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对于担保

劳动法对于担保

发布时间: 2022-06-08 14:31:58

劳动法关于公司招聘员工用房产担保合法吗

单位任何要求员工提供担保作为聘用前提的作法都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⑵ 劳动法第九条,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绝对不合法,即便是变相的押金也是劳动法所不允许的,他就是想用押金束缚你的手脚,使你在三个月内不能辞职,这正是劳动法所要打击的行为,可以举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⑶ 劳动法有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押金)吗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防止财产被劳动者损坏、防止劳动者带走用人单位财产、防止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等任何理由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担保包括缴纳保证金,将财产押在用人单位,或提供固定资产如汽车、房产做抵押。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⑷ 工作担保合法吗,担保人的责任是什么

这种情况是不合法的.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禁止要求劳动者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如果你和他们协商不来,又不想在该公司工作的,你可以向劳动局投诉.

⑸ 我觉得法律中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劳动法中“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是什么意思具体一点的回答谢谢。

很简单,就是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人以及物力等方面的担保,也就是说,单位要你上班,你不用给他们钱、证件抵押以及熟人等的担保程序,如果要求可以拒绝,这是无理的,也是违法的。

⑹ 劳动法保证金规定

法律分析: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能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⑺ 劳动法先予执行可以不提供担保吗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可以不提供担保。但需要满足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的条件,且是针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下,可以不提供担保。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⑻ 按劳动法规定,是不是企业录用员工不允许进行担保

《劳动法》中没有此项规定。有的地方性《劳动合同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劳动者集资、入股,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作担保,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不得收取培训费、工装费等其他费用。但是并没有说不允许进行担保。比如,用人单位对于特殊岗位可以要求员工提供第三方担保,这就回避以上规定的制约。另外,用人单位还可以就一些特殊岗位员工向财产保险公司购买“雇员忠诚保证保险”来防范风险,如果员工不诚实,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都经营该项业务。

⑼ 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担保内容

实践中,不少用人单位为了强化劳动者的履约意识,保护单位自身利益 的安全,会要求劳动者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比如押金、身份证等。由于劳 动关系双方地位的实际不平等性,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往往会为了得到或 者保有这份工作而委曲求全答应用人单位的担保要求,这实质上是用人单位 滥用自身优势地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对此明确禁止,该 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 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一、担保禁止的内容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担保禁止的内容有三方面:1.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何谓“担保”?《担保法》有明确界定:“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 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所谓“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 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保证人方式。送员工出国培训,由其父母或其他人作为保证人的这种操作方法在实践 中为许多用人单位所采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但司法实践却相当混乱,有 的支持有的否定。其究竟是否合法?员工培训显然属劳动关系中的一个内容, 其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因此员工培训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劳动合同 法》有关担保禁止的规定对其应今适用,对此用人单位务必注意。所谓“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 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偾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 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所谓“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某种权利移交债权人占 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 照法律规定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或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所谓“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 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 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D这种方式在劳动关系领 域不多见。所谓“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 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 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 双倍返还定金。以担保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有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制服押金' “工具押金”等即属此类。实 践中,有的是额外专门收取,也有的是直接从劳动者的工资里扣留,比如许 多用人单位故意通过晚发工资的方法使得劳动者总有一个月工资被扣在单位, 其目的是以此工资作担保,因此其性质与专门额外收取并无二致。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件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护照、学历或学位证书、各类专业或职业资格证, 其产权属于劳动者,对劳动者来讲非常重要,因此,此类证件的占有、使用、 收益、处分权只能专属于劳动者自己,用人单位无权扣押。实践中不少用人 单位对此存有误区,认为劳动者上述许多证件的取得有单位的投人或者协助 等,故单位可以扣留。对此用人单位务必明确:单位对劳动者的投人或者协 助,其救济方法应当是要求劳动者赔偿相应的损失,而非扣留证件。1、违反禁止的后果由于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的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劳动合同法》不仅对此予以明确禁止,而且还明确规定了违反禁止性规定的 法律责任,该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 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哏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 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 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据 此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是退还物品。作为担保的押金、保证金、身份证、护照、其他证件等, 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退还,这是用人单位首先要承担的责任。二是罚款o仅仅退还物品是不够的,用人单位还需依照劳动保障部门的 责令,按每一名劳动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缴纳罚款,这是用人 单位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三是畴偿。

⑽ 劳动法有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押金)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单位不能收取员工保证金或押金。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单凭收取员工保证金,这个单位就已经构成违反劳动合同法,协议应属无效,可以向要求单位退还保证金,建议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部门反映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0)劳动法对于担保扩展阅读:

1、保证金的作用是用于保证双方或几方中的其中一方履行某种义务。

在法律对于保证金缺乏明确规范的背景下,探讨保证金的类型,对于备用金类型的保证金、预付款类型的保证金、租赁保证金、装修保证金、定金类型的保证金、保有返还请求权的保证金、无双倍返还效力的保证金分别界定,确定各自的法律效力,十分必要。

2、押金,是一方当事人将一定费用存放在对方处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的可以以此费用据实支付或另行赔偿。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在违约时将会被扣除。

押金具有替代性,一般是在一方已为另一方递交实质性的标的物,为保证已交付的标的物能返还,要求另一方交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时,以没收押金作为解决合同的方式,体现保护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

押金,实务中也称保证金,风险抵押金等。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给付一定的金额作为其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履行时,返还押金或予抵扣;债务不履行时,债权人得就该款项优先受偿。给付押金的人,称出押人,一般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受领押金的人,称受押人,他是债权人。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热点内容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
河南电视台法治频道记者 发布:2025-02-01 10:51:14 浏览:82
猇亭区法院 发布:2025-02-01 10:37:55 浏览:948
律师楼备案 发布:2025-02-01 10:37:54 浏览:522
巨鹿法院迫卖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790
童装店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1 10:02:53 浏览:693
六安工伤法律咨询热线 发布:2025-02-01 09:44:30 浏览:159
河南项城法律咨询中心 发布:2025-02-01 09:42:55 浏览:713
坚决司法为民 发布:2025-02-01 09:25:50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