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简答题重点
1. 1. 简答题 阅读我国刑法条文,试分析我国刑法中有哪些条文及规定体现了保障人
答:通过阅读我国刑法条文,在刑法总则当中通过第三条、第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体现了人权的保障;
通过这些条款的规定,明确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罪行与其承担的刑事责任以及判处的刑罚相适应;以及特殊人群的刑事责任承担的特别规定,即恤老护幼的刑罚规定;同时,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作为保障《刑法》有效实施的程序法,既进行了有利于打击犯罪的程序性规定,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法院专属定罪权等一系列规则对人权加以保障,在正义价值与效率价值发生冲突时,优先正义价值。
2. 人民检察院直接自行侦查的案件类型有那些《刑事诉讼法》简答题
按照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管辖的分工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管辖“贪污贿专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属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对于涉税等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不再受理。http://laws.66law.cn/law-37575.aspx
3. 简答题: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刑事诉讼法》第3第1款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明确了公、检、法三机关在行使国家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方面的职责分工。 侦查权是搜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和采用强制性措施的权力。有权行使侦查权的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外,还有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检察权是对法律的执行与遵守进行专门监督的权力。检察权包括有侦查权。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的表现,主要是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等。检察权只能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审判权是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权力。审判权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2.公、检、法和法律特别规定的机关或部门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这既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也是法律要求他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在刑事诉讼中实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原则的意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及其他合法权益免遭非法侵犯。
4. 刑事诉讼法考试题有哪些@zxfspy
你好,具体试题有哪些不好一概而论。现发一套样题供参考。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纠问式诉讼”中,诉讼程序的进行主要取决于()
A.被害人B.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官吏
C.被追诉人D.被害人的近亲属
2.外国人在我国实施犯罪,必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是()
A.各国驻华领事馆的外交代表B.途经中国的各国驻第三国外交代表
C.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D.不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
3.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只能是()
A.法人B.自然人
C.非法人组织D.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4.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受“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约束的诉讼主体是()
A.公、检、法专门机关B.被害人
C.被告人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
5.在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应当由()
A.公安机关立案侦查B.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
C.检察机关立案侦查D.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
6.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不包括()
A.自行回避B.申请回避
C.指令回避D.无因回避
7.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阶段书记员回避的决定主体是()
A.审判长B.刑庭庭长
C.法院院长D.审判委员会
8.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的最早时间是()
A.审查起诉之日起B.审判之日起
C.侦查之日起D.提起公诉之日起
9.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原则是,若被告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原告人的损失()
A.可由国家代为承担赔偿责任
B.可以其家庭财产赔偿
C.可以其服刑期满后劳动所得赔偿
D.仍只能以被告人本人财产为限进行赔偿
10.下列诉讼阶段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
A.上诉、抗诉期内B.二审阶段
C.侦查阶段D.刑事执行阶段
11.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间是()
A.3个月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12.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的送达主体是()
A.司法机关B.被告人
C.辩护人D.自诉人
13.某甲因受到某乙的严重伤害,于是向犯罪地法院报案,法院应当()
A.接受某甲的报案材料
B.告知某甲向犯罪地公安机关报案
C.告知某甲向某乙居住地公安机关报案
D.告知某甲向检察机关报案
14.侦查阶段,享有扣押电报、邮件批准权的主体是()
A.侦查人员B.侦查人员所在的部门负责人
C.侦查机关负责人D.同级法院
15.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每一次补充侦查的最长期限为()
A.半个月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16.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
A.可以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B.不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
C.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D.可以不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
17.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只能适用于()
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
18.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 80条规定,享有独立上诉权的主体是()
A.被告人B.被害人
C.被告人的辩护人D.被告人的近亲属
19.在我国,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必须经过()
A.最高人民法院批准B.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C.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中级人民法院批准
20.我国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
A.一审程序B.二审程序
C.对生效裁判重新审判的程序D.死刑复核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大陆法系刑事审判方式的特点是()
A.由合议庭法官主导庭审的进程
B.控、辩双方经法官同意后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C.法庭在审理之前可以了解全部案件事实及证据材料
D.法庭审理采取交叉询问的方式
E.由控、辩双方主导庭审的进程
22.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权包括()
A.批准逮捕权
B.提起公诉权
C.对法院、公安机关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权
D.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权
E.刑事裁判的执行权
23.中国公民张某,在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内实施犯罪行为,对其享有审判管辖权的法院有()
A.张某原户籍所在地法院
