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205条

刑事诉讼法205条

发布时间: 2022-06-08 07:37:19

『壹』 刑事案件法院判定证据不足退回检察院,检察院撤诉,一年后公安应不应该销案或撤案

由法院一审判决,在上诉过程中检察院撤诉——如果这样的话,上诉回期满则一审判决答生效,是无法退回公安机关的。这样如果能退的话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想要达到目的只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一审判决或者改判。
刑事诉讼法205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贰』 新刑诉法205条规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五条 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叁』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
1、孙某因犯贪污罪被二审法院判决无期徒刑。交付执行后,二审法院发现本案判决确有错误,即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再审结果判处孙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问题:
1、本案的再审程序该如何提起?
2、被告人孙某对再审结果不服能否上诉? 回答:
1、本案的再审程序应由二审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由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重新审判。《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1款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因此,本案中,院长发现原判决确有错误,不能直接决定是否再审,而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2、被告人孙某对再审结果不服不能上诉。《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本案原是二审终审的案件,因此,再审时应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孙某对再审判决不能提起上诉。
2、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岁,农民,因装神弄鬼骗取钱财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证人。江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江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 问题:
1.本案中可否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他还可通过什么途径被取保候审?

『肆』 刑诉抗诉和民诉抗诉

法律分析:1、刑事案件抗诉程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下抗上审,二是同抗同审。刑事抗诉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就是下抗上审。而同抗同审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依法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2、而民事抗诉程序往往是上抗下审,极少用同抗同审,且判决、裁定均是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符合抗诉法定要件、条件后,只能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即下级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若采纳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提抗,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受理抗诉的人民法院往往不直接进行再审,而裁定指令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进行再审,这就是上抗下审。司法实践中,同抗同审极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伍』 刑事案件抗诉程序规定有哪些

刑事案件抗诉程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下抗上审,二是同抗同审。刑事抗诉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就是下抗上审。而同抗同审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依法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陆』 刑事诉讼法——试述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与方式,提起的理由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即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采用抗诉的方式,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采用重新审理决定、提审决定和再审指令的方式。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抗诉”,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发现确有错误时,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予以审判该案的诉讼活动。它是人民检察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形式。原刑事诉讼法就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向谁提出抗诉的案件由谁受理互相扯皮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新刑事诉讼法为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审判监督作用,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即哪一级检察院抗诉、哪一级法院受理。为了保证人民检察院有效地行使抗诉权,使抗诉及时得到审理,新刑事诉讼法还在第205条中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这表明,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必须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不能未经审理就直接发回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对于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不发回下级人民法院而自行作出判决;对于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直接作出判决,不应发回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修改和增加条款,解决了原来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为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和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抗诉案件提供了可操作性法律依据,确保了人民检察院对已生效判决、裁定的法律监督权的实现和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抗诉的方式的顺利行使。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与按照第二审提起抗诉这两种方式,都是行使法律监督的职权,但两者在提起主体、抗诉对象和受理机关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区别的。第一,抗诉的主体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无权抗诉,如果发现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它只能向上级人民检察院反映意见;按照第二审程序提起抗诉的主体是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其抗诉后要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第二,抗诉的对象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第二审程序提起抗诉的对象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三,受理的法律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由与抗诉人民检察院同级的人民法院受理;按照第二审提起的抗诉,由抗诉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弄清这两种抗诉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方式。

采用重新审理决定、提审决定和指令再审则是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种方式。具体来说:

1.重新审理决定,又称再审决定,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经本院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由本案对该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决定。它是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生效裁判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所采取的方式。

2.提审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和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作出的将该案提上来由自己进行重新的决定。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针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向本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3.再审指令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作出的要求原审法院依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指示或命令。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实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

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都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生效裁判有错误的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决定提审”,何种情况下“指令再审”,法律无此明文规定。我们认为,为减少上级法院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应指令原审法院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案件更应“指令再审”;如果案件属于重大、复杂、疑难的刑事案件,纠正起来难度大,致使原审法院不能纠正或者因其他原因不便纠正的案件,上级法院才可以“决定提审”。

