能够站在21世纪初的学术前沿,反映各学科成熟的理论,反映20世纪后期中国法学的水平。其次,本套教材主要供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因此,本教材将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运周比较生动的案例、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制度。

4. 《民事诉讼法》课程讲什么内容

民事抄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袭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项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法》课程主要介绍了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通常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管辖制 度、证据制度、当事人制度、诉讼程序、执行程序等内容,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民事诉讼的相关信息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首先,应注意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与民事实体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程序法是法律生命形式和内部生命的表现,因为实体法只有通过审判,其固有的强制力属性才能表现在人们面前。法院按照民事程序法的规定审理民事案件,并作出公正的裁判,才能保证民事实体权利义务的实现。在民事实体法中,往往含有民事程序法的规范。例如:《民法通则》、《继承法》以及《合同法》中有关诉讼时效的条款;《婚姻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这些规定都属于民事实体法中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因此,必须把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结合起来进行学习研究,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内容。其次,应注意理论与立法相结合。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制性规范多,技术性规范多。与实体法相比,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的一些技术性规定无法通过理论或基本原则直接加以推导,如各种期间的规定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熟悉民事诉讼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再次,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规范,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实践性很强。从法院的角度看,是行使审判权、审理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操作规程”;从仲裁组织的角度上看,是行使仲裁权,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与运作规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是进行民事诉讼与仲裁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名合格的律师,更要求他能够熟练理解与把握民事诉讼、仲裁的运作规律与行为规范。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应注重将法理、法律规定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民事诉讼法著作推荐

1、《民事诉讼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艳丽。本教材吸收和借鉴既有民事诉讼法教材编写经验,在内容上注重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前沿理念和问题的介绍,以及民事诉讼法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

该教材在全面系统的介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基础上,更为注重学生对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掌握和运用,为此在教材的体例设置上,每章分设六个部分。

2、《新民事诉讼法 》

本书由邱联恭教授发起并组织的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参与编写,本研究会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民诉研究会,每年集合台湾地区此领域菁英,收录一次性发表当年研讨会的重要论文,于文后注明原刊载论文的期别及年月,命名为《民事诉讼法之研讨》。

该内容常列为台湾地区学术与实务研究者的指标性学术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湾民诉界实务与学界菁英作者群。历年来有许多台湾民事诉讼领域的专家学者相继加入,对于推动台湾民事程序法研究之进展及革新,贡献匪浅。

本书对大陆民事诉讼领域的学术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即将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参考。

3、《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

《万国法源·国家司法考试万国授课精华:民事诉讼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讲课时随堂所发讲义的一本书。

4、《民事诉讼法》

是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民事诉讼法》在修订中吸收了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强调了程序法的理论,并更加突出了其教学适用性

5、《民事诉讼法》

张卫平著法律类图书,以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为根据,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民事诉讼各种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

《民事诉讼法》概念清晰、准确、分析简明、透彻,难点、重点明确,体系结构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了民事诉讼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注意民事诉讼制度的实际运作。《民事诉讼法》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诉讼理论和各种制度的动作机理。

7. 目前我国民法领域有哪些前沿问题

民法前沿问题

从各国和我国民法学研究的重点看,近年来民法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

一、公法与私法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公法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包括民法学者的研究成果,如环境权的公法与私法保护、公法上的请求权与私法上的请求权、人格权的公法渊源和私法渊源、法律行为中的国家强制与私法自治、物权法定原则中的强制与自由等。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妥善处理公法与私法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直接对应的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分模式。国家与社会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促进国家的善治。任何一方的力量过小都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既是理论的逻辑,也是人类历史展现的逻辑。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公民政治冷漠、公共领域淡泊、公民与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尤其应注意这一问题。在我国,不能走强调私法自治而忽视国家作用的极端,也不能因为强调国家的推动作用和主动性而忽视了群众的改革想象力和创造力。事实上,制度的形成总是社会自组织和国家推动合力的结果。中国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如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日趋壮大,吸纳能力增强,这为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我国,虽然公法与私法的区分已经成为法学界的常识,但是,公法与私法关系的真正澄清和厘定,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民法学界有学者讨论过德国法关于宪法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很多学者也都注意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倾向,但大多数议论以宏观纵论居多,鞭辟入里、细致精微的微观问题分析较少。在一切部门法学中,民法学应是最擅长微观分析的学科。在公法与私法的两分已经达成共识的学术背景下,我们需要讨论更为细致的公法与私法的关系问题。如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赔偿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侵权行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某人被公安机关无端羁押,在决定赔偿数额时,应适用何种法律?如果对这类侵权行为都适用国家赔偿法,那么国家减轻其责任的合法性是什么?民法通则的规定还有什么价值?