B.中国驻美大使馆所在地法院
C.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所在地法院
D.张某出境地法院
E.张某主管单位所在地法院
24.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代理人的种类包括()
A.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B.自诉人的诉讼代理人
C.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代理人D.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代理人
E.刑事被告人的代理人
25.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拘留与拘传都有权适用的机关有()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机关
E.司法行政部门
26.对于一般公诉案件,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主体包括()
A.检察机关B.公安机关
C.法院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E.被害人
27.在侦查过程中,询问证人的地点可以是()
A.证人的住处
B.证人所在单位
C.证人所在市、县以内的指定地点
D.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
E.证人所在市、县以外的指定地点
28.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
A.被告人B.犯罪嫌疑人
C.鉴定人D.翻译人员
E.被害人
29.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上诉与二审抗诉的相同之处有()
A.都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B.都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C.都可以经过一审法院向二审法院提出
D.都可以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
E.两者的法定期间相同
30.与公诉案件相比,自诉案件的特点有()
A.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先行调解
B.自诉人与被告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自行和解
C.自诉人可以撤回自诉
D.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出反诉
E.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调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自诉人
32.刑事拘留
33.级别管辖
34.不起诉
35.监外执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6.刑事诉讼证明对象包括哪几类?
37.辩护人的权利包括哪些?
38.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12分)
39.论述“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
40.某甲因抢劫罪被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上诉期满后,某甲未提出上诉,同级检察院亦未提起抗诉。上诉期满后的第5日,中级人民法院启动死刑复核程序,向高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高级人民法院指派5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核。合议庭经过审理,未提审被告人某甲,即认为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判量刑过轻,于是直接改判某甲死刑立即执行。
请指出该案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5. 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异同
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异同如下:
相同点:
结果相同,都是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导致诉讼终止。
不同点:
一、适用范围不同
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酌定不起诉适用情形: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二、处理方式不同。
法定不起诉的是依照法律规定不能起诉,检察院没有自由裁量权。而酌定不起诉,检察院是可以不起诉,具有自由裁量权。
(5)刑事诉讼法简答题重点扩展阅读:
法律的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于作为客体的法律内涵的应有的价值因素的认识,是法律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不起诉制度虽然仅是刑事诉讼中起诉阶段的一个制度,却深刻体现了刑事诉讼基本的价值和意义。不起诉制度至少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权
不起诉有利于保障人权
人民检察院通过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的审查,对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或者不需要追究或无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及时地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可以防止过去那种久侦不决、久押不放的做法,从而及早的解除犯罪嫌疑人被追究的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
因此,不起诉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体现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宗旨。
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不起诉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
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无法追究,或者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罪行轻微,不需要判处刑法或可以免除刑法时,及时地做出不起诉决定,终止诉讼程序,这样可以缩短诉讼时间,减少诉讼成本,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体现诉讼经济原则。
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大案要案
不起诉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大案要案。
近些年来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重大犯罪上升尤为突出。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重大犯罪上,因此,对那些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或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及时果断的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花大力气办好大案要案。
6. 简答题 简述 为何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有哪些类型
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案子到检察院审查起诉,重新打回侦查机关进行的才算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现分为两类:
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刑事诉讼法》第17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
1.补充侦查的情况有两种。即如果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审查之后,需要补充侦查时,既可以决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决定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但是,如果是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的,则不能退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40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68条和第269条规定,对于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从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决定自行侦查的,应当在审查起诉期限内侦查完毕。
3.补充侦查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这既指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也包括人民检察院决定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的案件。
4.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目的在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案件久拖不决,提高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法171条第四款)
