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自学考试
首先要弄清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调整的对象、关系、范围及其名词概念。再就是熟悉这二部法的条款,再看一些案例就可以了。
2.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这课我考过了,跟你分析下经验吧。
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会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本书很厚,32章内容,就算是背一半,一般人也很难做到。第一点你要做的是熟悉,首先知道概念,知道大概意思。比如问你行政诉讼你要能说出一些,起码能沾点边,这样老师才好给你分。所谓熟悉就是要把书看至少3遍以上。
第二你要记住一些条条框框的内容,后面的大题目非常有可能考到,我算了下大概10个概念有特征规则那些,比较长,最好能记住,不行就打上TXT文档,放手机里看。
第三做10张试卷,做完后,看2遍选择题,自己写还是直接看答案,根据你个人时间来定。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学考试)
华夏网有学习讲解,行政法并不是那样的简单,学习当然也要分重点和难点了```重点就是考试的出分点,难点一般会有论述题的出现```
4. 行政管理自考都要考什么
行政管理自考本科一共17门科目,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毕业论文、英语(二)、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概论、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机关管理。
5.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江苏自考行政管理学(本科段,南京大学主考)学士学位申请要求:
1、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2、00318 公共政策
3、00320 领导科学
4、01848 公务员制度
5、0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以上5科考试总分数成绩达到350分以上(含350分);
6、英语(二)科目或其他外语科目(日语、法语、俄语)考试分数成绩在70分以上;
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符合以下要求者:
(1)四、六级合格证书在省学位办规定的有效期内(头尾6年)。
(2)从2004年6月起(含2004年6月),必须在本校考试。
(3)从2019年6月起(含201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再与学位英语考试免考挂钩。
注:四、六级证书超过年份的和其他要求免考本科段英语的,可参加江苏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10月份。(具体时间以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公布的通知为准。)。以其他课程替代英语课程毕业的,不授予学位。
7、毕业论文分数成绩“良好”以上。
达到以上7点门槛,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6. 求法律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视频课件。 学点知识不容易啊,求大神好心人分享。
建议买自考通试卷配套自考书籍做题。视频不怎么管用。(本人经验之谈)
7. 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怎么复习呢,好难哦,谁能帮帮我啊,谢谢!
找历年的试题做做,熟悉一下题型,然后还有预测的真题之类的啊,自考是这样的,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不间的都能考到,还是要以考试的思路为主啊,有条件的话最好读下辅导班啊,会事半功倍
8. 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2014年4月已考的怎么办
您好,依然有效的,不需要重新考。
先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一下,准备好回笔记本和错题集,错题集用来记录答自己做错的题,
笔记本记录一些容易忽略细节和重点。 做题不一定要做难题,基础是根本,每次考试不要着重在一个题目上,
要放宽心态,不要急,总之,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希望您自学考试顺利通过。
9.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根据全国考办函《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中处理考委[2013]3号文件要求停考“民法原理与实务”等10门课程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中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00923,7学分)调整为行政法学(00261,5学分),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总学分调整为69学分。请各有关单位及时告知考生,做好课程考试准备工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D) 4-60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负责制
C.合议制 D.首长负责制
2.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B ) 10-197
A.行政确认 B.行政给付
C.行政复议 D.行政征收
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种权属纠纷解决方式属于(B ) 15-266
A.行政调解 B.行政裁决
C.行政仲裁 D.行政处分
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是( A) 29-538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5.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C ) 9-151
A.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解释或裁决 B.部委作出解释或裁决
C.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D.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
6.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B ) 28-503
A.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可诉 B.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成立
C.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 D.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7.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予以(C ) 17-294
A.变更 B.重做
C.撤销 D.维持
8.在我国,行政监察的对象是(C) 20-340
A.公民、法人和组织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D.涉嫌违法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
9.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B) 6-99
A.开除 B.辞退
C.惩戒 D.调离
10.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是(B) 21-369
A.30日内 B.60日内
C.90日内 D.180日内
11.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B ) 24-440
A.检察监督原则 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C.司法审查原则 D.独立审判原则
12.行政补偿的产生是因为( A) 23-403
A.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B.不当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C.违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D.过错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
13.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C) 2-31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各部委
14.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是指(C ) 13-233
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B.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C.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5.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C) 31-564
A.行政许可显失公正 B.行政裁决显失公正
C.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D.行政强制显失公正
16.在下列情形中,应列入行政赔偿范围的是(B ) 22-377
A.某高压电设置不当致人死亡 B.某公安机关将某人错误拘捕10天
C.某镇政府征收500亩农田 D.某执法人员执法中将小商贩打伤
17.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由(C ) 32-585
A.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B.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C.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 D.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
18.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A) 16-276
A.优益权 B.受偿权
C.豁免权 D.处置权
19.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B ) 19-326
A.改变 B.撤销
C.改变和撤销 D.确认无效
20.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其一审管辖法院是(B) 26-474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关系主要包括(ACBE ) 1-8
A.行政管理关系 B.企业、法人等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
C.内部行政关系 D.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E.行政救济关系
22.在受到执法人员的不利处理时,行政相对人享有(ADE) 7-107
A.陈述申辩权 B.知情权
C.拒绝处分权 D.申诉权
E.请求赔偿权
23.下列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有(ACD) 25-449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调解 D.行政仲裁
E.行政合同
24.在我国,间接行政强制的种类有(CD) 14-250
A.警告 B.罚金
C.执行罚 D.代执行
E.抵缴
25.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 11-201
A.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B.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C.行政许可要符合比例原则
D.任何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E.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可以自主转让
26.行政行为的特征有(ABCDE ) 8-111
A.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裁量性 D.单方性
E.强制性
27.行政救济的种类有(ABCDE) 18-310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行政赔偿 D.行政补偿
E.信访制度
28.在我国行政征收的类型有(AB) 12-219
A.税收 B.排污费
C.机场建设费 D.五险一金
E.滞纳金
29.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ABCDE) 9-147
A.国务院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较大市人民政府
E.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30.当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事业法人在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他们的法律地位体现为(ABC) 5-83
A.具有与行政主体相同的法律地位
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
C.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在不行使行政职能时也享有行政权
E.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
10. 江苏省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0年7月增考试卷以及答案
你认为真的有神仙呀!!
