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生常用法律手册
我国法律分为六个大的门类,即宪法类、刑法类、民法类、行政法类、经济法类版和诉讼法类。行政法是国家行权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具体可分为内务、行政司法;监察、人事;民政、宗教、档案、保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传播;医药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物价;交通、通讯;电力、机电;计量、标准化;海关;出入境、进出口管理等17类部门法。立法法不是行政法,而是属于宪法类法律。
㈡ 要准备考律师.都需要阅读什么书籍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1.个人觉得三大本,经济条件富裕可以买套备着,但是用处几乎=0
2.楼上说的众合确实不错,就是专题讲座,建议不买全套至少也要买刑法民法行政法
3.然后至少需要有一本法条合集。
学生常用法律手册和司考专用的法律法规汇编都不错,2种至少选一个。
4.然后么,需要一套历年考题,这个网上可以找到电子版本的,
如果经济允许买一套纸质的也不错,毕竟做题还是纸质的舒服。
㈢ 我想自学法律我应该先买什么书/先从什么地方学起
要看你想达到什么程度,处于什么目的。
比如是经济金融等相关行业或是政府机构的工作者,那么就是掌握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实务类的内容。比如你是证券公司的,那就学下证券法、经济法、公司法等。
如果你是对法律整个学科感兴趣,那就要从基础做起,先学法理、宪法这样的法律基础学科,对法律专业的相关名词有一定掌握的情况下再按自己的兴趣发展/
如果你是为了自考得到法律相关文凭或者是要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那么你的学习已开始就可以放在上述考试的指定教材上,以应试为目的。
要更具体的回答您要先说清楚:)
大学法律本科的课程:1民法 2民事诉讼法 3刑法 4刑事诉讼法 5行政法及诉讼法 6宪法 7法理 8国际法 9国际经济法 10国际贸易法 11国际私法 12中国法制史 13外国法制史 14婚姻家庭法 15经济法 16法律语言学 17知识产权法 18劳动法 19公司法 20公正与律师制度 21保险法 22房地产法 23犯罪心理学 2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25合同法 26法律文书写作 还有几科公共课 如果是业余爱好,建议学民法 、民事诉讼法 、刑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法及诉讼法 、宪法 、法理 、国际法
先买本旧书看看吧,自学法律科目有14门之多呢。
你随便买本自考教材的法律看看先,看后还有兴趣就买一本看一本好了。我推荐是先买法理或者是民法或者是刑法。看得进去,确实有兴趣的,再接着买来看。
绝对不推荐你先买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
另外,司法考试教材也不推荐,那个等你自学有一定基础后再看。附上国家自学考试课目你看看吧
我的建议是先看法理学或者有的学校叫法学导论的书,然后看实体法,比如民法和刑法,然后看程序法,就是三大诉讼法,最后看国际法们。
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考试计划》,法律专业本科自学考试要求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法律专业的水平相一致。课程共设15门(不考外语者须在选考课中选择四门课程加考),由全国考委统一命题,一年开考两次(4 月底和10月底)。每学期的课程安排详见当期的《考试报名通知》。课程设置如下:
序号 课 程
必考课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外语
4 法律文书写作
5 国际私法
6 国际经济法概论
7 合同法
8 公司法
9 劳动法
10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11 知识产权法
12 婚姻家庭法
选修课(任选三科)
1 外国法制史
2 中国法律思想史
3 西方法律思想史
4 金融法
5 税法
6 票据法
7 保险法
8 公证与律师制度
9 房地产法
加考课(非法学类大专以上考生加考课程)
1、法理学
2、宪法学
3、民法
4、民事诉讼法
5、刑法
想学法律?不管学什么都要从基础做起嘛!所以,去看法理学,法理一定要学好,没有基础上层不会建好的。一些法律术语要知道怎么样去理解,怎么去解释,要让别人能听懂你所说的。法学有很多门呢,自己要学的话要能够坚持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532835.html
㈣ 《2014学生常用法律手册(全科通用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14学生常用法律手册(全科通用版)》(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z5CVsOfqBOi_kL3FJzGPzg
书名:2014学生常用法律手册(全科通用版)
作者: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2
页数:730
内容简介:
★同步的教学体例
按照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立的核心课程体系和司法考试的大纲要求,结合当前主流法学系列教材,由具有教学经验的专家人士权威编选教学中涉及的重要法律文本。根据法律本科教育的教学进度分为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共十编,全面覆盖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法规需求。
★详尽的法规大全
收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和惯例等各种法律文件,共计130余件,囊括了法律本科教育的所有重要法规。
★全新的条文主旨
对所有教学重点法规的条文主旨进行了全面修订,确保在导读过程中正确指引读者,缩短法条查询时间,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实用的研习要点
重点勾画教学中所有核心法律的关键字句,力图提供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学习方法。同时收录常用的关联法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免费的增补服务
对所有寄回《读者意见反馈表》(本书末页)的读者,免费提供一次法规增补材料(电子版);同时可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不同资费标准的专业法规信息增补,帮助了解中国立法的最新动向。
㈤ 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具备哪些能力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特点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法的渊源和特点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可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可分为:(1)法律解释;(2)其他规范性文件;(3)国际条约、惯例。行政法的特点可分为形式上的特点与内容上的特点两大类。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内容非常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行政法程序性和实体性规范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二)行政法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权力与内容的行政关系,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以不同角度分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内容等构成要素。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对控制的需要依法产生的,它是国家有权监督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它所包含的要素包括:(1)它是国家有权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发生的关系;(2)它是在监督行政主体的行为中形成的;(3)其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具体内容因各国制度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①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②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③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它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它通常包括: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④合乎自然规律;⑤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它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但是,应急性原则并非排斥行政合法性原则,排斥任何法律控制,不受限制的行政应急权力同样是不容许的。一般而言,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②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③行政机关作出的应急行为受到有权机关的监督;④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当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序范围内。
(四)行政法的作用
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
它体现为:(1)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权力,并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3)保障行政机关对
公务员的管理权;(4)保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况下的活动;(5)随社会发展需要,不断确定新的行政职能。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
