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身份界定
1. 女职工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身份抄制是封建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残余认识。1995年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部的贯彻《劳动法》的309号文件,及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定都有国家法律已破除企业干部工人身份制度的规定,按照《劳动法》第九章的社保条款和1998年国务院的28号文件,企业员工应当按照地方社保法规和岗位劳动合同来确定退休年龄和条件,如果是四川省的,请按照川劳社发(2006)18号文件的38条规定,找地方劳动社保局依法办理退休事项,是有效的法律途径。
2. 关于怎样确定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与干部身份的问题
确定事业单位工人与干部身份,主要渠道:
一、是通过劳动局以社会青年招入事业单位的,或临时工转正的,属于工人身份;
二、是通过公务员局或专业主管局(卫生局或教育局)招入事业单位的,属于干部身份。区别是,前者不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初中或高中或中专学历即可。后者是具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
三、靠派遣证。派遣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给你定义的工人身份有待考证,因为你的毕业证是成教系列。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可以参考国家公务员管理规定。
纳入工人身份,意味着失了晋升的机会。
(2)劳动法关于身份界定扩展阅读;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体系中,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我国不同部门具备不同的行政职能,其中干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工人管理及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由劳动部门负责。目前身份仍是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具备明确身份的人员还不能随意流动。
3. 如何界定干部工人身份
一、通过档案材料确定干部工人身份:人才档案里有标注。
二、干部和工人身份按岗位界定
1、工资待遇在同工龄、同学历的情况下工人低的多。
2、再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同样的劳动或者工人比干部干的好的情况下,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干部,因为身份不同。
3、在同等岗位上工人必须参加职业道德考试,干部不需要。
4、工人必须要交纳养老保险金,干部不需要。
5、工人一辈子只能是工人,而干部可以提拔升迁,只要是工人组织人事部门将一律搁浅不用。
可以参考以下文件条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46.关于在企业内录干、聘干问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全体职工统称为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各种不同的身分界限随之打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岗位等。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4. 如何界定干部工人身份
一、通过档案材料确定干部工人身份:人才档案里有标注。
二、干部和工人身份按岗位界定
1、工资待遇在同工龄、同学历的情况下工人低的多。
2、再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同样的劳动或者工人比干部干的好的情况下,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干部,因为身份不同。
3、在同等岗位上工人必须参加职业道德考试,干部不需要。
4、工人必须要交纳养老保险金,干部不需要。
5、工人一辈子只能是工人,而干部可以提拔升迁,只要是工人组织人事部门将一律搁浅不用。
可以参考以下文件条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
46.关于在企业内录干、聘干问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全体职工统称为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各种不同的身分界限随之打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岗位等。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75.用人单位全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职工在用人单位由转制前的原工人岗位转为原干部(技术)岗位或由原干部(技术)岗位转为原工人岗位,其退休年龄和条件,按现岗位国家规定执行。
【扩展回答】
一、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体系中,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我国不同部门具备不同的行政职能,其中干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工人管理及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由劳动部门负责。目前身份仍是影响我国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具备明确身份的人员还不能随意流动。
干部身份靠什么来?靠三方协议,靠派遣证。派遣证就是你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时,这个就是你可以被提干的证明,因为你是干部身份。否则你就不能被提,因为你是工人。
二、工人身份
工人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工人身份仅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 现在在逐渐弱化这一观念。现在主要是聘用制度,按照岗位来划分。干什么事,就是什么称谓。现在的干部,是指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分为八个大类。
【参考资料】网络——干部身份
网络——工人身份
5. 劳动法上劳动者如何界定
劳动法界定的劳动者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自然人。
6. 我的身份属于企业女干部还是企业女工人
女职工和女干部如何区分:主要是通过她们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性质来确定。即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管理、技术岗位的,其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生产、操作或服务岗位的,其退休年龄为50周岁。社保部门,是根据档案来认定干部和工人的,国有企业有着正规的干部和工人的管理体制,现在干部都实行是聘任制,只要你有过聘任书的,就是干部,没有经过干部部门聘任的,就不是干部,从档案上来说,也是分开的,分“干部档案”,“工人档案”两种企业的管理部门人员,包括有初级职称的科技人员都是企业的干部但是不包括工人技师。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125号)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女职工和女干部如何区分:主要是通过她们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性质确定。即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管理、技术岗位的,其退休年龄为55周岁;申报退休时所在岗位为生产、操作或服务岗位的,其退休年龄为50周岁。档案里会记载着该人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缴费不够15年的,到了退休年龄可以一次性交齐。
获得干部身份的途径 :
1、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
2、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
3、国家统一招收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
4、军队转业干部
7. 退休时怎样认定是干部还是工人身份
企业职工退休按岗位确定干部与工人身份。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46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第二条规定,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全体职工统称为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在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即为管理人员,按干部身份退休;其它岗位工作的人员按工人身份退休。岗位发生变动后,其收入和其他待遇要按照新的岗位相应调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岗位等。
审核是管理岗位还是工人岗位,主要依据档案中的劳动合同、奖励申报表、处罚决定、任免职务通知等资料审核。
(7)劳动法关于身份界定扩展阅读:
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七十五条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
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六条 关于在企业内录干、聘干问题,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全体职工统称为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各种不同的身分界限随之打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岗位等。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8.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如何界定
一、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下,关于劳动者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二、法律定义: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
劳动者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
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始于劳动者最低用工年龄(除特种工作外为16周岁),终于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即丧失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再与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此时与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由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
9. 干部和工人身份如何界定有法律依据,或者条例依据吗
一、通过档案材料确定干部工人身份:人才档案里有标注。
二、干部和工人身份按岗位界定
1、工资待遇在同工龄、同学历的情况下工人低的多。
2、再同样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同样的劳动或者工人比干部干的好的情况下,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干部,因为身份不同。
3、在同等岗位上工人必须参加职业道德考试,干部不需要。
4、工人必须要交纳养老保险金,干部不需要。
5、工人一辈子只能是工人,而干部可以提拔升迁,只要是工人组织人事部门将一律搁浅不用。
(9)劳动法关于身份界定扩展阅读:
报到证是毕业生干部身份证明:
报到证,由原来“派遣证”转化而来,是应届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全日制,也就是统招生)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时,须持“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市、自治区教委(教育厅)签发,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
《报到证》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具体来说,《报到证》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
3)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证明;
4)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
6)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