我有重点资料你要不?
[email protected]有需要快发消息给我,
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1)有法定依据;3)违法事实确凿;4)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2)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的罚款;
2.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
1)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的利益;
3.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4.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5.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
4)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
注意: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6.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
1)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
1)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2)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
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5)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国力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
9.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促进行政民主;5)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方式的适当选择、环节的合理安排、过程的科学组合,以保证行政机关活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大都与制度不完备、程序不健全有关;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给失职与滥用职权留有余地,从而起到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作用。
4)监督与控制行政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为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绝失职和滥用职权等行政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10.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11.简述代执行和执行罚的特点?
(一)代执行的特点:
1)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如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
2)有法律根据或者有合法的行政行为存在,而法定义务人不履行其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代执行的实施前提。
3)代执行的主体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所指定的第三人可以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
(二)执行罚的特点:
1)一般只适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
2)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数计算,并可反复适用;
3)执行罚的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只能依法实施,无裁量余地;
12.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1)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
3)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5)依申请的行为;
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13.简述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须符合的条件?
1)赔偿是法律规定的;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2)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3)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14.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根据《行政诉讼法》,可诉性行政行为:
1)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2)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的行为;
4)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
5)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15.简述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的特点。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基础是对行政决定法律适用的审查;
16.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2)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的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条件;
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权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4)相应行政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支持的工作人员;
17.简述行政行为的涵义和特征。
(1)特征:
A:服务性;B:裁量权;C:单方性;D:强制性;E:从属法律性;
(2)涵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行为所引起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
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相应行为能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行政相对人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18.简述管辖权移转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1)管辖权转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移送管辖无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
2)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形式;移送管辖一般发生于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形式。
3)管辖权的转移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其获得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而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19.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体现了强烈的制裁性和惩戒性)
1)行政处罚的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2)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
3)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
4)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即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者其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
20.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4)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5)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对行政裁决不服,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21.简述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2.简述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1)必须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
2)必须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应诉;
3)必须事实了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23.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政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的特征有: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收益性行政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准、认可和证明,必要时还应附加相应的辅助性文件。
24.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
1)被告必须是经原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如果没有被诉则不成为被告;
2)被告与原告处于对抗地位;一方面,没有原告就没有被告,但同时,被告与原告又因相互抗辩、对立面存在;
3)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即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5.简述行政给付的一般程序。
(1)定期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通常应当由给付对象本人或所在组织、单位提出申请;
2)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查、评定等级,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技术专家或专门部门的鉴定,以确定标准,然后再定期(按月或年)发给。
(2)一次性发放的行政给付:通常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予以审查核实,然后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确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
(3)临时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有的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有的则由基层组织确定给付对象;或者经有关基层组织发给给付对象。
2)不同形式的行政给付程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规则,主要有:
A:申请程序;B:审查程序;C:批准程序;D:实施程序;
3)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书面形式,如果行政给付的标的为一定的财物,具体的给付还应有一定的物品发放登记程序。
26.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2)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4)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5)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7.简述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
1)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证明活动中负有特别的法律义务;
28.简述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29.简述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
1)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2)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4)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5)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没有依法发放的;
6)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措施决定不服的;
7)对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决定不服;
8)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9)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10)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30.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
1)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如果不是以自己名义进行的,只能是“诉讼代理人”。
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他们与案件结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法院的裁判是针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当事人必须服从;受法院裁判拘束意味着诉讼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