5.《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逮捕,应当撤销逮捕决定,通知公安机关立即释放。
第二百六十三条
审查起诉部门对于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发现具有本规则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退回本院侦查部门建议作出撤销案件的处理。
6.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原侦查部门应当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和定性处理意见进行认真、全面地审查,分析研究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意见,根据不同情况,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原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不够充分的,在补充证据后,应当制作《补充侦查报告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对有些证据无法补充的,应当作出说明;
(二)在补充侦查过程中,发现新的同案犯或者新的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制作《起诉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三)发现原认定的犯罪事实有重大变化,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重新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通知退查的人民检察院;
(四)原认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不当的,应当说明理由,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和第200条的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补充侦查建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补充侦查应当在1个月以内完毕。
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合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起诉和移送的证据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移送。
审批期间,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线索的,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7. 【《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2022年法考——刑事诉讼法,瑞达出的答题模板,你可以参考一下。
刑事诉讼法概述
本案中,XXX 做法有助于(不利于)实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有助于(不利于)实现
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有助于(不利于)提高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本案中,检察院对 XXX 起诉 A 罪,法院审理时发现 XXX 还涉嫌 B 罪,在未经检察院对
B 罪补充起诉的情形下,法院不得对 XXX 判处 B 罪,否则,违反了控审分离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本案中,XXX 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属于“认罪”,XXX 愿意接受处罚,属于“认罚“,
故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正确的。
本案中,XXX 只承认 A 罪,不承认 B 罪,全案不作“认罪”的认定,不适用认罪认罚
从宽制度,但对如实供述的部分,可以从宽处罚。
本案中,XXX 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不影响“认罚”的认定。
本案中,XXX 认罪认罚,但是,认为被害人要求的赔偿数额过高,未就附带民事赔偿达
成和解协议,被害人不同意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安司法机关依然可以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本案中,XXX 认罪认罚,检察院对其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后,XXX 反悔,检察院认为 XXX
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 16 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应当撤销原不起诉决定,
依法重新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检察院排除认罪认罚因素后,认为 XXX 符合起诉条件,应
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撤销原不起诉决定,依法提起公诉。
本案中,被告人 XXX 认罪认罚,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
法院经过审理发现被告人 XXX 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违背意愿认罪认
罚、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可不采纳检察
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
本案中,XXX 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不认罪认罚,在审理中认罪认罚,法院可以不再通
知检察院提出或者调整量刑建议,但应当就定罪量刑听取控辩双方意见,根据认罪认罚从宽
的规定,对 XXX 作出判决。
管 辖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
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不)可以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属于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因为,监察机关管辖的是
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职务犯罪。
本案中,XXX 的行为既涉及监察机关管辖的犯罪又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管辖的犯罪,
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予以协助。
本案中,XXX 涉嫌的 XXX 罪,(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可能判处无期
徒刑、死刑的案件,(不)属于中级法院管辖。
本案中,XXX 的犯罪由犯罪地、XXX 居住地以外的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上级法院可以
指定下级法院管辖。
本案中,法院分案审理(并案审理)更有利于保障庭审质量和效率,不影响当事人质证
权等诉讼权利的行使,查明案件事实、准确定罪量刑,可以分案审理(并案审理)。
8. 刑事诉讼法学简答题简述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体现在哪些方面
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法院审判和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这种监督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
在立案阶段,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是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最后一关。
在审判阶段,人民检察院在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同时,监督法庭审理活动。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卜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检察院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
在执行阶段,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有权以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有权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1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另外,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9. 运用证据的原则简答题
(一)重证据、重调查,不轻信口供
1.重证据。重证据即要求我们以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实,绝不能附加任何主观臆断的成分,其实质就是要正确分辨口供和其他证据的关系。 《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的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从这一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口供和其他证据的证明力是不同的。口供经查证属实后可以作为证据,但必须要有其他证据印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重视证据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全面地收集证据,并细致、谨慎地予以审查判断,才能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提高办案质量。