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引起公众关注的公法、私法交融的案件,如山东的受教育权被侵害案。对于本案,公法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而民法学界相对寂然得多。民法学家研究的是私法问题,是社会的秩序问题,但关注公众事务,似乎也应该是我们的社会担当,也是我们的职业(或许还是一种天职)。

二、大规模侵权、风险与赔偿

在西方,因为技术的有限性和经济效益的驱动,因为产品责任而造成的大规模侵权相当严重,劳动者和消费者遭受的损害也相当严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石棉造成的损害。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但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材料,石棉在工业生产中仍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瑞士的ABB公司1990年收购了生产锅炉的CE公司。这一收购将ABB公司带到了亏损的边缘。这是因为CE的锅炉产品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的石棉为隔热材料,10万名接触过这种锅炉的人(不包括CE员工)对ABB提起集体诉讼。过去10年,ABB为此先后支付了8.65亿美元的赔偿,官司却仍未了断。日本的一些健康专家预计,因石棉导致的癌症大潮还没有正式到来,在未来的40年中,日本将有10万人死于石棉引发的各类疾病。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3月的电话讲话中,甚至还专门提到“滥用石棉损害诉讼”,呼吁要改革石棉官司的司法程序。

因为科技、权利意识以及救济技术等原因,中国的石棉损害还远远没有引起索赔风潮。但我国仍是石棉生产国,石棉制品仍被广泛应用。有专家指出,如不及时采取限制措施,石棉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极大隐患。目前,我国比较多发的是矽肺,这也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损害。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矽肺的潜伏期不如石棉损害长。

大规模侵权涉及现代社会的风险分配问题。其各项法律制度的设计也是一个风险分配问题。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指出,晚期工业社会则主要通过反思现代化、技术民主化、全球风险控制体系来控制。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还参与了掩盖风险真相的活动。风险分配的利益平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潜在损害发生之前,有关损害的知识几乎都为厂商所掌握,消费者和劳动者可能一无所知。吉登斯依据其对现代国家变迁中知识/符号系统功能的考察,指出在风险社会中,社会成员对符号系统和专家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无法独立做出风险判断。但是,在损害发生后,消费者和劳动者则可能获得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这样,让厂商承担责任就在双方的信息获取能力上达成了一定的平衡。第二,厂商往往因风险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已被豁免了与技术有限性有关的责任,再免除其潜在损害的责任,社会政策上未免失衡。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由于技术的有限性、劳动力的过剩、国家执法能力与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不足,我国的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几乎还处于“失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让消费者和劳动者承担经济发展的成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可能是很多人付出各种代价,成就了一个企业。第三,如果厂商不承担潜在损害的赔偿,可能会造成败德行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信用失范的时期。厂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则至少可间接促进各种社会保障法以及产品责任法的适用。

大规模侵权还涉及许多问题,如公益诉讼的启动、诉讼时效、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等,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来研究,目前美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我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8. 你好,民事诉讼法入门的书,我看不懂,不如心不入脑,完全记不住,请求大神们帮我支个招,或者看什么视频

你应该不是法学专业出身的吧,否则也不会看不进去了。民诉法是基础,其他刑诉,行内政诉讼法里面没容有规定的,都是按照民诉来执行的。民诉法涉及的大多数是程序性的东西,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反而是理解的内容比较少。你需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吧,不如找一些法考辅导机构的免费课程,里面有民诉法这一部门法的辅导内容,对照着买一些配套的辅导书,配合视频一起看,这样才能看的进去。

9. 法学专业学什么

法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了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法学本科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社会需要来看法学专业是大有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来说,法学类就业出路相对较窄。

法学本科学习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政治。

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法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10. 法学专业14门课程有哪些

法学专业14门课程有:宪法,法理学,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0)民事诉讼法课程前沿扩展阅读:

一、法学专业就业方向: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武汉大学爆出300名硕士生就业难的问题。法学,真的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专业好就业难的专业吗?我国正处于由行政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法学专业正经历着阵痛与新生,法学还是有那么一系列的就业热门方向,正在升温回暖。

二、法学专业律师:

依旧的黄金职业。律师这个词总会让人想起思维敏捷、风度翩翩等词语,与枯燥的公检法从业环境相比,一直是年轻的毕业生们的理想选择。律师也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律师的收入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只有1万元左右。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热点内容
上海市司法局的电话 发布:2025-02-02 01:49:57 浏览:727
叙述体育法学 发布:2025-02-02 01:19:23 浏览:899
劳动法出勤奖励 发布:2025-02-02 00:32:06 浏览:575
旅游加法治 发布:2025-02-02 00:18:51 浏览:720
女律师外传 发布:2025-02-02 00:18:43 浏览:789
本裁定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2 00:15:53 浏览:662
劳动法30条6款 发布:2025-02-02 00:09:19 浏览:255
无责任底薪法律 发布:2025-02-01 23:03:36 浏览:232
小利帮忙有没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1 22:32:26 浏览:266
煤矿化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22:30:10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