无论是采用审判决定、提审决定还是再审指令的方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法院都要制作再审裁定书或重新审判裁定书。再审裁定书的作出,意味着审判监督程序中重新审判的真正开始。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理由:
提起生效判决再审的理由与上诉理由不同的是‌,‌各国的法律均规定对生效判决再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理由方被接受‌,‌这是由对生效判决再审的慎重性、严肃性决定的‌法。商‌为保障生效判决再审机制顺利运行‌,‌各国对生效判决再审的理由均作了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了作为生效判决再审理由的情况‌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作了原则性规定‌,‌即只有对各种再审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后‌,‌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法。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
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主要是指原判决、裁定认定的案件主要事实或重大情节‌,‌包括定罪和量刑的事实或重大情节不清‌,‌或者与客观实际不符;案内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足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或重大情节‌,‌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发现新的事实或证据‌,‌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法。

(二)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包括适用实体法上的错误和适用程序法上的错误‌法。商‌适用实体法上的错误‌,‌主要是指应当适用法律条款没有适用或不正确适用‌,‌不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款却适用了‌,‌从而导致定性上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相混淆‌,‌或者量刑上的轻罪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错误‌法。商‌同时‌,‌由于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是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如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从而导致判决、裁定发生错误情形‌,‌也属于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的一种表现形式‌法。

不知道回答是否满意~

『柒』 补充侦查以什么为限

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
补充侦查最多两次,一次不超过一个月。

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和第205条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补充侦查建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补充侦查应当在1个月以内完毕。

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线索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捌』 抗诉刑事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的审判长如何确定

一、抗诉刑事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的审判长如何确定?
抗诉刑事再审案件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或者庭长指定。
依据刑诉法的规定,法院对抗诉案件审理时,要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或者庭长指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
二、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情形有哪些
1.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法律事实不清,指控犯罪证据不足;
2.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而却被判无罪,或者使无罪的人受到法律的追究;
3.适用法律错误使重罪轻判、轻罪重判;
4.对被告人的罪名认定有错误,一罪判数罪或者数罪判一罪,导致量刑畸轻畸重;
5.在没有法定的免除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的条件下,对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或者适用了缓刑;
6.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第二种情形是《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理由主要有四个方面:
1.出现了新的证据证明原审法院判决、裁定认定的犯罪事实确实有错误;
2.认定犯罪的主要证据不充分、不确实或者是证明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相互矛盾不能排除;
3.原审法院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上出现错误;
4.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
对于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一般都会启动再审程序,此时的合议庭的审判长也徐亚重新确定,若是再审的结果与第一次审理结果不同,那么一审的相关职员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审理几次,都需要在限定的期限之内审理结束。
延伸阅读:
刑事抗诉的条件是什么?
检察院抗诉期限的有哪些内容
哪些情况下可以抗诉,什么案件能提起抗诉

『玖』 刑诉法205条怎么理解

本条规定的是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与处理,主要是主体和理由等。主体有各级法院版院长,审委会,最高院权,生效裁判法院的上级法院,最高检,上级检察院。需要注意的是,院长在发现问题后是提交审委会讨论。理由有: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违反程序影响裁判,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候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最后一条理由需要注意的是,审理该案件时候的行为,如是其他案件则不能算在内。

热点内容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记者 发布:2025-02-01 10:51:14 浏览:82
猇亭区法院 发布:2025-02-01 10:37:55 浏览:948
律师楼备案 发布:2025-02-01 10:37:54 浏览:522
巨鹿法院迫卖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790
童装店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0:02:53 浏览:693
六安工伤法律咨询热线 发布:2025-02-01 09:44:30 浏览:159
河南项城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2-01 09:42:55 浏览:713
坚决司法为民 发布:2025-02-01 09:25:50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