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罚款如何规避劳动法

罚款如何规避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2-06-17 00:27:36

1. 劳动法关于员工罚款的相关规定

新劳动法关于员工罚款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对员工进行随意处罚,罚款是行政处罚,公司没有制定罚款条例的权力。只有当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 公司随意罚款,如何采用劳动法进行自我保护

公司违法之处很多,建议去劳动仲裁部门申诉。

一、未签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试用期约定不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非法克扣工资
处罚必须依据合法民主公开的规章制度,单位处罚你既无合法依据,又未经过公开程序,是非法的,你有权要求单位返还被非法克扣的工资。

3. 公司对员工罚款违反劳动法吗

法律分析: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而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员工违反公司管理制度,公司可以对其进行处罚,但是不能罚款的。劳动法有规定,如果职工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的。

法律依据:《劳动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4. 关于劳动法,用人单位对员工随意罚款的问题

1、罚款是一种行政行为,企业没有行政权力,罚款是违法的。
2、违反合同约定也可以罚款,但这是指一般的经济合同,劳动合同不适用。
3、如果劳动合同中有约定,则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或保密协议),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4、如果单位以规章制度来罚款,则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由此可见,法律对待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原则有三:一是订立程序合法,二是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三是已经向劳动者公示,只要符合这三项条件,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就具有法律效力,企业与劳动者都应当严格遵守。

按照上述规定,如果单位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的规定,订立程序也不一定合法,也就是说没有经职工代表审议通过。所以规章制度本身就不合法,劳动者就可以不执行。

5. 急!《劳动法》中关于罚款的规定

1、任意对劳动复者进行罚款的行为违制法,一旦发生建议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但如果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损失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
3、法律法规依据:
1)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2)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6. 随意罚款违反劳动法吗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九十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要求,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九十二条 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7. 工厂经常现金罚款,不合劳动法,员工合法权益受不到保护应该怎么办呢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工资,如果有这种情况,可以向用工所在地人社部门反映。

8. 新劳动法公司罚款如何处理

新劳动法没有规定可以对员工罚款,罚款属于违法,且属于克扣工资,如果员工被罚款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责令限期支付克扣的工资,限期不支付的,加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9. 如何匿名举报企业违反劳动法

现列举公司规避劳动法匿名举报的方式是:

一、可以把公司规避劳动法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及证据都搜集起来,一起通过信件的形式邮寄给当地劳动部门的信访或者监察部门来处理。

二、直接带上相关的资料到劳动部门的信访部门进行填报举报,一般劳动部门都会对举报人保密的。

三、也可以打电话给当地的劳动局,不说姓名即可。

四、找到当地劳动局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匿名投诉。

五、直接拨打统一的12333进行投诉。

匿名举报是指举报人在举报时,不具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

如有的举报人在举报信中不写自己真实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地址,而只是写上“部分党员”、“部分职工”、“部分群众”或“正义”、“发威”等化名。

有的举报人在拨打举报电话时,也使用一些无法与其联系的化名或假名,这些都属于匿名举报。

匿名举报的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主要是一些地方民主政治生活不健全,举报者对执法环境还信不过,担心署名举报遭到打击报复,所以署假名或匿名举报。也有的是由于举报者对举报的事实情况了解得不够清楚,但又觉得需要反映,而不好署真实姓名举报。

还有极少数人是为了达到攻击、恐吓、欺骗等不可告人的目的,采用写匿名信的手段,无中生有,诬陷他人。

鉴于匿名举报使得举报机构受理后无法与举报人取得联系,给取证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匿名举报比较复杂,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

因此,作为举报人来说,为了体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举报违法犯罪时,能够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为了提倡和鼓励群众署名举报,检察机关向社会公开承诺,署名举报件件答复。

同时,检察机关加大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件的查处,以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9)罚款如何规避劳动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九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

匿名举报

畅通群众实名举报渠道,方便实名举报。

一是开通网上举报业务。在门户网站设立电子举报信箱,开辟与广大群众沟通联系的新渠道。

二是实施举报“直通车”工程。

设立有语音提示的录音举报留言电话,保证24小时可随时接受群众的电话举报。

三是开展“举报职务犯罪进社区”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与广大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在主要社区增设举报箱,每周开箱一次,对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建档登记,及时处理,有效回复。

热点内容
法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2025-01-26 15:28:09 浏览:521
地方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6 15:19:49 浏览:969
新民法典怎么样 发布:2025-01-26 15:04:13 浏览:156
2018年是否修订了行政法 发布:2025-01-26 15:03:10 浏览:117
董海峰律师 发布:2025-01-26 14:52:10 浏览:249
深圳劳动法辞快工工资怎么算 发布:2025-01-26 11:30:32 浏览:699
离婚律师姚晨服装 发布:2025-01-26 09:35:58 浏览:38
各国环境立法 发布:2025-01-26 08:53:53 浏览:830
社区综合减灾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6 07:50:20 浏览:949
道德建设先行 发布:2025-01-26 06:47:04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