2、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收集、获取证据的重要手段。任何证据都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想像中,因此,只有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紧密依靠、深入发动群众,相信科学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地发现和获取符合客观实际的证据,才能对案件的事实作出正确的认定。当然,这也存在一个与侦查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即把发现、收集的证据与审查判断的证据结合起来,达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境地。
3、不轻信口供。口供的属性告诉我们,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查证属实之前,不论是认罪或否认罪行的辩解,都不能轻易相信。毋庸置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的处理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其口供的虚伪性很大,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认证即轻信之,就有可能伤害无辜,或放纵犯罪。然而不轻信口供,并不是说就全不可信,当口供经查证属实后,它也是一种证据,对案件的认定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严禁刑讯逼供
刑讯逼供是指以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它是旧中国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也是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在诉讼证据制度上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行为收集证据。”《刑法》第1 36条也对刑讯逼供行为明确了具体的刑罚处罚。
(三)查实为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就要求在具体运用刑事证据来认定某一案件事实之前,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所有证据进行有效的审查、判断,即依据其各自的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类证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以确定其真伪以及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客观联系。针对各类证据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证:
1.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这几类证据的特点是具有客观真实性,但是它容易被伪造、破坏或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在证据的收集、保管和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差错,因此对此类证据的查证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
(1)须查清其来源,即查明是否来源于案件事实,有无伪造,物证是怎样形成的,与案件事实是否存在客观联系,书证和视听资料是在什么条件下制作的等。
(2)须查清其变化情况,详细分析物证、视听资料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变化,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案件的影响如何等。
2、鉴定结论。鉴定结论应该是科学的论证,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鉴定结论也可能发生差错,因此须查证:
(1)鉴定人的资格,即鉴定人是否具备该鉴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授权单位授予的鉴定权。此外还须查明是否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有无作虚假鉴定的可能。
(2)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分析意见所依据的材料是否真实,有无虚假材料,如假病历等。
(3)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确切。
3、证人证言。证人证言的来源最广泛,运用较普遍,但此证又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运用时应注意:
(1)须查明证人的资格问题,如证人的职业、政治素质、文化程度、感知、记忆力、陈述能力以及与案件当事人的利害关系等。
(2)证据的来源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如是亲眼目睹还是听他人传闻,以及获取证人证言的程序的合法性。
(3)多个证人的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吻合。
4、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上述人员都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陈(供)述或辩解大多有较大的虚伪性,在运用这类证据时应注意:
(1)获取这类证据的程序是否合法,有无引诱逼供现象。
(2)陈述的情况是自身感知还是传闻,与案件事实是否有出入,与其他证据及现场情况是否相符。
5、勘验、检查笔录。此类证据是对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勘查的真实记录,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很大的帮助,可直接提供侦破线索和依据。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因而在查证时须注意:
(1)勘查的对象是否是原始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已遭破坏。
(2)勘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如何,勘查的过程是否科学客观,笔录的制作是否真实全面等。
(四)证据要确实充分
获取和运用证据是侦查阶段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地认定或否定犯罪,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1.证据必须确实。此为证据的质量问题,即所取得的证据应当是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用作定案的每一个证据都是与案件事实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客观事实,这就是说,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客观性是证据具备诉讼效力的最根本的要求,任何收集到的证据,首先须查证属实。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客观联系,这也是证据具有诉讼效力的必要条件。这种关联性既存在于证据与案件的事实之间,也存在于证据本身之间。
(2)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的法律性,它是指证据必须是法定人员经法定程序取得,并具有法律规定的特定表现形式,这也是证据具有诉讼效力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非司法人员的材料或其检举、控告以及揭发材料必须经法定人员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证据运用。
(3)证据的协调性。对某一案件的证据可能不只一类,而能够证明同一事实的证据与证据之间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排斥。这就是说对同一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得出同一结论,否则该证据就很难说明其真实性,需进一步查证核实。
2、证据必须充分。这就是说,要证明全案必须要有足以证明全案的每一事实的论据,这就要求证据不但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质量,即证据要有证明力,证据的充分是质和量的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证据应足以得出认定的结论,同时也应足以排除其他结论的一切可能性。对于一些需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案件,由于界限不清,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能从正面肯定或从侧面否定的证据。
(2)在实际案例中,有主要事实,也有非主要事实,而这两方面都需要证据去证明,两者都不可忽视。
(3)对间接证据的运用。在实际案例中,有些案件无法取得直接证据,则必须运用间接证据,运用此类证据时须注意:
①间接证据都必须完整。因其不能直接单独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只有将同一案件的若干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锁链体系,才能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这是运用间接证据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间接证据锁链必须环环紧扣,不能脱节。因为如果其中某一环节被某一反证推翻,则整个锁链便形成了断裂的片断,全案的结论无法证实,也可能会动摇甚至被推翻。
⑨间接证据必须协调一致,所有的间接证据都应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时间顺序和内容上的一致性。总之,经过对全案证据体系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惟一的、肯定的、必然的结论,而这一结论能够排除其他任何结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