它的作用是:(1)行政法创设的以民主、公正为主要价值目标的行政程序制度帮助公民参加行政决策,影响行政管理活动,以保护自己的利益;(2)听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新兴的程序制度。确立行政诉讼制度更加全面地保护了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此外,行政申诉制度、行政公开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也都是用来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益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职权、职责
1.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并不以行政机关为限,还包括依法律授权而获得行政权力的组织。
2.行政主体的职权和职责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强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行政职权大致包括:(1)行政立法权;(2)行政决策权;(3)行政决定权;(4)行政命令权;(5)行政执行权。行政职责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其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内容包括:(1)依法行使职权;(2)遵守权限规定;(3)符合法定目的;(4)遵守法定程序等。
(二)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对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无论是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还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都可以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相对方主体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受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
到期末考试无非就是背背资料松松就过,两周就好
㈥ 行政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
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政监察法、审计法、行政复内议法百、行政诉讼法、国容家赔偿法等。
1、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而不是别的社会关系。
4、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度。
㈦ 想了解些法律知识应该看什么书啊
你可以看法学专业的教科书,有案例和解释,不全是法条。
㈧ 求中国民法、刑法、教育法(大全——包含所有条例【书】)
我有,但不是一本书样式
㈨ 司法考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我和你的情况差不多,法学专业,大三的时候通过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三大本应不应该买人们的说法不一,我认为如果你想要认真对待这个考试,那就最好还是买。
一般到最后的复习阶段,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候,白天看完了要看的书,可以在晚上或者休息的时候没有压力的随便翻一翻重要的或者是不太熟悉的概念,毕竟三大本是类似“字典”一样的东西。
但是不用太着急买,最后的阶段看看就可以,因为复习就是不断的重复,司法考试考了太多实务的东西,所以到最后,深化一下基础,理解一点概念和法理也可以有利于你回答卷四。如果你实在不想买,那到最后去法法网下载一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那章节,也可以。只是觉得再多的资料都卖了,不差三大本。
我个人不觉得400分以上的孩子都是仔细看了三大本,至少我考了四百三十多分,但没有仔细看过三大本。
李建伟的民法不错,讲座要多看几遍。刑法我喜欢阮齐林的。行政法就下载88表和音频。
程序法看法条即可,因为你是法学专业的。
宪法法制史法理建议淳于闻的讲义,很不错。
我用了万国(现在的众合)和一本通两套教材,买了全套的,但是没有全看,而是挑选看的,因为没套教材都有它比较出彩的科目。
法条一开始用的是法律出版社的《学生常用法律手册》精读版,后来也在四月的时候买了指南针,都还好。
卷一和卷四都要照顾到,不要一味的注重民刑,因为这是考试,拿分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真题十分重要,张能宝的题,我当时做了应该10遍以上吧,都记不清了,要达到真正理解,把答案都快背下来的效果最好了,当然不是刻意背答案,是一遍又一遍的熟悉之后的结果。
最后,考试之前一个月要注意新增大纲。
复习计划很重要,要保持好节奏,把时间分得越细越好。心态也要平和,要自信,更要谦虚,毕竟这只是考试,是你走向法律行业的第一步。
祝顺利通过!
㈩ 常用法律手册的图书目录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5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27日)
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一)综合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
?(二)就业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1992年6月9日)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3月16日)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0年12月8日)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
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2002年7月6日)
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2005年4月18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
?(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991年6月15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99年9月18日)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摘录)(年2月20日)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5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6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1995年4月22日)
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1997年9月10日)
?(五)工资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年5月12日)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1月8日)
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6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17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1年9月10日)
?(六)劳动保护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8年7月21日)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1月18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9日)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年4月23日)
?(七)社会保险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14日)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16日)
工伤认定办法(2003年9月23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9 月23日)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03年9月23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年2月23日)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002年4月18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年11月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
?(八)劳动保障争议处理与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1993年9月23日)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7年8月8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年11月23日)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2001年5月27日)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年2月27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2004年12月31日)
?(九)其他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3月24日)
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2005年1月10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06年6月27日)
三、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6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